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680 精華4 威望136  魅力0  讚好0  性別男 
 | 
3#
 
 發表於 2005-6-22 07:08 PM 
 | 只看該作者 
參考
| [1]茅盾:《茅盾說神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頁4-5。 
 [2]王孝廉:《中國的神話與傳說》,台北:聯經出版社,1983,頁1
 
 [3]所謂的「原邏輯」又譯為「前邏輯」。言「原邏輯」或「前邏輯」者,非謂原始社會的思惟早於邏輯思惟。根據卡西勒的說法,它不是反邏輯的,也不非邏輯的。(恩斯特.卡西勒著,甘陽譯:《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頁118註11)而是用以稱代原始社會亦有其特有的思惟,不是「非理性」的。
 
 [4]同恩斯特.卡西勒著,甘陽譯:《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頁123-124。
 
 [5]恩斯特.卡西勒認為「人是符號的動物」,而所謂的符號蓋指語言、神話、宗教、歷史、藝術、科學等六種,且這六種符號亦具有其象徵意義。(見《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
 
 [6]恩斯特.卡西勒著,甘陽譯:《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台北:桂冠圖書股分有限公司,1991,頁125。
 
 [7]同恩斯特.卡西勒著,甘陽譯:《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頁123。
 
 [8]林惠祥:《神話論》,台北:商務印書館,頁54,1995。
 
 [9]杜而未:《鳳麟龜龍考釋》(人人文庫),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頁97-106,1971。
 
 [10]〔俄〕李福清:《從神話到鬼話─台灣原住民神話故事比較研究》,台中:晨星出版社,1998, 頁188。「人以為鯨角是一座島的母題在阿拉伯、印尼、印度、猶太人、冰島故事中都有。」
 
 [11]蒲忠成:《台灣原住民的口傳文學》,台北:常民文化公司,1996,頁83。
 
 [12]以下至印尼及Dayak人等地資料參見杜而未:《《鳳麟龜龍考釋》(人人文庫),頁97-104。
 
 [13]以下資料參見蘇德昌:《先秦兩漢天地崩壞思想研究》,政大中研所碩士論文,頁46,1997。
 
 [14]恩斯特.卡西勒著,甘陽譯:《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頁24。
 
 [15]恩斯特.卡西勒著,范進、楊君游、柯錦華等譯:《國家神話》,台北:桂冠圖書公司,頁67,1992。轉引馬淩諾夫斯基:《信仰和道德的基礎》(倫敦:牛津大學出版社,1936)頁27以後。
 
 [16]蕭兵:〈火鳳凰:它的來源、意義和影響〉,《黑馬─中國民俗神話學文集》,台北:時報文化 出版公司,1993,頁134。
 
 [17]林保淳:〈由困境到紓解─中國神話簡臆〉,《中外文學》,第14卷第2期,1984,頁132。
 
 [18]Joseph Campbell, Bill Moyers著,朱侃如譯:《神話》,台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1995,頁7。
 
 [19]蘇德昌:《先秦兩漢天地崩壞思想研究》,政大中研所碩士論文,1997,頁67-76。
 
 [20]袁珂編:《中國神話大辭典》,四川辭書出版社,1998,頁757。「遠古天地重疊,結成堅硬岩石…忽然一聲霹靂,轟然翻身,裂為二大片,上片漸往上昇,成為雷公之天,下片漸往下落,成為人類所住大地…然天地太近…布碌陀以之火柱腳,豎鐵木柱于其上,竭力頂之,厚重之天遂為之頂上,沉沉大地亦因頂而往下沉落。復頂之,雷公被彈至高天,龍王因柱足之壓,不得不下行。三頂之,沉沉天空化為十二輕雲,地下龍王更下于地底深處…」
 
 [21]袁珂編:《中國神話大辭典》,1998,頁762。「昔天地分三界,上界雷公管理,中界陸駝公公管理,下界龍王管理」
 
 [22]袁珂編:《中國神話大辭典》,1998,頁851。「昔者天上地上悉光禿無物…其時人亦不住地上,狀貌與今亦有異。其時人、鬼、水、石皆居地下,人能變為各種異物…」
 
 [23]張光直:〈古代墓葬的魂魄觀念〉,朱啟新編:《中國著名古墓發掘記》,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序言。
 
 [24]葉舒憲:《中國神話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頁16。
 
 [25]陳建憲:《神祇與英雄─中國古代神話的母題》,三聯書店,頁74。
 
 [ Last edited by joebar on 2005-6-21 at 11:14 P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