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Sports討論版 » 看球員 明星對現代史的影响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看球員 明星對現代史的影响

看回歷史 , 從古代到近代可以在歷史上留名的人 , 多數集中在政治 軍事 思想上 , 係演藝 運動人物的重要一向不高 , 但到了現代史上的影响力就大增 ...



特迪瓦球王杜奧巴 :
http://commentshk.filter-182.com/2010/10/blog-post_18.html
不過當我們將帕奎奧與《時代》選出的另一來自體育界的最有影響力人物﹕科特迪瓦球王杜奧巴比較,就會發現背景相似的後者,似乎實在得多,沒有不斷競選公職,卻捐出大量金錢成立慈善基金,更直接調停內戰。在門多薩也是「地方英雄」的國家,帕奎奧要得到群眾支持並不難,但要成為真正的羅賓漢、而不是下一個埃斯特拉達,長遠而言,社會會期望他調解棉蘭老島分離主義、改變貪污風氣,而不是繼續顯示自己多才多藝的明星一面,否則就乾脆不要從政了。

當而 , 也可以看看本文的真正主角--帕奎奧 ...



仲有唯一一位非洲的世界足球先生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9%94%E6%B2%BB%C2%B7%E7%BB%B4%E9%98%BF
由於賴比瑞亞本身內亂頻仍,人才缺乏,維阿的球員生涯為他帶來至高無上的地位,不少國人都把維阿視為國家的偶像。故2004年11月維阿宣佈角逐總統選舉。不過在競逐總統時,維阿卻屢遭反對派攻擊,尤其是維阿在球員時代長年居於海外,擁有法國國籍;退役後又移居美國紐約。不過在2005年8月13日,維阿的參選資格卻成功被確定。 2005年10月11日賴比瑞亞正式舉行總統選舉,維阿在第一輪投票遙遙領先,但無法取得足夠票數。

同年11月8日第二輪投票,維阿卻敗給前世界銀行理事愛倫·約翰森·希爾麗夫。維阿事後公開宣稱不承認選舉結果,但在同年12月21日卻放棄選舉訴訟



還有馬勒當拿 , 我聽節目講佢因為係阿廷根呢個咁重視足球的國家 , 以一人獨領的方式令球隊拿得一次真正的世界盃(另一次有收買之嫌) , 所以係拉丁美洲 , 尤其阿根延本身有超級的地位 , 可以話係新一代拉丁世界象徵人物(如捷古華拉) , 佢仲為過查維斯站台 ...

其實唔只足球 , NBA的莫湯寶的支助下 , 剛果建立了全國最好的公家醫院(同類的事 , 好似也發生在美屬維京島的鄧肯身上) ...



另外 , 有時有些球員可能代表了一些地區或族群 ... 如北愛的佐治貝斯 威爾斯的傑斯 , 又好似法國阿爾及利亞族裔的施丹 , 都作為族群的代表 !!! 又好似電影的影响 , 如 "驚世未了緣" (台譯 "勇敢的心")已經成為了蘇格蘭獨立運動的圖騰 , 而正板007--辛康納利就是蘇格蘭獨立運動的象徵人物 ; 還有菲律賓的埃斯特拉達 , 和加州的阿力辛華舒力加等 , 可見運動人物 演藝人物對世界政治的影响重要性大增(其實文化影响更大 , 如約翰連農的 "JUST SEX , NO WAR")~~



離一離題 : 睇見杜奧巴 韋亞 莫湯寶 鄧肯做D咁有意義的事 , 睇番C朗 朗尼呢D剩係識玩3P 叫老雞 , 真係 ... 仲有呀大哨 , 我覺得係繼馬勒當拿外 , 最可以有象徵意義的人物 , 但E+大家最記得佢係球場外的事 , 就係叫雞叫人妖~~
C朗 朗尼 , 少爺兵嘛 !
thx for sharing~~~~~~
沈旭暉:杜奧巴終結科特迪瓦南北戰爭「象牙海岸」

為什麼要音譯為「科特迪瓦」﹖這問題縮影了科特迪瓦近年的南北分裂﹐也說明足球成為這個國家維持統一的共同語言。科特迪瓦在1960年從法國獲得獨立時﹐是世界的最窮國之一,人均GDP只有150美元﹐但到了1980年, GDP升值9倍,高達1200美元,20年來的增長率都高於7%,令象牙海岸成為西非最富有的國家、也是最資本主義化的國家。

作為前法國殖民地﹐象牙海岸原來與英屬「黃金海岸」(今日加納)、法屬「奴隸海岸」(今日貝寧)屬於同一「系列」﹐為西方提供不同寶貴資源。獨立後﹐象牙海岸忠實厲行了法國非洲代言人的身份﹐開國總統博瓦尼長期是法國總統府上賓﹐兩國連國旗也極度相像﹐一時間﹐有了西非法國之稱。雖然象牙海岸境內有六十多個民族﹐但族群矛盾並不嚴重﹐一切欣欣向榮。

這樣的經濟奇跡增長,主要歸因於兩大策略﹕一為農業多樣化,也就是分散發展不同農產品,避免過分受國際市場波動影響,同時抗拒轉型為純工業國家的誘惑﹔二為非國有化,也就是大量引入外資財團,拒絕實行帶民族經濟意識的國有政策,公然在冷戰高峰鼓勵資本主義,並特別重視前宗主國法國的利益。今天看來,這些策略是普通常識,但在40年前新近獨立的非洲各國看來,象牙海岸卻是反正道而行,算得上是預視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先驅。

不過﹐隨八十年代國際農產市場萎縮,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在「開放市場」的口號下又集體淪為跨國財團殖民地,冷戰結束﹐全非洲都實行同一經濟自由化政策﹐部份西方援助的附帶要求越來越多﹐象牙海外的經濟開始惡化。此時﹐當權33年的博瓦尼又同時病逝﹐國家大方向開始根本改變﹐天堂開始變成地獄。新總統貝迪埃面對這形勢﹐唯有訴諸民粹﹐決定鼓吹「科特迪瓦主義」﹐將經濟問題歸咎於外勞﹐通過修憲建構所謂「純種科特迪瓦人」(Ivoirite)的概念,規定不是出生在本國、或父母任何一方沒有科特迪瓦國籍,都不是國家「公民」。象牙海岸的英文名稱在八十年代末開始廢除使用﹐但在九十年代才得到嚴格執行﹐因為好些「非純種科特迪瓦人」連法語也不懂。

族群歧視自然流弊良多,最大問題是誰是「純種象牙人」已經不可考,反對黨領袖認為修憲是度身訂做,他們各自對「公民」有不同演繹。結果﹐大量來自北方鄰國布基納法索的新移民和後裔被剝奪公民資格﹐包括那位新總統的頭號政敵﹐國家迅速分裂為南北。最終﹐由新移民控制的北部軍隊在2002年9月19日發動兵變,背後有祖家布基納法索支持,是為科特迪瓦的「919事件」﹐這距離博瓦尼之死﹐不足十年。自此國家爆發內戰,一分為二,南北分治,法國和非盟多年調停不果,全國性的民主選舉被不斷推遲﹐直到近年才勉強維持局面﹐有了形式主導的民主選舉舉行。

長期居於法國的科特迪瓦隊長杜奧巴在內戰最嚴重時才選擇代表國家﹐愛國形象深入民心﹐因此每當他被批評對國家隊貢獻不及在球會﹐都感到特別委屈。但他被稱為救世主﹐並非單單因為效力英超球會車路士、當選兩屆非洲足球先生的國際知名度﹐而是他曾直接參與和平進程﹕科特迪瓦歷史性打進2006年世界盃決賽週時﹐他多次呼籲交戰雙方停火﹐雙方果然也停了火﹐令他成了和平功臣。後來﹐他主張在叛軍控制的地區進行非洲國家盃外圍賽﹐以促進國家和平統一﹐被視為製造了奇跡。此外﹐他在國內成立了眾多慈善基金﹐在國家隊的地位極其超然﹐更在2010年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世界最有影響力100人之一﹐這是球員少有的榮譽。
沈旭暉:球星韋亞——利比里亞後精英總統﹖

【明報-咫尺地球】三料世界足球先生韋亞(George Weah)以熱門姿態進入利比里亞總統選舉最後階段。球壇中人大為雀躍,左翼人士一如既往審視西方通過足球對非洲的「再殖民陰謀」,民粹主義者則視韋亞為新圖騰。假如韋亞真成為總統,在上述標準答案以外,我們也可以研究案例的普世性﹕第三世界創造「後精英政治」的企圖。

「利比里亞—美利加」精英

利比里亞今日無足輕重,但它是非洲首個共和國,在人類歷史曾佔有特殊地位。它並非在20世紀從英法獲得獨立,而是早在1847年建國,立國階級來自美國殖民計劃。計劃由「美國殖民公司」設計,將獲得自由的美國黑奴送回西非建立國家,是為美國第一個衛星國。

建立利比里亞的黑人自稱「利比里亞—美利加人」,希望將新國家變成非洲美國,以美式英語為母語,仿傚美國憲法實行民選總統制,信奉基督教,一直獲華盛頓資助。他們最早的野心甚至包括統治整個西非,直到英法殖民主義者出現才退回邊界。但這群精英與本土黑人格格不入,人口只佔全國5%,成為實際上的殖民者,建立的制度只能直接運作於首都蒙羅維亞,鄉郊國民唯有不斷學習精英文化,才可得到社會地位的提升。由1847至1980年,所有利比里亞總統都來自「利比里亞—美利加人」,終於釀成土著多伊上校發動政變,推翻非洲第一共和。

多伊上校的政變原來廣受基層歡迎,而且他懂得一面倒親美,將列根語錄背誦如流,政權起始並不失禮。為何政變終於帶來兩場恐怖內戰,令利比里亞淪為盛產童兵的全球最窮國之一﹖

除了非洲經濟的種種結構,多伊政權的失敗,在於他一下子廢除行之有效百多年的精英政治結構,而找不到解決社會間隔(alienation)的替補。當然,舊式精英政治常淪為「裙帶資本主義」,造成貪污和貧富懸殊,但新政府更糟,因它一方面甚至不能將貪污建立成制度,另一方面又找不到民主和「多數人的暴政」之間的平衡,令利比里亞人不知怎樣才算是社會階梯,是為典型的轉型期陣痛。於是,一切回歸血緣宗親和權力政治(realpolitik)。

多伊上校在香港鮮為人識,但他在歷史亦得佔一席位,因他可能是首位被電視直播殘虐兼處決的國家元首。繼而當權的獨裁總統泰勒又是殘殺成性,他們的案例,可被解讀為「反精英主義」的破產。

第三世界需要「後精英」﹖

韋亞的主要對手瑟里夫被稱為「非洲鐵娘子」,哈佛畢業,曾任世銀高官,代表的是傳統精英道路。一般人要走這條路,比參與當年「利比里亞—美利加」的精英遊戲更加超現實。生長於貧民區的韋亞深受貧民歡迎,不單是因為什麼人民力量、明星效應,而是他代表一條「後精英」道路。這條路代表了當地人對西方設計的世界階級觀念的抗拒,但又承認出人頭地必須融入西方設計的全球體系。韋亞的球技,象徵了兩者的結合。球場上更有創造性的巴拉圭「出擊守門員」芝拉華特據說也要選總統,也是基於同一考量。

韋亞無疑有使命感,可能是一位稱職的精神領袖,但他的個人成就不可能建構一個更符合利比里亞國情的階級。正如菲律賓演員埃斯特拉達靠羅賓漢形象當選總統,當時民眾期望這是菲傭和舊精英以外的第三道路,但他因為貪污,令僅有的浪漫化為烏有。貪污並非關鍵﹕除非韋亞能效法偶像南非總統曼德拉甘於當一個虛君,否則就算清廉似水,身旁也難免出現裙帶分子,自我建構一個其實不存在的「後精英」階層。那就是歷史的玩笑。
沈旭暉:馬勒當拿從政夢碎?

本屆世界盃最出風頭的領隊﹐自然是阿根廷的馬勒當拿。熟悉足球的朋友提起馬勒當拿,除了想到他的球技,也了解他作為隱君子的履歷,以及在意大利期間與黑手黨千絲萬縷的關係。然而自從他在古巴戒毒,他對政治參與的熱情愈來愈高,意識形態傾向則愈來愈左。假如阿根廷不是在八強出局﹐而是得到冠軍﹐朝中有不少敵人、但也有不少朋友的馬勒當拿不但有了公開裸跑的機會﹐原來還大有政治潛能。可惜﹐他沒有把握好。

數年前﹐馬勒當拿在古巴戒毒期間,成了古巴領袖卡斯特羅的貴賓。喜愛足球的卡斯特羅深知古巴隊難以得到一流地位,唯有追捧阿根廷,嘉許馬勒當拿為「球場上的捷古華拉」﹐認為他當年的盤扭英姿,就像捷古華拉的游擊戰術一樣出神入化。馬勒當拿被西方國家當成不受歡迎人物,卻被古巴領袖引為知己,自然產生心理反差。加上卡斯特羅向他講解左翼思想入門,教導他要利用自己的聲望「為人類做點事」﹐令球王變成革命領袖關門弟子,更在身上印上卡斯特羅和捷古華拉的紋身。

事實證明﹐卡斯特羅確是遠比馬勒當拿優秀的導師﹐經他點撥﹐近年的拉美反美、反全球化示威,馬勒當拿都牽頭參與。例如在2005年中美洲峰會,拉美各界左翼人士舉行反美大串連,三大領袖正是以反美著稱的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原住民出身的玻利維亞左翼總統摩拉里斯(當時還是總統候選人),以及馬勒當拿——這三人被視為卡斯特羅晚年三大門徒。畢竟,這位世界革命教父大概明白古巴的歷史角色已終結,薪火相傳的責任,將落於新興拉美群眾領袖身上。對馬勒當拿刻意結交,是他精心計算的最後殺。

有阿根廷學者曾半開玩笑的認為﹐當現任總統克里斯蒂娜施政出現問題,選民對她和丈夫基什內爾的家族統治產生求變心,已有人勸球王選總統。這不單是因為馬勒當拿在一個對足球狂熱的國度,擁有世界球王的威望,也因為他持有令人舉足輕重的身分﹕名嘴。自從戒毒成功,馬勒當拿主持了一個名叫《10號之夜》的清談電視節目,在西班牙語系的拉美大受歡迎,嘉賓不單包括宿敵比利、後輩施丹、拳王泰臣等體育明星,更包括恩師卡斯特羅。在拉美,媒體明星往往自動成為人民英雄,查韋斯就因此堅持親自主持電視節目。

要是馬勒當拿有機會一展政治抱負﹐以卡斯特羅門徒身份成了總統,堅持目前半懂不懂的意識形態,再與委內瑞拉、玻利維亞結成拉美反美同盟,以阿根廷在拉美的影響力,可以為美國和西方社會帶來大麻煩﹐這也可以讓他名正言順的以左翼姿態﹐挑戰早已「右傾」、「官僚化」的巴西球王比利。可惜﹐上述狂想似乎已不可能出現﹐起碼不可能在短期內成真﹐馬勒當拿卻應驗了比利的不祥預言﹕「你還是先照顧好自己的工作吧﹐你當領隊前已失業多年呢」。一場0:4對德國的慘敗﹐足以讓他打回浪漫偶像的原型﹐似乎球王對足球理論和政治理論﹐都需要繼續學習。
沈旭暉:法國「施丹主義」遭騎劫

法國球王施丹的故鄉是阿爾及利亞,相信很多人都知之甚詳,但是位於前宗主國法國對岸的阿爾及利亞,當年與法國的戰爭過程極其殘酷,也極度影響兩國國民的心理結構,卻未必人人知曉。

光環褪色

阿爾及利亞最終雖然獨立了,但它和法國的特殊關係依然繼續下去。一方面,法國在當地維持龐大影響力﹔另一方面,不少法國老兵的阿爾及利亞情結繼續發酵,令「正視戰爭和士兵戰後待遇」成了法國社會的長久課題。近年愈來愈多阿拉伯裔和穆斯林移民進入法國,阿爾及利亞的居民就是主要來源之一,這成了法國社會分化的潛在問題。

施丹雙親都是阿爾及利亞人,父親為了生計才移居法國當倉務員。自從施丹成為法國球王後,法國政府鼓吹「施丹主義」,宣傳像施丹那樣作為新移民後裔,也會完全認同法國大熔爐的平等、博愛等核心價值,又毫無保留地熱愛法語文化,希望以此作為解決國內種族問題的方程式,反擊右翼政團的挑戰。

可是,近年施丹主義的光環在法國本土日漸褪色,因為新移民的經濟狀況愈來愈糟糕,他們認為施丹主義只是一場騙局。與此同時,穆斯林在法國本土爭取保留自己文化的動作愈來愈誇張,希望融入法國社會的誠意卻愈來愈少,在白人右翼主義眼中,施丹主義同樣是一場騙局。結果,無論是法國本土的白人還是穆斯林,都開始不完全把施丹視為自己人。

有趣的是,施丹在故鄉阿爾及利亞的聲望卻持續高企。他當球員時,阿爾及利亞人都阿Q地認為他是為「國家」比賽,法國當年奪得世界盃冠軍的一刻,阿爾及利亞一片「本國」旗海。

人棄我取

既然施丹主義在法國受挫,阿爾及利亞政府人棄我取,開始積極「騎劫」這位傳奇球王,希望借助施丹的形象,讓國家脫非入歐、轉型為地中海國家。雖然這不大可能讓阿爾及利亞加入歐盟的計劃成功,對它爭取成為地中海經濟體系的北非龍頭,卻應有幫助。

近年不斷傳出阿爾及利亞總統親自邀請施丹任教國家隊,據說施丹原來是沒有意欲的,現在卻有傳世界盃後,他就會走馬上任。這自然是政治原因掛帥,但也是施丹主義需要轉型的結果。無論施丹會否走馬上任,上述傳聞都反映阿爾及利亞隊活在施丹陰影之下。

不少阿爾及利亞球員的背景和施丹一樣,都是在法國出生、效力法國球會,只是因為血緣關係,以及沒有被法國國家隊徵召,才選擇代表本國。例如中場新星保迪保斯便曾經入選法國十九歲以下國家隊,只是因為擔心在球星如雲的法國隊沒有前途,才勉強加入阿爾及利亞而已。假如施丹主義正式由法國「過戶」到阿爾及利亞,這類球員將紛紛成為施丹主義的第二代代言人,那時候,阿爾及利亞整個國家身份認同,將出現微妙的改變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Sports討論版 » 看球員 明星對現代史的影响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