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220 發表於 2006-4-11 05:15 PM
史海:376年前明朝北京大爆炸死者為何皆裸體
4dk^/pvRqr4KZ&{3l
bnP/Wji;@ F'I.AE
【看中國2005年05月18日報道】376年前,北京城曾經發生了一起大爆炸事件,這次爆炸原因不明、現象奇特、災禍巨大、死傷慘重是「乃古今未有之變也」。
4rI3mb;`
a*U/pZ1d#@,q-@
人類歷史上曾發生過許多次驚心動魄的災難,但都莫過於解不開的自然災難之謎,被人們稱為世界三大自然之謎的是(1)3000多年前印度「死丘」事件; (2)1908年6月30日俄羅斯西伯利亞通古斯大爆炸;(3)1626年北京王恭廠大爆炸。這三大事件發生的原因引起人們濃厚興趣,科學家進行了深入研究,但至今仍是莫衷一是。
7c0T-hy6Q#? |W1x
(Uy7O(^r8`
神秘的爆炸
:N[
D#M3l.G6N8^X"X"w
$E.V+J,`VP"se.hfB7J-T
明代自永樂年起火器製造就有了很大發展,駐守京城的京軍所設三大營(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中神機營是明軍主力部隊,配備有當時最先進的火器和最強的兵力,為此明末的北京城內先後設立過6處火藥廠局,凡是京營火器所需的鉛子、火藥都是由王恭廠預造,以備京營來領用,可見王恭廠當時是作為工部製造、儲存火藥的火藥庫。
6[:n G3Oo
qK6C$B1PNW)V?
公元1626年5月30日上午9時(即明熹宗天啟六年五月初六日巳時),位於北京城西南隅的工部王恭廠火藥庫發生了一次離奇的大爆炸事件。這次爆炸範圍半徑大約750米,面積達到2.25平方公里。王恭廠所在位置是:(見[明]張爵《京師五城坊卷胡同集》)大約今西城區新文化街以南、象來街以北、鬧市口南街以東、民族宮南街以西的永寧胡同與光彩胡同一帶。關於大爆炸的情況,在《明實錄·熹宗實錄》、《國榷》、宦官劉若愚所著《酌中志》、北京史地著作《帝京景物略》、《宸垣識略》中都有記載,尤其是根據當時屬於官方的、相當於現在政府新聞公報性質的邸報底本,佚名抄撰《天變邸抄》對王恭廠災變記述極為詳細。這部著作是最早記述王恭廠災變的著述,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流傳於明朝天啟末年。其影響之大就連明代佚名小說《檮杌閒評》第四十回中也把這一事件寫進了小說的情節之中。
p~:x|)h
*hQ'M*W;{;IJ)^
《天變邸抄》對這次災變的描述是:天啟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時(天啟丙寅即天啟六年),天色皎潔,忽有聲如吼,從東北方漸至京城西南角,灰氣湧起,屋宇動盪。須臾,大震一聲,天崩地塌,昏黑如夜,萬室平沉。東自順城門大街(今宣武門內大街),北至刑部街(今西長安街),西及平則門(今阜城門)南,長三四里,周圍十三里,盡為齏粉,屋以數萬計,人以萬計。這次爆炸中心的「王恭廠一帶糜爛尤甚,殭屍層疊、穢氣熏天……」
~|RCHs
:zi1a D*R"Y"N
`f ^
正在爆炸中心範圍內,走在街上的官員薛風翔、房壯麗、吳中偉的大轎被打壞,傷者甚眾,工部尚書董可威雙臂折斷,御史何廷樞、潘雲翼在家中被震死,兩家老小「覆入土中」,宣府楊總兵一行連人帶馬並長班關7人沒了蹤影。承恩寺街上行走的女轎,事後只見轎俱被打壞在街心,女客和轎夫都不見了。更有甚者,炸飛的「大木遠落密雲」,石駙馬大街上有一5000斤重的大石獅竟被擲出順成門(今宣武門)外。中心區以外也受到強烈的衝擊波影響,皇上感到大震,起身便衝出乾清宮直奔交泰殿,(情急間)「內侍俱不及隨,止(只)一近侍掖之而行」,這時「建極殿檻鴛瓦飛墮」,正中近侍頭部、腦漿迸裂,而「乾清宮御座、御案俱翻倒」,正修建大殿的工匠,因「震而下墮者二千人,俱成肉袋」。
1U4J7c _3MF
\7X6CI"E-]5cj
小說《檮杌閒評》第四十回對這次爆炸的描繪是:到了五月六日巳刻,京師恰也作怪——京城中也自西北起,震天動地如霹靂之聲,黑氣沖天,彼此不辨。先是蕭家堰,西至平則門、城隍廟,南至順城門,傾頹房屋平地動搖有六七里,城樓、城牆上磚瓦如雨點飛下……
}9P}5i1e
.z4C(}K*~1a9N]1G7]
奇異的「脫衣」現象
unm4MS$Q9GH,S[1n
OR(Oh/?v4qH
王恭廠災變發生在300多年前,今人已經無法重現當時的景象,由於前人對科學的認知不像今天那樣深刻,對於某些還不能解釋的事情具有恐懼心理或是出於某種動機,像對於魏忠賢之流的仇恨,會借助災禍來表達一種「天怨人怒」的心情,可能要加以渲染,誇大其神秘、奇異的成分。但那時的多種史料都作了類似的記載,可見像「脫衣」這樣奇異的現象確實是存在的。
o5Sd\M9sbv;a,n
s+?Z#{ME
「所傷男婦俱赤體,寸絲不掛,不知何故」(《天變邸抄》)。「凡死傷俱裸露,員弘寺街轎中女赤體無恙」(《國榷》)。「木石人復自天雨而下,屋以千數,人以百數……死者皆裸」(《帝京景物略》)。足見「脫衣」現象是大爆炸中的一個顯著特點。
.Aqae?V
4H,R5]1`0RH
由於放射狀衝擊波產生了難以想像的力量,強勁的氣流使「脫下」的衣服飄掛西山之樹,昌平教場衣服成堆(《國榷》),「衣服掛於西山樹梢、銀錢器皿飄至昌平閱武場中」(《綏寇紀略》)。
-Q xE4a0`}$ez
RcTF0qs:M
雖然爆炸後衝擊波是向四面擴散的,但從記載中看,爆炸的力量主要是在王恭廠中心區內,如石駙馬大街到工部衙門一帶是官府衙門集中的地方。爆炸後「官員人等死傷者難以計數」,衝擊力量在東、西和北三個方向,以東面和北面更強一些,惟獨絲毫未提及南面。
W@
l!dk#^-BG
@0N-^
YC_#RW
災變成因眾說紛紜
x Jb7ju0`,_X `
#f+l-e6d$m3s%Zg
對於王恭廠特大爆炸,幾百年來一直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地震引起的,有人說是火藥自爆、也有人認為隕星墜落,認為隱火山熱核強爆有之,認為是由地震、火藥及可燃氣體靜電爆炸同時作用亦有之,更有甚者,認為是外星人入侵、UFO降臨等。但每一個觀點都沒有擺出無可辯駁的證據,使人完全信服。
g d:a\g[n"y
&| |5k+S5K%K^o
目前北京城正在大規模的舊城改造中,原明代王恭廠(註:吳長元《宸垣識略》:明火藥廠今廢,有前、後王恭廠胡同)遺址所在區域也在舊城改造範圍內,如何保護遺址,在故址地層建設勘探中是否能夠找到某些尋找王恭廠大爆炸的實證,是揭開王恭廠大爆炸神秘面紗的關鍵。在近年城市開發中並沒有得到來自這方面的消息,那麼有關部門是否應該予以關注,是很重要的。也許有一天記載北京史上這一段離奇的災害將會寫上新的一筆。
155220 發表於 2006-4-12 05:25 PM
中國歷史上十大「怪癖」皇帝
|/L~b,kp
R Yoc$[e
從夏啟到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我國共有過67個王朝﹑446位帝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和農民起義政權未計)。從秦始皇創立皇帝制度開始,皇帝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社稷的前途﹑民族的命運。
!k,t]F"Vl-B
c6s
e4j3k!k:a+Y{N
皇帝與普通臣民不同,臣民可以堅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而皇帝的惟一職責就是使國家繁榮昌盛,使人民安居樂業。皇帝若置國事而不理,而像臣民一樣放縱個人的愛好,那就是「不務正業」的「怪癖」皇帝。
Lev!r7C{S \
sbk
.m*]W;G#GR4ZWm
同性戀皇帝
nn6}"qU1c7J\S1@ s
w'MA!|1]@
AF)P2l
同性戀是一個時尚的詞語,但它不合中國國情,因為它在中國的存在非常古老,漢哀帝劉欣就是其中的一個。
M[T(@6sv}qZ"Ym
hhG1A:J#mv
董賢英俊瀟灑,又是御史董恭之子,因而被選為太子舍人。哀帝在與他的交往中產生了愛戀,封他為董門郎,並封其父親為霸陵令,遷光祿大夫。不久,董賢又被封為駙馬都尉侍中,《漢書·董賢傳》載,這時董賢「出則參乘,入御左右,旬月間賞賜巨萬,貴震朝廷。」兩人形影不離,同床共枕。
:T&Kf6Qt
K"o&U
et,G$rjVvHsG
有一次哀帝醒來,衣袖被董賢壓住,他怕拉動袖子驚醒「愛人」,於是用刀子將其割斷,可見其愛戀之深。哀帝還為董賢建造了一棟與皇宮類似的宮殿,並將御用品中最好的送給董賢,自己則用次品。他為了與戀人生生世世在一起,還為董賢在自己的陵墓旁邊修了一座塚塋。
Z.]]-PiS&f9I(fh
@f*Ydw[
《漢書·董賢傳》載,哀帝還曾開玩笑地對董賢說﹕「吾欲法堯禪舜,何如?」嚇得大臣們目瞪口呆。這種要「愛情」不要江山的戀情在歷史上實為罕見。如此忠貞於愛情,國事當然糟得很,哀帝死後不到10年,王莽就篡位建立了新朝。
1k/?f1mBR
du5M*SF
3zdqi}%_'}P$X
市儈皇帝
"n~M-P3T
Gz6ph$m ^SNV
齊廢帝東昏侯蕭寶卷是赫赫有名的昏君,捕老鼠﹑睡懶覺﹑驅百姓﹑出遊玩樂……各種怪行為都有,但他最有名的怪癖要算開店舖。
8KC0k w;v3{+M
%kD+POZG%j]6ui
《南齊書卷七·東昏侯》載,東昏侯「又於苑中立市,太官每日進酒肉雜餚,使宮人屠酤,潘妃為市令,帝為市魁,執罰,爭者就潘妃決判。」陪他玩耍的人就有好幾千,半個京城的百姓都嚇得東奔西躲。
z0QM!YX)@2u3fG
M!q6}Ch:s:St&TmL
《南史·齊本紀下》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又開渠立埭,躬自引船,埭上設店,坐而屠肉。」東昏侯與潘妃的怪癖行為在當時流傳很廣,有著這樣一首民歌﹕「閱武堂,種楊柳,至尊屠肉,潘妃酤酒。」
7^Vv+z%O
PpJ
cvoeo8T5l
東昏侯作為堂堂的一國之君,卻做著如此的市儈勾當,可見他的昏庸。他即位後僅兩年,蕭衍就起兵圍困建康(今南京),一代市儈皇帝被部將殺死,年僅19歲。
;}e Z!kk
oMw(t9p N
菩薩皇帝
:[.PG1r"f5_v
2b$G5?$CS9e"i'QA
歷史上有過「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宗﹑北周武帝﹑唐代武宗﹑五代周世宗)滅佛,但也有過梁武帝﹑武則天﹑唐中宗那樣忠實的佛教信徒。其中以「皇帝菩薩」(大臣們在奏章中這樣稱呼)梁武帝蕭衍最為突出。
'v-pF M
z2}Y+?)w]
} \~]I
武帝大力倡導佛教,耗費巨資修建廟宇,當時全國有大小寺廟2846所,其中以大愛敬寺﹑智度寺﹑解脫寺﹑同泰寺規模最大。唐朝詩人杜牧曾感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他還寫了大量的佛教著作,「雖萬機多務,猶卷不掇手,燃燭側立,常至戊夜。」且部頭極大,其中《制旨大涅經講疏》有10l卷。
4\;\!q"l4@s4q
"zk'F(^0YE
dT|(Y*d
同時,武帝還創立了儒佛道三教同源的理論,認為儒教﹑道教皆來源於佛教。還提出佛教徒不可以吃肉的戒律,以前佛教中無此規定,他根據《涅經》等上乘佛教的內容寫了《斷酒肉文》,從此,以身作則,過著苦行僧的日子﹕每日只吃一頓飯,不沾酒肉,住小殿暗室,一頂帽子戴了三年,一床被子蓋了兩年。
3qbb}q/wA#AJ`,C
7iD!V&jk,J(g
武帝還曾三次捨身寺廟﹕大通元年(527年),他突然跑到同泰寺當奴隸,與眾僧一起生活,後來被大臣「贖回」﹔兩年後,又跑到佛廟裡去了﹔太清元年(547年),84歲的他第三次捨身寺院,且堅持呆了一個多月。三次「贖回」武帝花錢四億。
^t&_3["Q
7tzi5bM
佛祖沒有保佑這位忠實的信徒,太清三年(549年),侯景發動政變,攻克建康,菩薩皇帝被俘,後來被活活餓死。
9Kg.c(q;gv;I
whx
o7R+vY@7`
象棋皇帝
b"k~S*}
RP P&c1EN2}8~n@
「悶來時,取過象棋來下,要學作做士與象,得力當家。小卒兒向前行,休說回頭話。須學車行直,莫似馬行斜。若有他人阻隔了我恩情也,我就炮兒般一會子打。」(《桂枝兒·詠部八卷》)唐肅宗李亨熱衷於象棋,卻不學士象,不學卒車,偏偏學馬行斜。
iH5F'a$w#Tw
a1w
x-F"r
上朝積禍加天寶之亂(也稱安史之亂)。肅宗與愛妃張良娣擁兵西逃。逃命途中,他還念念不忘象棋,置堆積如山的軍情戰報而不理,與張氏整天下棋作樂。丞相李泌進言勸說﹕若不懸崖勒馬,有重蹈「馬嵬坡事件」(士兵嘩變,殺楊國忠等人)的危險。
FH mhn:z
.]Ux-SjZi0}
肅宗仍毫無收斂,為了掩人耳目,命令太監將「金銅成形」的棋子換成「干樹雞」雕成的木質棋子,這樣,旁人就聽不到他們下棋擲子時發出的聲音了。人們稱這種棋子為「寶應像棋」。文學作品中,東晉謝安﹑三國孔明﹑元末劉伯溫都能「帷幄之中下棋,千里之外決勝」,肅宗好像也不示弱。
0o1q,~D t/~0O
rb|L6B#Bk
蹴鞠皇帝
[phN-}a9\q
e(X'?Wg
mSD
唐僖宗李儇嗜好騎馬﹑鬥雞和蹴鞠。他曾得意地說﹕「朕若應擊球進士舉,須為狀元。」他有時一玩就是二三個時辰,連飯都忘了吃,急得身邊的太監侍女們團團轉。他還多次勒令地方官員舉薦球技高超的青年入宮陪他擊球,有不少人因善蹴鞠而被封為封疆大吏。宦官田令孜的哥哥陳敬贏了球,被封為西川節度使。當然,也有許多人因踢球失誤而丟了性命。
*PzyX!Vx
h%V8nqD
玩物必喪志,干符元年(874年),王仙芝在長恆起義,隨後黃巢響應。起義好不容易平息後,田令孜又專權,蹴鞠皇帝常常和親信們談起朝政而淚流滿面。光啟元年(885年),李克用進兵長安,僖宗四處逃命,文德元年(888年)憂憤而死。
155220 發表於 2006-4-14 08:59 AM
[轉載] 珍妃 : 得寵招慈禧疑心
"] Q5[%Gs8iX
D B
:iCKK7^3B
珍妃,滿洲鑲紅旗人,他他拉氏。祖父裕泰,當過陝甘總督。父親長敘,官至戶部右侍郎。1880年12月14日,她的姐姐出嫁給護理山西巡撫布政司葆亨之子,此日恰為康熙帝的忌辰,因而長敘為「清流」鄧承修彈劾而革職,從此家居,不再做官。1888年她12歲,與另一位姐姐一起被選入宮中,分別被封為珍嬪和瑾嬪。以後又被晉封為妃。
7Z2E \#~[K
bH1ddD*B
珍妃聰明伶俐,因伯父長善曾任廣州將軍,她從小隨伯父住在廣州,見過點兒世面,故喜愛新奇玩藝兒,諸如奇裝異服和攝影。從傳世的照片上看,她長得胖嘟嘟的,雖然算不得娉婷靚麗,但比那個胸部平平,相貌又很男性化的隆裕皇后,顯然漂亮得多。
1Yc
Yz&XrxZ
p,R(T
F
HQU.g0^Sy
光緒的生母醇親王福晉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光緒的皇后隆裕是慈禧太后弟弟桂祥的女兒,也就是說,是光緒的姐姐。姐弟怎麼會被慈禧太后指定為夫妻?所以光緒接受不了。他感情上的鬱悶沮喪,顯然給珍妃帶來了機會。她愛光緒,是皇帝孤獨寂寞生涯中的一支芳菲的花朵。她不僅協助羸弱的光緒料理政務,連慈禧太后批覽奏章時,居然也在一旁觀察,以體會懿旨的深意。
-hu$K?#o i"g!ee
9s:AF3Sv_"z,[YM
g-A9Y^7T
得寵召致慈禧的疑心
,MOVEzIVS
l }*GE!i?
&jYS8PM']%F^8_2f
adp0E5Isx
珍妃與李蓮英競相收賄鬻官而鬧矛盾,還向皇帝舉薦私人,一個是自己的堂兄志銳,一個是自己的蒙師文廷式。
!dZ*Z2p0O3dn&a
W
R]~cm
關於志銳,許多書上說他是珍妃的胞兄,其實不對。裕泰共有三子:長善、長敬、長敘。長善官至廣州將軍和杭州將軍,以好結納名士而著稱。長敬曾任四川綬定府知府,死得較早,有二子即志銳和志鈞。志鈞過繼給伯父長善,志銳則在1880年考取進士,與於式枚、王懿榮、李慈銘、梁鼎芬皆是同年。雖說志銳本來就是「高干」子弟、此時已成「國舅」,文廷式也是當朝名士,極得帝師翁同龢的青睞,但畢竟是通過珍妃的裙帶而加強了「帝黨」的圈子,頗為時人側目。清朝政治不同於以前任何朝代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外戚權勢一直不盛。慈禧以垂簾聽政方式監國,又將自己的妹妹嫁給醇親王,但她娘家的人物並不在政治前台活動。志銳、文廷式卻不同,他們已是「後清流」的重要角色,一舉一動都有人關注。1890年殿試,翁同龢不顧文廷式明顯的卷面錯誤,硬將他拔擢為榜眼,頗遭物議,而翁在日記中則透露過光緒對文的評價:「此人有名,作得好。」光緒從哪裡知道文廷式的名氣?1894年大考翰詹,皇帝又面諭閱卷大臣,擢文廷式列一等第一。所以有人諷刺說:「玉皇大帝召試十二生肖,兔子當首選,月裡嫦娥為通關節」,形容得極為刻薄。
!O-T!dx
m%B"V`5V
f6U6S1tP\2w
珍妃的得寵,自然召致了疑心極重的慈禧太后的大忌。珍妃的殺身之禍,便由此種下。
eL U&M#`&S K
UyQ/l iT7@7m"T
@{3S4IQl{
代帝黨受過二次罹禍
v8x/q8J:?Xa2J
;n!\ ~+xDI\
1N
fv`P M/P8ID*d
L0CDuR-~o
珍妃的第一次罹禍是在1894年11月26日,中日甲午戰爭中方一敗塗地之時。那天,慈禧太后在儀鑾殿單獨召見樞臣,討論完北洋海軍基地旅順口失守後的局勢,太后突然宣佈,將瑾妃珍妃降為貴人。
U6m"[~kbq5n |
nO9?*Q.p'^
事情的起因,是河南巡撫裕寬為謀福州將軍一職,通過太監高萬枝走珍妃的門路,而為李蓮英告密於慈禧。據說慈禧召珍妃面詢,珍妃坦承此事,並謂:「上行下效,不是老佛爺開端,誰敢如此?」使得慈禧大怒。王照《德宗遺事》說:「慈禧賣各種肥缺為常事,珍妃曾一效之,遂立敗。」但更深層次的原因,顯然是太后看到朝中支持皇帝主戰,公然彈劾軍機大臣孫毓汶、北洋大臣李鴻章的文人士大夫宛然已成勢力,連皇帝也大有主張,這使得她必須先下斷然措施,剪除皇帝的羽翼。接著又將志銳外放烏裡雅蘇台參贊大臣,免裕寬職,撲殺高萬枝,都是發出的同一種警告。慈禧還頒布懿旨,製成禁牌,挾制二妃:「妃嬪等如有不遵家法,在皇帝前干預國政,顛倒是非,著皇后嚴加訪查,據實陳奏,從重懲辦,決不寬貸。」這表面上侮辱二妃,其實卻是侮辱皇帝。但從小在太后羽翼下長大的皇帝也實在窩囊,師傅翁同龢為此前去看望光緒,居然發現他「意極坦坦」。
(mfraO+J XQ$t
:JHMf_ z2N5G
珍瑾二貴人於1895年恢復「妃」的名位。三年後,光緒帝戊戌變法失敗,被慈禧幽禁於瀛台涵元殿,珍妃也第二次罹禍,被施以杖刑,撤去簪珥,打入景琪閣後的冷宮,與皇帝分開。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慈禧太后離京逃難前,下令將珍妃投進井中處死,更顯示出這個老婦人的刻毒。
S'Ox9V.D?&p%dfT-i ui
(^,B}*Q1Zb
^ \YR4q
臨危心繫光緒識大體
,Y%Z Y"p!Pay4f
k(_,GvXy%WI
(\-_&SAO0? F
ZO FUFr~B
關於珍妃之死,野史中有許多記載,但多為道聽途說。
gA8ee7h
#l
VZ/Ea3yp
今讀金易先生的《宮女談往錄》,記錄了慈禧太后貼身宮女榮子的晚年追憶,似更富參考價值。
+@O1G5T0`_A*L
y9T Fe ZS
W
據榮子說,珍妃之死是在慈禧逃跑的前一日:
@J$h
Ot"ReF|
`q
~hw7Yj0x
那一天下午,我和往常一樣,陪侍在寢宮裡,背靠寢宮的西牆坐在金磚的地上。……突然,老太后坐起來了,撩開帳子。平常撩帳子的事是侍女干的,今天很意外,嚇了我一跳。我趕緊拍暗號,招呼其它的人。老太后匆匆洗完臉,煙也沒吸,一杯奉上的冰鎮菠蘿也沒吃,一聲沒吩咐,逕自走出了樂壽堂,就往北走。我匆忙地跟著。我心裡有點發毛,急忙暗地裡去通知小娟子(慈禧的另一貼身宮女)。小娟子也跑來了,我們跟隨太后走到西廊子中間,老太后說:「你們不用伺候。」這是老太后午睡醒來的第一句話。我們眼看著老太后自個往北走,快下台階的時候,見有個太監請跪安,和老太后說話。這個太監陪著老太后走,他背向我們,瞧著老太后單身進了頤和軒。
4eN'}X5V:D3VU5c
-?7qeTt0R5MCYj
農曆七月的天氣,
`|3J"Fi*K'_:G
M
午後悶熱悶熱的。大約有半個多時辰,老太后由頤和軒出來了,鐵青的臉皮,一句話也不說。我們是在廊子上迎老太后回來的。
jv!l&xC w8N+x8EA{
O
8U L,CacTV
P
其實,就在這一天,這個時候,這個地點,老太后賜死了珍妃。她讓人把珍妃推到頤和軒後邊井裡去了。榮子的這段回憶,清楚地顯示了西太后在處死珍妃這件事上,是考慮許久的,不是一時性起,而是蓄意謀殺。
}y2|,CMs
B.CQ&U5r
榮子還轉述了太監二總管崔玉貴親口告訴她處死珍妃的情節。崔玉貴說,14日午膳的時候,慈禧命他傳旨,要在未正時刻在頤和軒召見珍妃。他是與頤和軒管事太監王德環一起去傳旨的。珍妃穿著淡青色的綢子長旗袍,腳著墨綠色緞鞋,頭上兩把頭摘去了兩邊的絡子。到了頤和軒,太后已坐在那裡了。軒裡空落落的,一個宮女也沒有,安靜得連一根針掉地上都能聽得出來。
f:WvWA?,d
;I#a-A4Nmrc
太后直截了當地說:洋人要打進城裡來了,外頭亂糟糟的,誰也保不定怎麼樣,萬一受到了污辱,那就丟盡了皇家的臉,也對不起列祖列宗。
ole3?? smn
'@CUyNQ|*Ec
珍妃愣了一下,說:我明白,不會給祖宗丟人。
c
c[?'@&GvmT
1H;Ga&~Rn
太后說:你年輕,容易惹事!我們要避一避,帶你走不方便。
K-A1x @J/PW_Bt
^g+E?9FJ
}6x
珍妃說: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鎮京師,維持大局。
df+G/uR"P2}fI
:N`"`8W"f'O{:Q
@
這句話戳到太后的要害,她馬上把臉一翻,大聲呵斥:你死到臨頭,還敢胡說。
S&K\1lGe^SZI
]0xE%U%H&KL
珍妃說:我沒有該死的罪!
w/hM }I
K]iM%fcoaC S&U
太后說:不管你有罪沒罪,也得死!
L\2[~S x{9G~
&jG2H.G#O0H*l/U
珍妃說:我要見皇上一面,皇上沒讓我死!
U1?z_EH
y2FV$PaY2?
_[$[
太后說:皇上也救不了你。把她扔到井裡頭去,來人哪!
yY|u"L3v(c1C
o;Fo]3N
這時,崔玉貴和王德環連揪帶推,把珍妃推到貞順門內的井裡。珍妃最後大聲喊道:皇上,來世再報恩啦!
(a9d*d"w,K?'ab~!i
$m?Ut5Ge
多麼慘烈的訣別。多麼卑鄙的宮廷陰謀。而珍妃的臨終話語,又顯示出這個在冷宮中關了兩年的青年女子,是何等的剛烈。對於國事,珍妃顯然是有自己見解的。最簡單地說來,宮外是中國農民的傳統宗教對基督教勢力廣泛滲透入侵造成農村社會動盪變遷做出的直接反抗;宮內是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及上層保守勢力試圖廢黜光緒帝位。而廢帝,又遭到駐京外交團的反對,上層政治需要借用底層民眾的街頭政治力量。在這兩種需求以扭曲的形式相結合,而將北京折騰得天翻地覆沒有方向的當口,珍妃力主皇帝留京,主持大局,焉能不踩住太后的痛腳?
b)c.u_u+y/\&]
?g
}i,^\-y,^3X
S/kN6{tqS(|u6p&T
落選秀女才是「幸運者」
;N
IvV$b
V7[UB!x7c;A-g]
;w-UV7E1p'[E
3tv&O1N MeclKo0v
自古以來,宮廷政治就是危險的遊戲。凌駕於天子之上的慈禧太后,也做不到無所畏懼。直接的壓力來自北京的外交團。在各公使夫人面前,推兒媳婦下井的兇惡相,有多麼不好?必須扮成慈祥和善的老國母,才能見外國人。
1mH}*[%xH S
bQ8J%\&n6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