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2651
- 精華
- 0
- 威望
- 551
- 魅力
- 87
- 讚好
- 0
- 性別
- 男
|
1#
發表於 2007-2-24 08:14 PM
| 只看該作者
[转贴]九大昏着,公开中国航空的惊天大败笔!
“昏着”,用名誉棋圣聂卫平的话说就是“缺氧之手”,意指对弈过程中下出错棋,而且是“低级错误”。8 v1 A5 w6 `" A0 H* b: f
8 R/ d# p! `/ [ ?5 s1 A" d; H' _6 S7 q 如果我们回顾我国航空、我国空军的发展,就会发现这样的“昏着”、“低级错误”还真是不少,我列举几条。 C3 h5 V; g* V/ o2 ^8 J
# p3 {* c, x/ d e3 @
昏着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产涡扇发动机的下马 .
, @3 ~9 _8 x' H- Y3 _) e4 m5 Y+ ]( y' ]& g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用涡扇替代涡喷的趋势已经很明显,那时我们虽然落后,但只是落后一步。1965年,为轰五配套的涡扇5第一台样机总装完成,经过几年的试车、改进,1971年开始整机试飞,但随着轰五改进计划的取消,涡扇5于1973年随之取消。 $ H3 v3 T) g+ j: a# P4 n% A
+ D. B4 Q ?+ X) L3 A% ]% q( ^4 Z
和涡扇五相比,更令人惋惜的是涡扇6。1964年,为了给我国新计划研制的强6和歼9配套,涡扇六上马。涡扇六的性能指标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因此在研制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但是经过长期努力,涡扇六到1982年在地面各种情况试车中长期稳定运转,性能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可以进行飞行试验。但是此时由于强六和歼九的下马,涡扇六也随之流产了。
7 d1 |* [$ O! b- `2 M1 ^6 d
2 J" Y. k0 L2 B 似乎我们总是跌倒在最后一道坎上! ) i8 C4 r) L2 b" o
/ z: ]0 X/ ]$ H5 `* |4 S6 i+ { 到现在,我们飞机的心脏病还是没有解决,我们已经把涡喷做倒了涡喷的极限,但就是做不出涡扇,急的《航空报》动辄把涡扇十的阶段性成果拿出来炫耀。 1 Q' t- g' y+ B Q) o% K7 p
/ U$ f5 s$ ?( q, S 昏着二、歼七、歼八的易容有术& h$ m( L2 e! I: r* Z
6 r6 Z# i" k& K9 m
歼七原型的特点是高空、高速,后来被我们改得适合低空格斗,巴基斯坦评论只有F16才可能在格斗中战胜歼七,而且还是险胜。但是当进入中距空战时代,歼七终于变不下去了。
& @9 J9 c! ^$ G0 W4 P, A* B- I8 [8 ]! ?$ ~5 c' o
但是有歼七的放大型歼八。歼八的原始设计更始突出高空高速,但其最早型号的武器配备居然是3门30MM炮加两枚导弹,设计师当时还说“从实战经验看机炮仍然是空战的主要武器”。后来一看不对了,连忙改,改成机身两侧进气,牺牲高空高速性能以提高格斗能力。可是改了一阵又不对了,伊拉克的米格25可以击落 F/A18,南联盟的米格29却颗粒无收,这高空高速看来还是有用的.......
2 u; A3 o+ X: G+ n9 j
! L6 ], i; S( R/ \ 通过这些变化,可以看出我们对于未来的空战总是缺乏预见性。我们夭折的各种研制型号不下十几种,有世界最轻的超音速战斗机,有时髦的变后掠翼,有双超2.5空中飞仙。虽然研制计划不少,但是就是抓不住重点,因为我们对于未来的空战模式完全摸不到门!% h8 f2 |- d" g
1 o& ]/ y- \; I, E 昏着三、歼八"和平珍珠"流产 " J# @% p& ] ?- e; y6 g+ W
/ A) g) ]6 H1 ? 上世纪 在八十年代中期, 中美签定了5.5亿美元的合约,由美国帮助中国更新55架歼八飞机的电子设备。但是美国人并不热心履行他们的承诺,他们说歼八对于美国来说太陈旧,即使是安上了需要的设备,还是达不到应有的性能。要彻底达到预期的性能,必须要更换引擎, 而当时美国没有对中国出口引擎的许可证,等等等等。安装设备的成本也随之上升, 到后来估计要8亿美元才能完成, 比预期要高2.5亿美元。 $ Y+ O5 w! V* G( t
" O I: n$ Q" \2 t. E( i7 u$ j8 Y) Y+ j 在1989年,美国开始对中国进行制裁, 包括冻结军事合作。 在1990年5月份, 中国通知美国政当局,中方决定取消"和平珍珠"项目。中方为了这个流产的项目一共投入了两亿美元中方得到是一些没有什么用处的模型和未完成安装的设备,连应有的技术资料也没有得到。歼八被人家研究一个透,还被扣住不还。从历史瞬间看,“和平珍珠”的破碎似乎是偶然的,但从本质上看,却是必然的。买办除了误国,还能干什么?
5 V4 z: d& p/ R9 k, M, Q8 c4 G% J
. c- u! T6 K$ V* u- X. c 昏着四、中国花钱为印度研制“费尔康” % b: D/ U, e; k
8 g! u" N% f2 h3 |& y
2000年,美国以取消对以色列每年高达2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作威胁,迫使以色列停止向中国出售价值2.5亿美元的“费尔康”预警机。虽然以色列同意向中国赔偿3.5亿美元,但时间上的损失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 q+ y" P8 x2 }+ X8 s
* R8 [0 A6 E- f& l) o2 m3 n
更搞笑的是,后来“费尔康”被印度购得,你说我们这个大头是不是有点冤" |; \! a# T* o) [* p) t1 O y
2 l; W! Y0 f# Y S% c; D0 B9 K
值得我们庆幸的是,我们自己搞出“大预”、“平衡木”、“大鼻子”。“大预”被称为“争气机”,足见我们受伤害之深。问题是,如果早知道我们能自己搞出“大预”、“平衡木”、“大鼻子”,何必跑到以色列那里丢人现眼?
5 e9 O2 j5 `- d3 W4 f$ Q7 z5 @0 }; e' k" |$ t* w# |
更加值得我们庆幸的是,我们知道了,“有些东西是花钱买不来的
$ F: E/ ?. ? S8 y" r" C
' {! [1 c! p# {& ]& h 昏着五、“家花不如野花香”的歼轰7、歼十
/ T! x! H- n; y+ \3 F( k7 N! Y# c A
据说为了和苏霍伊的合作,我们花费了200亿美圆,有人计算这超过了我们以往几十年对航空工业的投入累计。 苏霍伊成了有钱人,还要变着法的研制苏30MK、MK1、MK2、MK3向中国兜售。
! f; q0 W# p' _# d4 D) n8 R% u( a! a G* s! Y G4 Q5 S) |# A* y) ?0 f3 E
在看我们自己的歼轰7和歼十,几次差点中途夭折,到现在依然得不到空军的青睐。
; T& @8 U+ }( v
5 `* M( R3 m* J( g/ E' i7 D4 @ 我们总是疑问中国航空工业何时能走出引进、仿制、再引进、再仿制的怪圈,答案很简单,自己不种地,总去买粮食,能有好收成吗?
9 {$ f/ D& p4 |: l: T0 b% Q3 ]
0 n P9 |& b, c0 _/ N 昏着六、空中加油和“战略空军”的呓语
7 v2 S/ G' t, j* l: e+ P& ]
" I! d. D0 j% a5 N: e 好象空军以前不知道空中加油机和空中加油的重要,几乎所有的空军飞机都不能空中加油,即便是最新的歼11也没有受油管。没有空中加油的支援,SU27近 5000公里的航程只能飞一半,挂载还要受影响。引进了苏30,可以空中受油,却没有合适的加油机,H6U载油太少,还不够一架SU30喝的。 ' [! q( z3 Z* r9 }, I
; b4 e0 { b, ] 幸亏海航有品位,歼八D和H6U形成了战斗力,否则,几千架中国飞机只能对南海干瞪眼。
) |! p$ |7 ^1 b4 c' L) k5 M% y U
1 O& w0 X0 a# o# a 现在空军迷途知返,伊尔78加油机一下就引进20架。可是刚看到点起色,空军又吹起了组建“战略空军”的牛皮,是不是以为引进20架TU22M,就是战略空军了?1 d9 ~3 a% f3 u+ S
0 g' J5 g' E; Y7 q 拜托空军少点豪言壮语,能把20架伊尔78玩熟了,人民就感谢你们了!% R0 v+ q+ l8 n" f" @ Q
3 g! G. S8 Z0 {4 v: j
昏着七、把企业赶下市场的大海9 L/ @& U3 ~1 Z1 i! g& l
5 e7 j: b$ L# \ 曾几何时,企业被赶进市场的大海,好在我们的企业争气,没有被淹死,但也累个半残。西飞一段时期内铝合金制品销售名列前茅,不知是可喜还是可悲。本身技术储备不足,还要搞什么竞争,咱们能和美国比吗?当年美国的航空工业公司也是不少,洛克希德、麦克唐纳、道格拉斯、波音、北美共和也是一堆,最后不都是合了。况且人家技术力量雄厚,第三代、第四代一搞就是两三个型号,那个都是厉害角色。, h* D4 U' K- Z0 i4 ]
! K1 a; j( V/ y. m, w% v$ m* r 中国的航天企业如果也搞竞争、也搞市场化,那神舟上天起码要再等十年!
7 m+ q1 H% `9 |3 ?( t1 V! W& e
. n* l' @- K+ i1 t 昏着八、还未出世就面临过时的武直十
" U) a- `% o9 q `1 I. ^( V7 }
2 k% e# R+ u$ d2 Z/ W6 {$ j 武直的尴尬,在阿富汗战争中就表现出来了,那时前苏联需要将米24和SU25配合使用,否则武直就是毒刺和小口径高机最好的靶子。不幸的是,1991年愚蠢的萨达姆让美国的AH64又表现了一把,不幸的是我们没有看到这是武直的回光返照。到了2003年,武直终于在伊拉克现了大眼,一战之中32架AH64 被严重击伤29架,如果换成某集团军的防空旅上阵,起码有一半的AH64会折戟沉沙!
1 k% V {6 M9 W7 {# Q
: w6 a" [" a, j: j- d- q 所以,武直十走上了RAH66的老路,为了完善成本不断提高,最终失去装备的价值。. @0 F3 e. x/ J( W
1 ?$ ^8 n( W4 [; a* q+ R 我们为什么对武直这么感冒呢?曾经有黑鹰、米17、超黄蜂、KA25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为什么不珍惜呢?我们在各个领域都需要直升机呀!
7 G/ u! y2 j3 T& w7 ?) N1 M
2 `# e1 t2 J9 g; ?" u; W 看见人家有武直就搞武直,跟屁虫呀?+ c8 u1 l* T2 I2 ~ d0 \5 U
* q" d) o; h5 {; O1 U0 g
昏着九、运十下马的世纪之痛3 z$ C4 v5 T3 L7 _8 h% P
( s% B+ v5 l) X$ {+ A4 C 运十是民用机型,但其意义非凡,他代表了我国航空工业的水平。
4 P6 U4 g, e+ }1 J* o: T" f& N/ G9 R- w- Q, ^; W
中国的船舶工业世界排名前三,现在只要钱够,造个潜艇、“中华盾”就和玩一样,基础在那里摆着呢!) w8 A) X7 [) }( Q
3 M- k7 c' \. b; P+ [: @ 由于运十的下马,致使我们航空工业的水平还处在20年前的水平。1980年我们可以造100多吨的喷气客机,而现在,仿制一架SU27、仿制一台AL31都那么吃力!4 h! L F- |1 `+ p6 |
& \5 }! M2 Q9 G7 a
运十飞机是周总理亲自建议上马的项目,总设计师马凤山才40岁。可惜,运十下马了,我们认准了引进麦道飞机、波音飞机并争取合作的路,结果是一走20年,至今仍然两手空空。3 \! i o" L. \7 [
9 p9 N$ ?- G- T( [2 D) h) s Q 运十首飞拉萨时,笔者还在上中学,记得报纸大加颂扬,后来就没了消息。当时对此还感悟不深,现在回首一看,真是感慨万千。20年,当年的设计师已经作古,当年的学生已经有了下一代,而我们的航空工业,却还在20年前的起点上徘徊!
3 \: g0 K; y( q. U$ D- T- z T' g# k" |) E3 }: R
写到此,泪如雨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