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CHECSS仔的歷史研討站]-有趣歷史收集處[+左]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一代文宗--紀曉嵐生平簡述
% ^2 g7 h% g/ \9 ]+ E/ {% A
: {+ ?7 M1 I1 n  J) {1 Y( i# A5 |; d; B0 C
(http://www.epochtimes.com)/ ]7 W  {& \$ U- r
紀昀,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謚號文達;生於清雍正二年,卒於清嘉慶十年(公元一七二四--一八零五年);直隸(今河北省滄州市滄縣)崔爾莊人;是活躍在清朝乾隆嘉慶盛世的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編纂家、評論家和詩人,並曾以其非凡的文才、學識與成就,被譽為「一代文宗」。
! W) i) @+ W6 C9 _2 T5 Z
0 b8 v& \0 i1 G8 z; R紀曉嵐以才名世,號稱「河間才子」。曾有記載說他「少奇穎,讀書目數行下。夜坐暗室,目閃閃如電光,不燭能見物。比知識漸開,光亦斂矣。」如此看來,紀曉嵐在幼時似乎是具有某種特異功能的。這裡且不去考證他的特異功能是否存在;但可以確定,紀曉嵐自幼即是聰穎過人、刻苦讀書而又博聞強記的。
& X6 N4 a* l$ [6 t, L4 I0 r& f
' K0 `" X, G+ O: w紀曉嵐在二十九歲時(乾隆十九年)中進士第,後曾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任禮部尚書,二度任兵部尚書,並被授為內閣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銜,兼國子監事。他還擔任過多屆的鄉試正考官、會試同考官及會試總裁官等,慧眼選拔和培養了數以千計的人才,對促進乾隆盛世的繁榮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 S1 O7 R* e, N% ]/ S- a( q: {  I1 m6 @8 D, O" G
紀曉嵐一生中最突出的功績,是領修了《四庫全書》。乾隆三十七年,他受命任四庫全書館總纂官。這部卷帙浩繁的《四庫全書》,集古中國之文英,薈中華之書萃;是中國歷史上,也是世界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大叢書。全書分經、史、子、集四大部,四十四類,收書三千四百六十一種,七萬九千三百零九卷,約八億四千萬字,篇幅相當於明《永樂大典》的三倍半。紀曉嵐還親手撰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二百卷,《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卷,著錄了未收入《四庫全書》的存目六千七百九十三種,總計一萬零二百五十四種。/ |# j' _: \6 {

1 [; V- b- q8 U, G% m這段期間的紀曉嵐,表面雖看似風光,但實際上在那個文字獄盛行的年代,卻如在夾縫中求生存般的艱辛。他雖為官五掌都察院,三任禮部尚書,兩任兵部尚書,嘉慶時任太子少保兼國子監事,協辦大學士等職;也曾在龍顏大怒時,被貶斥為「倡優」、「腐儒」。話說有 一次,當他向乾隆皇帝提出有關軍國大政的建策時,乾隆皇帝變顏色道:「朕以汝文學尚優(我是因你學問不錯),故使領四庫書(所以讓你總領修編四庫全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實際上是把你當個藝人一樣蓄養看待),汝何敢妄(你怎麼敢)談國事!」一國之重臣,在君主的眼裏,形同藝人,玩玩鬧鬧,何嘗有什麼抱負可言。就在如今的電視劇裏紀昀的作用也不過是應對子,做文字嬉游﹔誦贊詞,陪著皇帝微服私訪而已,哪敢越雷池半步?故爾紀昀雖在高位,政績上,卻沒有太大的作為。這種局限性,也是由不得他的。
9 k0 H& f$ ~* M& a1 ^1 m0 _9 k, o: E! K0 N5 B
紀曉嵐以其卓越的學識與非凡的才華聞名朝野;在民間更因他廉政愛民、才學出眾,特別是因他性喜詼諧、機智過人,而流傳了許多關於他的傳說和趣聞軼事。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紀曉嵐之妙答--是狼是狗?- P, t# _0 L" `4 V$ F
; F& O4 N% _1 w- ~/ f8 D
(http://www.epochtimes.com)
9 H: \, T9 N$ a: i1 c話說紀曉嵐當禮部侍郎的時候,一天尚書和御史連袂來訪。
9 y# i; Z7 s3 x4 d) w聊著聊著,突然外頭跑來一隻狗。
& ~: J' r3 P* E$ M8 M尚書心中突生一計要取笑紀曉嵐,! n- ~+ ~6 R* f9 H7 h7 p- V  M8 I. a
便道:「咦,你們瞧那是狼是狗?」(侍郎是狗)4 @7 p0 N7 O8 s" {$ }+ P, M+ Q# C6 X
紀曉嵐知道尚書在捉弄他,當下也不動聲色的說:
5 h# ?0 D4 ?- X「要分辨狗或狼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看牠的尾巴,* I& H. N8 X5 {3 L9 u" n
尾巴下垂的是狼,上豎是狗。」(尚書是狗)
% U0 @& G& [; u* B1 M一旁的御史大笑道:
7 Y  r! Y) b2 I「哈哈,我還不知道那是狼是狗呢,
/ K6 I5 E; u  |. c! J8 j6 {2 }原來上豎是狗,哈哈,哈。」(尚書是狗)
' f" l' G6 |" H  R此時紀曉嵐不慌不忙的接著又說道:$ h: M- h- d0 {; ^7 A
「另一種分辨的方法就是看牠吃什麼。3 ~* R9 h9 h/ Q2 Q( V6 O( S
狼是非肉不食,狗則遇肉吃肉,遇屎吃屎。」(御史吃屎)4 ]: _: W, b. W! @
這下子連御史也噤聲無言了。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紀曉嵐妙對吳文魁
( W3 o0 g: V& W+ Y" z1 o; D
1 y6 z: J: m/ h1 S- W4 B# K. H% K1 ]2 A% S& Z9 A) `# F/ i
紀曉嵐外傳  r& `! u- \- q- C
(http://www.epochtimes.com)' ?: p1 w6 I* o3 F0 ]  D
紀曉嵐一日在「醉月軒」替翰林陳半江送行,有一個自稱江南才子的吳文魁,
* d9 s+ _8 Q1 e% Z" j要和紀曉嵐比對聯,紀曉嵐一聽說到:「 好好!兄台要如何比試? 」5 Z' u5 \1 A" n/ t5 O: `  S( V" A
吳文魁到: 「以捲簾式對聯相較,如何? 」
+ G9 `/ C$ D! N紀曉嵐自是說道: 「好!」
9 c' v- o  d! B, G; e" t, ^於是便由吳文魁先出,吳文魁指窗外的海棠說道:) c6 u, [5 O1 z: K, @0 V7 J- z
「海棠!」# n; V( V% ]$ P) g5 t. ^) L
紀曉嵐立刻道:
$ t" q- X0 u. n1 A「山藥!」. S- s. i8 j; Q$ V! x" _' \4 z
吳文魁在海棠上加一字,
5 @! |  F, f1 _「嫩海棠!」: G; `) ^9 v/ x! z2 D2 A
紀曉嵐也加一字道:1 p! C, {4 s# D! U' R( k
「老山藥!」
" g; H. U  m7 u7 |: L* L  m( o吳文魁又道:: j& g; t% E) K- X) Y( n- m
「帶葉嫩海棠!」- A: i$ H# B7 L8 w' F# @
紀曉嵐道:
" Q9 V4 f- _) `( F" g1 A* k5 _8 j「連毛老山藥!」0 Z& n3 h) H/ @
吳文魁又加兩字道:+ F0 j, W. F& \1 F
「一枝帶葉嫩海棠!」
5 R* Q8 |9 z, T) @. c6 x紀曉嵐也加兩字:6 T0 N% `0 [0 u
「半截連毛老山藥!」7 g) z* U/ D7 P; ?6 c
吳文魁看了一下一旁的歌女,加了幾字:( e& L% ~1 B$ D7 g# {% z) H; _9 ?; t# t
「鬢邊斜插一枝帶葉嫩海棠!」% @' [, u. U: u
紀曉嵐一本正經道:
3 b8 A- E2 J8 Z! O! C「腰間懸掛半截連毛老山藥!」$ T( l. R% \4 R/ U
此語一出,相當露骨,全場已是轟然大笑!不過吳文魁雖然窘,仍不甘示弱,
2 x: S; d# ?% n$ T  i( S繼續道:
9 @. H7 G6 w7 K! M「我愛你鬢邊斜插一枝帶葉嫩海棠!」" Q" P, e9 H& u
紀曉嵐哪裡肯吃這種虧,馬上接道:
& U1 _" j+ g" L' e「你怕我腰間懸掛半截連毛老山藥!」
  p1 E) d% V2 |7 O% a又是一陣哄堂大笑,吳文魁不但沒討到便宜,反而吃了一肚子虧,只好悻悻離! G9 R$ N. {* ?8 V- `% I
去!紀曉嵐的戲謔有此可見一般!" Z; O7 [: V) J! w/ A# I
取自紀曉嵐外傳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紀曉嵐之機智---雙錘擂鼓' A2 ^0 U% m; [3 v3 d) ]
# n; @; }5 x4 |/ W
(http://www.epochtimes.com)3 V! E- L% ~! o7 a
有位自命不凡的青年文人拿著自己的大作去請紀先生批閱. P7 H1 t1 g0 k. P% R
紀公提筆在篇後批著:『此文有雙錘擂鼓之聲』, {$ S7 {8 y# A# `3 ~9 ?8 L
那位青年作家洋洋得意,以這批語逢人便告
2 A+ t$ U# i  M" P8 S" \" U: _/ U有人詢問紀公:『為何要將一篇不通的文章加上這麼好的評語呢?』
. c1 A9 n+ n5 o9 ^紀公大笑道:『你們根本不懂得這評語的意思,) I5 y1 B5 L  F: B* |4 s9 D( X6 v
一個錘擊鼓,所發出的聲音是:通!通!通!
! p" r- K& Q# I雙錘擊鼓時,鼓聲是不通!不通!不通!....』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紀曉嵐妙對公公
8 i5 |6 N6 h) d; Q. Y1 W9 E, ?- p4 a4 m
(http://www.epochtimes.com)5 M, f! D  A% z
話說紀曉嵐考上狀元的時年紀還很輕# K0 x/ ^# V+ S1 o7 o- o, u
於是便有個太監想戲弄他
) Q) m; v, ?% C- x! e出了個上聯要他對:' f* w. V' W; R, ^; J  S; F
「小翰林 穿冬服 持夏扇 一部春秋曾讀否?」1 e( E8 N2 y: j/ f1 K! N: }
紀曉嵐不甘示弱便回道:
8 A9 F+ A2 K# I2 d- i「老總管 生南方 長北地 那個東西還在嘛? 」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皇太極的繼位之謎9 X$ `5 u' |* u* F

3 m7 ~. l/ u# f(http://www.epochtimes.com)
+ v! _- x1 P- U$ M$ K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二十一日,努爾哈赤毒疽發作而死,皇太極繼承汗位。關於皇太極是如何繼位的問題,有不同的說法。
, C+ a" b& A6 c! J7 c- O+ W( t3 s* V3 a1 p( E* V
據朝鮮史籍《魯庵文集》記載:“老汗(努爾哈赤)臨死曰:洪佗始(皇太極)能成吾志。終無所命而死。”因而皇太極得汗位,是符合努爾哈赤臨終之命的。
0 `. g, i2 W6 @* I6 ]3 w9 N0 k7 M) g1 S6 M3 m
長期以來,一些明清史專家認為,皇太極汗位是從其幼弟多爾袞手中篡奪來的。清人蔣良騏的《東華錄》順治八年(1651)二月己亥詔內載,多爾袞聲稱“太宗文皇帝(皇太極)之位原系奪立”,暗示皇太極篡奪汗位。據說,努爾哈赤生前已立多爾袞為嗣子,而皇太極用陰謀狡詐的手段從其幼弟手中奪取了汗位,為去除篡位障礙,還逼迫多爾袞生母大妃納喇氏死殉。此說受到一些人懷疑,因為努爾哈赤痛恨多爾袞生母不忠,去世前特命她死殉。當時多爾袞才十五歲,既無功業,亦無威望,故不可能立多爾袞為嗣。皇太極即位後,對多爾袞“特加愛重”,大力培養提拔,多爾袞對皇太極的恩育萬分感念,盡心盡力輔佐皇太極,勳勞卓越㼿,成為皇太極最得力的助手。總之,皇太極與多爾袞兄弟感情較好,無法想像皇太極對多爾袞乾下篡位、殺母的勾當。 , q$ u# a0 o( o; e2 ]

4 N% Y) r5 S) I" {) u有的則認為,皇太極的汗位是通過激烈爭鬥,力克競爭對手而得到的。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與諸貝勒爭奪汗位的鬥爭白熱化,最後皇太極擊敗對手自立為汗。其間,皇太極與代善的爭鬥尤為激烈,代善有勳績,有聲望,也有勢力,長期以來一直是汗位的有力競爭者,皇太極抓住一切機會打擊代善,如利用代善與大妃納喇氏的曖昧關系,推波助瀾,借助輿論,促使努爾哈赤罷黜大妃,代善威望遭受損害。努爾哈赤死後,又逼大妃死殉,削弱代善的勢力,最後壓服代善,奪取汗位。
5 p( ?0 |, E, F3 u- ]2 q. r: ?
還有學者認為,皇太極汗位並非奪立,而是由諸貝勒推舉產生。太祖努爾哈赤生前未立嗣子,而是確立了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為汗者須請貝勒推舉產生。當時諸貝勒中,數皇太極實力最強,努爾哈赤死去當天,代善長子勸代善說:“四大貝勒(皇太極)才德冠世,深契先帝聖心,眾皆悅服,當速繼大位。”代善表示同意。次日,在諸貝勒大臣聚於朝時,代善提議舉皇太極為汗,請貝勒“皆喜曰善。議遂定,乃合詞請上即位”。《魯庵文集》所記更富戲劇性:代善表示,按努爾哈赤遺願,當立皇太極為汗。皇太極推辭,主張代善當立,並“相讓走避”。國不可一日無一君,大臣們一會兒去請代善,一會兒去拉皇太極,“號呼奔走於兩間者再三,凡三日”,最後還是代善使人“群擁”皇太極即位。這裏不見刀光劍影、不擇手段的權力爭鬥,代之以和平友好的互相謙讓。這與貫串清朝特別是其前期血腥的最高權力之爭,形成強烈反差,令人難以置信。其中雖有言過其實之處,但按當時情況,民主推舉皇太極為汗,還是有可能的。因為,當時人們相當崇尚武功,而皇太極的武功遠遠超過才十幾歲的多爾表,與代善比也不相上下;此外,在政治識見、軍事才能和個人威望上,皇太極都高出請貝勒一籌,由於君主專制制度尚未發展完善,遇大事須協商辦理,因而推舉才能卓越的皇太極即位,是不足為怪的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洪秀全死因之謎3 k  m+ s/ c, W8 U% Q0 b# z
& t! V: U9 p/ v* @3 l
(http://www.epochtimes.com)
# h* H0 [$ X# Q清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1864.6.1),正值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南京)在清軍圍攻下發發可危之際,大平天國首領洪秀全死於城內天王府,年五十一歲。關於其死因,史學界有不同看法。 ) D9 K+ B% m" p7 F
$ l& D% A+ \. Q' P4 z3 v
在本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大多數人認為,洪秀全是自殺身亡。李秀成是後期太平天國的主要將領,洪秀全去世時,他在天京主持天京保衛戰,對天王府的情況當有較確切的了解。曾國藩刊刻的《李秀成自述》中,言及洪秀全之死:“天王(洪秀全)斯時焦急,日日煩躁,即以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洪仁㼿是後期太平天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他被清軍捕獲後曾寫下《洪仁㼿自述》,其後半部分中說:“天王之自殺,更令全局混亂。”太平天國的對手、湘軍首領曾國藩在同年六月二十三日(7·26)的奏稿中說:“首逆洪秀全實系本年五月間,官軍猛攻時,服毒而死。”同年七月初七日又奏稱:“有偽宮婢者,系道州黃姓女子,即手埋逆屍者也,臣親加訊問,據供,洪秀全生前,經年不見臣僚,四月二十七日因官軍急攻,服毒身死,秘不發喪。而城裏群賊,城外官兵,宣傳已遍,十餘日始行宣布。”根據上述資料,大多史家認為洪秀全系“服毒自殺”。郭廷以說洪秀全之死,“以服毒說為近真”;簡又文在《太平天國全史》中指出,洪秀全自殺是“事實”;羅爾綱《太平天國史稿》根據《李秀成自述》內容,認為洪秀全“四月十九日(天曆,即1864·6·1)服毒逝世”。但當時的學者對洪秀全自殺說,已有一定程度的懷疑。
* M' p8 _9 |- e, j5 q6 q' l1 z) R" I' U/ L3 M: f; V+ A" C
六十年代初,藏在曾國藩家中達一百多年的《湘鄉曾八本堂.李秀成親供手跡》正式影印發行,其中明確記述洪秀全是病死的:“此時大概三月將尾,四月將初之候,斯時我在東門城上,天王斯時已病甚重,四月二十一日(天曆)而故。”“此人之病,不食藥方,任病任好,不好亦不服藥也。是以四月二十一日而亡。……天王之病,因食咁露病起,又不肯食藥方,故而死也。”有學者指出,這一記述當是可靠的,因為曾國藩刊刻的《李秀成自述》,是經曾國藩篡改過的。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在《能靜居士日記》七月初七日條中說:“中堂(指曾國藩)囑餘看李秀成供,改定咨送軍機處,傍晚始畢。”曾國藩把李秀成供稿呈送軍機處時曾說:“李秀成之供詞,文理不甚通適,而情事真確,僅鈔送軍機處,以備查考。”由此可知,曾國藩所出示的李秀成供稿,是被“改定”過的。由於他在此前的兩份奏稿中,都談及洪秀全自殺之事,所以把李秀成供詞中洪秀全病死“改定”為自殺,當在情理之中。《洪仁㼿自述》的後半部分中說洪秀全自殺,恐非洪仁㼿本意,因為後半部分是由外人譯出,原稿已失。外人在翻譯時受《李秀成自述》刊刻本影響,是極有可能的。值得注意的是,《洪仁㼿自述》前半部分,是出自洪仁㼿供詞原稿,其中有“至今年四月十九(天曆),我主老天王臥病二旬升天”。此說應較可信。幼天王洪福㼿(洪天貴福)在“自述”中曰:“本年四月十九日,老天王病死了。二十四日(天曆)眾臣子扶我登極。”趙烈文《能靜居士日記》五月初六日條記:“聞探報稟稱,逆首洪秀全已於四月甘八日病死(彼中之四月二十日)。”自從《李自成親供手跡》發行後,大多數學者都確信洪秀全是病死的。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康熙私訪誤會「字王」" `. n5 B7 j. ?6 I" o& j, c
# }* }. `- y0 {" y
(http://www.epochtimes.com)
7 h- H+ b% n" i1 p1 a清康熙好私訪,是出了名的。傳說一天上午,他摘金龍冠,脫去黃龍袍,頭戴瓜皮小帽,上面還有個紅疙瘩揪兒,穿著長袍,旬罩馬褂,漫步在五臺山台懷鎮楊林街上,真像一位有錢的大掌櫃。
: h& K4 g3 X( I9 [7 T# O/ j
; x! l5 m0 C) x" V, ~; s如懷鎮有三條街,楊林街是其中最繁華的一條,那時的楊林街,比現在的楊林街既窄又長,石子鋪路,兩旁儘是高低不等、大小不同的民房和店鋪。左邊有道水溝,終年流水不絕,各家飲水、洗菜十分方便。街上,有騎毛驢的老年人,也有穿袈裟的和尚,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當康熙來到街的西頭,見路南一家小鋪的門前圍著一大群人,「這些人是幹什麼呢?」康熙緊走兩步來到跟前一看,原來是一個後生踩著高凳子在掛「酒望」(舊時酒店用布做成的幌子)。突然在人群中有人喊叫:「王兄,酒望掛低了,」顯然掛酒望者姓王。康熙見酒望是寫著「開市大吉」四個字,這字寫的好哇!柳體為骨,顏墨為肌,字須飛動,氣勢雄媚,讓康熙喜愛得心花恕放,恨不得立刻就封這個寫字的當翰林。
  Y* c4 Z+ {& O  B/ h4 w+ a. Q3 h2 x4 R! Q1 _
看完了四個大字,康熙用眼又掃視了一下「酒望」,臉色「唰」地一下就變了,因為他看見「酒望」上的落款是「字王」,康熙打心眼裏不高興,心想:「憑這點工夫,就成『字王』了?別說你了,就是王羲之也不敢自稱『字王』啊,簡直是狂妄到了極點。」
  Y) _' d, s8 t, s! ~- ~; `3 ?" e7 @$ {+ t& y
康熙存心教訓教訓這個自稱「字王」的後生,就進店要了點酒菜,邊吃邊和掌櫃的聊天。: T' u. Q8 B% u3 ~; n

4 s: E) m8 Z$ T+ @「開市大吉幾個字,是不是掛酒望那個後生寫的?」
8 |/ ]/ H/ E0 K6 d' V0 y
' t- d8 D+ ~. R8 g$ {; {: |! }「是的。」
0 N; z( |1 C+ ~! e( i- e0 n* Y
8 @3 w7 C8 `! u3 S0 V& G「他平日為人怎樣?」
5 R$ h! Z6 }* N/ M) T
1 P. M, A$ t7 m/ k6 J, f+ O5 Y「好啊!」. {0 n: b: C3 Q4 s  n3 g# H

" P! |5 f' U* {3 T) ?0 d: Y: F- d「怎麼個好法?」
4 _$ S& F- x( i- x3 H, [% U% A
) P! @( g" F. J7 o, r" I「謙虛好學,不恥下問,所以他才練就一筆好字!」
9 P; L" n+ M0 ~+ V
# e# _3 B4 g& K* I康熙不相信自稱「字王」的人,還能不恥下問。當即向掌櫃的要來筆、墨、布在上面龍飛鳳舞地寫上了「生意興隆」四個大字,落款「地王」。
: M" o* H4 {0 A$ I5 v$ W5 a4 ~
" ?) I9 [* j3 H* l, l- b掌櫃一看,這字比「開市大吉」寫得還好,立刻讓夥計掛出去,和「開市大吉」對著挑在門前。圍觀的人立即齊聲喝彩:「好字!好字!真乃神筆也。」, v& ~" p4 Z0 ^' s* r; @; a" [
" d" t. R1 e- i( z1 K
康熙聽了,心裏頭很愜意。猛一抬頭,透過玻璃,他看到那個自稱「字王」的後生,正羞慚滿面地往下摘自己寫的「酒望」。「看來,這個後生就是謙虛,那麼,為什麼又自稱『字王』呢?令人費解!」康熙正在琢磨這件事,就見自稱「字王」的後生已來到他的眼前,態度誠懇,語言和藹,向康熙請教。
& m; E* G! z/ a4 v
0 s2 u9 e$ J, z* F) g& W康熙很喜歡這個眉清目秀的小夥子,但當他想到「字王」兩字,對他又冷淡了:「你不是字王嗎?字王怎能向人請教書法呢?」
0 \% G$ y3 c$ S9 K/ q+ t  M) W, p6 c& j6 Z$ g; i( L' K- K
「我是字王?誰說的?」9 b; B6 j- T! w4 o% r& w

, Q7 [: q* y# I+ B) Z/ K- i1 j「看看酒望上的落款。」
* U% `4 [+ F/ P* Z" K0 Y9 S. e& C4 Q& h. m" Z
這後生立即展開「酒望」請康熙過目。康熙不看則已,一看傻了眼了。原來落款寫的是「王字」,康熙把王字看成「字王」了。當康熙愣神的當兒,這個後生向康熙介紹「王字」的由來。他說:「鄙姓王,俺家祖祖輩輩沒有一個識字的,到了我這一輩,為了讓我識『字』起名叫『字』,所以,我的名字叫王字。」
+ _/ j! |( G4 N8 y  V7 `: X( L# z+ H$ l
康熙為了表示一點歉意,告訴他一些書法要領,並囑咐他在家好好練字。最後說:「兩年後的今天,我們地京師棋盤街上見。」2 S* q5 R) K$ o

. L+ L4 ]3 V& D: U/ K9 u1 b兩年後的這一天,王字來到京師棋盤街上賣字,又遇見了康熙,康熙看他寫的字大有進步,因而封他為翰林院學士。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太平天國的制度
$ P" m4 Z  D3 d: X- m  r
9 ~7 [6 r/ d) F. g6 q3 i! P
3 X1 N: H" p& P(http://www.epochtimes.com)
- y3 p8 F9 `0 ^2 u9 _5 {天朝田畝制度:
7 `+ f* i4 _% Y, w用來解決土地問題和社會問題的重要文件,內容涉及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 S* K( Q. [' o+ a, r3 g

. q6 _+ ]9 ]( V5 g8 N- B《 天 朝 田 畝 制 度 》 規 定 一 切 土 地 和 財 富 都 屬 於 上 帝 所 有 , 天 下 的 田 地 由 天 下 人 同 耕 , 要 做 到 “ 有 田 同 耕 , 有 飯 同 吃 , 有 衣 同 穿 , 有 錢 同 使 , 無 處 不 均 勻 , 無 人 不 飽 暖 ” 。8 J1 R" w. s! Q1 E
1 N" l+ S. t4 @8 y  q
《 天 朝 田 畝 制 度 》 還 規 定 縣 以 下 設 立 各 級 鄉 官 , 居 民 的 經 濟 和 文 化 生 活 由 鄉 官 來 組 織 。 居 民 二 十 五 家 為 一 個 單 位 。
7 w0 p/ I0 R7 ~: X0 Z1 I各 家 農 副 業 生 產 所 得 , 除 個 人 消 費 部 分 外 , 其 餘 應 繳 納 “ 聖 庫 ” 。 凡 婚 喪 、 彌 月 等 開 支 , 均 由 “ 聖 庫 ” 按 規 定 發 給 。
) e, ?* F; R: _% M  i2 e' Y! O& ^3 @3 u, |2 r% G$ H3 F/ I0 R
《 天 朝 田 畝 制 度 》 對 官 員 的 考 核 、 獎 懲 作 了 規 定 ; 主 張 婦 女 和 男 人 一 樣 分 田 , 婚 娶 不 論 財 禮 。
& K4 A$ x2 \( ?
+ B; L$ p. }% v# E) ]' V% d
0 y1 C$ P9 [- C. X! o4 s資政新篇:
8 d! b0 o9 c2 q+ R洪仁玕在公元1859年向洪秀全提出的一個統籌全局的方案,經洪秀全批准頒行。 * |4 P) B/ q2 c+ a  r/ ]" @) t5 Y

6 b% k$ L1 @% a8 p3 U主 張 : 6 i' g  V3 f$ m" ~: z7 W: h
政 治 上 加 強 中 央 統 一 領 導 ,
; e8 E; A( s( h9 q設 立 新 聞 官 、 意 見 箱 , 使 上 下 通 情 ;6 N& \) y4 V, F' O
在 經 濟 上 發 展 交 通 運 輸 , 創 立 銀 行 , 發 行 紙 幣 ,
& Z+ S6 @" o, U7 K鼓 勵 民 間 開 礦 、 辦 工 業 ;8 k) o4 G& S. t. A7 Z, W
在 文 化 上 辦 醫 院 , 興 學 校 ; 在 外 交 上 各 國 平 等 往 來 , 自 由 通 商 。
, E3 o$ j6 _5 L7 ^) {4 l$ O. p% X1 H  S: i
洪 仁 玕 希 望 在 農 民 革 命 的 基 礎 上 建 立 資 本 主 義 制 度 , 具 有 進 步 意 義 。 但 是 , 由 於 缺 乏 實 現 這 些 措 施 的 具 體 條 件 和 有 利 環 境 , 《 資 政 新 篇 》 的 這 些 建 議 都 沒 有 實 行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馬可波羅眼中的忽必烈大汗(三)
0 Q8 H9 ~# J6 P
9 A, Q' K; M; W7 a) Y" T8 M5 B; v) x+ z+ {, q) l- R2 ?
楊致玖1 |- {1 [, V/ q) d* s5 O
(http://www.epochtimes.com)
5 A2 D$ V1 [0 [9 R5 F" k忽必烈的打獵娛樂; F8 A* w& i7 w3 J3 v* l& N
0 L! K- ]+ ]. e
打獵為中國北方游牧民族較崇尚的一項活動,元統一全國後,承平日久,社會安定,於是打獵就成為當時全國非常盛行的休閒娛樂活動。不僅大汗、貴族定期打獵,而且地方官、軍隊以及民間也在元政府允許的時間和範圍內集體打獵。馬可波羅在其書中記載大汗打獵的內容有四章之多。這一方面反映出馬可波羅可能親自參加了大汗的狩獵活動,對大汗的這一活動很熟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當時打獵之盛行。! z1 k1 q, x4 d0 s$ I9 i8 R; J. v2 h

# J2 f3 s; _# ~! L; c馬可波羅首先寫了大汗的獵戶,「獵戶應行捕獵鳥以所獲之鳥與大獸獻於大汗」,「其數居獵物之半」,「其遠道未能獻肉者,則獻其皮革以供君主製造軍裝之用」。馬可波羅的記述基本上是正確的。《元史‧兵志‧鷹房捕獵》說:「元制自御位及諸王皆有昔寶赤,蓋鷹人也,是故捕獵有戶,使之致鮮食以荐宗廟,供天庖,而齒革羽毛又皆足以備用,此殆不可缺者也。」馬可波羅所說的「所獲之鳥」除指一般鳥類外,還應指捕獵用的鷹鶻。《元典章‧ 兵志‧打捕》之「休賣海青鷹鶻」中記載「欽依聖旨,打著海青好鷹鶻休教賣了,賣了的人罪過著」;「如有打到海青鷹鶻,如法收養本處官司相驗是實,申覆本管官司承省施行」。這則史料印證了馬可波羅所說的所獲之鳥「獻於大汗」的記述。
4 ~! V9 d5 F; [1 d" S
8 E' v5 M6 m1 a: y關於獵戶的管理,馬可波羅說:「大汗有兩男爵為親兄弟,一名伯顏,一名明安。」他們「各統萬人」隨大汗打獵。查《元史》大汗御位下有打捕鷹房官八所,大汗統領的打捕鷹房人戶(包括民匠戶)共一千三百零四戶,分布於大都、中都、益都、泰安、衛輝、平陽等地。馬可波羅對元代的典章制度所知不詳,不通漢語,所以他不可能知道忽必烈大汗的獵戶(打捕鷹房)的組織形式,因而對大汗獵戶的記述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全準確。他說的大汗的兩男爵伯顏和明安,除明安在《元史》卷一百三十五有傳外,伯顏則不可考。雖然《元 史》中名伯顏者不少,但都對不上號。/ L2 C0 Z1 N+ X1 g

3 s1 w7 d$ l9 ]% F5 v* A" t1 G另外,馬可波羅記述大汗的獵鷹「爪上各懸一小牌,以便認識」。(馮承鈞譯本)穆爾及伯希和英文本為:“have a little tablet of silver tied on their feet for recognition” 。據《元典章‧兵志‧飛放》載:「至元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鷹房子撒的迷失說稱,俺為上位的鷹失了與諸人的鷹鵠分辨不得,上奏呵,奉聖旨百姓諸人鷹鶻腳上栓緊的牽皮使用黑色皮子者,休用紅紫雜色皮子。」上述公文的時間為至元二十一年,西曆一二八四年,正是馬可波羅在中國的時候(一二七五—一二九一),因此應該是可信的。就是說大汗的鷹腳上繫著紅紫雜色的皮子而不是銀牌,上面可能有文字以說明其身分。
4 c2 L( j+ O( b3 S3 O( p1 |" y  s- F" x8 I, I
其次,關於大汗打獵的時間、地點也是一個較重要的問題。馮承鈞譯本稱大汗打獵之地在火奇牙幾赤敦(cocciar modun)。此地即《元史‧兵志‧馬政》中提到的合察木敦,位置約在河套之北。穆爾及伯希和的英文本說,大汗一行來到距大都兩日路程的大海洋(the Ocea n )開始打獵,這裡有一大平原叫做Cocciar Modun,為大汗的打獵之地。
  K* C3 ^, i6 @# F: R- f
9 t: W% ]) q0 \# [' G0 ?) |1 ~" f《元史‧世祖紀》有兩處記了大汗的打獵:「至元十四年八月,車駕畋於上都之北」;至元二十二年春正月「丙申,帝畋於近郊」。馬可波羅所記的打獵地點顯然是指前一個,其地在河套之北。此外,馬可波羅在記述察罕腦兒的時候,提到大汗在此打獵。據陳德芝教授考證,察罕腦兒位於今河北省張北縣沽源東北囫圇諾爾,位於上都西南約八公里的地方,與上文所述大汗夏季打獵的地方基本相符。7 s) K  w% [6 ]5 D2 ~+ q
! M, Z9 i2 m! X: A2 b; Y/ Q* ?; t
關於大汗打獵的時間,諸本《遊記》皆認為是在陰曆的三月到五月中旬,表面看來似乎不可能。因為忽必烈大汗身為一國之君,每天要處理很多軍國大事,一次打獵用三個月的時間似乎不可思議。實際上是他一方面打獵,一方面可處理軍國大事。) Q9 |$ Z, e2 @* s8 s: D: e: {7 A

1 j% V, E- @0 ^# l+ L此外,馬可波羅記載大汗乘象車打獵的過程生動詳細,為漢文史料中所缺。
( O5 J+ H: k6 R1 A0 W: E4 O4 U: I: b0 _
馬可波羅以一個外國人的眼光從一個新的角度記述了忽必烈大汗的形象,他的記述與中國史家過分注意制度和軍國大事,而不注意外表形象和日常生活的記述方式不同。因此可以補充漢文史料之不足,這也是《馬可波羅遊記》的史料價值所在。 -----完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CHECSS仔的歷史研討站]-有趣歷史收集處[+左]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