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16584
- 精華
- 1
- 威望
- 520
- 魅力
- 389
- 讚好
- 4
- 性別
- 男
|
1#
發表於 2006-8-3 10:00 AM
| 只看該作者
清朝最後一次科舉試題 看看你能考中狀元嗎?
清朝最後一次科舉試題 看看你能考中狀元嗎?1 \" _# |( l2 Q- g$ `
) C; f8 a2 ?* I0 Q第一場,史論5篇:
9 M: { {! P$ X8 y
7 K; N/ E" ^: D( b2 [8 l “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得論”;) q9 Q C; f, r* z8 d6 I1 T3 r
) k. A/ W1 W6 J: A' y# j5 M& I. G0 a “賈誼五餌三表之說,班固譏其疏.然秦穆嘗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說亦以戒單于,其說未嘗不效論”; d& j( y9 K6 O8 {% I- g. g. V# F
4 r/ h. ^" y, p2 N8 o" \ ]& X
“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論”;
- }3 ? P6 ]% V( B# v 2 F7 P5 w$ T1 n7 F* `. z& U) Y; }3 g
“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賢才與參謀請於私第見客論”;# c; F! _' n; u3 U2 Q
. g2 ^' X9 F6 _' o7 u) {& d
“北宋結金以圖燕趙,南宋助元以攻蔡論”。0 _# v S+ M! M+ M; q
" F( O' e) m0 N
(第1題藩鎮,第2題平戎,第3題舉賢,第4題變法,第5題以夷制夷,還真是理論聯繫實際,就是最後一題不太吉利,有亡國之兆。)
% ?+ M6 Y! U: ~( i( s' l4 @+ M
7 I7 s$ [' s( _ q! J/ q3 X 第二場考各國政治,藝學策五道:* t- u2 K# t/ l6 P z
8 b( {( P* K5 j H
1,“學堂之設,其旨有三,所以陶鑄國?造就人才,振興實業.國民不能自立,必立學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愛之心,自養之技能,必需之知識,蓋東西各國所同,日本則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鑄國民之教育也.講求政治,法律,理財,外交諸專門,以備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設農,工,商,礦諸學,以期富國利民,此振興實業之教育也.三者孰為最急策”。
6 Q1 V% U1 G& i
' }; w! w4 c6 F. X1 b 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實.盍縷舉近百年來歷史以證明其事策”。
v) _" ^- c# F1 L0 J9 {$ C
1 L4 U& f( v4 i% i 3,“日本變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國以日強,埃及用外國人至千餘員,遂至失財政裁判之權而國以不振.試詳言其得失利弊策”。
% f% r5 n1 n, M _8 x/ N- D* U- J
# q, p) Q& `) \% w 4,“周禮言農政最詳,諸子有農家之學.近時各國研究農務,多以人事轉移氣候,其要曰土地,曰資本,曰勞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實資智識.方今修明學制,列為專科,冀存要術之遺.試陳教農之策”。
$ E/ y% v+ ^, V: s3 i* n
* F/ K3 {; J G" n 5,“美國禁止華工,久成苛例,今屆十年期滿,亟宜援引公法,駁正原約,以期保護僑民策”。(這種題目放在現在考,偶看都夠用了)
. R: a. P5 q* l. v0 E 2 }; h; x- D2 S# A u+ ?
第三場《四書》《五經》
6 R: g0 h) S8 s ?9 L- \0 v# h" I0 \( Z
首題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義”,
% p# e, t0 h9 G1 X8 w7 h2 w( e: J 次題為:“中立而不倚強哉矯義”。
8 z) {" z/ a0 M6 c 三題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