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M c. V' T# Q原來身份證中的括號數字,就是這樣計算出來的!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為甚麼我們要在原有的身份證號碼後面,加多 1 個數字呢?將身份證號碼裏的數字兜兜轉轉地計算一番,到底有甚麼意義呢? " J0 w6 n9 {% m9 }3 o* L- F0 K0 K7 h
我曾經讀過一些文章,解釋使用括號數字的原因,是為了防止非法入境者偽造身份證!文章作者表示:因為偽造身份證的歹徒並不知道身份證號碼的秘密,當警察在街上截查身份證時,可以通過以上的計算,分辨出身份證的真偽!6 M$ _. ^* D$ E5 Y1 A' h7 g9 I5 u
2 L- o W+ `* O( w% B* z不消說,相信大家都會覺得以上的解釋荒謬之極!第一、既然我可以知道身份證號碼的計算方法,偽造身份證的人又怎可能不知?第二、相信大多數人在計算上述身份證號碼的總和與及餘數時,都會用計算機來輔助計算,我很懷疑在街上巡邏的執法人員,他們是否每一位都有如此強的心算能力,能夠即時進行上述的運算?故此,身份證號碼中的括號數字是用來仿偽的解釋,似乎並不合理。- w0 v) U, e0 t) W0 O# i/ }! A
( A: J. M$ c' |: Z) R8 s) B# c' l
那麼,這個數字又有甚麼用處呢?: f( E1 y ~" ^9 W% J
) u* W8 A- p/ Q$ v+ W4 R6 l
大家知道,不同的人會有一個不同的身份證號碼,所以身份證號碼是一個用來識別巿民的最簡單方法。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有無數的地方,都需要到這個號碼。正因為它簡單,亦正因為它重要,我們不應該在紀錄或抄寫的過程之中,將身份證號碼搞錯,否則可能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 ) X6 p5 s' J$ D' A 0 a8 ~# ^/ j( n O& m3 S# A但在以前,當我們印發身份證的時候,所有號碼都是緊貼在一起的,例如:“H856249” 這號碼之前的 “H856248” 和之後的 “H856250” 都屬於另一個人。萬一我們誤將 “H856249” 錯寫為 “H856248”,那麼就會有麻煩了!但是,這祇是 1 個數字之差,我們亦不容易察覺到這個錯誤。 5 W/ x1 r: t- a * Q+ p0 r* |) v為了解決以上的問題,我們引入了一個括號數字,術語上,我們稱它為「核對數位」(check digit)。引入這個核對數位最簡單的目的,就是將原本緊逼在一起的號碼分開,因為我們祇會從 0 至 9 或 A 中選擇其中一個數字作為這個核對數位,所以每個身份證號碼之間,都會有 11 個數字的「距離」。 1 K% {) Y- @6 c s$ v9 K1 s) o3 q1 _% W/ p第二、由於電腦的發明,當我們將資料輸入電腦時,我們同時可以指示電腦檢查那身份證的號碼是否正確,從而防止輸入資料時的人為錯誤。事實上,檢查身份證號碼是否正確的方法,比計算核對數位的方法直接得多,方法如下: 6 O) m! F& B9 M. p9 @& G! R9 `% J4 {
首先,我們依舊將身份證號碼中第一部分的英文字母轉換成數字。然後將身份證號碼中的每一個數字(包括核對數位),由左至右,分別乘以每個位的「位值倍數」,即 8、7、6、5、4、3、2 和 1(即將核對數位乘以 1),並將結果加起來,以後稱這個值為「核對值」。最後,將這個核對值除以 11。留意核對數位是將 11 減去前面 7 個位乘以其位值倍數之和除以 11 後的餘數,故此,連同核對數位計算出來的核對值,必定能夠被 11 整除。因此,如果我們發覺核對值不能被 11 整除,那麼輸入的身份證號碼就一定有錯了。(注意:電腦的運算速度非常之高,將身份證號碼輸入電腦後,一按鍵,它就可以完成有關的驗算,相信連使用電腦的人,亦不會察覺到電腦其實已做了很多次的計算!)8 N( P$ O4 i4 w0 f- T
0 s1 V+ b/ ]( V例如:“H856249(2)” 是一個正確的號碼,按上述方法計算出的核對值等於9 [ Y5 Y6 f* i. @: q0 f+ a! T" @
) x! B& r& `, K% g; u: I
8 ´ 8 + 8 ´ 7 + 5 ´ 6 + 6 ´ 5 + 2 ´ 4 + 4 ´ 3 + 9 ´ 2 + 2 ´ 1 = 2201 t2 E$ C& i$ Y, y" Y3 E( I2 Y
. a6 \8 t i$ U4 R9 _
明顯這個數能夠被11所整除。假如在輸入資料時,將其中 1 個位的數字或字母搞錯,例如:變成 “K856249(2)”、“H856049(2)” 或 “H856249(A)”,那麼計算出來的核對值就會分別變成 244、212 和 228。由於這些數值不能被 11 整除,因此我們便知道這些號碼有錯了。 : @( {! h% z4 ~" n# ^% z* D& ^2 B5 O" \; \( m3 o& r5 l
事實上,如果一個身份證號碼的正確核對值為 A,而在輸入資料時,(由右邊數起的)第 k 個位原本是 a,但現在錯入成 b(a ¹ b),那麼該核對值將會變成4 {) p5 K# [* g- x% V( P$ \
% Q0 Z" W) E! q: N
A - a ´ k + b ´ k = A + (b - a) ´ k " x9 u4 z. q7 R; c9 N7 G3 \0 g" N/ s0 _, y2 E
留意在這裏,除非錯誤發生在第一個位的英文字母上,否則 (b - a) 的絕對值和k都祇會是 1 至 10 之間的數字,不會大於 11,故此 (b - a) ´ k 這個部分,不可能被 11 整除。但因為 A 本身可以被 11 整除,所以整個核對值 A + (b - a) ´ k,便不能被 11 所整除了。由此可以知道輸入的資料有錯。: G* m4 C5 w7 J, p
. X8 G" m7 `( O* j7 |1 V5 y
當然,應用核對值的方法有一個死穴,就是頭一個字母如果錯入了一個和原本字母相隔 11 個位的字母,例如:將 “H856249(2)” 錯入成 “S856249(2)”(其核對值為 308,可以被 11 整除),那麼電腦亦無法知道到輸入的資料有錯了。不過,相信發生如此錯誤的機會極之小,所以這個方法亦相當可靠。 # V$ F& w" o% h1 e4 g, H 5 D8 u6 p1 E6 |$ Q4 [, ~" } u還有,如果輸入資料時出現 2 處或以上的錯誤,例如:將 “H856249(2)” 錯入成 “H856049(A)”,我們亦無法將錯誤檢查出來。(當然,如果太容易出現 2 處的輸入錯誤,那麼我認為最佳的解決辦法,就是辭退那位輸入員,改聘另一位更可靠的人選了!)' ]: a. W5 _' {0 j* k7 p
4 r1 K( B! M! w$ P) ~另一個秘密 ' \: R! M$ R. ~! T
留意在上面的討論中,那個位值倍數其實沒有多大的作用。事實上,如果我們不乘上任何倍數而直接將所有數位加起來,再定出一個核對數位,我們依然可以檢查出輸入資料時(1 處)的錯誤。那麼,我們為甚麼需要加入這個位值倍數呢?5 q) E9 _# X5 m ~% q$ Z
! ?9 Y U, [7 X$ X' @: C$ i+ O原來這亦是用來防止一般人一個容易犯上的錯誤,這就是誤將其中的兩個數字的位置對調。例如:將 “H856249(2)” 錯誤地變成 “H856294(2)”。7 `; S# |2 c& z% g& W& k$ B! W4 r
1 m5 m3 ^- b7 p& Z" C: x9 r我們再假設正確身份證號碼的核對值為 A,第 k 位的數字為 a,第 k + n 位的數字為 b(a ¹ b;n ³ 1),如果我們錯誤地將 a、b 兩個數字對調了,那麼該核對值便會變成( p' e* [$ r- s3 R
Z+ z9 n$ n) P6 V5 A
A - a ´ k - b ´ (k + n) + a ´ (k + n) + b ´ k = A + (a - b) ´ n 4 f6 C0 _5 E3 R- U- c2 c/ P G/ B$ z
同理,a、b 和 n 都祇會是 0 至 9 之間的數字,故此 (a - b) ´ n 這個部分,以至是整個核對值,都不能被 11 所整除,由此可以知道輸入的資料有錯了。留意如果沒有這個位值倍數,我們就無法偵測出這種錯誤了。6 Y0 a4 ]/ ~' c;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