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定[[何氏讀音]],不是爭論 .....
[[[轉貼]]]是否定,不是爭論 Uk)KU+w
E;A)^(X5]-R"}\
王亭之在圖麟都高調反「病毒音」,正由於高調,香港才有反應,足以證明王亭之並非「激烈」。反應相當正面,甚至有一位高官電郵鼓勵:「一定要堅持到底。」
電視與報紙的傳媒亦開始留意,不過許多年輕的編輯及記者卻有誤會,以為這只是「王亭之跟何文匯的論爭」。這也難怪,畢竟王亭之離開香港已二十多年,他們不熟悉王亭之的為人,而且對「病毒音」的來龍去脈亦所知甚少,只知道,傳媒報新聞的音不為市民接受。
{:A6C._9J;mD
整件事情只是──何文匯認為自從有了《廣韻》之後,由於「正音南移」,所以廣府話就應該完全依據《廣韻》。如今音變了,他就依《廣韻》將之重新修正。
%F l T'V's\^8p[_9T
這是個荒謬的「認為」。古往今來,沒有一個音韻學家,會認為語音不得改變。《廣韻》紀錄一千年前的音,經歷一千年,社會改變、文化改變、習俗改變,語音焉能不變。\ uSnn!Xf
這是否定何文匯「病毒音」的主要理據。
同時我們還須知道,在《廣韻》時代前後,中原音都曾傳入廣府,又豈能說「正音南移」,便令廣府語音一律唯依《廣韻》呢?F:]%e:}(|0z6j&y-S0y
至於何文匯用蠱惑、用霸權來推銷他的「病毒音」,更是令人不齒的手段。
t/cbCe
因此王亭之不是「爭論」,是指出事實。
E8P5W$m@tE1H
加拿大多倫多星島日報9W'J&ENGY.]I/o#p
2007年3月19日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近來, 我在街上留意有很多人, 尤其是婦孺,
用"何氏正音" ....
她們很少接觸電視以外的資訊. ;cZ{&JHep
我們有沒有什麼可以做,
教育好她們?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支持者[/i] at 2007-5-2 03:10 PM:L1e8pJ F l.c:ei
近來, 我在街上留意有很多人, 尤其是婦孺,
用"何氏正音" ....
她們很少接觸電視以外的資訊. #Paj umEP
我們有沒有什麼可以做,rZ;Fc@.sU~u4V
教育好她們? [/quote]qJ)E(kXcQ
......這就是何氏陰險的地方...[似乎蘋果都係佢地人...] 一篇比較學術性的文章*VEwm L%V _%X*E
*P.xi R UY,J4fU
[url]http://forums.cantoneseculture.com/forums/449/ShowThread.aspx#449[/url]
0]-v5zq }T"K*P
[quote][color=Red]語言有活潑的生命力,她會隨著時代流變,是鐵一般的事實。此所以我們不能認同一千年前的《廣韻》,可以用來為當今的廣州話正音。茲簡述從《切韻》開始各代的語音流變如下。[/color]
)Sl P3W9k_P
隋代至中唐
這一時期的語音研究,主要是以陸法言的《切韻》為基礎。其間語系初有33個聲母,到了天寶年間,知切澄三母出現,變成36聲母。但仍未產生輕唇音,也沒有舌上音。韻部分化合併,如歌部分化為歌麻兩部,耕部分化為庚青兩部,冬部分化為冬江兩部。反之,之支脂三部合併為脂部,職得兩部合併為職部,得部消失。聲調為「平上去入」四大調。
晚唐至五代
~8qL!XN W6`
這一時期的音韻研究,主要是依據南唐朱皋羽作品中提到的反切。他的反切與《唐韻》不符。由於《唐韻》前身是《切韻》,這證明他使用的音韻不同於中唐時期,而是屬於當時的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