吐蕃與「吐播」
吐蕃與「吐播」 今人喜歡附和,一有標奇立異之說出籠,便必有附和者,這些附和者又多為傳媒,於是標奇立異之說立刻變成「正」,傳統則自然是「負」。j V;r9x o(xW nF
最明顯的例子是「吐蕃」,此乃西藏的「唐名」,一向讀為「吐凡」,從無異說。然而大陸忽然有兩個所謂專家,認為「蕃」字要讀「播」,此說一出,香港傳媒立刻跟進,居然找出個理由,說「吐播」的音與tibet相近云。稍有學問者,則謂藏人自稱為brod,故當然是「播」音。
其實若由頭說到,便知道這些人一直是在發謬論。首倡「吐播」的大陸出位專家,說「蕃」字在唐代無「番」音,他連《唐韻》都懶查,就一口咬定。加上發表文章的編輯也照例不核對資料,於是就人「播」你「播」,冤枉唐代人。9q|FCu.s KD
在黑水城發現的文書,乃唐宋元三朝的文物,許多文書直用「吐番」來稱呼西藏,這「吐番」當然即是「吐蕃」,因為有些文書即用「吐蕃」之名。足見當時,「土番」與「吐蕃」二名通用,此乃強烈的證據,證明「蕃」字應音為「番」,轉讀為「凡」音可以,但卻一定不能夠讀「播」。,rmLuXW2W ^ d
Hd(A,qs5n
這即是一個「以訛為正」的實例,此例無可辯駁,除非恃著面皮厚。
5UU^T5h{
加拿大多倫多星島日報
2006年7月24日 THZ.....明白了 ooohn-Zm iv&i.YCg
really good explanation on the newspaper...u%o Xx7mh&f%R
uD;^{#s:}
thank you man 明白明白......very good essaym.p!z(c+L-yZe7f
thx man:clap::clap::clap: 但係呢段野都係得個講字:nogood: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pigcat[/i] at 2006-8-6 04:54 PM:
但係呢段野都係得個講字:nogood: [/quote].....摶貼的....:P
「倚」──千餘年的古語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BarristerSpring[/i] at 2006-8-6 04:03 PM:%vtY R|明白明白......very good essay!rQ%d8PN+I&kx8z
thx man:clap::clap::clap: [/quote]F#e!D&\,|t6@5TZY
thx....又再轉..
.......................................................
「倚」──千餘年的古語Xw1RA jnSl!z3Mh
5g`/_X/uq*p:o
z"x7w%O5i(I
廣府話有一個「倚」字,甚古。此字作「恃」字解。
4eDy*r"l}D/B
「嗟(音車),佢倚住個老竇之馬」;「咁醜樣,有乜好倚呀」;還有一句常用語,人人都識:「倚老賣老」。!H kRW f3O}
讀《紅樓夢》五十七回,薛姨媽說最好是將黛玉嫁給「寶兄弟」,黛玉的丫環紫鵑聽說,滿心歡喜,便「跑來笑道」:「姨太太既有這主意,為甚麼不和太太(指王夫人)說去。」薛姨媽呵呵笑道:「你這孩子急甚麼,想必催著你姑娘出了閣,你也要早些尋一個小女婿去了。」紫鵑聽了,也紅了臉,笑道:「姨太太真個倚老賣老起來。」h2KaR3f.s1hK
讀《紅樓夢》見到這句廣府話,自然得意。不過,其實元曲中也常見「倚」字。例如關漢卿的《救風塵》,「我當初倚大呵,妝環主婚」,這「倚大」即是「恃大」。
7P9v5bpd,C2V
然而再往前想,很自然就想到李太白那句「可憐飛燕倚新妝」;唐子言評詩,認為妝不可倚,那他是將「倚新妝」當成有如「倚闌干」了。此即是不識廣府話之弊。若識,便知此句等如「可憐飛燕恃新妝」,亦即是「恃靚」、「倚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