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轉貼]西游記其實沒有人能真正讀懂! [打印本頁]

作者: leeyanta    時間: 2007-5-9 01:33 PM     標題: [轉貼]西游記其實沒有人能真正讀懂!

偶尔查东西查到一个论坛,看到许多人骂《西游记》,实在忍不住想提醒一下,没有真正读进去的东西不要妄加评论。
4 S$ c) V4 `1 `& K# i+ D! Q  ; ~# l0 M" z& f! P
      这里面是一整套的象征体系。整个故事是一个隐喻,既有佛教的思想,也有道教的思想。没有相关的知识,连每一回的标题都会搞不懂是什么意思。假如以为一部小说靠呆板的情节就可以成为名著,那是实在说不过去的。 ! B1 K8 w7 B2 L/ E
  & V9 V' D& e! P9 N: _2 ^" k4 c9 W/ E7 g
      只简单地举几个例子。 - u: I/ ^; K% [
  1.取经是个象征,是指人性走向完满的过程。取经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完满。而自己的完满必须自己达成,因此取经的过程是必要的,这是佛教自度的观念。人只能靠自己拯救自己,只能靠自己去取经。所以观音不能把现成的经书朝大唐一丢,而必须要肉眼凡胎的唐僧历经千辛万苦。《心经》末尾的咒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即是此意。
" a2 V$ X! q1 a8 y0 D9 c* \* a/ K) H2 D# {
  2.取经必须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不够了还要补,为什么不让孙猴子筋斗云去?因为佛教排斥神通,力量再强也没有用的,人性的净化要经历苦难,要老老实实走,没有捷径。不能指望用科技解决人性善恶。人只能靠面对自己的内心,战胜自己的恶念拯救自己。
% x0 K% z! ]& o! i  3.每个人都是唐僧师徒的合体,每个人都要去取经。唐僧具有信心,他没有任何本领,但是有着信仰。孙悟空是嗔,八戒是贪,沙僧是痴,平庸就是愚痴。贪嗔痴是每个人都有的,佛教称为三毒,每个人身上都闪着这三个徒弟的影子,这些要由信仰来引领。
1 _2 K: ]' M! w/ {6 `- w) L. H% z/ T8 ?7 _7 @  _
  4.没有任何上天注定的东西。某种意义上讲佛教和道教一样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因为任何事情都是因缘果的和合。任何妖魔鬼怪都是自己心中的魔障,都是帮助自己成长的东西,那些神仙借自己的坐骑下界,不过是为了成就唐僧。妖怪伤害的人,也是有前因后果。人的命运是自己创造的,因为自作自受。所谓的命运不过是前生的业力,都可以用自己这世的行为改变结果。而我们也要明白,昨天就是今天的前生,上一分钟就是下一分钟的前生。凤仙郡王一念善心就可以改变命运,让米山面山倒塌。这是佛教的粗浅的道理。
3 z# V3 n+ w! k; @
3 S3 y8 W. }- G. d$ v9 {6 T  5.西天的两尊者要人事,如果认为这只是讽刺世事,那样的理解我认为太肤浅。唐僧要紫金钵何用?留着紫金钵等着被老鼠咬?(明代金碧峰禅师入空定,无常鬼找他不到,变作老鼠,咬他喜欢的水晶钵,金碧峰入定时身体空掉,但在定中听到老鼠把弄水晶钵的声音,立即出定,大叫谁人碰我的水晶钵,无常鬼立即锁他,禅师知道水晶钵的挂碍令他被无常鬼找到,於是求情许他延期七日,无常鬼走後,金碧峰便把水晶钵打烂,然後入定,临入定前,在墙上写下四句偈:欲来找我金碧峰,犹如铁链锁虚空,虚空若然锁不得,莫来找我金碧峰。)这个时候还舍不得紫金钵,外物都放不下,何况我执法执?二尊者索要人事仅仅是障眼法,内在一片苦心,果然引来了一排板砖,可叹。
1 W' t8 }  E3 c1 A5 y6 L+ C8 o# P  J, U! m1 d8 N# x) Y8 f  l" ]
  6.孙悟空是心猿,龙马是意马,心猿要加紧箍咒,意马要收缰,人的心思如同心猿意马,要自我控制。人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这是佛家戒的思想。等到了孔子讲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戒就不需要了,无相戒。所以悟空到了西天,紧箍咒自然脱落。
7 d0 C- Q) R; m0 l) B' C* y3 t+ T4 o: Z" q
  7.悟空好名,嗔心未除,所以逃不出五行山(五行:贪嗔痴慢疑,或者财色名食睡)。他只有嗔心,所以差点挣出来。被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一压,彻底压住。因为五行还只是我执,咒语便是法执,纵破我执,法执难去。由筏上岸难,上了岸丢掉筏更难。《金刚经》:“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是佛教的稍微深入一点的道理。 $ m; O7 J, d* W0 e" Q' o

. o# p' K- R2 }  f4 k' E  8.其余的许多细节,比如六贼去无踪一回,六贼指眼耳鼻舌身意;比如收八戒后乌巢传《心经》其实是说唐代杭州鸟窠禅师的故事等等,稍微懂点文史哲的人就该能发现,无须赘言。有的地方则是小说家的真真假假,想也用不着多解释。
1 W/ J- i+ b9 m& |( k    ) Q  m/ C: @& {1 }
  就举这么多例子抛砖引玉吧。 1 b3 ?9 }( {2 z8 l& q, J
  结语:不要以为靠着西方舶来的理性就可以傲视传统文化,不要以为拿阶级社会理论就能评断一切。没有传统文化的根基,进入不了传统名著的氛围,站在外面指手划脚,并不是什么可取之事。偶来天涯,看到贴子,动了嗔心,唉。五指山,果然又把困住了,压人压得好苦啊。
作者: atimsi    時間: 2007-5-9 03:47 PM

GOOD~~~EXCELLENT!
作者: 12d3    時間: 2007-5-10 01:24 PM

早一兩年才聽過類似的解讀.
, z& S" {7 O. w/ `這種解讀方法有點像解讀聖經, 不過我地唔會將西遊記故事當成事實.
作者: yorker    時間: 2007-5-10 02:03 PM

Originally posted by 12d3 at 2007-5-10 01:24 PM:
  E" ^. Q$ }4 I3 i; U4 Q$ a! p早一兩年才聽過類似的解讀.5 W+ O# t4 A8 J
這種解讀方法有點像解讀聖經, 不過我地唔會將西遊記故事當成事實.
( u8 Y6 h: R: Y5 r1 N8 H0 b( e! ^, I1 F
2 l" w9 g! W) {2 k9 a, n
咁即係我地會將聖經故事當成事實??
  S% v1 A# o5 k; Z3 {- s: n3 F0 r$ I對基督教徒黎講, 可能會ge......
% {7 Y% W8 u1 o/ Y/ T# J呢d事仲有待商榷~* f3 n4 Q& y9 N! C$ q

  c- D' K5 p. ]( Z講返,
% [# i( [8 k) H4 c( Z# E. r* D5 u' H好多時我覺得有d文學作品, 後世演釋個意思未必就係作者本身原意......
/ E4 a# a, k! B4 `: H- ~& R
6 q" R9 {0 \6 r3 {( |* m何況都唔會無人真係明丫,% }* }$ ^4 b3 @, t) h
起碼寫呢篇野果個咪明明地喇~ ﹙唔明點會寫到)




歡迎光臨 娛樂滿紛 26FUN (http://www.26f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