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很棒的健康資訊
[打印本頁]
作者:
kingtong
時間:
2006-3-5 08:30 AM
標題:
很棒的健康資訊
血脂肪
' t. e7 Q9 e2 _
都市人生活緊張,飲食過於豐盛,卻又普遍缺乏運動,血液中的脂肪濃度越來越高,加速動脈硬化,可能導致中風、心絞痛、心肌梗塞、主動脈瘤和尿毒症等。
. T. P6 q& @$ c8 N
. c; q- }$ q h# \7 o* x. z
什麼是血脂肪、脂蛋白?
' v6 y4 J! ~ L. R0 O0 G; I
主要包括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及磷脂。人體攝入的脂肪,要能夠在血液中循環,一定要能溶於血中才行,因此利用溶於水的蛋白質來攜帶不溶於水的脂肪。此種血脂肪在血液中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的結合體,即稱之為「脂蛋白」。
3 [% j+ ~+ M, `
血液中的脂蛋白主要包括:乳糜小滴、極低密度脂蛋白、中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此五種脂蛋白的來源、所攜帶的脂肪量與疾病的關係均各有所不同,其中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與血管動脈關係密切,因此做健康檢查時,除了做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之外,還應該做脂蛋白測定,才能對可能發生的疾病有更正確的預測。
& |( q/ X/ ]1 y* V
; @7 M+ ?& t' d/ y/ f
怎樣才算是血脂肪過高?
" t- z, {" X0 h3 w: k
在做抽血檢查之前,請注意以下幾點,以便使結果確實可靠:
7 z/ E) T: l, |& g @; W, n( R9 y
1. 空腹12小時後才抽血。
1 s1 A- N, T T7 m+ q
2. 身體狀況正常。
0 `* e. J- f1 o$ o$ N! T
3. 未服任何藥物。
+ `6 \8 B1 o0 y) H& | u" m
4. 並無節食減肥。
" Y; j& N/ B; T
血脂肪數值容易受食物和其他因素影響,因此必須經過2-3次檢驗,才能真正確定結果。若經過多次檢查,確實血脂肪過高,就必須查看是不是疾病造成。
$ \' B6 t/ d! g) p) j6 Z
4 t2 @ h* t" H7 M
為什麼血脂肪會過高?
! \! }( ^9 r* c$ P2 P
血脂肪過高可能肇因於「原發性血脂肪過高」或「續發性血脂肪過高」。患有「原發性血脂肪過高」的人,多半來自家族遺傳,因此其雙親及其他血親有此症者,都應提高警覺,定期檢查。
1 Z. s5 D* Y8 U5 C3 v
至於「續發性血脂肪過高」,起源於以下疾病或因素:
& g: }- P+ ]5 x( w) F& `, s: J9 R
1. 高膽固醇血症
# j8 \1 e9 j. ^$ j) Z& ~ D6 s
遺傳、攝取過多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糖尿病、腎病症候群、甲狀腺機能低下、阻塞性肝病和服用利尿劑。
' ^/ F- X2 _+ a3 j; R6 C$ X
2. 高三酸甘油酯症
& ?5 x" R% @9 b4 R
遺傳、飲食、腎病症候群、沒有控制好的糖尿病、尿毒症及服用利尿劑、降壓藥等。
$ P% ~) i8 E8 ~0 D5 v
3. 偏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 k; j7 _/ i$ d9 K( i1 E
遺傳、肥胖、運動不足、抽煙、服用類固醇、降壓藥等。
* s7 F. W* T! d0 D# d6 u+ I/ X
! k& ], [& ^) ? C$ [
血脂肪過高帶來身體危害
7 o" o z! `" [) T7 i6 U
血脂肪過高,在日積月累下,會加速動脈硬化,引發腦中風、心臟病、胰臟炎、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低下、破壞腎功能引發尿毒症,還可能經常腹痛、生成主動脈瘤等嚴重後果。
* L* \" `7 e9 {4 H
, o: o' t, t( P$ `) {2 a
, k6 O, t& D( s$ d6 l$ C w$ [
血液檢查
8 u6 j# ~* M, o0 @1 C
血液會藉由心臟的壓縮作用,將氧氣和養分運送到身體的每個角落,並將二氧化碳帶出。血液會反映全身的內臟器官和組織的健康狀態,身體的某處有異常時,血液的成分就會受到影響。所以,血液檢查就變成了解全身健康狀態的基本檢查項目。特別是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等的血液一般檢查,在健康檢查時是一定要進行的項目。
0 H* G1 t( \( f7 r8 H
; W3 ~, Q/ M: C- K
血液的成分
# @3 s$ Q6 K5 [( B2 u! s2 E
將抽血所得的血液經過離心機分離後,分成上下兩層,上層黃色透明的部分稱為血清,下層暗紅色的部分稱為血球。
2 y; m: ~/ C$ _6 p; P- h u& m
血清中含有血清蛋白、球蛋白、各種荷爾蒙等。而血球則含有紅血球、白血球球、血小板等。
0 u3 ]7 W* }6 [* J% X% W; o
紅血球具有將氧氣運送到全身的作用,如果紅血球不足,會造成氧氣不夠,變成貧血。
/ }! h- u8 E5 G# O5 ?1 |
白血球會抵抗對身體害的細菌或異物,加強對疾病的抵抗力,因此,如果白血球不足,就容易生病。
$ j& Y5 N. E z& d# z' S- \; P
血小板則具有止血的功能,若是減少的話就容易出血不止。
_/ {0 T+ y0 @* p% s( y& a
0 C7 L+ S& y6 x( W" O9 G, O
紅血球數《RBC》
( x0 y+ H: m. y* H
男性:380萬~600萬個/mm3;女性:380萬~550萬個/mm3
- D$ U" W" I1 H2 Q& I, D! \& C4 Y: ]
血液中大部分的成分為紅血球,紅血球在骨髓製造後,會流到血液中,將肺部的氧氣運送到全身的紅織細胞,並將二氧化碳帶出。
2 V) m- R ?1 V
其壽命大約是三至四個月,每天有四、五萬個在脾臟及肝臟被破壞,另一方面又製造新的紅血球。
" ]0 g& L' A# W
紅血球數量減少時,氧氣的搬運能力會降低,變成缺氧狀態,產生貧血;嚴重時會有生命危險。但如果增加過多,血液會變濃,不易流動,血管容易阻塞。
5 {2 L+ P; m% s+ H& g5 n! D7 o7 ?! k
正常值範圍
" s% C5 |: O4 E# V2 a
男性為380萬~600萬個/mm3;女性為380萬~550萬個/mm3,女性比男性少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生理出血造成的現象。
) k$ L( N# R9 ^/ Y _' |
異常時可能的疾病
; T* i, [1 a8 E* r. g4 S
男性的紅血球減少至380萬個以下,女性減少到350萬個以下時,稱為貧血。貧血時,臉部會變蒼白,手腳冰冷、心悸、呼吸困難、暈眩等,嚴重時還會發生心衰竭、休克等。貧血有下列三種可能因素:因出血或飲食中的鐵分不足引起的缺鐵性貧血;肝臟、脾臟腫大或黃疸因缺乏葉素、維他命B12等形成的惡性貧血;骨髓無法製造紅血球,紅血球被破壞而發生溶血的再生不良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
3 P. _; x* @: \7 o! E
貧血的原因
% W3 y) ~9 t6 r, Y
胃部全摘除手術引起的鐵質吸收障礙、或胃癌、胃潰瘍、尿路傷害引起的持續性出血;過度減肥引起的營養不良等;女性也會因子宮肌腫而增加生理量,變成嚴重的缺鐵性貧血。
! R, f4 }3 U$ ?2 F; l
多血症
: J5 P( j& V6 J4 e% V+ X
紅血球數男性超過600萬個;女性超過550萬個的時侯稱為多血症。患有多血症,臉部會潮紅、頭昏、頭痛、發汗等症狀;容易頭昏、高血壓、臉部潮紅的人最好檢查一下紅血球數量。
- z. {) h% k! z; s. {; p
異常時怎麼辦?
9 y, K* J7 B1 f
貧血時,請再檢查貧血的種類,尤其是再生不良性貧血、惡性貧血、多血症等,需要特別的治療。
. s: y0 D5 A6 U# q0 E [
病例最多的是缺鐵性貧血,多見於女性,鐵質不足為貧血原因,故應多攝取菠菜等綠色蔬菜、肝臟、肉等鐵質較多的東西。
* Z# k r" O1 j+ Q3 q! B
+ Q! `1 r* z% c8 }
血 色 素《Hb》─男性:12~18g/dl;女性:11.5~18g/dl
" P6 Z( ^: S+ y8 C) }4 O* z8 q
血球容積比《Ht》─男性:36~50%;女性:34~47%
5 ~) ?* M7 K+ N3 m
何謂血色素?
5 U: O4 p( O _0 i# F
血色素是包含在紅血球中擔任將氧氣運送到全身的重要任務。其是由含鐵的血基質和球蛋白結合而成的,而血色素和氧氣結合,運送至全身的組織細胞,再將二氧化碳帶出。因此,血色素減少就變成貧血。
! ?+ p+ |" A/ K* l, R, I
何謂血球容積比?
* i% E, v" P \
檢查在一定量的血液中含有多少比例的紅血球,這就是血球容積比。
- u; D& S0 ]. F2 n6 R8 U9 e
血色素是紅血球的成分,所以通常紅血球減少,血色素也會同時降低;另外血球容積比也是紅血球對全體血液的比例,所以也會隨其下降。所以紅血球和血色素及血球容積比有密切的關聯,根據這些數值,大約可以判貧血的種類。
" {. n1 D/ ]9 H7 P6 N
正常值範圍
' u: x, H: J; Q/ M9 f+ K$ E* G9 ~
成年男子的正常值,血色素為12~18g/dl,血球容積比為36~50%,成年女性的血色素為11.5~18g/dl,血球容積比為34~47%。但是血色素和血球容積比的正常值都會因年齡而改變;剛出生的嬰兒最高,出生後六個月左右會降低,以後會再度增加,十五歲左右就和成人一樣;懷孕中的女性或高齡者會稍微偏低。
' f. U# P8 F8 D! ?$ u0 b9 j! \) c
異常時可能的疾病
( @% C T( I; s4 f' q
血色素和血球容積比的值和紅血球數有關,所以這些值異常就和紅血球數量異常一樣(參考紅血球異常);血色素和血球容積比都在正常值以下,就是貧血。大部份的貧血在女性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其次是惡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再生不良性貧血。
R" R8 D0 D# j- A
血色素在18g/dl以上,血球容積比在50%以上時,就是多血症。多血症也是製造紅血球的骨髓組織異常增生的一種疾病,故一定要接受治療。但這種偏高值也見於新生兒及生理前的女性,這不是疾病,不必擔心。
i7 s# O9 e6 ~) d: F- |' @8 ?) w
異常時怎麼辦?
! t1 i9 w. \, K& j, e0 \( J
血色素在11g/dl以下,血球容積比在30%以下時就必須追蹤治療。
U9 l7 u4 d9 c; n$ R
以紅血球及其分類數據判定貧血
' d& K- g* ]" e
紅血球數、血色素、血球容積比等三種檢查,是要檢查紅血球有沒有異常,針對貧血判斷之用,配合這三種檢查數值,以一定的公式算出的數值有益貧血的分析。
2 E) l4 b6 @7 Z3 f. A% ]% H3 {( E- b
【平均血球大小(MCV)】表示各紅血球所占的大小平均值,以了解紅血球的大小,正常值為80~102fL。
! |5 O& m$ U2 C6 i& u
【平均血球血紅素(MCH)】表示包含在各紅血球中的血色素量的平均值,正常值為27~34Pg。
5 n p" m( F' {% m2 b
【平均血色素容積(MCHC)】表示血色素一定量血液中紅血球容積的比例,正常值為32~36g/dL。
" M% @5 n: |* n& }" S$ o- p+ s8 r
& u- ^. I! G7 m {/ i- P7 ^; ?- p
白血球數《WBC》4000~10000/ul
9 v w- I7 `- [6 ]: [1 q) L
白血球在細菌或異物侵入身體時,要負責將它們吃掉並消化分解,這為吞食作用。當細菌或異物侵入體內引起發時,骨髓造血幹細胞就會製造很多白血球,使血液中的白血球增加。因此,檢查血液中白血球的數值,就可以診斷疾病,這就是白血球數的檢查。
- |* j4 X# e7 g
正常值範圍
" Z7 r6 q9 d9 x5 ^9 Y
白血球數的正常值會因年齡而異;剛出生的嬰兒,數值在10000個以上;五歲以下的幼兒是6000~11000個,6~14歲的兒童為6000~10000個;15歲以上是4000~10000個為正常值。
, A) i0 K' D) }- F! N/ ?6 A
白血球數也會因為激烈的運動或沐浴、壓力等原因而暫時增加,另外飯後也會增加。
0 b/ u6 }. ~1 ]0 L
異常時可能的疾病
; c' U- A* D* f% q7 Z
白血球量增加有兩種原因:
8 x; o2 P6 B! ^# n# ]. N
1. 對身體有害的細菌侵入體內時。
8 P- [" b5 ^: M/ N, m* P/ Z
2. 骨髓因白血病而異常增生時。
0 I0 G1 {$ @& S* {5 K
白血球數量增加幾乎都是扁桃腺炎、肺炎、膽囊炎、腸胃炎等細菌引起的感染症。但是,白血球數達到20000個以上時,就可能是白血病或敗血症等危險的疾病,尤其是慢性白血病,其數量可能會達到十萬個以上。
. U, ~9 ]2 U2 e2 I5 [
白血球數減少有骨髓功能降低的情況和破壞老舊白血球的脾臟功能異常昇高的情況,也可能是藥劑的副作用引起的骨髓機能障礙,故須特別注意。
" H! H! c* o8 s4 G
異常時怎麼辦?
" l4 L. T, L5 w. g& ^; J3 {
在白血球數量測定出現異常值時,就必須再進一步複檢;複檢結果若是4000~10000個,而且其他的檢查也沒有異常時,就不必擔心。
7 X* n) l1 Q* u Z4 N1 H' f
另外,扁桃腺發炎、支氣管炎、胃腸炎、腎盂腎炎等急性炎症引起的白血球增加時,只要治癒,白血球數目也會恢復正常。但也有可能是白血病或敗血症時,就一定要立即住院治療並接受骨髓的檢查。
& W/ @7 j+ P$ l4 K
白血球數量減少到4000個以下時,身體的防禦能力會降低,容易感染病原體。再減少至1000個以下時,若不立即進入無菌室,就會變成敗血症,這時還要進行骨髓檢查,診斷造成疾病的原因。另外,各種藥劑的副作用也會使白血球減少,若正在服用藥劑,應立即中止。
, [8 k& G, k( y( D; i( Y( B
白血球分類
: |" e- u$ R0 q% T4 P
細菌或異物侵入體內後,血液中的白血球會增加。若再仔細研究白血球,可分為嗜中性球和嗜酸性球,嗜鹼性球,單核球,淋巴球五種。
- k( j! j- v7 E9 s
這些不但形狀不一樣,疾病引起的增減比例也不一樣。檢查白血球分類比例的增減,以診斷疾病,這就是白血球分類的檢查。
( s; i* E& n6 Y$ l5 Y: c
種 類 可 能 的 疾 病
9 w- W6 f& q6 K v4 n
嗜中性球增加 扁桃腺發炎,肺炎,骨髓炎,腦炎,膽囊炎,急性胃腸炎,白血病,心肌梗塞,腎不全等
0 r. w( [3 ^! p; Y+ t8 Z
嗜酸性球增加 寄生蟲病,蕁麻疹,藥物過敏,支氣管氣喘,過敏性皮膚等
- b: I0 m& O4 `% t
淋巴球增加 梅毒,結核,流行性耳下腺炎,百日咳,突眼性甲狀腺腫等
+ c! k* F' j/ c* [% g
單核球增加 水痘,麻疹,猩紅熱等
) j! u5 R. _7 e8 S7 w) @
嗜中性減少 敗血症,結核,嚴重肺炎,腸傷寒,再生不良性貧血,急性白血病等
c* u5 D. H) u# ? @$ u
淋巴球減少 惡性淋巴腫,結核性淋巴節炎,癌症,白血病等
3 ~9 z, P' T# Y7 x
血小板數《PL》15萬~45萬/UL
( r, [2 |5 R6 X4 _6 ]' u3 d- j0 u% F
血小板是血液中所含的成分之一,出血時有止血的功能。
, T' G& l0 v( S. m6 W: e c, \
血小板有粘著性,血管損傷出血後,會粘住該部分,變成血栓加以止血,因此,血小板數量減少或機能降低時,會容易出血,且不易止血。
4 i7 x9 a5 J/ l3 ^2 b% E+ H9 z1 h
正常值範圍
% j. b9 z( c' r8 G
血小板的正常值為15萬~45萬/UL,但會因醫院及檢查設施而有所不同。
' k5 {2 h4 X ?; h6 d: m* t0 I
血小板在10萬/UL以下時,就會容易出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病會因不明原因的血小板減少,而從皮下、鼻子、牙齦出血,血小板老舊後,會被脾臟破壞,所以有一種治療方法是將脾臟摘除。
/ r# O* N$ }* q, k9 r
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小板減少時,稱為症候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病,再生不良性貧血、白血病、惡性貧血、肝硬化、抗生物質或抗癌物引起的藥物中毒等原因。
# X- L0 B9 Y4 B j: v) O: |) ]& H
若是血小板無力症,則即使血小板的數量正常,也無法止血。另外,因慢性白血病或多血症,使血小板數增加到70萬個以上時,反而也容易出血。
3 X$ k6 p- c" a" g6 Z
異常時怎麼辦?
; R! ~+ g/ E! j
血小板減少或增加,大都是有嚴重的疾病,所以血小板在10萬個以下,或50萬個以上時,就要在有血液內科的專科醫院接受檢查。
0 [, g# P7 H/ N& z+ J
紅血球沈降率
- d, A6 X$ A$ j0 l8 i Z
在有刻度的細長管人加入抗凝固劑,再倒入血液,垂直豎立時,紅血球會向下沈降,測定這種沈降速度就是紅血球沈降率。
" Y/ ]8 { ] h
這會因各種疾病而顯示異常值,故不能只憑這個作診斷,但因為這個方法很簡單,故常在健康檢查時用來篩檢。
% s4 D1 @) C# P1 Z
正常值範圍
1 c7 Z! e# l+ \; ?. Y
測定紅血球一個小時沈降多少。若在3~20mm以內,即為正常。但女性有輕微貧血時或懷孕後期,生理期間,沈降速度較快,高齡也會出現較高值。
! L0 d) a% V0 ]
異常時可能的疾病
3 T1 B: U7 e/ t: T& o3 \
數值顯示在20mm以上的異常值時,可能是如下的疾病:
; m* X, J) C& j% E0 L
〔感染症〕扁桃腺發炎,肺炎,支氣管炎,膽囊炎,結核,梅毒,腎孟腎炎等。
/ b9 |* g l0 d; W
〔循環器官的疾病〕心肌梗塞,心內膜炎,心肌炎等。
( ]5 v- V9 J d" k5 @( g: t& c
〔血液的疾病〕多發性骨髓會顯示100mm以上的高值,高度的貧血,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等亦會偏高。
& f; ]) @! j+ Q
〔膠原病〕全身性紅斑狼瘡,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熱等。
- S( `% o! C% D3 |2 T2 F$ ~1 m
〔消化器官的疾病〕肝臟,膽道系的炎症,胰臟炎,潰瘍性大腸炎,回腸末端炎。
/ k+ X E" B4 c. [) P
4 N' V. q1 }9 v# q
. V5 |1 n; H6 X3 |# |8 h4 e3 I3 T2 a
總膽固醇
/ }9 _& u3 h9 r, d% ?( r
何謂膽固醇?
* Y9 ~$ |1 M. G6 `8 w$ L
膽固醇是體內的一種脂質,有和脂肪酸結合的酯型和各別分離的游離型兩種,合稱為總膽固醇。
) m8 r$ |2 F% u5 I$ b
膽固醇在血管的強化和維持上擔任重要的任務。另外它也是製造副腎皮質荷爾蒙及性荷爾蒙,消化酵素的膽汁酸之材料,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但是,如果太多,就會造成動脈硬化等成人病。
W( a7 T! j2 }! M" R; }
檢查可知的事
; p: e3 z2 g: W; K% m7 S5 b' ~
日本人的膽固醇隨著飲食生活的洋化而增高,最近心臟病和腦血管障礙(腦血栓)的增加,可能和以膽固醇為中心的血液中脂肪值升高有關。
j( c6 i5 {- x+ h5 l9 y+ N
膽固醇及中性脂肪增加的高血脂症長期持續下去的話,容易引起心臟的冠狀動脈硬化及腦動脈硬化,因此,總膽固醇的檢查,是動脈硬化及心臟病等循環器官障礙的診斷及預後的判定所不可或缺的。
# y2 w) {$ v: i
正常值與變動的範圍
" B* z6 u& h2 Q2 D P2 p; N
●正常值的範圍
- X1 J9 v* D# p
總膽固醇的正常值為130--200mg/dl,平均約190mg/dl。
5 _# p! {4 `' K( r a" V
●因年齡及性別而變動
3 \& a* i6 U9 |3 K" m. Q2 R; o
〔因年齡而變動〕
$ a# e, l' |* C' s9 }2 I5 X
健康者的膽固醇平均值,幼兒為170mg/d1,10歲左右為160mg/d1,20歲左右為170mg/dl,以後會隨著年齡兩增高,50-60幾歲時為205mg/d1,70歲以後又會降低,到80幾歲時,降低到l9Omg/dl。
4 J5 Y& `+ ]7 j
〔因性別而變動〕
6 V3 \$ e- w% Z
女性比男性稍高,50歲左右平均為210mg/dl。
, c- A I3 H7 x: m* @; w* N
〔其他變動〕
, G# y& [ P4 n+ A. q9 c. [9 i
另外,懷孕中會上昇,大量抽煙或喝酒時會降低輕微運動時不會有變動。此外,吃高脂肪食物時,總膽固醇值會上昇。
2 r, _: }" j" U- l& V o* _; S9 P, }
異常值時可能的疾病
8 J" i' Y7 N- x5 [! l
●顯示高價時
5 ^4 a: Q5 o7 U( p* b
總膽固醇的臨界值為200~239mg/dl,超過這個值,就必須接受治療,高值時可能是如下的疾病。
5 S/ H, [0 v6 [3 y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4 [; F% K: {' N, `. m9 a
這是遺傳性強的疾病,會顯示300mg/dl以上的高值,跟腱會變厚,膝蓋會有硬塊。
- l) w; Z# |, `/ G$ I$ N
〔續發性高膽固醇血症〕
1 O, s9 }+ H3 r" g% M
其他疾病併發的症狀,可能是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低弱症,末端肥大症,閉塞性黃疸,脂肪肝,腎病變,肥胖等引起的。
) K/ Q' r" S9 G! m
●顯示低值時
2 W. b% y! C+ }4 t r4 K
膽固醇值較低時,可能是缺乏酵素引起的原發性膽固醇血症或營養失調。
, d1 q5 x( x ~& Y3 h. y$ z- ~
另外,肝硬化,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時,膽固醇會降低。
5 Y* `( P" e. n* B: J* [! }( E
若為異常值,該怎麼辦?
& W: A! |& Q( j6 v- Y
●膽固醇較高時
, E! k7 H5 v$ ]1 s
總膽固醇超過250mg/dl時,可能會形成動脈硬化,最好接受治療;首先要改變飲食,改吃低膽固醇的食品,如果這樣還無法降低就必須配合藥物治療,而肥胖的人則必須減肥。
! @2 _) [ r r. x$ v9 J" Q+ Z
另外,總膽固醇值超過300mg/dl時,很可能會引起其他疾病,所以必須接受精密檢查。
6 V7 \+ D! P/ R
●膽固醇低時
$ E8 G8 J0 F* s# k+ I' o$ l
膽固醇低於120mg/dl以下時,必須調查家族的病歷,檢查肝臟等。
# R7 Z/ j) d5 }
●降低膽固醇的飲食
4 o5 g1 U4 f/ C' c' ]4 B. G
膽固醇分布在動物性脂肪中攝取大量飽和脂肪酸較多的食品後,就會上昇。
- ]* _/ d( [; ~. ~3 g& Z+ `
相對地,植物油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可抑制血液中的膽固醇,膽固醇高的人,要注意蝦子、牛肉、奶油、乳酪等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的食品,並減少脂肪的攝取量。
( c6 |% e3 R/ N
何謂HDL膽固醇?
) Y& M: B b n- F+ u
血液中的膽固醇及中性脂肪等和蛋白質結合而成的物質,就稱為脂蛋白,將脂蛋白放在離心機上,會因比重的不同分成開羅微粒體,超低比重脂蛋白的VLDL,低比重脂蛋白的LDL,高比重脂蛋白的HDL等。
1 q5 c7 o6 T" o" m2 b1 R
其中含在HDL的膽固醇就是HDL膽固醇。脂蛋白中,VLDL的量較少,一般所說的膽固醇,大都指包含在LDL和HDL內的膽固醇。
' k% F7 b) e: z$ _
膽固醇的好與壞
- k6 B5 I8 [$ p+ r+ `9 p
在膽固醇中,LDL是造成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稱為壞膽固醇。
6 e, @7 D \& f# U$ T
另外,HDL膽固醇會去除附著在動脈內壁的LDL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故稱為好膽固醇。
' z$ D3 p! a9 X* _3 C: G
檢查心肌梗塞和腦血痊症的患者,的確大都是LDL膽固醇較高,HDL膽固醇較低。從事粗重工作的加拿大樵夫,或經常打獵的格陵蘭島愛斯摩人,就很少有動脈硬化性疾病,HDL膽固醇也很高。
# O/ g) ~' i, `! t u% i, @2 Z4 V
最近,測定HDL膽固醇,是健康檢查時防止動脈硬化症必須的檢查。
* G; k. @& {* `4 l! F, R5 |2 y2 {- C
正常值與變動範圍
, d, H1 j( l6 ]' s
●女性稍微較高
+ Y( g* Y+ H- W) T+ R3 a
HDL膽固醇的正常值,男性為40-60gm/dl,女性為50-70mg/dl,比男性高一點。
& U1 S# V2 i" v; o- }
男性會比較低,可能是因為抽煙或壓力造成的,不過確實原因仍不清楚。
$ R$ G3 f2 J! e3 j$ \% S
據說都市人比鄉下人高一點,另外,少量飲酒也會上升。
1 \( @: V& f F; \8 y2 s
異常值時可能的疾病
0 x3 \$ `2 }7 E1 V- p4 l X
●低值是動脈硬化的危險信號
5 ~3 B$ `+ Y; c
HDL膽固醇的測定不是為了診斷疾病,而是檢查有沒有動脈硬化性疾病的危險因子,若低於4Omg/dl,最好注意心肌梗塞,腦血栓,高血脂症等疾病。
; ?, k4 p5 @% z w- W) l
若為異常值,該怎麼辦?
% S2 b) E: J. i3 n9 F6 }5 g
●去除低值的原因
( }: w" _3 z* n
HDL膽固醇降低的原因有抽煙,肥胖,運動不足,糖尿病等,因此,對策就是戒煙,減肥,養成運動的習慣,如果是有糖尿病的人,則只要控制血糖值即可。
) }& L* f8 r* I" L! C8 Q
另外,總膽固醇高,HDL膽固醇低時,就必須接受治療。
/ L( i# C( U+ K) D! m& b6 c: p
何謂中性脂肪?
) O2 F- Y9 I% u4 o: a( `
中性脂肪為體內的一種脂肪,也是體內的能量之一,沒有使用的就儲存為皮下脂肪,但大部份是中性脂肪。
4 v7 N8 V& Q. b+ P+ } B
中性脂肪在被攝取後,會被小腸吸收,和脂蛋白結合,變成開羅微粒體,進入血液中,在血液中擔任能源的搬運及貯藏,內臟器官及組織的維持等重要任務。
3 p9 D( _4 |8 z L
檢查可知的事
/ A% D% v% T% x
血液中的中性脂肪過多時,會和膽固醇一樣,變成動脈硬化性疾病的危險因子。
: R8 h) ?. E2 @4 l$ T
日本的心肌梗塞患者的膽固醇值並沒有很高,反而是中性脂肪較高,從這個情況可知,控制中性脂肪的值很重要,這個檢查則是防止動脈硬化症所不可缺少的。
" W' P/ Z6 }" @3 t2 |3 y
正常值與變動的範圍
# I2 U$ v* n( D. k7 i5 X: _) |
●以數次的測定值來判定
9 E9 _1 a5 ]; Y: X5 E7 z
中性脂肪的正常值為50-140mg/dl,但最好多測定幾次再判定。
" L% S; n7 D% P7 l/ j v6 T
●因飲食,性別,年齡等而變動
. i4 t6 Q' ?# H$ D5 n- ]
〔因飲食及時間的變動〕
1 V+ g6 }) `( U! H" }" W
中性脂肪值在飯後30分鐘左右開始上昇,4-6小時後昇到最高。測定時間不同,變動也不一樣,因此,檢查應在早晨空腹時進行。
) {& V% }. O6 B
〔因性別,年齡而變動〕
1 u" r2 M, c$ C9 i5 r$ L& O. z
男性的平均值為115gm/dl,此女性的100mg/dl高,男性在40幾歲最高,女性則在60幾歲時。
! @% S1 u9 p, `7 G$ _
〔因季節而變動〕
8 f& v3 h; ]; p# ?3 ^
中性脂肪的值在代謝活潑的夏天較低,冬大則增高。
1 W& o7 O5 T1 x6 q! P
此外,農村和漁村比都市低,酒精、口服避孕藥、類固醇劑等的服用,會使中性脂肪值上昇。
8 T8 Q$ ^1 B- r% Q1 D; n
異常值時可能的疾病
; C ] G, }( Z+ c
●疾病引起的高值
/ B! a4 b7 R9 `$ U7 t) d4 |
中性脂肪值若在150mg/dl以上,就可能是如下的疾病。
- Z+ r6 y% c, C2 v: Y
〔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
( V: H) J/ T- K# _
幾乎都是缺乏分解血液中的膽固醇及中性脂肪的酵素,很少當作是疾病。
, n9 Y: M4 z3 H/ o2 H
〔其他疾病〕
7 N* U' e. y" [! @( f) L
庫辛氏病,甲狀腺機能低下症,糖尿病等會使膽固醇和中性脂肪增高。
- e& u) O( \. B0 j; {. l5 i) G# p
〔肥胖〕
4 a# f1 k% q3 V; I
中性脂肪顯示高值的原因就是肥胖,中性脂肪會隨著肥胖程度而增高,60幾歲的女性值會較高,可能是因為肥胖和運動不足。
( w/ H* ^+ i6 f; T6 c7 T P
〔飲食與喝酒〕
& k' M$ a( D: Z8 Y# C
攝食脂肪或碳水化合物等高卡洛里的食物,中性脂肪就會增加,平時經常喝酒的人也會上升;但禁酒2-3星期即可改善。
- J1 P9 V U) L, J4 H7 ^4 E4 W) Z
若為異常值,該怎麼辦?
* A j, G) Q ]' c9 X
●最重要的是在家庭控制
" J( f7 y( v- M- W
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是先天的,故必須在醫院接受精密檢查和治療。另外,大多數高值的人,都是肥胖,吃大多,運動不足,喝酒引起的,而且是造成心肌梗塞,腦血管障礙等動脈硬化性疾病的原因,所以在家庭控制最為重要。
& K+ n! f& G0 z( f! o
喝酒的人應禁酒或節制喝酒次數,肥胖或運動不足的人,應養成運動的習慣,控制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多的食物等,大概就可以改善。
- d. k6 C8 u# u3 d: x7 c
& `( U w9 W" ~+ P( o
7 w \' ^6 S- _" L
6 e2 |# }/ \- y% `( |( |. ~& c( Q* P
膽固醇
; ?: X. x9 S0 X4 B
膽固醇過高所導致的心腦血管病變,是頭號殺手,許多人聞膽固醇色變而拒絕美食。膽固醇從何而來?它對人體只有弊而無利嗎?專家建議,現代人應將認識它、預防它、治療它,視為當務之急。
) U9 \" C6 L. H' m; w
% {% ?5 x6 E, R% ~& {9 f
膽固醇從哪裡來?
5 v$ I- }6 E) I
膽固醇可由肝臟自行合成,也可由動物性食物中攝取。一個健康成年人的血液液中,約含有100克至120克的膽固醇;其中約2/3是由肝臟和小腸壁製造而來,另外約1/3則由食物中取得。
. ?! [# I9 R* _# ]5 n$ {0 y2 ^
在正常情況下,身體自行合成的膽固醇與經食物攝取的膽固醇,會保持一定的比例,不會有膽固醇過高之虞。但現代人的營養過剩,加上運動量不足、情緒緊張,就會擾亂身體的調節作用,產生病變。
0 }, \1 d/ ]8 S3 K
膽固醇異常的誘因
q/ t6 n! P- ~- S1 m, S) {" m
高膽固醇血症可謂是文明社會的產物,它的發生與下列因素有關
: g: V- R3 R2 j: Z
l 遺傳
$ ]* n( G, x/ B, S. A! x% F
雙親中一人帶因,其發病率比一般人高2至3倍,且多在60歲以前就引發血管硬化、心臟病。若雙親皆帶因,則更為嚴重。
- J. a9 h9 \1 Q$ h! R' E/ w9 D. v: d
l 飲食習慣偏差
& ?- k" Q; a: n' f) V$ K$ s
長期嗜油脂與熱量攝取過高的人及抽菸的人,其膽固醇易過高。
1 S9 j& J' d1 ]4 w- t
l 運 動量不足
4 } i N3 w2 t- Y1 H. c0 X2 c4 o+ C! a
現代人的活動機會相當少,加上生活在都市型態的狹小空間裡,休閒與運動的機會不足,使熱量的攝取與消耗無法平衡,增高膽固醇的數值。
' @0 N1 E3 S5 U0 \
l 情緒異常
" n7 q/ v4 ^/ r% L& b$ J |
緊張的生活、不安的情緒,會使得內分泌紊亂,進而使人體內的膽固醇產生異常。
) R$ G/ [' l/ o2 W1 j
l 疾病與藥物
" A5 l7 S. g1 S" E; Z% Z% I
有些藥物會影響代謝,引發血中高膽固醇。而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腎臟病變、肝臟病變、甲狀腺功能異常、高血壓、膽道阻塞或肥胖症等,也較容易引發高膽固醇症。
' F0 Y0 d1 o8 y B2 N4 ]5 B9 ]# Y! Z3 m
膽固醇有好有壞
& t0 ~- l7 B5 ~& I: O! K7 `( \
與膽固醇相關的脂蛋白,主要有下列三種──
; A3 \1 ?& E) P$ b' ]/ ^2 ~ W1 y
l 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
7 A, E# n: V9 f! j7 y
負責從肝臟將脂質攜帶至全身各組織,此時VLDL也會轉變為LDL。
' C& F4 b6 z. q) x/ f) H
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
( X! ]2 Q ~% D5 V1 Y* z
身體內的膽固醇主要由LDL運送至全身各部位,若過多將對人體不利,因而被稱為「壞」的膽固醇,是造成血管阻塞、硬化的元凶。
Z' y4 A- s/ R* i+ [: @
l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
2 ^: Y# A) A! N' s' N$ H. {
一種對人體有利的「好」膽固醇,可將黏在血管上多餘的LDL運送回肝臟排除,有保護血管的功能。
; j, }+ [+ @, M0 ^6 o1 L* t4 r5 v' o
標準的膽固醇值為何?
+ S4 i, @8 ?; }
一般來說,只要血中總膽固醇值每百毫升達240毫克時,即可視為膽固醇過高。但現在醫界更直接以血中高(好)、低(壞)密度脂蛋白的值,最為診斷依據。
8 R0 ~! i) o# `( L
醫師表示,當HDL低於35mg/dl時,即需進一步檢查;如果LDL超過160mg/dl時,則表示膽固醇過高了。
; p+ {9 k8 k" |8 g5 W0 h$ x( P* B
膽固醇的重要性
) Q9 c- [& H. C) A5 ] @; Z' U
目前醫學證實,膽固醇對人體健康,具有以下的重要性──
- `' x: J! [$ B1 R$ |
1. 膽固醇是人體細胞膜的主要成分,缺乏時細胞就無法完整。
7 N/ F1 n& S! K9 V3 ]
2. 皮膚中的膽固醇經陽光的紫外線照射後,可轉化成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
- Z; S8 ^. A# Z1 X
3. 膽固醇是製造腎上腺素荷爾蒙、性荷爾蒙的要素。
% z7 W9 `: r6 F: T6 b6 S7 w* f
4. 膽固醇可轉變為膽酸,以助人體消化脂肪。
( u0 N9 q' u6 d- k b& v9 P4 R4 v
5. 膽固醇可促進碳水化合物的新陳代謝功能。
9 B' r8 m/ H# l% g$ P( \
6. 膽固醇可保護紅血球不被破壞,增長紅血球壽命,防貧血。
) ]/ V+ S" C/ {8 ~5 y
7. 膽固醇對於血管脆弱、老化的部分,具有保護作用。
$ z! \5 m; s. ~4 { X1 L H
8. 膽固醇中的好成分HDL,會混在血液循環中,將多餘的壞膽固醇,自血管壁帶回肝臟。
3 W7 @$ a7 }0 t: c) S0 `
長期過低也是疾病
( A6 t( e7 b. a# M3 ^2 i
血中膽固醇含量長期太低的人,容易誘發下列的身心症狀:
- p& a$ B% t3 f/ O% A9 l% Y3 `4 I
1. 思考力下降、反應遲鈍,加速腦部老化,易誘發老人痴呆症。
7 }+ M& |/ t. X* e& }) B: z
2. 身體機能缺乏膽固醇的運作,會提早衰老、加速死亡。
c: ^6 j2 o( l- Z% g5 K1 j6 C, A
3. 血管失去膽固醇的保護,也會變得鬆弱易破裂,導致腦與心血管的病變。
! M# s! U6 C1 s4 A, u8 ]
4. 發育中的孩童若膽固醇不足,會引起營養不良、發育受阻礙。
( d: [6 `7 k$ _0 r! B
5. 膽固醇是構成細胞膜的要素,如果含量太低時,會使心肌細胞功能衰退,抗癌能力下降,而增加罹患大腸癌和肺癌的機會。
; b% e/ T1 w- m; ]% ]
6. 膽固醇在組織細胞內會形成荷爾蒙,有助於男性精蟲、攝護腺素及男性荷爾蒙的製造因此長期的不足,將使性功能減退,甚而影響生育能力。
6 E$ U) h. N- r+ v% a2 H* O
7. 缺乏旺盛的挑戰力與企圖心,對金錢、地位、學業的佔有慾與競爭心都不強。
( J" k+ n5 R# \) c5 h# s) r5 ]
8. 容易出現消極、憂鬱的心理,甚至有幻聽、幻覺、暴力或自殺的傾向。
- G# x1 F2 f0 ]6 X
高膽固醇將引發心血管及腦病變
: |( k: D3 L' F! D7 `5 k8 i5 m% y
膽固醇是許多慢性疾病的推進器,且隨年歲漸趨嚴重,一旦遇危險因素即會出狀況。長期高膽固醇將引起下列疾病──
" I4 l4 g3 f& I7 y9 H4 i
l 動脈硬化
: l% z; w3 U' ?* @$ W$ q
體內若膽固醇過高,再加上中性脂肪異常,將導致動脈硬化,使血流變不順、血液易凝結、血管受阻塞,而引起局部細胞死亡。
& ]$ p# O7 i( ^6 @. O
l 狹心症
# Z% K$ E1 ^9 v
若心臟周圍的冠狀動脈也硬化時,心臟將無法獲得足夠的氧及養分,患者胸部將產生巨痛和強烈的壓迫感。
% z1 S( o5 C+ k1 ~4 k3 I
l 心肌梗塞
8 ]/ h7 p& V$ t/ z% ]$ P: s
比狹心症危險的病症,也是冠狀動脈硬化所致。
" ]; c# c, n8 h9 y+ ]
l 中風
' {6 k" A, ?: r9 _2 I& a& Z) e+ M
膽固醇過高會使腦血管障礙,產生腦血管破裂或阻塞等現象,導致腦溢血或腦梗塞。
8 e, A ?3 e: R
l 糖尿病
* _/ T2 T5 H5 J9 u9 ]$ h! Q
膽固醇與胰島素有密切關係,因此糖尿病患者通常合併高膽固醇血症。
* V, ^1 ^, `4 R {9 L* |
l 中樞性眩暈
3 {: Z2 v, C- @
因椎基底動脈硬化而導致頸部僵硬、緊繃、痠痛及耳鳴、嘔吐、頭暈。
& t' C$ N4 Z+ C( E
飲食清淡勤運動常做健檢是良方
5 T( j% G! `9 v
防治膽固醇異常須從降低壞膽固醇,增加好膽固醇做起,專家建議注意下列事項──
$ [: `5 ?' |, L7 U6 }
l 定期做膽固醇檢查,隨時掌握正確數值。
* a" \5 o' ^$ r8 M9 d0 W& T9 ]) `
l 飲食求清淡,選擇低膽固醇,控制每日攝取量在300克以下,並注意熱量的攝取。
. x0 k5 c8 O. a: k
l 少量飲酒,能增加好膽固醇,且使血液不易結塊,但勿酗酒。
: I# m' m i$ K, G+ F5 ~
l 抽菸易破壞好膽固醇,戒菸可讓好膽固醇回升。
$ b6 C5 e) j& x" u, u2 @8 w; @. t
l 不生氣、緊張,並且重視休閒活動,均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
9 U* x* u3 [; B% Q' s/ R% a
l 運動的選擇以耐力性訓練為佳,如慢跑、快走、游泳、騎腳踏車或打太極拳等,每週儘量維持在3至5回,運動時間為20至60分鐘。在開始運動前最好先做「體適能檢測」,由專家開立運動處方,較為安全且有效。
8 F- {6 s6 W+ ~: f T
/ a' { H- ?+ q$ D/ E7 O% B7 A/ D
如果飲食、運動治療無效時,即須接受藥物治療。
% O# R q5 p1 e- F m
- \2 N! x& P6 ^6 D7 w, O
3 i4 B5 q- P+ k
$ X* W) G1 }" G$ p3 t1 {& v* {8 f# y0 q
心電圖檢查
$ a; } P8 k6 O+ Y7 I4 E. E
心電圖檢查,是心臟檢查中極重要的一項。其原理是透過心臟收縮和擴張運動所產生的弱電流,當此種電流流經全身時(人為導電體),可經由安置在手腳上的電極,轉移到電流計,再以波紋記錄在紙帶上,此即是心電圖。
* n% j4 b4 H. g4 I( t, t
當心電圖上出現異常,顯示心臟機能有某種障礙,可用來及早發現心臟的疾病。
: I6 _. L1 M: G3 B; ^' ?; r
3 g2 q, [8 f4 r
心電圖的疾病診斷
7 u$ X/ Q4 b6 Q; S: G
心電圖出現異常波形時,醫生可依波形的變化,來推測可能罹患下列疾病:如心肌梗塞、心臟移位、不整脈、冠動脈不全、心囊炎、電解質代謝失衡、心房或心室肥大症等。
7 {% T$ @ t. P3 y7 q* a
# R% v# T8 j) _7 C$ o) x$ O
心電圖的檢查方法
. g. q( g8 c" q, P5 ? J' G
仰躺,裸上半身,在前胸和手、腳部位接上電極;心電圖檢查沒有副作用,既不痛也不癢,更不會發麻,可以儘管放心。
' r4 a7 ]5 p- L* I& Q6 o
- ?% `8 `" h; X R9 P$ ^
注意事項
3 h; l4 @4 ?- C. [3 B; R. s# [
接受心電圖檢查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 {% X% S7 a" X1 {
1. 檢查時情緒保持平穩,不可以談話,且應保持固定的姿勢,以免影響檢查。
6 z5 v* l7 {0 ^$ d. ?! c# o
2. 金屬性物品如:手錶、皮帶扣、拉鍊、裙鉤、鈕釦等會干擾檢查,應避開。
4 I$ ~+ ^ W* O: h' A. o% M6 W
3. 身上應保持乾爽,因為潮濕(汗濕或尿濕)易導致干擾。
! a+ \' Z+ j* |, @1 Q& i
4. 寒冷季節時,宜在暖氣室內進行檢查,避免病人覺得寒冷,而造成干擾。
+ {; F, [; X7 I9 h" K* d8 t
5. 絲襪和褲襪可能引起導電不良,檢查前應先脫掉。
* P7 k6 Y5 ?3 X! z+ {$ S
6. 在檢查前一小時以內,請勿抽菸、喝咖啡、濃茶等刺激性的飲料和食物。
( q8 a) @" ?8 W( G
7. 禁止在檢查前做運動。
3 V0 ~* s3 n0 M& w
9 N: c" |+ a' G, d
心電圖檢查的功能限制
: Y a* R! W" v0 h+ t
心電圖檢查必須在安靜狀態時實施,且檢查時間僅數分鐘,某些發生於動作狀態下的心臟病症狀,很難由安靜時測得的心電圖判讀出來,如狹心症。
+ K1 t; V2 K, C3 V. H6 ?
若檢查結果顯示「異常」時,應該遵照醫師指示,好好診療;若檢查出「正常」時,也不可掉以輕心,仍應多加注意自己的心臟狀態。
; k4 }4 M$ }& \' i& Q
" b# W6 K* T& z! w) R- y
# @5 P3 U, Q; Y/ R$ H( i! c1 z
: v; e& A+ ], a, s4 o0 N
B型肝炎
0 K4 G3 c" ?7 B! j4 B
台灣地區至少有300萬以上的B型肝炎帶原者,成為人群中散播B型肝炎的不定時炸彈,有的帶原者甚至會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而致命。提醒民眾應對B型肝炎有更進一步的認知,防止自己與家人成為B型肝炎的俘虜而遺憾終生。
: O/ U- | V$ @; K% k
, y: ?" U# S d/ u& s
認識篇
" L. B5 i/ n/ Z8 O3 `8 d k
很多得到B型肝炎的人並沒有症狀,即使有症狀也不明顯!只有抽血才知道肝功能異常,發炎厲害時才引起倦怠、食慾不振、噁心等症狀,更厲害者才會出現黃疸等明顯症狀。因此很多帶原者並不知道自己已感染B型肝炎,更不知道自己應該長期追蹤。
% m/ y7 @8 A/ j- m
h0 { {: }$ j8 B6 s' i4 j' d. _/ c
何謂B型肝炎帶原者?
- |% V. k% I) B- l5 G- H
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為陽性者,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亦即血液中有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存在。然而,光是表面抗原陽性這一項數據,並無法告知帶原者的肝受損程度,因為它有下列幾項可能性:
+ c6 X8 w3 i/ E$ k
1. 健康帶原者。
4 `- o R$ h& N& T6 d) @
2. 急性或慢性肝炎。
% P H8 s+ {, t* M3 w5 L/ c
3. 肝硬化。
5 A7 z0 T, n& u3 H( p2 B6 k
4. 肝癌。
, N1 o$ V( x2 v3 }/ O
因此,當確知自己是HBsAg陽性時,一定要繼續做進一步的檢查,並定期抽血檢查肝功能、血中胎兒蛋白測及腹部超音波檢查。
6 r: b6 V3 u. J" \, ]
6 _8 \- e+ }) G6 m" D3 K4 S+ y
B型肝炎如何被感染?
/ C2 R+ u+ d. o8 n( T
國人B型肝炎人口居高,又具傳染性,為了避免在不知不覺中成為B型肝炎帶原者,或是防止家人被感染,一定要先瞭解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
1 ]+ M/ g) @$ j. F. R
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主要是受B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液、體液經由皮膚或黏膜進入人體,尤其是進入血液內,對B型肝炎沒有抵抗力的人,就可能受到感染。其傳染途徑分以下兩種──
l) g" r3 @4 t8 O) m% b1 [, q5 N- N: _
l 垂直傳染
7 ^" ?0 X0 ^7 ] e
又稱母子傳染,意指帶原的母親,在生產前後將B型肝炎傳染給新生兒。尤其在民國73年以前,未實施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注射時,多數人在出生時,已感染了B型肝炎。
6 N* H2 C k! a
l 水平感染
5 @5 O O! a: Q; l: m# v' A8 K6 u% H
指帶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進入有傷口的皮膚或黏膜而傳染。如輸血、打針、血液透析、針灸、穿耳洞、刺青或共用牙刷、刮鬍刀,都可能感染B型肝炎。
7 k2 W5 C( w8 A8 K& j7 |! e/ r
致命篇
8 Q' {) l+ X0 M1 x$ j! G" p
B型肝炎帶原者不僅會傳染給別人,最可怕的是病毒將潛伏在肝細胞內,而演變成下列致命的三部曲--
) W0 ?$ K N- k9 _( W; B6 b
一、慢性肝炎
- P) m+ l3 u D3 s* ]" U( B, @% e" _
即不正常肝功能持續六個月以上者。醫學研究指出,年齡愈小就感染病毒者,愈容易變成慢性帶原者。從小就是B型肝炎表面抗原帶原者,幼年可能根本沒有症狀,但15至2O歲起,開始出現較厲害的肝功能異常症狀,成為慢性肝炎患者。
5 x% Q8 l# t# p# P0 q$ j/ O& V
二、肝硬化
- V. x8 e7 m* ?% ~. [( P
由於人體與病毒大對決的戰場是肝臟,所以每一次對決都會造成肝炎,並在肝臟留下傷痕,發炎多次後,會使肝臟纖維化,最後變成肝硬化,或因慢性肝功能衰竭而呈現黃疸、腹水、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而死。臨床顯示,從小就帶原的人,在2O至4O歲時,是形成肝硬化的高峰期,且血清e抗原持續陽性愈久,導致肝硬化的機率愈高。
! r1 n i7 i" A# T6 S
三、肝癌
7 J, P& f$ Q' H" g
B型肝炎帶原者發生肝細胞癌的機率,大約是非帶原者的15O倍,尤其是四十歲以上男性、有肝癌家族病史等高危險群帶原者,每三至六個月左右應定期接受肝功能檢查、腹部超音波及甲型胎兒蛋白檢查。
3 a/ v: c" A4 u
B型肝炎病毒除了會引起肝病變之外,也會引起腎病變,如膜性腎炎、膜性增殖性腎炎及間質細胞增生性腎炎。上述「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病程變化三部曲,只要患者多留意,並加強追蹤檢查,仍可將風險降至最低點。
& W1 x% v2 B6 s8 K! o9 e
檢驗篇
1 j% h) k3 i1 k: R" H0 H Y! @
B型肝炎的HB病毒,在血清學上會呈現三種不同的抗原體系,分別是表面抗原、核心抗原及e抗原,而每個抗原都有相對的抗體,它們各代表著不同的臨床意義;因此,透過抽血檢查血清中的B型肝炎抗原體系,便可得知體內有無感染B型肝炎病毒。
8 ^! J" R5 p& G6 @
何謂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 \$ F- t) S8 K) W- Z1 l, F
B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有一層蛋白質,稱為表面抗原。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表示體內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存在,也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
. ]: i( O6 [3 u; Z' {4 [7 c- n
何謂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
7 C) G9 c' I6 t
抗體是人體製造出來對抗抗原的物質,稱之為表面抗體。B型肝炎表面抗體陽性,表示體內有B型肝炎表面抗體存在,對B型肝炎病毒具免疫力,不怕感染。B型肝炎表面抗體陰性,表示體內沒有B型肝炎表面抗體,可能是B型肝炎帶原者(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或者從未受到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而且對B型肝炎病毒沒有抵抗力。
1 N, G1 b3 x% y4 L# A
何謂B型肝炎核心抗體Anti-HBc
. I7 m u1 h8 A. A* C
人體會產生核心抗體與核心抗原對抗,但這種抗體不具保護作用。核心抗體陽性只表示曾經感染過B型肝炎,可能現在仍受感染,也有可能已痊癒。要區分這兩種可能性,必須要看表面抗原及表面抗體才知道。
, h- Y4 W+ |& W3 ^9 j6 X+ t5 t
何謂e抗原HBeAg
4 l5 h$ d, J9 `8 r0 r& ~# b# ]& `
B型肝炎病毒在人體內大量繁殖時,所製造的一種蛋白質,稱為e抗原。e抗原陽性表示B型肝炎病毒活性強,血液中仍有許多B型肝炎病毒存在。所以e抗原可說是病毒的活性指標。
3 B- L$ o7 h# H4 S
何謂e抗體Anti-HBe
' t; k. E! g6 z( k
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對抗e抗原的抗體,稱e抗體。e抗體呈陽性時,表示病毒的活性已降低,人體內B型肝炎病毒的濃度也降低,此時肝發炎的情況已較不明顯,傳染性也降低。
6 u+ c; X" g( S- t0 B
醫師表示,多久需做一次追蹤檢查,這要由醫師視個人的病情不同而定,帶原者一定要持之以恆,尤其是已演變成肝硬化的病人,更是馬虎不得。
( e5 F- F( K" Y! y; x
治療篇
' F; f# F3 s8 u$ X( A
當初次被知自已是B型肝炎帶原者,應該怎麼辦?醫師給您下列的建議--
% e n, P/ |, w
B型肝炎帶原者的應對之策:
; |0 j) a! P- A
1. 請醫師進一步鑑定,確定是肝功能正常的帶原者或肝病患。
/ P$ M- F4 _' w+ { \
2. 不迷信偏方,亂服藥物。
. f3 u" T9 K/ b- x, b; j0 M/ X
3. 不輸血給他人。
7 j+ u+ W R4 V
4. 避免過勞,養成規律起居。
3 h7 R# q" D/ \6 a
5. 避煙、酒,少吃發酵食物。
* |% s7 N% C1 }! j6 a0 l( k
干擾素治療是目前的較好選擇
0 |+ N9 o Q: G7 S( c! w9 r
目前對B型肝炎治療效果較好的是干擾素。干擾素可以抑制病毒活性及促進免疫系統運作,以改善肝發炎的情況,並使GOT、GPT的數值下降。不過B型肝炎表面抗原仍存在;也就是說,帶原狀態依舊存在,有些患者在停藥後又會復發。雖然有這些缺點,干擾素仍是目前最佳的藥物選擇。
5 G" w/ F8 J' M D
並不是每一位慢性B型肝炎患者,都適合接受干擾素治療,因為干擾素有其特定的作用和機轉,因此只有某些特定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才建議接受干擾素治療。雖然干擾素有相當恆定的效用,但治療後仍為帶原者,加上價格昂貴且健保不給付,所以醫界正繼續努力尋找其他療法。
- {3 D: n+ X9 `
B型肝炎 V.S.孕婦與新生兒
* _$ A) f3 H$ d
台灣大約有3%至5%的新生兒在生產時即被B型肝炎所感染。其中有將近90%在日後會變成慢性的肝炎帶原者,他們終其一生都將活在肝硬化及肝癌的陰影之下,為人父母者不可不慎。
0 ]3 w2 W- F. N
B型肝炎病毒主要是經由血液傳染,如毒癮者、同性戀者、醫療工作人員、需經常輸血者都是高危險群。但是B型肝炎也可藉由唾液、陰道分泌物或精液來傳播。B型肝炎感染後的潛伏期約為數個月,初期症狀有點像感冒,如疲倦、沒有食慾、噁心想吐,甚至輕度發燒等,若繼續惡化會出現黃疸、小便深黃、灰白色糞便等症狀。一旦被此病毒感染,可能引發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嚴重時則會導致肝癌。
. |) T& [5 n7 I8 g
孕婦罹患B型肝炎會如何傳染給胎兒
7 M: \! B( v4 t/ c) Q N' F# d
少數肝炎病毒是經由胎盤直接傳染給胎兒外(小於5%),大多數新生兒都是在生產時接觸或吸食了母血或母體分泌物而感染到B型肝炎。如果孕婦在懷孕末三個月發生急性肝炎,那麼將近50%的新生兒會被感染。
8 C/ e z4 A+ V/ b1 n7 f
醫師表示,孕婦在懷孕七個月時需做B型肝炎的篩檢,以確定是否為B型肝炎帶原者(包括的抗原和e抗原);尤其是e抗原呈陽性反應的孕婦是屬於高傳染性,有較易形成慢性肝炎的傾向,所以其生產之胎兒出生24小時內需要注射B型肝炎的免疫球蛋白,暫時控制或抑制肝炎病毒對新生兒的侵犯。此外,嬰兒仍需在出生時、三個月及六個月大時注射B型肝炎疫苗,以免變成慢性肝炎帶原者。
; w- J1 ?9 Y5 s
B型肝炎母親可以哺乳嗎?
# q0 l9 X4 u7 Y, H
雖說尚未證實B型肝炎病毒可經由乳汁傳染,但若母親是一個e抗原帶原者的話,最好還是避免哺乳。
) b( k( P4 u( O0 v& ^) Z$ s$ G7 R9 e
如何避開B型肝炎的浩劫
9 w) ^$ S& K }7 r2 i; H
其實,B型肝炎雖然可怕,但健康人只要做好預防工作,將可免掉許多被感染的機會;而B型肝炎帶原者更應該從生活及飲食中加強保健,讓B型肝炎不再成為國人的夢魘。
$ A6 q( V. l- Z* L. e2 q' M
杜絕B型肝炎的方法
4 D* `8 g+ r8 O" D/ X
罹患B型肝炎之後,其病情發展複雜又多變,所以最根本的防治之道不在於控制病情,而是在於預防接種和杜絕感染的途徑。請從下列日常生活作起──
# N$ Z8 z' M: P* [8 A8 h" [
l 從下一代保肝
4 x+ s$ I9 g8 Q7 W' W, K
自民國73年起,所有新生兒於出生後3至5天、隔一個月後及滿六個月後,分別施打B型肝炎疫苗:若媽媽是e抗原陽性,則在出生24小時內注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此措施已讓孩童B肝帶原者大大降低,效果極佳。
" @. h7 u) u3 o! V% S! q3 ~
l 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
( {+ ~* H; d2 q$ {
注射後可產生免疫力,將是一勞永逸的方法。凡高危險群者應及早檢測抗原、抗體,若血液中無B型肝炎表面抗原(即無抗原者)、無表面抗體也無核心抗體者,最好接受疫苗注射。
9 g% p. V1 u6 w6 s0 |
l 避開感染源
5 e3 D5 {4 u; p% l; n
儘量不要穿耳洞或刺青、紋眉;不可使用別人的牙刷和刮鬍刀;接受針灸或打針時,必須使用拋棄式的全新針頭;看牙醫時要留意器械的消毒是否完全,最好選擇有一人一套式的;並且不要嫖妓或與不明健康狀況的人發生性關係,減少感染的可能性。
2 {; o4 z1 d: S0 P1 E9 H
B肝帶原者的調養法
4 |, B C. ]0 S# w/ @
日常生活調養得當,是B型肝炎帶原者避免轉變為肝硬化、肝癌的重要因素。專家建議B型肝炎帶原者,應注意下列飲食與生活習慣──
# h# j# ~7 j9 [7 z' ~# u
l 避菸酒
- ?+ \1 m0 F* [3 B% d
醫學研究顯示,有抽菸、喝酒習慣的B型肝炎帶原者,其罹患肝癌機率是不抽菸、不喝酒的B肝帶原者的4至5倍。
c6 f2 {1 c- R+ a: B1 I7 c
l 多吃深綠色蔬菜
, C7 `- H! k* {- S6 o
研究報告指出,一星期吃六餐以下深綠色蔬菜的B型肝炎帶原者,其罹患肝癌的機率,是吃六餐以上者的4倍,因為深綠色蔬菜所含的維生素A,可預防B型肝炎帶原者轉變為肝癌。
2 C$ j1 P0 C. A) s' |; w% c5 r6 v
l 少吃發酵食物
1 d: ~3 P8 w( E, U
醫學已證實,黃麴毒素是導致肝癌的因子之一。因此少吃花生製品、豆瓣醬、豆腐乳、豆豉或臭豆腐等發酵食品,可以減少食入黃麴毒素的機會。
5 {6 H1 Z) q) x/ D3 p3 L% U6 O
l 保持均衡營養
0 k+ R: B" {; x; x
平日飲食講求均衡的營養,不必特別吃補;隨意進補,反而加重肝病病情。
2 r8 n6 |, t/ ~7 h& v6 ~/ g
l 不要亂服藥物
K- O5 J1 O. h3 D- G- D& }
不要自行服用「保肝丸」、「強肝丸」等成藥,以免加重肝臟負擔。
! E2 m5 S9 D% z" K
l 作息正常
3 R5 o3 [( s+ j% z2 B1 F
保持規律的生活起居,避免勞累。
% I9 ?( P; N* i$ `
l 培養運動習慣
. z0 z+ y. q8 w2 G$ j# C+ E3 r
運動可提高身體機能,只要體力允許,不必限制運動量和運動方式。
' N7 I; x5 G% d0 U
l 定期追蹤檢查
8 F9 [- k, B( y0 N" P# h
B型肝炎帶原是轉變成肝硬化、肝癌的最大元凶,請務必與醫師配合,定期做追蹤檢查。
9 m: Y6 o- m9 t4 W- O5 r
1 c& P0 V! {$ E9 w3 `$ o0 B, L; U0 O
C型肝炎
* Z& z P- A4 t5 j! t2 H" r. z
C型肝炎是由C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許多人在不知不覺中感染C型肝炎而不自知,直到演變成肝癌末期時才發現,為時已晚矣!
% h% Z, M( b8 g! s5 M0 [
# c: R. l- g+ |4 T+ V
C型肝炎的感染途徑
& S$ ?3 z6 {8 Z+ V9 n
C型肝炎的主要感染途徑是輸血或注射。所以,血友病病患及以靜脈注射成癮的人,感染C型肝炎的機率高達60%至90%。台灣醫界在民國78年發現C型肝炎病毒,隨後並發展出檢查C型肝炎的試劑。
) `, ^" T, r- [# i1 j
C型肝炎的其他可能感染途徑,尚包括使用不潔針頭、針灸、刺青、穿且洞、共用牙刷及刮鬍刀等,就和B型肝炎的水平傳染途徑相似。此外,C型肝炎不太可能經由母子傳染,這一點和B型肝炎則不同。
m6 A1 \' W& K
C型肝炎的症狀與病程
5 n- _2 A" g8 g
感染C型肝炎初期,大多不會很快就出現症狀;病情陸續發展之後,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倦怠等症狀。若不幸演變成肝硬化末期,可能出現倦怠、黃疸、腹水或水腫;而演變成肝癌時,則將出現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腹瀉、黃疸、水腫及腹水等症狀。
: t% p/ |1 e/ j7 X
C型肝炎的病程進展快慢因人而異,不過大致而言,在感染之後10年內,是慢性肝炎階段;20年後約有 1/3被感染的個體,可演變為肝硬化,而30年左右即可能併發肝癌。
# c* ^4 j$ Q% {
如何預防C型肝炎感染?
7 p. B A1 F5 `' w6 H
到日前為止,C型肝炎疫苗仍在研發當中,所以沒有絕對的預防方式,雖然經由輸血感染的途徑已被控制,但下列避免感染的方式,仍應謹記──
* `4 M C* [; N T( ^- q
1. 避免不必要的打針、針灸、刺青、穿耳洞。
" T: z- i4 b' M
2. 不要和別人共用牙刷、刮鬍刀。
( k/ G4 N2 F/ P [" O; i
3. 避免不潔的性行為。
" z7 }0 j9 Q _8 m8 I( U: J$ f
4. 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以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5 f8 j1 Y8 r3 d' W
$ k' H/ E4 n7 m& Q3 \; T
' P" }, c$ h0 o" x* K% Q
8 f7 b( W! j# J7 ^
三酸甘油酯
/ E N+ V8 F% L/ N
三酸甘油酯即是中性脂肪,是血脂肪的成分之一,扮演著貯存與輸送的角色,大部分存在於乳糜微粒及極低密度脂蛋白內。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都是造成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現代人吃的好更必須要小心防範。
5 |1 p6 ^0 i5 w$ R. O
6 G; }- X% D7 k* B
三酸甘油酯的正常值
% n" a$ ?6 E. Y6 a; C" S
依年齡的不同而有差異,若超過下列標準值,便屬異常。
) ^) }" q. A9 [' u6 u; T2 x. d
l 20~25歲120mg/dL
$ M! z! x# }: q2 g8 J
l 26~29歲140mg/dL
A3 k1 ` `! l# t4 E8 m
l 30~39歲150mg/dL
- x8 j+ J! f; X* Q# h( T
l 40~49歲160mg/dL
' h2 r! ~( t; R) c. q" d
l 50歲以上190mg/dL
* W' {4 o+ L% ^5 _' ]
* V3 S3 Z' X5 ?! b( [8 R
三酸甘油酯異常的疾病診斷
: E) q& w/ C5 o3 C! w: @4 [$ j; l" [
1. 高三酸甘油酯血症
4 i6 I3 x+ i' ^) ]8 x; c3 X( n
家族性高三酸甘油酯症、腎病症候群、肝病、膽道阻塞、甲狀腺機能低下、糖尿病、心肌梗塞、動脈硬化等。
8 ~% V2 s. E7 L
2. 低三酸甘油酯血症
4 s; z' @- }! n2 N% ~% l! E' z
營養不良、先天性無B脂蛋白血症。
8 x" L+ f% ~' i: w( B
誘發三酸甘油酯值上升有原因三酸甘油酯異常的誘因,除了疾病所引發的情況外,遺傳、飲食、服藥也有影嚮:
8 _8 f& D m; L
1. 家族遺傳
# `; Y# b7 F9 M
家族成員普遍有三酸甘油酯偏高的情形,易有偏高的傾向。
6 V3 S8 D/ n0 r5 u- `
2. 飲食習慣
+ x' |8 w6 Z" E- ~& n" _
愛吃高脂肪、高熱量食物,而且經常飲酒的人,通常屬肥胖體型,其血中三酸甘油酯數值比一般人高。
" p( v4 c+ v% r0 y+ I& b; ]
3. 使用藥物
; F. f* a2 u. q2 O5 Q$ T
口服避孕藥、副皮質荷爾蒙等。
" R! _! F3 G% f! P+ p; a
4. 飲酒過量和糖尿病患者
1 O& \0 T# D& A% K7 t
其三酸甘油酯值很高。
v7 E8 Q: E1 ^$ o- ]2 I" d
2 G4 i; N3 s! a- v4 {
三酸甘油酯檢查注意事項:
[& j& B/ b1 O- k& X& G* ?- h6 L
1. 抽血檢查而須禁食12~14小時,最好在早晨空腹時,接受抽血檢查較理想。
- W. I3 ]6 z# N; m6 S
2. 檢查前患者必須注意,避免服用避孕藥、甲狀腺藥物等,可能降低三酸甘油酯的藥物。
% k8 w2 V5 G* {/ P; c( s: k
3. 檢驗前一天應避免大吃大喝,且不可飲酒。
. x. ^' T& y/ c1 y0 `+ L* I/ }
4. 檢驗前十分鐘,最好靜坐並放鬆心情。
$ M" B* q4 r+ K" F
5. 維持理想體重,預防三酸甘油酯偏高;尤其是檢查前一個月,宜注意不讓體重過度變化,才不會影響檢查結果。
; g" X; [& j8 x
9 q$ J$ W6 C5 H* O( f' @
9 S0 H' f6 ~/ m" M/ x. y
) T6 \9 G/ t# `) n
尿液檢查
0 Z9 {# N( z" O& h7 f# a/ D
當身體機能出現某些異常時,這時在尿液中會出現一些反應,如應當藉由尿排出體外的廢物,卻不被正常排泄出;而不該出現在尿液的某些物質卻在尿液中發現。
: Z! V, ], i! Q) \/ {2 d* K
7 F/ N0 u; l" [! n1 j- d
尿液檢查注意事項:
; l+ I9 Y; v/ ^9 s' Q8 _
為了使尿液檢查結果正確,尿液的正確收集是相當重要的。民眾在做尿液收集時,請注意下列事項──
' q, c9 h& x6 O3 j
1. 容器必須清潔
9 i. Z9 H2 ^7 l, j/ ?
不論是採玻璃杯或塑膠杯,均須注意乾淨與否,因為容器受污染會直接影響結果。
: a2 M/ n( ~3 ], F% ?
2. 採尿的時間
- [& v5 h( B( P @
一般常規檢查可以在任何時間採集,而做驗孕、尿細菌培養、尿糖、尿蛋白或尿膽酸時,為了讓結果更正確,以清晨第一次排尿的尿液為佳。專家強調,最好的尿液檢體是受診時剛採到的新鮮尿液,因為時間一久,尿中會增生細菌。
9 T. r* o, K; y8 F$ ~2 S0 z
3. 收集中段尿液
+ ^3 E( z: L: I7 ?
為了排除檢驗時的干擾,應先排出1/3,然後收集中段尿液。
( }- q: w9 Q% t* L4 r
4. 不讓任何異物進入檢體
; {) ~* g" a$ y' J# O k* }4 O/ |
檢查前一天應徹底清潔陰部,以免陰道分泌物混入尿液中;若有陰毛掉入容器中,也不可以手指或器具撈出。
; m" T" }6 v7 b' {: y" g
此外,女性在生理期,容易干擾檢驗結果,最好是避開生理期,擇期再檢驗;而服用維他命C也可能影響檢驗結果,請事先向檢查單位說明。
, g2 x1 _+ z' {* A# u9 m
從尿液顏色異常看病症
: T, G( I" ?( V) L
在正常情況下,尿液大多呈現透明狀,尿量多時呈淺黃色,尿量少時呈黃褐色,晨起後的第一次排尿顏色較深。當尿液顏色發生變化時,可能是因為喝水太少、服用藥物或罹患某種疾病所致。究竟是什麼因素會造成尿液異常?不同顏色的尿液又是何種疾病的徵兆呢?請看本文教您如何從尿液異常做簡易的自我診斷。
$ Q% G% f& ]* x
1. 無色尿液
. j3 U' v6 V7 G2 S/ v
喝水太多,會使尿中尿色素的比例變小,尿色變淡,不必擔心,若非飲水問題,則可能是尿崩症、糖尿病或慢性間質性腎炎的前兆。
, Z; r) X3 {1 u4 S
2. 乳白色尿液
5 }. }- Q9 X4 i/ a
若伴有排尿異常、發熱、腰痛時,應懷疑是嚴重泌尿道化膿、感染,如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或腎結核,使尿液呈現乳白色。
, l4 M$ O/ W# t
3. 白色黏液狀尿液
! J n. R% U M/ N8 Y' d
由於男性尿道是精液與尿液的共同出口,所以成年男性偶爾會從尿道中排出白色黏液狀的尿液,這是正常的現象,不需多慮。但是經常排出白色黏液狀尿液時,則可能是罹患前列腺炎、非淋菌性尿道炎或淋病等症狀,應及早治療,否則將傳染給配偶,引起生殖器官炎症,造成不孕。
" N- r7 o" x4 `7 p9 k
4. 深黃色尿液
- y* S% I" ?0 {5 G9 n
食用大量胡蘿蔔、木瓜等食物或中藥大黃、維他命等藥劑時,尿液會變深黃,只要停食就會恢復正常;急性發燒或上吐下瀉的病人,因水分會隨汗或糞便排出,所以尿液也會濃縮變黃。當肝或膽發生病變時,膽汁會往尿道排出,使尿液呈深黃色;肝炎患者的尿液也會呈現濃茶狀的顏色。此外泌尿器官化膿時,也會排出黃色混濁的膿尿。
- a% P* |; Q6 I/ ?
5. 棕褐色尿液
: F2 K+ D O. B/ ?) {
嚴重燒傷、溶血性貧血、輸錯血型或急性腎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腎臟受擠傷等患者,會排出如同醬油顏色的尿液。而食用蠶豆後,會排出棕褐色尿液,並伴隨有頭暈、噁心或皮膚、眼睛發黃等現象,為蠶豆症患者。
) T; k% }/ G! s* Z' E, F
6. 紅色尿液
J( @0 v9 z6 C# n$ ] ^1 T; U! C
即俗稱的血尿;排出血尿時,往往是泌尿系統及其鄰近器官或全身性疾病的前兆:血小板減少、血友病、白血病、過敏性紫癜、全身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等結締組織性疾病;腎小球腎炎、腎結石、輸尿管結石、泌尿系統感染、結核等疾病;中年男性出現排尿不暢、血尿等現象時,可能是罹患尿道結石或膀胱癌;老年人出現斷斷續續且無痛性的血尿現象時,是泌尿系統癌變的徵兆,應及時至醫院診治。
J6 U" x# K1 R5 i
服用某些藥物如:大黃、瀉藥酚或抗結核藥、止痢藥、驅蟲藥時、尿液也會變紅;婦女經期中,尿液會受經血污染,也會產生尿潛血現象。
/ z0 Z1 Q7 x* @. O
7. 黑色尿液
8 _7 X, s& j0 M- g3 Y7 V: }' q
罹患急性血管內溶血,如惡性瘧疾的病人,會排出黑色尿液。酚中毒或罹患黑色素瘤、尿黑酸病時,也會產生黑尿。
) }8 d4 Z' `( K i) ?7 T
8. 綠色尿液
2 c# h- T6 j1 I
大量服用消炎藥或尿內有綠膿桿菌滋生時,會排出綠色尿液。
& `1 B/ S0 J/ [# F7 h
建議 尿液顏色異常者應做尿液篩檢,並至泌尿科做詳細的檢查。
; L* f3 H& Z$ \
9 d6 s4 m* _" c2 q$ \3 g9 E5 m3 I& M( f
一天該排多少尿?
. l: S* O$ U/ M2 @: M$ j2 s
每天每人排尿的次數、尿量,依年齡、季節、飲食而有所不同,但若呈現過於異常時,便可能是病態的表徵。
0 a1 O0 Y8 N, H) p: X
正常的尿量
: ?6 b; v l( K3 ?
正常成人一天排尿大約是一千到二千CC。但在冬天出汗少,排尿會增多,夏天出汗多,排尿會減少;飲食中喝水量增多,或吃利尿性的食物、飲料(紅茶、咖啡等)也會使排尿量增加。此外,兒童的排尿量較成人少,通常3或4歲的幼童約六百~七百CC;10歲以上者,約八百~一千四百CC。
5 x ]; y1 B6 ]8 u0 m) o
正常的排尿次數
! y1 k8 @+ L D3 n A" g& [2 K
正常人一天排尿,日間大約是四至五吹,夜間大約是0到二次。每次的尿量則維持在二百到五百CC左右;兒童約六至十幾次。
9 s. M' p- t+ [/ y2 N
尿量過多(多尿)尿崩症、糖尿病先兆
) i: H1 U4 ~& E, p2 p
若每天尿量超過二千四百CC,即稱為多尿。除了喝大量飲料、氣候等因素外,多尿可能是尿崩症、糖尿病等的徵兆,不可忽視。
^4 `& E7 B4 F& o* ~
尿崩症 尿量特多,可能高達四千到六千CC,甚至一萬CC,就算少喝水也不會減少,並且有口渴想喝水、全身無力、頭痛等症狀,多見於青少年。
* R$ O/ s* W; `5 _$ p
糖尿病 此病三大特徵為多喝、多尿、多吃,一天排尿量可能高達三千到一萬CC。此外,多尿症狀還可能發生在腎炎、黏液性水腫、肢端肥大症、腦或脊髓腫瘤、精柙創傷等患者身上。
5 X |: g* r4 b7 o. m: `
; O$ o# K0 V1 ]2 _
尿量過少(少尿)各種腎疾的重要指標
( G5 [% J7 B0 O7 b
當一天的尿量少於五百CC,即稱為少尿。若並非飲食、氣候、藥物等因素引起,應考慮下列疾病的可能性:
$ w$ @3 ?7 J" s; c+ S
急性腎炎 患者常會先有感冒、喉痛、扁桃腺炎的症狀,一~三星期後,則有少尿、顏色深而混濁,甚至有血尿的現象。
! i7 o1 h7 h" C# t5 |; u" z
腎功能衰竭 急性腎功能衰竭,由於來勢洶洶,會使體內快速出現水、電解質代謝紊亂,而呈現少尿症狀;慢性腎功能衰竭,早期有多尿、夜尿、尿比重減低現象,晚期則尿量逐漸變少。
8 ?; g5 E" v0 }. k+ @' n; e# j
此外,罹患腹瀉、高燒、嚴重嘔吐、腹膜炎、過度出汗的病人、充血性心力衰竭、前列腺增生、子宮頸壓迫兩側輸尿管等疾病也會引起少尿的症狀。
7 h. Y! B, |+ n/ |6 F9 g
1 w1 `: _ T, l* C, w9 h
頻尿的現象
8 I9 V* v# j7 y' u3 W9 [+ |
如果一天排尿次數在十次以上,且30分到一個小時,甚至十幾分鐘就要排尿一次者,即是頻尿。
' |& ?. a- w/ |) t
生理性的頻尿 起因於飲食,如喝水過多、氣候嚴寒、攝取過多利尿性食物(咖啡、紅茶)等。
8 v9 K, O! ]1 P: N
病理性頻尿 常見於膀胱炎、膀胱結核、膀胱結石、前列腺肥大、尿道狹窄、尿道結石、更年期婦女、神經質等患者。而婦女妊娠,因子宮壓迫到膀胱,也會有頻尿現象。
8 `* ?2 u" Q9 h* X
& J7 d1 T+ i" ?- n
夜尿多當心疾病信號
* u$ |! p( ~0 O9 s* L8 Z7 l7 |
一般人夜尿次數約一~二次,甚至不排尿,若夜間排尿4~5次以上,且尿比重偏低,即俗稱夜尿。
. W6 j3 U( y5 e! c. l
在睡前若非食物、飲用過量的水等所引起的夜尿,應慎防可能是心功能不全、糖尿病、尿崩症、腎臟病變等疾病。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腎臟老化,老年人也較容易出現夜尿的情況,平時宜在晚上8點以後,少喝水。
- n, o; Y4 R$ u2 J& J4 i. u
! I: r0 t, K* e9 H' l8 ?
孩童的夜尿症
3 k* w. M6 o5 h- u. K
寶寶成長到3歲左右,泌尿系統的排尿機能也差不多發育成熟,正常情況下,夜晚睡覺可以一覺到天亮,不必起床噓噓;但至4歲以後,要是孩子還會在睡夢中不自覺地尿出來,就得注意到孩子患了「夜尿症」了。
' z+ {8 d2 a" D$ R$ V$ J+ ?
「尿床」那裏來?
+ ^- Q, b, Z% N( e7 U
泌尿器官發育不完全,睡前著涼、睡前喝過多的水、睡得太熟,或是孩子心理上遭遇挫折、壓力或打擊時,很容易反應為睡眠中的床尿。但是,也有的夜尿症是因為泌尿器官的疾病(膀胱或腎臟毛病)所產生的,應請教醫師,對症冶療才是。
! _; g4 V! ?0 H; {1 `# M. b
排尿訓練錯誤反造成尿床
+ m; S! q$ R) \' u; M% c* y
膀胱中積存了足夠的尿量時,排尿中樞就會馬上傳遞訊息到達大腦。此時大腦下了命令,膀胱肌肉收縮,把尿液順利排出,這是自然的生理反應。
" W! @/ o4 e2 r* K
可是某些父母,辛辛苦苦地在半夜起床,叫醒孩子把尿,硃不知,如此一來,在膀胱還沒充滿尿液之前,就強迫排尿,反而擾亂了自然的生理機能。以後在睡夢中,孩子便常常動不動就尿濕了。
6 h+ k, F. a# D; l% {: d6 N V
改善夜尿有方法
8 Y+ L: | h* B1 t& _
建議父母們,首先應該把心情放輕鬆,並且採取平和的態度看待夜尿症,即可有效防治,小兒科醫師王德煌建議採取以下的方法:
. n2 J+ n8 E2 U& ^
1. 晚飯後,不要讓孩子喝太多水。
- m0 Q+ |7 Z. e4 n4 t, D
2. 不在孩子睡著以後,強迫他起床尿尿。
E0 ~' q! D9 t- ]! h7 x( v
3. 一旦尿床,不要責備,改以平靜親切的口吻告訴他,這只是暫時的現象,長大就好了。
. w0 F& R$ t) J/ g* `
4. 晚上睡覺前告訴孩子,好好安心睡覺,其他的事不必擔心。
7 E: g4 }: J( \$ Q+ G' y0 H' U" j
5. 敦促孩子早睡早起,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
/ W! |* y( B6 Y$ |0 k0 Z! q( Y
6. 利用簡易指壓、及健身操改善夜尿。
. Y. p$ R8 `4 _
7. 一有些許改善,應給予誇獎。
* {6 D! f7 K0 Q8 M" e+ W- X8 l" O
當孩子不再為尿床而焦慮,又能得到父母的溫情鼓舞,加強了自信心,夜尿自然不藥而癒。
" b) q, I7 V6 G% J8 f5 o
孩童夜尿症的簡易治療法
/ G3 A7 y, v2 _4 R
神經質、過於敏感的小孩,或是膀胱、腎臟機能不佳的孩童,很容易有「夜尿症」,即俗稱「尿床」的毛病。這時家人可以借助三個對加強磅胱機能、改善夜尿症有效的穴逍──中極、關元、至陰,進行按摩指壓。
% z- o- P3 b/ o5 D
" X0 J2 j5 K' H2 E5 K' i
/ o F; ?* R9 U& M$ D; a+ t. D6 E" O p
& }* e- r3 Z2 x% }2 \
消化性潰瘍
" _$ n( z9 l& l* B8 |3 U U4 M4 a/ F
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有共同的特徵,且兩者有時會同時存在,故常總稱「消化性潰瘍」。
( k9 O7 W! }3 W9 t
% _9 B: N0 W$ v3 w
何謂消化性潰瘍:
+ H5 ]3 q. b/ j7 N/ O
消化性潰瘍是指消化道部位受到胃液的腐蝕造成黏膜受損,使黏膜層產生糜爛的現象。
+ {9 Z1 J5 m0 F, q) a9 Z
l 胃液是什麼? 胃液含有消化食物的酵素和鹽酸,不僅可協助食物的消化,且有殺菌作用。
% J! W5 n# D; d$ W1 q9 W
l 常見的消化性潰瘍以十二指腸潰瘍最多,其次是胃潰瘍。
4 a' J- W. M9 H2 Z- @
症狀
0 @$ {- B- L$ i2 J- ?. U; |
以上腹部的疼痛最為明顯。患者多半「火燒一般的」、「被插進去似的」以及「像被石頭壓在腹上一般的」疼痛,吃過飯以後就消失,而飢餓時又開始發痛。也有胸部燒灼感和噁心情形,但普通食慾不會減低。同時也很少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
! ~. Z+ r( Y l
出血時,會排出如焦油狀的黑便,更惡化時會吐血。
! M9 G, P+ `" ?: k' G
診斷
3 n1 ?# P! m# ~# y* e' M
患者服用鋇液後,以X光檢查,或使用內視鏡(照胃像機)來檢查。受檢時難免會受些痛苦,但應與醫療人員合作才是。藥劑療法為主要方法,真正需要手術者只有一成左右。
) X% c2 f( |* O" y, x: C
預防
2 [) @* K& _9 M5 J, a
胃酸具有溶化食物中蛋白質的強烈消化力。但胃壁本身不易被侵蝕,乃是因有黏膜的保護。一旦胃酸強化或黏膜弱化,胃及十二指腸的一部分便被酸侵蝕而形成潰瘍。
, Q$ \8 T3 I7 h- Q3 l& w
其原因即在於刺激性食物,或身心疲累等,因此必須儘量避免這些因素。同時為了保護胃壁,稍感飢餓時,喝杯牛奶(對酸的中和力強,而且也是重要營養素)也頗有效。
& [* w7 r5 K& P: q9 B) i3 x
& y- C; E; l' t& k' D
注意事項
# `9 k+ T' i- r
l 吃飯要定時定量。
- ~) i& \% f% w8 u# ?1 k2 p" f4 d
l 進餐要細嚼慢嚥,且心情要放鬆,飯後略作休息再開始工作。
2 Y0 x( H% Z5 [: D. P8 |
l 少量多餐。除三餐外,並於上、下午、睡前各加一次點心。
- w( J' U& e; A0 j1 v" A3 \) U
l 食用溫和飲食。
% [" | M7 ~6 g( r
l 每餐由六大類食物中廣泛的攝取各種食物,以獲得均衡的營養。
6 e1 c6 J9 ?! u$ Z2 F8 C0 Y! i
l 不抽菸、不喝酒不要純吃澱粉含量高的食物。
. A$ X3 I/ S# R" O
l 生活要有秩序,不要熬夜,減少無謂的煩惱,心情保持愉快。
: k( d# V: F I: `) H
1 o2 ~* Q( n0 H+ k7 X$ k+ `
4 X- \; f B9 l) i& F: H
' U* e T. d* ?
肝功能
: I9 V9 q8 Y% e8 H4 U
SGOT 或稱OT轉氨、AST,參考值為5~40U/L,若增加則懷疑心臟、肝臟方面疾病,或肌肉損傷或其他因素引起。
C7 K: o4 e0 A& R1 [( E; ^7 S
SGTP 或稱PT轉氨、ALT,參考值為5~40U/L,若昇高為肝臟、腎臟方面疾病引起。
: Y& R' O9 P r! w) i
總膽色素 分直接膽色素及間接膽色素,直接膽色素參考值為0~0.4mg/dL,若增加為黃疸性的肝膽疾病等引起。間接膽色素參考值為0.2~0.8mg/dL,若增加為溶血性疾病或紅血球的破壞增加等引起。
' q! T. @; W# c( M; E; b
鹼性磷酸 肝膽方面的疾病、骨骼方面的受損及其他因素引起,成長發育中的青少年也會有偏高現象。
" p+ W; c" S) J4 I; K9 m6 j
# [) D& K, {+ j) }9 W8 s. f- j8 i
正常值和變動的範圍
% `5 N, ]5 K/ Z; b8 B
l 飲酒或運動後會上昇
4 F! U' B' p/ d. Q2 j
喝酒或運動後,值會上昇到50KU左右,所以檢查前不可飲酒或運動。體重增加時或服用類固醇治療疾病時,GOT和GPT值會上昇,GOT容易受溶血影響,必須注意。
0 g! B X: t& d: C
l GOT和GPT的臨界值
4 j' Y. d, Q }4 s8 n/ E
一般GOT的臨界值為4OKU左右,但和健康者的各種值比較,臨界值的範圍在5OKU附近。GPT的臨界值,有90%的健康者在3OKU以下,所以4OKU為臨界值。
4 K$ B0 i7 o1 U! l
( O6 U: S5 z7 I8 W' h
異常時可能的疾病
( ~7 C8 F* V- P: i6 g
[急性肝炎]
9 s1 N* B* J6 O7 X3 R8 m# `7 A( M# v
患有急性肝炎時,從早期起,GOT和GPT的值就很高,尤其如果有黃疸,會上昇到500-3000KU,沒有黃疸也會上昇到100-800KU,但若是病毒性肝炎,發病後兩個月以內,GOT,GPT會回到正常值,大約七成可完全痊癒。
& ^9 {7 O/ J9 D" V& _* r! {! m5 {
[慢性肝炎]
8 c/ I3 x6 d; x& k
患慢性肝炎時,GOT和GPT值的比例會因不易治療,容易逐漸變成肝硬化的活動型,或比較容易治療的非活動型而有所差異。
8 T X" L N' D7 Q x1 T" f
非活動型的GOT,GPT都會上昇 50-60KU,活動型則兩者都會超過1OOKU,顯示中度的上昇。若是肝炎,必須配合其他檢查或採取肝臟的組織片,進行組織檢查,再決定是急性或慢性,是活動型還是非活動型。
# W8 L$ R$ ^/ q
[猛暴性肝炎]
8 [1 v5 J- X; ]4 e. w
GOT,GPT都顯著上昇到l000KU以上,然後出現黃疸,腫大的肝臟突然縮小,陷入昏睡,死亡。
- R# X% l! X1 m5 d: q
這個時候,肝細胞已經大範圍地壞死,血中滲出的酵素減少,所以GOT,GPT降低,變成接近正常值,猛暴性肝炎的GOT,GPT減少也就是癒後不良的意思。
! D7 ^( N0 m1 u4 g" n( P- E
# |5 r- W5 q& u: K
[藥劑性肝炎]
. U$ |3 u( f) y# m
藥劑性肝炎大部分都是膽汁滯留在肝內,GOT和GPT很少到達l000KU以上。
5 u Y7 {1 ]5 Q5 Z( N5 U F$ ]
肝臟以外的疾病
0 t+ A1 @9 K4 Q, m) L
[閉塞性黃疸]
+ @! `# u) N% D4 _6 V3 D
雖然GOT,GPT昇高,但和r-GTP或鹼性磷酸脢等膽管系酵素及膽紅素值的上昇比起來,就不會覺得很高。
5 @2 t+ u0 f5 t% p; e
[急性心肌梗塞]
5 M0 c+ G9 h. }2 M7 P ~* B
心肌梗塞,各種肌肉疾病,粘液水腫,肌肉內注射後抽血等,GOT的值都很高,但GPT則大都正常,但是,大範圍的心肌梗塞及大量出血引起休克時,一部分肝臟會壞死,所以GOT,GPT的值都很高
1 H8 a6 @8 Z# e9 C' l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
0 V2 b: s/ g# ^
患有這種疾病時,肝動脈的血流會增加,產生充血,肝細胞產生障礙。因此,GOT,GPT的值會上昇。
) o3 Q; k1 z. e& V
[貧血]
l w S' Q& B, q
GOT,GPT值會因貧血而上昇,這是因為肝細胞容易滲出GOT,GPT,接受輸血或注射鐵劑時,GOT和GPT的值也會增加。
8 q3 \. R2 Q; v$ L2 B, j
- [% w7 {+ p7 }1 d/ i$ ?9 V
若為異常值,該怎麼辦?
# H% L' X. |" M d! {$ {
l 再確認或以其他檢查診斷出現異常值時,首先要再確認病歷,飲酒經歷,服用的藥物,手術及輸血的經驗,體重的變化等。
$ H+ X* n' k% s* L/ a9 V, e
配合這個,再參考血液生化檢驗或形態學檢查的資料,進行診斷。
+ P2 e( p H5 l
l 急性疾病時,首先要對造成異常值的疾病處置。急性的疾病,尤其是像心肌梗塞,劇症肝炎這種死亡率高的嚴重疾病,最重要的就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這些疾病的病情會急速變化,故必須慎重處理。
* [: S/ w0 ] w/ ?5 t. e$ w2 u
l 慢性疾病則應配合病情的變化,接受指導,治療,別忘了定期接受檢查。
- J% p7 Y' X, V! U' Y
' H: p. X2 n+ y( H3 O
9 N% \4 k* A: {$ ]6 }, o
" b5 X9 Z+ R4 l9 c9 X
肺癌
4 X2 O2 t3 e4 ]. e
世界各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急劇上升,台灣地區的危險度較他國偏高,尤以女性及年輕男性患者增加最為顯著。據衛生署最新統計,肺癌在國人癌症排行中,男性居第二、女性居首位。由於肺癌預後情況差,通常診斷發現時已屆末期,並且病痛的嚴重折磨,往往使病人與家人難忍。醫界呼籲,民眾應多加強對肺癌的健康認知,才能有效遠離肺癌之害。
2 q( V- j5 a8 X' P8 e5 L
7 p- a- h5 H6 I6 M) V% I) T( ^- P' A( I
致因篇
# o3 D1 a0 W7 D) s2 x4 j6 P
引起肺癌的宜接病因,至今尚未十分確定,但專家研究分析指出,遺傳因素被認為是引發肺癌的主要內在因素,但有些人雖然有遺傳基因,卻未罹患肺癌,而有些人沒有這種遺傳基因,卻罹患肺癌,其差別可能來自外在因素,亦即經常接觸下列致癌因素的人,比較容易患肺癌--
7 {& E! W5 _3 O5 f' Z$ k
l 抽菸 抽菸為肺癌的頭號禍首,老菸槍得肺癌的機率是不抽菸者的10至13倍,愈年輕開始抽菸、菸齡長及菸癮大的人,罹患肺癌的危機愈大。此外,吸二手菸也難逃肺癌的威脅,據統計,吸菸會使配偶、家人罹患肺癌的危險度提高30%以上。
8 p3 @! D3 }2 a/ `7 j# _
l 空氣污染 台灣的肺癌高死亡率地區聚集在高雄、台北、基隆等都會區,這與都會地區受到工業、交通等因素影響,使空氣嚴重污染有關。
; n$ _2 i8 ~( M
l 烹調時的油煙污染 中國人習慣以高油溫炒菜或油炸食物,其產生的致癌煙霧,是導致國內女性罹患肺癌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之一。
' K. `6 s/ N# R7 o6 z
l 因職業關係長期接觸致癌物 如果長期在含石棉、石油、瀝青、煤焦油、鉻、鎳、鈹、砷、氯乙稀、亞硝酸鹽、苯胺染料、放射線、鈾等高濃度致癌源的環境下工作,非常容易誘發肺癌。此外,某些建材也可能具有致癌源,例如有些花岡石會發出高於安全數值的氡氣,而氡氣也是一種容易引發癌症的氣體。
% _5 c. X4 j( \+ p7 N
l 攝取過多高脂肪食物 偏好高脂肪食物的人,其罹患肺腺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11倍。
$ ?6 ^- b* S+ o' W2 ?) j' Z: ]
l 某些疾病引起 曾患有肺部疾病者,如肺結核、肺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矽肺、肺部外傷等,或缺乏維生素A、機體免疫機能不足、內分泌失調、黃麴毒素、病毒感染等因素,也可能誘發肺癌。
& P: F( c, n4 L) @) d
, {" |; E/ ]* N" w p* }
症狀篇
- I4 H. K/ t3 F [2 x
肺癌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往往讓患者不易自覺而錯失早期發現良機,其實肺癌也是有蜘絲馬跡可尋的,平日即應多留意身體變化。
5 K* ^! f! g8 D, I) g
主要徵兆
6 \5 g) o0 I( O& j5 \# z
l 咳嗽 咳嗽是肺癌的主要症狀,早期多為偶發、乾咳或刺激性嗆咳,通常咳不出痰或僅少量白色痰液。
+ ^' |7 y1 C% t! ?, s) b
l 痰中帶血 由於腫瘤的血管脆弱或癌細胞侵犯血管而引起咯血;血塊小,量不多,血色呈鮮紅或暗紅,常反覆出現。
) N" Y% Q8 G# e2 X6 X8 h/ j6 C
l 胸部悶痛 胸部出現悶痛及壓迫感且反覆發作,早期痛點不固定較能忍受,待嚴重時,胸痛位置固定,且轉為持續性,刺痛加劇。
1 w i! P$ f$ a" z; K7 M7 t# U, g8 ~
l 呼吸困難 中晚期,由於呼吸道受阻將導致呼吸困難,有些在早期也會出現類似氣喘的喘嗚聲。
$ s2 ^& b* t; X$ ?" X
l 不明原因發燒 出現感染性的發燒,易反覆發作,體溫不高,一般約38度C,但和感冒發燒的感覺有極大不同。
5 q% v8 K7 _' P; E5 E
l 聲音嘶啞 專家新發現,肺癌因癌細胞侵犯或壓迫聲帶可引起聲音嘶啞,有時可能完全失聲,但感覺與感冒、咽喉炎等發生的聲音嘶啞不同。
7 ~7 F3 h u( N
此外,肺癌也會引起全身症,如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肌肉或關節酸痛、皮膚神經肌肉異常、肌無力症候群、手指和腳趾末端肥大、男性乳房肥大、睪丸萎縮、內分泌失調、代謝障礙等。
! Z$ ?, b4 ^5 b9 a
肺癌症狀不具特異性,其它呼吸器官疾病也會出現類似症狀,因此容易與肺結核、肺炎、慢性支氣管炎混淆,而肺膿瘍、支氣管擴張、胸膜炎、心臟病、骨關節炎等疾病的症狀也和肺癌相近。許多病人就醫時,常在其它病科打轉,最後方知是肺癌。醫師強調,肺癌的症狀變化無常,若有症狀應速就醫診斷,千萬別大意。
1 v4 b0 P7 h7 v+ N) B
$ N( ]7 j0 u W% ?
預防篇
7 }# H$ n- F5 L2 U2 T
如何避開肺癌的致癌因素
9 m6 u; Y) N* c0 o( L$ o0 [
l 戒煙;愈早愈好,尤其是青少年、孕婦及肺癌高危險群的人更不宜抽菸。
* f4 o7 K0 t6 @
l 避免在空氣污染下生活;如果條件許可,儘量選擇空氣清新的地區生活或工作。若長期處於工業區或都會區的人,則應安裝除塵設備和空氣清淨機等,以過濾污染物。此外,應常用吸塵器清除家中灰塵。
4 X+ k7 {) ^$ [* l
l 拒吸二手菸;家庭、辦公室等小環境中應推動戒菸,至於公共場所,更應儘可能勸導全面禁菸。
3 |# L& a9 w( x3 f, n
l 廚房內的抽油煙設備,要定期清理。
- Z+ p1 @& ], F/ y/ @2 s/ X+ J/ V
l 家中點香(如神香、蚊香)也經醫學證實是誘發肺癌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點香時,要讓室內空氣流暢,且勿在睡覺時燃點。
2 e8 p" m: M4 v& z/ ?. u
瞭解肺癌的徵兆,一旦感覺異樣應立刻就醫診治。
2 }9 L. W4 ^4 _! n3 o; r
4 Q3 p Y- P3 M( C" r1 H* c* P
如何提高身體機能預防肺癌
; w3 n6 Y3 _0 ]5 A' W/ M1 o
l 多吃新鮮蔬果,可以清除肺裡的致癌物,預防癌症發生,並且可快速修補受損的肺部組織,抑制癌細胞生長,延長病人的生命。防癌的食物有深綠色的葉菜類蔬菜(顏色愈綠愈好,如花椰菜、菠菜、蘆筍、綠色萵苣、結球甘藍等)、橘紅色或黃色蔬果(顏色愈接近深橘色愈好,如南瓜、胡蘿蔔、地瓜、蕃茄、枇杷等)。專家表示,富含類胡蘿蔔素的蔬果,防肺癌效果最佳。
# s+ o# b% @: Q: ^% K: E2 U; \
l 常吃對防治肺癌有效的食物,如蘿蔔、胡蘿蔔、黃豆芽、南瓜、核桃、百合、杏仁、西瓜、甘蔗、甲魚、海參、牛奶、羊奶、薏仁等,此外,多喝綠茶也有防肺癌的功效。
% ^1 j+ k: D1 o, a" U) c
l 長期處在空氣污染的環境者,可適量補充維他命A與維他命C。
6 U- x, X. Y$ J+ K
l 吃有益補肺的食物,如冬蟲夏草、燕窩、木耳、哈士蟆等。若痰多可吃蘿蔔;乾咳可吃冰糖、蜂蜜;咳血可吃蓮藕、淡菜等。
: _% H6 X% L2 y* X! x# }2 V
l 在空氣清新的環境下做運動,有助促進血液循環。每天早晚用手掌在胸前摩擦,可增強肺部功能。
* R7 O+ i. H6 \: F7 a4 h2 K9 b
l 照顧好自己的呼吸系統,避免上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 a/ |- Q9 {9 b! v
l 保持樂觀的心理。
- t9 n7 V0 O6 [! E
9 O6 {/ ?% h9 d, X
肺癌常用的檢查方法
# _1 ]* A& t8 `
胸部X光檢查是診斷肺癌的常規檢查,方法簡便、檢查迅速、價格便宜,檢查過程也不會受苦,所以是肺癌檢查的最基本項目。胸部X光發現有肺癌可能性時,須加作下列檢查--
3 e F8 y4 {9 m$ Y0 ^
l 痰液細胞學檢查 痰液連續集3~6天,經過處理在顯微鏡下檢查是否有癌細胞存在,但有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診斷率約60至75%。
( ?8 n+ [ `+ Y5 u
l 支氣管鏡檢查 直徑5毫米的導光纖維支氣管鏡,由口腔或鼻孔慢慢進入氣管,檢查前須先局部噴麻醉劑,並且禁食4小時以上。從其中觀測是否有腫瘤存在,並取出組織切片做病理化驗。由於支氣管鏡檢查也可能造成出血、休克、心肺衰竭等嚴重性併發症。因此,心肺功能差、意識不清及不配合的病人,不宜選擇此項檢查。
- c0 c( O9 k# \( s
此外,醫師還會依病情安排其它檢查,如電腦斷層掃瞄。
! U) \' g2 a- c3 R5 [
肺癌的治療法
; z- o: g/ S" p
肺癌的治療效果,取決於病變發現的早晚,常用的治療方法大約有外科治療、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免疫治療及混合治療等等。手術治療的效果較好,約有半數可治癒,但適合早期病例。不能手術的病人,則可採放射、化學等治療,以紓緩病人的症狀。
& H3 v6 Z/ q+ f2 }
提醒民眾應有高度警覺性,特別是高危險群者,除了定期作檢查外,一旦有異樣症狀要立刻就醫。
& i7 ~+ y! p( H5 Y, _; f1 L* {+ D+ W
2 h5 f. |. Z8 A) b: D3 x
6 s( S# C2 ^! p. k% K# x+ E/ o, ~
* ]* y3 l- z2 W; G6 W5 f2 s% W
胃炎
/ K$ Q4 M, E1 m8 s$ x
胃炎是指胃黏膜發炎或糜爛出血的病症。可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兩種。
$ F& ~/ ~. [. A1 ~& a
" w% x! e5 e$ d6 g8 Y. E, F$ s5 l
急性胃炎
- `6 r5 l: A3 c* M
症狀
! y8 B4 W& P+ L2 \5 e( c% f
胃黏膜發炎,且有充血、浮腫和滲出物產生;嚴重時會有局部糜爛出血現象。染患急性胃炎,通常有上腹疼痛、噁心和燒灼感,一般將持續數天。嚴重時,引起腸炎,有下痢、腹痛現象。其成因,以吃得過多和喝得過多(酒、飲料等刺激胃壁黏膜物)為主因。
$ \9 ~) r' A8 ?( B% I9 J
診斷
" y% J" ~9 [: [8 w1 \- I: R! h' g2 `
將吐出的食物及排出的糞便帶去受診,對醫師的診斷助益不小。
( j, X) d1 A; D% \* d
預防
2 q( O+ B4 T+ M3 k7 P2 r" J
胃部敏感者應避免辣食、硬食或烈酒。吃飯時間亦要定時。如空腹時間過長,最好攝取易消化的食物。
1 x9 Y! I8 Y/ g! Q* Y, \8 p
急性胃炎患者的飲食原則
3 D0 V0 l6 r9 G4 P# R4 N6 A4 t3 V
l 先禁食1-2天,使胃有足夠的休息,但可喝少量的水以防止口渴。
$ U- M) u) G2 N
l 病情好轉後,逐漸以少量多餐的方式供給牛奶及流質狀的飲食,然後再慢慢增加食物的量和選擇範圍。
2 w" ?- V. l, ~4 O
7 s" N1 q/ [" Q$ W
慢性胃炎
. G$ g$ ~) J! }, ?+ U, m2 V4 o
症狀
0 [3 V3 Y& L [. n& E9 U
早上起床刷牙或抽第一支煙時,會感覺噁心,此即為慢性胃炎的徵兆。此外亦會引起上腹疼痛、燒灼感,及胃部不適等症狀。其實慢性胃炎極為普遍,大多數人都有輕微的慢性胃炎。
- c# e, d6 Z: `9 e) T/ i
診斷
" O& V/ i! O( |1 `: M+ X7 l
胃部X光檢查、胃部內視鏡檢查,及胃部切片檢查(取出胃部黏膜的一部分)等方法。
' [0 n, N2 i2 c# c0 {' v
預防
2 S$ q" [2 Z8 G/ P c
為避免刺激胃部,應戒煙和改喝較不烈的酒類。用餐八分飽即可,吃飯應定時。上年紀者,由於消化機能退化,應儘量攝取易消化的食物。
) o0 g/ x8 T1 F L3 @$ x) @7 p
慢性胃炎患者的飲食原則
/ W- _1 P3 j6 v4 g! |
l 食用溫和飲食。
7 ~% t+ d' a g, G" ?! @" h
l 以少量多餐方式供應飲食。
& d0 @/ v* {/ H4 m! g
l 進餐時要放鬆,保持心情愉快。
) S3 O- D( r0 ?$ a. T# v: F
" V4 P" q: b1 ^1 a; t. ^5 Y, D. f
何謂溫和飲食?
3 }+ W; b0 A+ Z) Z' ]
溫和飲食是一種無刺激性,含低纖維質,易於消化且具有足夠營養的飲食。
* l0 n$ D0 P' W9 Y! q" K5 y0 F& l
l 無刺激性
2 {: A5 I& i+ U, _: d/ U) i' n; g8 v( B
不會促使胃液分泌或是使胃黏膜組織 受到損傷的食物。
. x! E j% i8 X
l 低纖維質
" E+ U5 q" W- B1 N o% w) q
纖維質大都來自植物性的食物,在人體中不易被消化吸收,如:穀類的麩皮、水果的皮及種子、豆類的外皮、蔬菜中的粗組織等,這些比較粗糙的物質,容易使胃腸受損,應該避免攝食。但若口腔、牙齒健全的人,能夠充分咀嚼食物,並與唾液完全混合,則並不需要完全限制不吃。
: ?; Y, f# a9 j. B- ?' g* s9 b
l 易於消化
: a1 {2 P4 v, J* l& Y/ s
除了纖維質不易消化外,一些動物的筋和膠也不易消化。烹調方法也很重要,蒸、煮、燉、糊泥狀的食物,比較容易消化。煎、烤及油炸的食物較不易消化。
+ R- n1 J2 [8 x7 z1 M" J
l 足夠營養
% R0 v X. {! c) P6 r5 [, g8 q9 }) k) Q
雖然因為疾病的關係,在飲食上有所調整,但所供給的營養素一定要足夠,在飲食攝取上仍以六大類食物為主,儘可能廣泛的選擇各種食物,以獲得各類營養素。
! l8 V2 d* R4 Y) M9 c
. \. K) l1 N0 }& C" p0 r
食物的選擇
/ T0 e; l7 j M) Z) E
l 刺激性的食物:咖啡、酒、肉汁、辣椒、芥茉、胡椒等,這些會刺激胃液分泌或是使胃黏膜受損的食物,應避免食用。
! ]9 L0 ?5 g) T% a K
l 每個人對食物的反應都有特異性,所以攝取的食物應該依據個人的不同而加以適當的調整,毋須完全禁食。
7 a+ p! s$ _; ?) g) C# D
l 酸性食物:酸度較高的水果,如:鳳梨、柳丁、桔子等,於飯後攝食,對潰瘍的患者不會有太大的刺激,所以並不一定要禁止食用。
/ l0 F* @+ X1 c! X; y
l 產氣性食物:有些食物容易產氣,使患者有飽漲感,應避免攝食;但食物是否會產氣而引起不適,因人而異,可依個人的經驗決定是否應攝食。
3 u) y: s9 ]" W# M- O y
l 炒飯、烤肉等太硬的食物,年糕、粽子等糯米類製品,各式甜點、糕餅、油炸的食物及冰品類食物,常會導致患者的不適,應留意選擇。
2 B- ^4 o# f2 g2 W4 u" b, J5 B
4 }. F O/ ]) Q$ A
注意事項
& z- H8 J8 N$ {9 P: D* F* E
l 吃飯要定時定量。
: S5 I, D# T8 l R4 J/ K9 K- ~
l 進餐要細嚼慢嚥,且心情要放鬆,飯後略作休息再開始工作。
- V$ f9 p, R% _5 c7 F- C6 o
l 少量多餐。除三餐外,並於上、下午、睡前各加一次點心
: k: A4 T) w- B0 P# U' W
l 食用溫和飲食。
0 D/ X. V) {3 q! a: V1 ]( R
l 每餐由六大類食物中廣泛的攝取各種食物,以獲得均衡的營養。
0 w+ @' [( m+ \, [- C) g
l 不抽菸、不喝酒不要純吃澱粉含量高的食物。
6 h. ~( A( i& \" s9 ^. p% k+ H
l 生活要有秩序,不要熬夜,減少無謂的煩惱,心情保持愉快。
7 k, ~ j: t2 ?* o
9 X5 @- E5 B3 `
胃癌
% g7 f: M9 b P9 o, T
談癌變色是一般人必然的心理反應。任何癌症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對於癌症惟一的治療方法就是早期接受檢查、早期發現、早期切除,才能達到徹底根治的目的。
4 I! o3 v. I9 J. d |/ w9 c
9 t$ s8 `' S H$ E' C
早期胃癌的診斷與治療
" K/ Y9 p7 t* T- D" ~' Y8 d+ b
所謂早期癌症,是指癌症在尚未有遠端器官擴散之前,仍侷限於原有器官時即被發現,癌細胞能夠被徹底切除乾淨,而使癌細胞無法有再發之機會。因此,早期胃癌有以下兩種不同層面的定義:
& W, h! G) }5 S# S
1. 胃癌長到一公分以下時,即被發現。
% x" R( M) ?7 T. f2 C0 w
2. 胃癌在被發現時,能夠做徹底的切除,再經過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後,能夠使胃癌完全消失而無遠端器官的轉移,十年的存活率都在95%以上。
; n' o9 \6 x) D1 t+ e$ J
事實上,胃癌的癒後與癌細胞本身在胃壁上所侵襲的深度有關;假若僅侵犯到粘膜下層則預後較佳,若已侵犯到肌肉層或有局部淋巴腺及附近器官的轉移則預後不良。因此,所謂早期胃癌是指胃癌細胞僅侵至粘膜下層,其五年存活率在95%以上。
9 |' p* j# }( w- ]2 u3 e# V
早期胃癌的病徵
9 O! H) f7 ^5 W
早期胃癌是沒有症狀的。若非經過定期的上消化道鋇劑X光攝影檢查或者內視鏡檢查,再加上必要的病理組織切片檢查,是無法想像自己已罹患胃癌的。此外,某些人可能表現出一些非特異性的病狀,如上腹痛、腹瀉、噁心、嘔吐、吞嚥困難、食慾不振等,較嚴重的可能有不明原因之體重減輕或貧血、吐血、解黑便等病症。
$ g, g. N5 P& J% | O
O. {9 \+ y- c" R! y( |
那些人是胃癌高危險群?
+ n) k) e4 b( L0 M5 J1 E0 y1 h
1. 四十歲以上而有家族癌症傾向的男性。
% r. W. k1 n6 K
2. 頑固性的胃潰瘍:經過積極的內科藥物治療而無法使得胃潰瘍完全癒合。
% {0 V1 s% X. Z- O* o
3. 長期多量飲酒之胃潰瘍患者。
, E* e: k/ z$ w4 u/ R! T0 D
4. 曾被告知胃內長有兩公分以上之息肉。
5 c9 s0 E/ w3 H% s; l( ]5 k
5. 胃切除後之殘留胃。
# l3 M- S, L! V" l/ o" T
6. 萎縮性胃炎合併有胃粘膜腸上皮化之病患。
5 f3 n* J5 E# |- ?9 x
7. 胃粘膜與食物經常發生密切的接觸,因此食物內容的性質可影響到粘膜的完整性,如鹽漬過的食物,包括有鹹肉、鹹魚、醃菜,及燻烤的食物以及用以做為防腐劑的硝酸鹽會被轉變成某些致癌物質。
' l# l: y) `/ p, t- M0 K4 u
8. 接受過胃切除之病患,在經過十五年後,其殘留胃較一般人容易發胃癌之變。
1 d* p7 C4 d* m- t% ]/ N
2 O! ~$ o9 t/ }8 V# D E
不可忽略胃潰瘍與胃癌的關鍵
4 ?# y! E4 V4 a+ o' y
某些「胃癌」是以「胃潰瘍」之臨床表徵出現的,而臨床症狀亦跟「胃潰瘍」完全一致;而事實上,根據流行學之統計在所有胃潰瘍的病患中,大約將近有10%的個案,事實上其本身原來就是「胃癌」,而以「胃潰瘍」之偽裝表現出來。因此在胃鏡檢查中,假若肉眼發現較不尋常的胃潰瘍時,醫生總會施行組織切片檢查,以便排除癌症之可能。
V5 ]2 H+ l: {* ^& f) q; \8 J! P
& |+ B6 U# o% T- y! J
四十歲以上的人定期做胃鏡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f- l- H3 w" {: G$ a H# b, O- n
通常罹患早期癌症,比所謂末期的(進行的)癌症都有相當高的存活率。因此,於早期癌症的發現及治療便更顯得重要了。
- r5 |: S5 |( k0 x4 z
而「早期胃癌」的正確診斷就是對四十歲以上的人口群,定期施行胃鏡檢查。尤其對懷疑的病兆,更應進一步組織切片診斷,而不應心存恐懼拒絕必要的胃鏡檢查,以致於失去了根治的時機。
9 f# s8 v% s; H2 m
8 u7 F6 h5 p8 h, a7 y
4 Q) V+ L% C4 H9 @: {* M) x
; a3 H; s; r6 s
胃鏡檢查
2 ?8 C5 o4 T1 F9 Q$ c( b$ B
大部分的人聽到要做胃鏡檢查時,就會退避三舍。其實不論是做上消化道的疾病診斷,或是健康檢查,胃鏡檢查都是非常重要的。國人的生活日趨緊張,罹患胃腸病及胃癌的人數也節節升高。因此,胃鏡檢查也值得民眾進一步的認識。
: x0 _9 p8 |1 J3 n
1 U9 c- _) B* A$ m: s9 H- J. r
胃鏡檢查是怎麼一回事?
8 w6 v. e7 B/ H7 G5 D! [6 K
胃鏡檢查的全名為「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它是利用一條直徑約一公分的黑色塑膠包裹導光纖維的細長管子,前端裝有內視鏡由嘴中伸入受檢者的食道→胃→十二指腸,藉由光源器所發出之強光,經由導光纖維可使光轉彎,讓醫師從另一端清楚地觀察上消化道內各部位的健康狀況。必要時,可由胃鏡上的小洞伸入夾子做切片檢查。全程檢查時間約10分鐘,若做切片檢查,則需20至30分鐘。
; `! Q% Y2 y( [9 B7 b
胃腸疾病的緝兇好手
' X9 e' S& D& e N( @! L
胃鏡檢查能很清楚的看出上消化道之疾病,如食道炎、胃炎、食道潰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息肉、食道癌或胃癌等,其診斷效果十分可靠。因此,下腹部不舒服達7天以上、解黑便、曾患消化性潰瘍或有胃癌家族病史者,應定期接受胃鏡檢查;而40歲以上者接受健檢時,也應加作胃鏡檢查。但若食道異常胃鏡無法順利通過或患有心肌梗塞、嚴重肺疾者,及完全不願合作者,則無法受檢。
: n0 l3 X8 {) O2 h9 c. i
胃鏡檢查真的那麼可怕嗎?
+ S+ r; Z+ b' ^
如果瞭解檢查過程及有事前與事後的準備,就不再心生畏懼。
, R+ g- L9 i- L, f1 p n
事前準備 檢查前至少8小時不得進食、進水,食物在胃中易影響醫師的診斷,並且易促發受檢者噁心嘔吐。為了減少喉嚨的不適,醫護人員會在檢查前3分鐘,在受檢者喉頭噴麻醉劑。
- N1 N6 W8 O( H7 u) m) y
檢查過程 先換上寬鬆衣物,採左側臥姿,雙腿微曲。當醫師把胃鏡由受檢者口中所含的塑膠器伸入時,應全身放鬆,稍做吞嚥動作,使胃鏡順利通過喉嚨進入食道。在通過喉嚨時會有數秒感覺疼痛、想嘔吐,這是胃鏡檢查時較不舒服的時刻。
: ? [7 S c9 h6 k( n0 j! d
當醫師在做診斷時,不要做吞嚥動作,而應改由鼻子吸氣,口中緩緩吐氣,以便檢查順利完成。有些人會因空氣隨管子進入胃中,而感覺脹氣、噁心。如果感覺疼痛不適,請向醫護人員打個手勢,千萬別抓住管子或發出聲音。
/ [& \" P$ L( A: Y) q
事後處理 檢查後1至2小時內勿進食,若喉嚨沒有感覺不舒服,可先喝水;若無嗆到,就可先進食軟性食物,以免粗糙食物使食道或胃造成出血。有些人會有短暫的喉嚨痛、異物感,通常1至2天就可恢復。
7 I" o( x* M! B. Q
% [4 m3 a0 H+ w! ], H8 ^, h
技術熟練的醫師,不但可使受檢者不受累,並且診斷結果也較精確,所以檢查前應慎選有經驗的醫師。套句醫師們經常給作胃鏡檢查者的一句忠言:給醫師10分鐘,換來健康與安心。的確,接受胃鏡檢查沒有想像中的可怕,而且非常值得。
7 ^4 r G" x6 u4 n2 B
) d3 E0 I% I8 {; h; o# g4 Z
0 X5 r% F) Z1 F& V, \5 h. {
r% L" ]. r$ q( I; `; @& O8 w
脂肪肝
$ L5 l& W! w+ S
台灣民眾由於生活富裕,運動機會又少,所以多數人患有營養過剩、過度肥胖、高血脂、糖尿等疾病。加上台灣飲食文化盛行、酒席多、應酬頻繁,以致吃喝的機會也多。這種吃得好又喝得兇的生活方式,導致脂肪肝的發生率普遍提高,民眾不可不慎!
( _8 O% J0 F( ?2 S/ O8 g: a
' l$ k! u8 Z% l9 i1 {
致因與症狀
9 F/ i# s; [* y1 t' ]
脂肪肝是典型的文明病,由於此症初期沒有自覺症狀,肝功能檢查可能正常,肝也未必腫大,所以很容易被人忽視。但是醫師提醒民眾,部分類型的脂肪肝也可能併發肝硬化與肝癌,不得不小心防範。
; o, H( [8 t% q3 W
初期80%罹患者沒有臨床症狀
% q# N: y" ?2 G1 Y6 `4 _- Q$ Z
正常的肝細胞中大多含有少量的脂肪,約佔肝重量的2至5%。當脂肪囤積超過肝重量的5%時,即稱為脂肪肝。
% O' W$ _( r5 U% ^
脂肪肝主要是因為三酸甘油酯代謝異常,使得肝細胞質囤積過多的脂肪顆粒,而影響細胞質本身的功能,導致肝機能異常所致。根據臨床報告顯示,80%的脂肪肝患者,絕少有症狀出現,僅少數出現上腹部飽脹、食慾不振或全身倦怠等現象。
$ w. H% ~0 G: o; { [# B5 m
脂肪肝可大致分為六種酒精及藥物所致者較難治療,易引起脂質代謝異常,導致脂肪肝的因素有以下六種:
$ z8 ]8 G+ A' }" r
1. 肥胖
/ Z5 `) K3 T& D/ x+ _
吃太多、吃太好,以致營養過剩所致。肥胖性脂肪肝的患者腹壁脂肪較厚。
x% h6 K, Q0 ^9 j7 l; T' S6 b
2. 肝炎恢復期
/ Y, C1 e. P7 L/ P9 S$ J8 r: u
此時肝炎患者,由於尚不能大量活動,又進食過多高熱量食物,加上原本肝功能已多少有些影響,所以易形成肝炎後脂肪肝。
: U# L+ Y7 E4 \% y1 N. M
3. 糖尿病患
" z" P* J% o: |0 t
易因醣類代謝異常,使肝醣貯存減少、肝中脂質增加,而導致糖尿病脂肪肝。
4 o) W+ W7 k5 o% U
4. 嗜酒者
- L+ ~1 u2 I1 _% P7 A+ g% [; h h" u2 D
長期酗酒會導致酒精中毒、肝臟對脂質代謝的功能障礙,使肝內脂質囤積,稱為酒精性脂肪肝。這類病人若不戒酒,將可能變成肝硬化或肝癌。
* }% c1 Y9 o, w3 {
5. 藥物
! n9 q) U- |) f5 U) O+ p4 A; i" H
喜歡亂服成藥、施打毒品或長期使用四環素、金黴素、止痛藥、抗生素或抗結核菌等傷害肝細胞的藥物,將導致脂蛋白合成障礙及脂蛋白從肝內排除受阻,而引起藥物性脂肪肝。這類病患將導致肝硬化、肝衰竭而死亡。
+ q E% h% `* E+ H1 h P
6. 營養不良
R, X; m3 H- J2 u
長期厭食、飢餓或吸收不良時,全身的脂肪將被逼燃燒,使大量脂肪進入肝臟,等待代謝。但因長期缺乏蛋白質會導致脂質代謝異常,使脂肪囤積肝臟。這種營養缺乏性脂肪肝,較常見於減肥不當的人。
, T, W* E! X" k$ B) F
2 ~. B/ L- S3 d) I3 m7 q5 Y
檢查與治療
. M9 F0 E0 `" f/ _7 R5 o
超音波檢查是診斷脂肪肝的利器排除致病因肝臟多數可恢復正常 由於近年來罹患脂肪肝的人數,節節升高,民眾若擔心自己在不知不覺中罹患此症,最好的預防之道,就足定期接受肝臟超音波檢查。超音波掃瞄脂肪肝準確性97%民眾應定期接受檢查。
' O( Y$ r# _! V2 A* u3 m1 X* Y
過去影像學檢查並不發達的時代,要診斷脂肪肝,須進行肝穿刺。而目前超音波和電腦斷層攝影檢查,則可直接從螢幕上觀察肝的變化。尤其是超音波檢查,既經濟實用,又不傷害身體。並且超音波檢查診斷脂肪肝的準確度,高達97%。
) X7 R# ?. ^4 v; M) q
輕度的脂肪肝患者,並不需特別做積極治療,只要針對致病因,進行減肥、運動、控制血糖、戒酒或停止亂服不必要的成藥,即可恢復。而因體質關係導致的血中三酸甘油酯偏高,則需服用醫師開的降血脂藥物。
0 e. Q/ `, j( N; @
醫師表示,只有在小兒發高燒時,服用阿斯匹靈所致的脂肪肝、肝衰竭或少數懷孕末期的婦女,發生原因不明的脂肪肝,較難防治之外,一般的脂肪肝患者,若謹遵醫囑,去除致病因,通常不會有嚴重後果,千萬勿貿然服用偏方,增加肝臟負荷。
2 _9 U D& r) z+ x% b$ b# E) ~
事實上,「脂肪肝」會因病因的去除,而得以改善,但其中長期過量飲酒以及長期服用藥物所引起的脂肪肝,在原因持續存在之下,少數的人可能形成不可回復的「肝硬化」。除此之外,已罹患脂肪肝的病患,在心理上千萬不要存有過度的憂慮,否則心裡壓力更會造成情緒的低落及倦怠。
. e# I0 Y U6 K) @3 B
( a9 E2 o; V9 h2 |: |
脂肪肝的預防
, {. B" I/ J& {/ h7 N$ f
由於經濟繁榮,大家生活富裕,「脂肪肝」亦有增加的趨勢。因此,我們對飲食應該加以節制,不可暴飲暴食,而使體重增加;更不能長期酗酒,加重肝臟的傷害,此外營養不良或失調,也是形成脂肪肝的原因之一,所以要注意營養的均衡攝取。
- Z) C$ {0 k( F& e3 s) N0 n2 x
3 h: O/ t4 m6 ~. L4 {, D
, Q- e8 f6 a, H% }* Y. ]/ R
. \4 D. o# F& B5 J; G$ \4 i/ N
腎功能檢查
% w- U# r9 w; ?) a- R/ H% ]% N
腎功能
, G4 [( \7 \* h/ ^
顯示異常值的主要疾病:
3 q4 L* s; U; r& A2 b
腎衰竭,閉塞性尿路疾病,糖尿病,肝硬化,猛暴型肝炎
) C A, }+ s* h7 ~" O
肌酸酐
. Y; c" e9 D9 c
顯示異常值的主要疾病:
: H! [0 \/ N! l* i+ ?, J
性腎衰竭,慢性腎衰竭,心衰竭,尿路阻塞,尿毒症,腎盂腎炎
& C6 J' [9 Z' V& W ]
5 i: u! h/ P" J
●何謂尿素氮?
, r$ M% {+ J3 u" ]' c! Y! Q F
血液中的尿素所含的氮,就稱為尿素氮,是在體內當作能源使用的蛋白質殘渣,在生理學上和尿素一樣。
8 I/ D% e! C3 F6 g {
尿素氮是以氨基酸形成的氨和二氧化碳為基本,在肝臟製造的。從血清成分去掉蛋白,就稱為殘餘氮,健康者有50%以上是尿素氮。
7 A: t4 J+ a) j o) w- F% E$ A
●檢查可知的事
$ R& e- f% p4 J! g# F9 _4 V
尿素氮在腎臟的絲球體這個器官過濾後排泄到尿中,如果腎臟的排泄機能變差,血液中尿素氮的濃度會增加。
8 R. ] x S$ o3 E6 B
因此,尿素氮就成為瞭解腎臟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標。
' H6 n- Q6 a' k! w0 Y3 Z1 [
●正常值的範圍
$ p. _6 p% e# e6 Q1 E
尿素氮的正常值為8-23mg/dl。
' t l, i" G0 j, m7 {; j: _5 ~' S5 c
●因飲食,性別,年齡而變動
! f" R* I) V/ n" U; x& N8 n
〔因飲食而變動〕
* v! K# L2 a$ k/ n
測定值會因飲食的內容而變動。例如,腎絲球體的過濾值為50-60%時,攝取高蛋白食物120公克後,尿素氮會變成35mg/d1,80公克的普通食物,則變成25mg/dl。另外,攝取40公克的低蛋白食物時,尿素氮就會在正常值的範圍內。
0 m4 M. ?) ]1 B+ b- c
〔因性別而變動〕
( w0 T7 E( ]- l. K! F# E
成年男子比女子稍微高一點,女子的值在生理期之前會上昇,在懷孕後期則降低。
" z4 a" r6 \( M* a+ d! m2 a. s/ P
〔因年齡而變動〕
4 m- Z, d1 y9 S f
出生後5-6個月的嬰兒期的值最低,1-6歲時會接近成人值,這是因為嬰兒期的尿素合成力尚未成熟,殘餘氮比較多。
5 B$ j; m& s( j$ f* S) I/ z( }
到50歲以後,尿素氮會隨著年齡而增加,這可能是腎機能降低全身的體液量減少,影響了腎臟內的血液流量。
8 i) d& E1 j. f* c
在運動,腹瀉,嘔吐,發燒之後,尿素氮會增高。
. W# Q2 [. [, b8 {% {
●臨界值與對策
4 i+ h9 q- d! ^4 ?" B5 M# _
20-25mg/dl為臨界值,與臨界值有差異時,就要檢討有沒有脫水,發燒,貧血,常用藥等,日後再檢查。
7 S. U# Z, n- o X: ~
同時還要進行尿蛋白,尿沈渣,肌酸酐廓清試驗等檢查,當作診斷的參考。
& D1 o& Q$ X ~/ i' d& b N, {2 l
●其他檢查出現異常值時
4 P7 i* m7 r& {8 U9 ?
尿素氮的再檢查顯示臨界值,其他的一般檢查也出現異常值,可能有腎臟的疾病,腎機能可能低於正常的30-40%。
& o. B/ j' m+ J. F
尿素氮基本上是由尿素的生成與排泄的均衡決定的,所以和蛋白攝取量,蛋白代謝機能,腎機能約三個因子有很密切的關連。
4 Y. Y0 W" [8 M* q+ @
因此,如果平時這個值超過50mg/dl時,大概就是腎衰竭。
4 U0 n; o4 k( \( T* C! d
●高值和低值都是異常
3 i. j+ R* X8 @/ y' U- l
若為異常值,該怎麼辦?
# z9 F0 `1 Q4 p- j E
檢查的結果,如果知道尿素氮高的原因,就應該治療根本的疾病。
( p# `3 \7 P/ K0 k; l, B) q" A4 q. E
尿素氮顯示異常值的疾病
7 h6 a% {# i* N3 b2 X
可 能 的 疾 病
7 s4 f8 F8 o6 M& o6 z+ d
顯示高值時 1. 尿素氮的排泄障礙引起時腎衰竭(腎絲球體機能低下)脫水,浮腫,閉塞性尿路疾病 2. 尿素氮製造過多時攝取高蛋白食品,感染症,癌症,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症,外科手術,消化管出血。
/ V3 X+ w( u# j' b* l1 d# C# f
顯示低值時 1. 尿素氮製造太少時肝衰竭(肝硬化,猛暴性肝炎),低蛋白食品攝取,懷孕,成長荷爾蒙。 2. 尿素氮的排泄過剩時利尿,尿崩症引起的多尿。
- {! }# _ H) i" j1 o
●何謂肌酸酐?
6 t# V9 ?4 e: a4 ]( |; y1 O8 M: X
肌酸酐和尿素氮及尿酸一樣,都是在體內當作能源使用的蛋白質殘渣。
9 Y5 ?3 W7 _- F$ k& p% F# g" {5 o
肌酸酐由肌肉中當作能源使用後的肌酸及肌酸-磷酸形成,再放出到血液中,每個人製造出來的量差不多一定;但這和肌肉量成正比,所以肌肉量減少,肌酸酐量減少。
$ p6 x+ H5 X" }$ D$ {, c& J/ Y5 S
●檢查可知的事
* V9 `% R$ g5 ~6 r
肌酸肝在腎臟的絲球體過濾,一部分從尿細管排泄出來,這是老舊廢物的一種,所以排泄有障礙時,就是腎臟的功能降低。
) x/ J' t' e9 Q! L n
血液中肌酸酐的測定,在觀察腎功能是否正常時非常重要,肌酸酐的值愈高,腎臟的障礙愈大。
1 C& s/ t. ]) j9 t
但是,老人,肌肉萎縮及長期躺在病床上的人中,肌肉量降低時,血液中的肌酸酐就會變正常值的範圍,像這樣,即使肌酸酐正常,腎臟機能降低者仍多,故只憑這個檢查是無法正確診斷的。
4 a! L* a4 Q1 F
●腎機能與肌酸酐的關係
: c" D7 S) F J" ?
肌酸酐的檢查很簡便,因此經常用來當作腎機能,腎絲球體機能的篩檢及觀察經過。
% I8 [2 K: R# W& L% i7 p$ D$ X5 K
但是,初期腎機能降低時,只靠這個檢查是不夠的,因此,還要再進行更正確測定腎絲球體機能變化的肌酸酐廓清試驗。
9 W2 t+ t p4 J( z K3 {) C
●正常值的範圍
3 N- T+ F5 y/ v
肌酸酐的正常值為0.6-1.4mg/dl。
/ P' }, c5 s# N) e& U6 a g
●因年齡,性別,測定時間而變動
% V) T7 c" S. R. X1 y- K
〔因性別而變動〕
0 z \; T7 D' c8 s$ j
肌酸酐值和肌肉量成正比,所以一般男性會此女性高一點。
9 O1 r! ?0 V+ D# {2 @6 Q6 G/ A
〔因年齡而變動〕
3 J/ g+ Z0 P3 E
在五歲以下為0.3-0.5mg/dl,五歲以後就和成人差不多,高齡者的腎絲球體過濾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降低;但因為肌肉量也減少,所以肌酸酐的值差不多一定。
) G2 Y! {1 q! }! O
〔因測定時間而變動〕
6 x- E5 t: {# B8 S
血清肌酸酐的值會因測定時間不同,而有10%的差異,根據統計,在下午3-7點之間最高。
1 n4 Y. O* B* n/ G) E9 B |
〔因飲食及運動而變動〕
. K: @: V5 G! Z9 Q" {1 R
飲食或運動幾乎沒有什麼關係;但持續食用大量肉類後,多少會有影響。
4 P4 R- p: ~( |' m/ v
〔因懷孕而變動〕
& Y# ?; {/ b% q' m: N* |' P( w- ?* ?
懷孕中,尤其在後期,腎臟綵球體的過濾率,最高會增加50%,所以肌酸酐會降低。
: ~5 q! y/ d: H% p$ {1 h
異常值時可能的疾病
1 C& z' i$ M& K
●腎機能障礙引起的尿毒症或腎衰竭
! r. V" e. u& A* y/ @
腎臟機能顯著降低時,尿細管的肌酸酐分泌增加,肌酸酐值上昇。
9 c% H/ x E1 S) w- P9 {; [
〔尿毒症〕
. F; r' E1 n$ B$ u
汗,唾液,腸管的肌酸酐代謝也會提高,15-66%的肌酸酐排泄到腎臟外,變成尿毒症。
/ C0 n! y! g. a7 A* ]
〔慢性腎炎〕
1 ^8 {7 m7 ]) N$ R: M1 V7 p0 U. x
末期時,肌酸酐會在l0mg/dl以上,這很難回復,必須要進行人工透析。
; g$ `7 t) i1 Q$ q* F W0 o: c
〔尿管閉塞,腎盂腎炎〕
! T8 v- K6 O" h0 \7 ~7 k
只要治療,逐漸利尿,肌酸酐值就會立即回復。
: L$ H6 m4 X& E4 o1 X
〔急性腎衰竭〕
q8 n* A/ p6 ?0 g
一般肌酸酐值在2.0-3.0mg/dl以上時,就稱為廣義的腎衰竭,血清肌酸酐一天在1-3mg/dl時,表示腎機能障礙非常高,在3mg/dl以上時,可能是因肌肉壞死,造成肌酸酐的放出量增加。
; q) a I/ L8 }6 h. s6 k
此外,慢性腎衰竭,高度脫水,浮腫,心衰竭,尿路閉塞時,肌酸酐也會顯示高值。
* O4 R# Z2 v. d7 e1 h
若為異常值,該怎麼辦?
# t. g" v5 X) F1 {# k) c6 T
確定並治療造成高值的疾病,尤其是對急性腎衰竭更要迅速對應,肌酸酐值到達一定以上時,就必須用人工透析。
" w1 J8 s) ~/ N. g, A4 t
肌酸酐為異常值時的疾病
) D$ ^* n- m `& N) _
可 能 疾 病
0 {+ C( U0 X) H; o" c" h
顯示高值時 腎實質障礙 (急性腎炎,慢性腎炎)尿路閉塞性疾病 (前列腺肥大,腎臟結石,腎盂腎炎等)尿管結腸吻合血液濃縮 (火傷,脫水症)
1 j+ W! J# I3 Y" u
顯示低值時 尿崩症肌肉萎縮
: L! C; W2 B7 @# }& J8 i
/ G* n7 Q4 E9 k: i+ P
$ B; w1 e: Q" P, O+ J/ B; ~
血壓檢查
, u: b; G# N4 f) ` q% q
高血壓是血壓超過正常範圍。也就是收縮壓超過140毫米水銀柱,或舒張壓超過90毫米水銀柱。
( t2 }; y* c+ a O5 t& ~
. P4 A( j5 z7 v& T6 T. F
l 血壓是什麼? 血壓是血流衝擊血管壁引起的一種壓力。
6 t1 H* V P# A1 J- ~- b
l 收縮壓是什麼? 心臟收縮時,所測得血管壁所承受的壓力。
% q! Y1 l/ v9 `# I4 O5 ^
l 舒張壓是什麼? 心臟舒張時,所測得血管壁所承受的壓力。舒張壓值小於收縮壓值。
. f/ l `9 o, j5 [
l 正常血壓的範圍是什麼? 收縮壓在130毫米水銀柱以下,舒張壓在85毫米水銀柱以下。
! b4 `& x" n. }# v2 B
l 收縮壓在130至139毫米水銀柱,舒張壓在85至89毫米水銀柱之間者稱為正常但偏高之血壓。
3 e! [3 R8 K# V( R T
高血壓患者注意事項
* N4 l# O; r& a' X6 F& g" [
l 定期做血壓的檢查。
' Y) ?, K5 y; Z( h
l 注意自己的體重,使其維持在理想體重範圍內。
: D) v3 k4 z+ n
l 食用限鈉、低油飲食,並增加鉀的攝取量。
8 k5 N' L. [4 @, x( ~
l 不要吸菸、喝酒。
1 R) B3 A3 s @6 Z7 t' t$ P. q7 x! H
l 經常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秘發生。
* `1 e& y( B) H: ?0 U& }
l 不要用太冷、太熱的水洗澡或浸泡過久。
2 p' M% Y# W* W, \, L4 m
l 做適度的運動。
, o) x$ K, R" L& W4 H7 w r
l 要有充份的睡眠與休息,不要焦燥激動。
$ y( h8 w' `4 G! E3 G. i
高血壓與飲食
3 k% Z* S e; j& F4 j6 g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鈉的攝取量與高血壓罹患率成正比,也就是說鈉量攝取過多時,高血壓的罹患率相對地提高。而肥胖也是造成高血壓的因素之一,因此鈉量的限制及理想體重的維持是預防高血壓的重點。
+ ]% v) z" _5 y# L8 @/ ^: ^
鈉是什麼?
) ~4 ^' Q2 H; w1 y5 c" D4 C
鈉是礦物質的一種,是人體調節生理機能不可或缺的元素。攝取過多時,易罹患高血壓,攝取太少或缺乏時,會有疲勞、虛弱、倦怠的現象。鈉可以從自然食物、加工食品、調味品或芋些藥物中獲得,而其最主要來源是食鹽,食鹽中約含有40%的鈉,即一公克食鹽中含有400毫克的鈉。
# B) I' h* b% C% q( Z% z
烹調限鈉飲食的小小提示
( J$ ?! R4 ^% c8 D P6 B
l 酸味
$ d8 P9 g T% _- Y( g* V8 w; G$ d1 f+ L
在烹調時使用醋、檸檬、蘋果、鳳梨、蕃茄等,可增加風味。
& }0 F. d4 O' q) M' V
l 糖醋
& m( z. u/ X1 G& l9 |1 o
烹調時使用糖醋來調味,可增添 食物甜酸的風味。
0 j( B/ n6 Q a1 N. g& u( ^4 x
l 油脂
. Q# j) u! V. ~5 J$ d8 k, I
使用植物油來炸或炒然後再加上檸檬片,可增添食物的風味。
5 Y3 k) t8 g I- v4 i8 R, i, W
l 甘美味
5 A" J& [9 x2 a; H# q* @
使用香菜、草菇、海帶來增添食物的美味。
6 P9 ? B, O" h' L+ ^& B* t
l 鮮味
' M9 o& `1 g' C* C& P z
用烤、蒸、燉等烹調方式,保持食物的原有鮮味,以減少鹽及味精的用量。
3 y+ H# y" d/ X! \4 `* t* W& ?
l 中藥材與香辛料
6 [7 F, Y9 Q, T% y3 Y" Z
使用人參、當歸、枸杞、川芎、紅棗、黑棗等中藥材及香辛料,可以減少鹽量的添加。
' I1 f6 L) t$ u9 ^0 [1 f! }" x
l 焦味
$ W/ j; s$ O( R% Z$ I
可以使用烤、燻的烹調方式,使食物產生特殊的焦味,再淋上檸檬汁,即可降低因少放鹽的淡而無味。
3 T7 X# k3 ^! d8 R V' T/ z
l 低鹽佐料
" e6 M/ g& R3 ?% G, W
多用酒、蒜、薑、胡椒、八角、花椒及香草片等低鹽佐料,或味道強烈的蔬菜,如洋蔥,利用其特殊香味,達到變化食物風味的目的。
6 u2 ?6 ^( r0 {# r# Q6 d, y
l 低鈉調味品
; W" m/ H' K; E+ _/ y0 n2 ]
可使用含鈉量較低的低鈉醬油或食鹽來代替調味,但須按照營養師指導使用。
; f4 g4 I7 o# S3 R: P* a, c
一、適當運動的重要性
( a3 o* A! A; P* x5 P, ^' \* Q
1. 增進心肺功能。
5 \+ z( f& o" b. x5 r1 E, r
2. 消除情緒緊張。
- w9 W1 M- N1 [5 F6 o3 Q% R
3. 避免便祕。
# H, Z1 B) z4 m# g9 m8 g1 [' r
二、高血壓病人可以做的運動
+ o+ z# i0 v, N4 Y7 F
1.室內運動
/ L* S' M& l$ l1 |& m# I
l 握拳運動
) S6 f3 q5 L- D2 R, E9 X" X
將手指伸直,再握拳用力,然後慢慢地放鬆手指,反覆重作,依體力及症狀,決定運動時間、次數。
5 ^4 o8 g/ \8 q4 e
l 屈腿運動
" h" r% s8 E- G: h
俯臥,儘可能彎曲小腿,放下,左右腳交互做。
( p" ?* {4 o7 d+ m& L f
l 腹部肌肉收縮運動
5 g8 F# K R7 L( i3 I# Q8 g5 I! ]
站立,雙手自然下垂,全身放鬆,吸氣時腹部肌肉用力外張;呼氣時,腹部肌肉用力收縮,反覆地做,每次做2至3分鐘。
) m* B4 a/ o/ j/ V( H& x
l 甩手運動
( c7 _( a8 K8 l$ b0 w: e3 T8 I
雙足站立,雙手不停地上下左右甩動,約3至5分鐘。
( `* B- F6 h1 S9 s1 N1 z% b
2.室外運動
2 p5 a( g9 `& W! o% v
l 散步
. `6 G2 ?: n5 t8 a
l 慢跑
4 v; J2 Q1 v$ u, N
l 高爾夫球
; Q; A w# Q7 u: {! O- Q
l 園藝工作
. x+ T5 z, W5 `2 l) b$ M# P9 q/ B- m
三、運動的時間
D3 `" C) ]6 z+ t9 J+ `
每日上、下午各作約20分鐘,要有恆心及規律。
) H" ?# Q8 s7 l% E
四、出現下列情形不宜繼續運動:
: o& T; ]# z# t0 I2 L
l 胸部不舒服。
4 R! B0 J/ ~. {3 d; |% Z+ k" C
l 臉色潮紅。
# k1 x- o2 e* ~+ h
l 出汗過多。
, B" x# J, R/ W
l 脈搏跳動超過每分鐘120次。
" j! w1 o/ P: x U( ~# u/ w: U' R1 b
l 頭痛、頭暈。
! g" q! w- x+ V3 M/ |- m4 `
調味品中的鈉含量如何換算呢?
Q4 |1 O8 R3 Q; `0 S1 K
1茶匙食鹽=2湯匙醬油
, Q) a u& g/ B3 T' ^
1茶匙食鹽=5茶匙味精
6 V7 ?" b3 q! O* e! u/ l, y
1茶匙食鹽=5茶匙烏醋
* e8 ]. N& p/ a1 R: o( \3 y0 y
1茶匙食鹽=12 ½茶匙番茄醬
1 H$ q" v+ D- y; U9 T! R( `
9 N- Y; g b# m" J! i, f6 J' I2 n
. {* N8 v! Q9 q
0 O# @& U5 Z; Q+ o8 Z
血糖檢查
# I ?& M. g) ]' }
血糖檢查即是檢查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來判斷足否罹患糖尿病,以及監測糖尿病人的病情。
1 n5 q# c+ p0 l) k+ O
0 E* }" M+ |4 q- j0 g f7 [7 j
血糖檢查的方法
9 o0 m5 A( C1 G) y
血糖檢查較簡便的方法,是在空腹或飯後時,從血液中測量出血糖濃度。通常沒有糖尿病史的人以須測量空腹血糖;確定或懷疑有糖尿病時,則須加做飯後血糖檢查。方可採用葡萄糖耐量試驗檢查,檢查方法是先測出空腹時的血糖值,再喝入葡萄糖溶液,每隔半小時測定一次血糖值,總計測定5次(含空腹)。
# y" V# n: @3 W7 o3 [5 Y; e
血糖的正常值
) {6 Y H9 I" f. P: m" t! D
正常人空腹時的血糖值為70-110mg/dl,飯後兩小時則以不超過120mg/dl為標準。
( b) p1 G: }+ g0 \# t7 F0 T
血糖的異常值
l" L- _0 g& p2 e* F
若檢查血糖空腹時的濃度在140mg/dl以下的異常情況時,即為高血糖症。若空腹或非空腹時,血糖值低於60mg/dl以下的異常情形時,即為低血糖症。
% A7 c3 T, K( p8 L$ |6 U
血糖異常的疾病診斷
- j. i2 V" y" `$ ?2 a
下列是出現高血糖或低血糖異常情況時,可能罹患的疾病:
" C$ I* D% t; M- z! g! j' v* g
高血糖時的疾病
3 w) |0 C R1 _7 X
真性糖尿病、庫興氏症候群、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肢端肥大症、肥胖症、慢性肝病、休克、胰臟炎、惡性貧血、癲癇、手腳痙攣、破傷風、大量出血、腦腫瘍、髓膜炎、褐色細胞腫、流行性耳下腺炎等。
( A( c/ m4 ?! P" C6 {3 s) `& L' x8 A
低血糖時的疾病
8 s0 `& t$ S0 T$ K
高胰島素血症、胰島腺癌、Addison氏病、甲狀腺素機能不足症、自律神經障礙、肝癌、濾過性病毒肝炎、腦下垂體機能不足、副腎機能不足症、小兒突發性低血糖症。
3 R2 z2 ~& U: ~* k+ C
" I1 C3 J* r( o+ A
檢查的注意事項
7 q A6 j/ A# O c7 j5 Q
l 若平時服用下列藥物,可能影響檢查結果,應事先告知護理人員,如類固醇、動情激素、利尿劑、興奮劑、菸鹼酸等。
/ {7 ~% s! v1 A6 f) M
l 身體發燒、心裡壓力較大或懷孕等情形下,會使血糖值升高。
7 ~6 `3 r# \$ W
l 檢查之前,不可做運動及喝酒,並且儘量讓情緒平穩,以避免影響檢查結果。
" i$ |6 `9 z4 N: {
l 若檢查出異常時,須在飲食、運動、預防併發症及使用藥物上,與醫師密切配合。
F+ K" ~9 L( U" N& V
9 w# R+ m7 i$ ]* P
( x) m8 j7 K0 ~ f# x% M; C
' K( r* K/ r' R, E( l3 D
貧血
& \# y% A2 Q: t& {
台灣地區貧血人口相當普遍莫僅在乎症狀而忽略背後疾病 貧血是一種很普遍的生理現象,當貧血影響到生活時,就必須了解自己貧血的類型,並及早接受診斷與治療。
: C6 N7 N2 b' S( K* i6 i. F1 Z v
' F7 H4 I% B( l' ]0 i
認識篇
9 N/ F& Q, _$ l# j$ o
貧血是指血液中的紅血球細胞濃度減少、血色素降低或血液稀薄的狀態。一般情況下,男性的紅血球細胞濃度低於410萬個、女性低於380萬個或男性血素低於13.5克、女性低於12克,即表示有貧血的傾向。
) v1 m0 ~, W+ q1 A2 u" T' \/ v5 n0 a5 T
: f9 G1 q$ F/ S) o7 p, f, R
貧血會產生哪些不良後果?
" a3 x9 L; v! ^( P$ ?$ q9 D A
貧血極易造成頭暈目眩、蒼白、氣喘、心悸等症狀,嚴重者尚會有嗜睡、食慾不振、心臟擴大,甚至心衰竭等症狀產生。這種現象是因為血液稀薄時,氧氣或醣類等養分,無法被充分法到身體的各部分(尤其是腦部)所致。此外貧血的人胃液分泌也會不足,因此導致胃酸少而無法消化蛋白質含量多的食物,久而久之也會造成胃的毛病。
- F2 P2 R* h( q! f% {. z E$ \
- ^/ s: h6 _5 T, m: _. Q7 i+ F
常見的貧血類型
/ c- @6 i; Q% v" O0 T8 o
●缺鐵性貧血
: E6 K8 L. v7 o# A
此乃鐵質不足所引起的貧血,根據醫學統計,台灣地區19至44歲的育齡期婦女中,患有缺鐵性貧血者的比例高達60%,是台灣最常兒的貧血。
" \. q6 w* @' _, \* `: R
症狀 患者皮膚蒼白,動不動就容易心悸,呼吸困難,目眩及疲倦。除了一般貧血症狀外,有指甲會呈湯匙形並容易破裂,舌頭會變粗糙等特徵。這是因體內缺乏鐵質(會與血中氧氣結合,將氧氣供給全身)而引起的。
' r8 d* Y9 E( o1 ?# I
診斷 可檢查血液中血色素的濃度及紅血球數目等。正常成年男子,其血色素量正常值是169/dl左右,紅血球數目是一立方公毫約含五百萬個,貧血者量會減少。其次,眼瞼結膜的泛白程度也可幫助判斷。但有時結膜發炎時會發紅,所以有時要參考口腔黏膜的顏色。
( n! Y# K1 c8 c. k
預防 患缺鐵性貧血時,必須注意是否有因胃潰瘍、胃癌、痔瘡等引起出血,若為女性尚要注意是否有子宮肌腫或子宮癌,以便治療。若無上述病症,則可能是極度營養不均衡。應多攝取肝、羊栖菜、文蛤、蜆及魚乾等鐵質較豐的食物。
; ~% ~3 {# }+ U
治療 缺鐵性貧血很少對身體構成危害,但若貧血情況愈來愈嚴重,又長期不治療,則會引起心臟擴大,最後導致心衰竭。缺鐵性貧血,可以鐵劑治療。鐵劑分口服及注射兩種,一般以口服為宜。在治療過程中,必需經常接受血液檢查,以確定情況有否改善。
+ }9 Z9 k! F% l
●地中海型貧血
+ `) h: O. i; E$ x
此型貧血屬遺傳性,患者佔台灣總人口數的6至8%左右,比例相當高。呼籲民眾,婚前要做健康檢查,避免雙方是地中海型貧血帶因者,而生出重症地中海型貧血的孩子。
; b$ Y6 s! m6 e9 h# U& Z. q
治療 地中海型貧血是遺傳性染色體變異所導致,患者的紅血球壽命比正常人短,故提早破裂的紅血球中的鐵質,會長期釋放到人體中,造成「高鐵性貧血」,患者體內多餘的鐵質會慢慢的沉澱在肝臟、胰臟、骨髓等部位,醫學上稱此現象為「鐵質沉積症」。 因此,地中海型貧血的患者日常飲食中,必須避免含鐵的食物和藥物,以免對上述器官造成進一步的傷害。根治重症地中海型貧血的方法是骨髓移植,但骨髓移植需有健康且組織配對相符的捐髓者才能進行,沒法接受捐髓的人只能靠定期輸血及注射排鐵劑來控制。
2 C) ~$ s* [+ g
●惡性貧血
9 a- Z! { V6 S( q' f
即巨赤芽球貧血,是一種營養失調所引致的貧血。
3 J' ?" P, ~# W8 r' t
症狀 惡性貧血以四十歲以上的人較易罹患,除了臉色蒼白、心悸及呼吸困難、全身倦怠等一般症狀外,舌頭會變紅而發亮,並有疼痛或燒灼感、食慾不振等異常現象。 這是因為胃的分泌液隨年齡增加,反而減少,使得對維他命B12的吸收較差,因此紅血球量大減,而巨形紅血球增多,曾罹患胃潰瘍或胃癌切除的人常患有此病。
3 v4 q U3 w1 K, B# f2 H3 d& E
診斷 對血液做顯微鏡檢查,觀察紅血球的型態及數目,便可診斷。
; _1 v5 p2 {- |# A( ?. V$ J# E! V) \ V) |
治療 惡性貧血是缺乏維生素B12、葉酸所致,因此治療時需先找出導致維生素B12、葉酸缺乏的原因;若是飲食失調所引起,那只要改變飲食習慣,就會恢復。 由於維生素B12的吸收,需要胃部分泌出一種內因子,年紀大或曾接受胃部手術的人,會因內因子的分泌不足而導致維生素吸收不良,此時就需要在醫師的指示下,服用維生素B12、葉酸。 此外懷孕期間若罹患貧血,也須在醫師的指示下,服用維生素B12、葉酸,以便治療。
* g$ S- C3 J- C6 ]- S/ S
●再生不良性貧血
4 c! O% m& u5 F- Z
骨髓須每日大量製造各種血球細胞,以補充固定的消耗,一旦骨髓的造血能力降低,就會導致再生不良性貧血。
4 N- _# l4 Q* B6 `1 L
症狀 再生不良性貧血乃是骨髓失去製造血球的能力,以致所有紅血球、血小板、白血球均減少。原發型的原因不明,至於繼發型態乃因藥品或輻射線的影響造成。 患者因紅血球減少而貧血,臉色蒼白,但無心悸或呼吸困難現象。因白血球減少,容易感冒,也因血小板減少,鼻、口、消化道易出血,身上易長痣。
3 a0 t- B. M. k
診斷 做血液檢查,發現各種血球減少便可推斷為此病。但與肝硬化的症狀類似,所以要同時檢查鐵質代謝及紅血球壽命。
4 v( \' c* C5 q q, a* t
治療 近年來藥物治療已取代輪血,嚴重的再生不良性貧血,必需輸血治撩,但有時輸血會引起血清肝炎,近年來已改為藥物或骨髓移值治療,來控制此症的病情。藥物方面除止血藥之外,還可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蛋白同化激素或男性荷爾蒙等藥;服用上述藥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所有患者須按照醫師的指示服用。
: q) F% l3 a# R l p
●溶血性貧血
, T. [! P6 J* S
紅血球的壽命約為120天左右,當紅血球在人體血管或組織內破壞過多,而新的紅血球又來不及補充,就會導致溶血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又分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
l8 s, x; p* D! C- x
症狀 除臉色蒼白、目眩、心跳、呼吸困難及容易疲倦等貧血的一般症狀之外,還會出現黃疸症狀(眼白及皮膚變黃),嚴重時,尿液會變紅。 此病因紅血球的壽命變短引起,如果骨髓造血速度趕不上衰老的速度就會發生貧血。多屬於遺傳,其中又可分好幾種,又此病易併發膽結石而有黃疸的現象。
9 U# C \$ O6 z% L( `
診斷 紅血球的壽命大約是一百二十天,患此症則會提早死去。因此觀察血液變化,曾發現新生紅血球大量增加,且膽汁色素也會增多。一般可由這兩點來判斷是否為溶皿性貧血症。
! N8 `/ e# h0 e# `4 L
治療 後天溶血性貧血若因服用某種藥物所致,只要停止服用即可痊癒;若因某種疾病或感染,則先治病和用化學療法控制。 先天溶血性貧血,若為自我免疫性,可服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控制,嚴重時則須割除脾臟。 新生兒溶血,出生後須馬上換血,如此可使血液中的抗能去掉,保住生命。
) @& x: @# f6 {# B/ Q" _7 }7 d- s
●失血性貧血
5 j2 L2 ?7 d$ X- {, z
症狀 大量出血時,身體內的血液會大量減少,而導致急性失血性貧血。而長期持續出血或反覆出血,如感染腸胃道潰瘍、罹患腸胃道癌症或女性經血過多等,會變成慢性失血性貧血,也是國人較為常見的貧血之一。
. K' y% h" T) z, R B# d
治療 不管急性或慢性失血性貧血,都要先找出出血部位,作止血的治療。大量急性出血須輸血,輸血時可用鮮血或貯藏的血,若情況緊急又無相符的血可輸,則可用血漿替代或先以林格氏液或生理食鹽水,作點滴注射。
9 H) H0 g# ~. ^2 s+ o v+ g; H2 i0 w" `
3 N' s |3 D1 ?! R4 U
病因篇
7 k. N. y( }4 u- q$ {7 M
出現貧血症狀時,一般人會自認是營養不足引起,殊不知貧血致病因有多種,必須查明。以下是四種常見的因素──
# |3 P$ \% s0 [/ e+ a5 L/ i
l 製造紅血球的養分失調
- w& k( v s* L+ ]( D; P# z) i
骨髓製造紅血球,需要有充足、均衡的養分。如果營養不均衡,導致骨髓無法生產出成熟的紅血球,就會發生貧血,如缺乏鐵質,會導致缺鐵性貧血;缺乏維生素B12、葉酸,會導致惡性貧血。
# l$ H$ a$ \0 k$ I# E
l 大量出血
4 [$ f* R3 g& \+ f" X' L
大量出血後,身體的組織液會流入血管,使單位容積的紅血球或血紅素的數量減少,而導致失血性貧血。體內若失去半數的血液時,有可能導致死亡,若失去10至20%時,則會出現虛脫狀態。
. @1 }/ G: ~2 f4 r* w) e, y3 a
l 紅血球破壞過多
( x# k" l2 e# D K* M
紅血球在血液中擔負輸送氧氣的重任,直到120天後才會在脾臟遭到破壞,此時骨髓也將釋出新的紅血球,進入血液繼續執行任務。當紅血球因先天缺陷(如地中海型貧血、蠶豆症等)或後天遭外因破壞(如血型不合的輸血反應等),使得紅血球遭急速破壞,而骨髓又來不及造出新的紅血球來補充,就會導致貧血。因為紅血球遭破壞後,血球中的血紅素會溶解在血球外,所以這種貧血就稱為溶血性貧血。
' l6 ?* N2 T. i: R! s$ H
l 骨髓造血功能降低
6 X z! w! r! a
骨髓內的血球母細胞不健全或造血組織有缺陷,而導致血球再生不良所引起的貧血。罹患此型貧血時,除了紅血球減少外,白血球和血小板的數量也都會減少;白血球減少,抵抗力會減弱;血小板減少,也會出血。
' h2 D1 e! x- s' w( f; ^
此外,有些化學藥品(包括藥物)也會影響骨髓的造血功能,感染一些不明原因的疾病或照射放射線過多,也會產生副作用,引起貧血。
k& _. S: m1 p# y" n8 t% F
& [6 D+ R/ I( O8 ~" m5 t
護理保健
- f2 d: w+ x5 }- E/ i
有貧血現象時,除應診斷出病因再對症下藥之外,從飲食、藥物、生活三方面做好護理與保健,也很重要。
/ T' W% ?8 O0 Z& s' F* _
定期檢查及早掌握狀況
9 o* e4 o4 F! X- O; w
貧血是國人常見的血液疾病,多數人都會自認是營養不足而忽略背後可能潛在的疾病。血液專科醫師王成俊表示,貧血的病因繁多,患者在自覺有貧血症狀時,應依據血液檢查確實診斷出是否罹患貧血,罹患的是哪一種貧血。所以不論是女性或一般人,即使沒有特別的症狀,也可定期接受以下三項血液檢查──
1 R1 I9 I. s U- ~: H" n2 b
l 紅血球數量檢查
- `" P3 P) y2 o" `, h1 D4 ]
由一立方毫米血液所含之紅血球總數,可以檢驗出體內貧血的程度。紅血球的正常值是成年男性400至600萬/UL、成年女性380至550萬/UL。
9 _# y+ x: s1 T7 V+ Y4 I9 R
l 血紅素值檢查
# `/ ~2 U' t) Q9 Z' B
血紅素為紅血球內所包含的複合蛋白體,主要負責血液中的氧氣運送。檢查血紅素值可測定出貧血、貧血程度和先天性或後天性血色素病變。血紅素正常值為男性14至18g/dl、女性12.5至16g/dl。
& m ]! I- l3 y* T/ G0 b
l 血球容量值(血容比)檢查
, t( R' N) Y0 a j
血球容量值是指紅血球在血液中所占的體積,以百分比形式表示,此項檢查的正常值為男性42至58%、女性38至48%。當男性的血球容量值低於41%、女性低於37%時,表示已有貧血現象。
& R1 \( W1 w! Z1 s6 M5 H: T
: R/ a6 T4 h) [+ G
貧血的護理保健
2 J# t/ K; U8 X* L) l' m6 [. c
不是頭昏眼花、臉色蒼白就是貧血,也不是所有的貧血,都只要多吃補血的食物即可,不同性質的貧血宜先找出致病因,再對症採取防治之道。以下是各類貧血應多注意的防治事項──
# s) J, w9 o% X T1 c
1、缺鐵性貧血和失血性貧血如何護理與保健
8 A- `3 ~! `6 @
l 飲食方面
4 ?, u% {# v+ C* |
均衡攝取造血食物,如動物性蛋白質、鐵、維生素C、維生素B群或葉酸等。
+ u4 ~! p6 F) u4 P8 _
l 藥物方面
. ^, P" s9 d- r. P. [
可補充鐵劑,但服鐵劑之後,忌喝牛奶、茶或咖啡,而且要多吃含維生素C的食物,以利鐵的吸收。
5 e i* }( h# O- r$ g1 Q V
l 生活方面
2 W+ {4 ~0 Q4 b+ T
有潰瘍或慢性失血性疾病,應及早治療,否則容易加重貧血。避免罹患感染性疾病,以免增加體力與養分的消耗,甚至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亂,影響鐵的吸收。
# D# q \4 W. [ R' P
2、惡性貧血如何護理與保健
: L- Y0 R! V# v5 {/ t+ J
l 飲食方面
- h+ Y% w- |+ J; d7 d; S' ?
勿偏食,宜多吃富含維生素B12及葉酸的食物,如肝、腎、瘦肉、奶蛋類、扁豆、深綠色蔬菜或檸檬、香瓜和甜瓜等水果。
* S. S5 M) S$ \# e( P0 N- Z
l 藥物方面
" X8 R# K. X! E9 u+ @$ b9 h0 f* f
可以葉酸及維生素B12製劑補充。
3 L0 l3 v: T$ f9 j5 o
l 生活方面
/ \2 Y* N1 U% e# _2 l
惡性貧血者大多由於胃分泌和內因子缺乏,使腸子無法吸收維生素B12和葉酸所致,所以平常應多注意胃腸方面的健康,勿暴飲暴食,加重腸門的負荷。
+ \5 H |+ M( V6 M( O
3、再生不良性貧血如何護理與保健
3 l3 ?. z1 k. f M8 w: P0 A4 b
l 飲食方面
# {( @1 ` V% H/ C
飲食以高熱量、維生素豐富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為宜。
, R1 Z) J0 f. c1 i$ g
l 藥物方面
; I* X# n. u. Z0 M6 A' J; `
勿濫用藥物,尤其是會影響骨髓造血功能的藥物,如氯黴素(抗生素)、某些止痛藥、抗癲癇藥、抗磺劑和含有benzene成分的染髮劑等;此外任用藥物都要在醫師的指示下,方可服用。
- a4 `; h5 m- r3 R( u6 @/ c
l 生活方面
7 B2 v7 u% J! `7 z
勿接觸放射線或同位素照射;忌房事過頻,消耗體力;慎防感染,以免病情惡化;注意口腔、皮膚的清潔衛生,不隨意挖鼻孔,用軟牙刷刷牙,保持大便暢通,以免造成牙齦、鼻腔、肛門出血,影響病情。
0 b ?% I. v% s9 f! y' N$ V
4、溶血性貧血和地中海型貧血如何護理與保健
# m/ Z0 d" D' F
l 飲食方面
' B5 u& u0 P F, I/ C* V
蠶豆症者(紅血球缺乏磷酸葡萄糖脫氫的患者)絕對不可吃蠶豆;酸性食物會誘發溶血,應避食;地中海型貧血者忌吃含鐵量高的食物。
& X$ V1 N6 ~% Q) b' G* }8 f3 j
l 藥物方面
4 d% U$ A! T6 Z% X) s* Y; K
蠶豆症者忌服磺胺類藥物,驅蟲的慞腦丸也要避用,否則會引起溶血。
+ j: W$ O! B, f) ^# S( v) u
l 生活方面
. c7 o/ F2 Z; D# c { [" [" k
在治療期間須時時注意血液的變化和避免感染的發生;當患者因急性溶血而出現休克或腎衰竭時,應立即送醫急救:服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者,應留意副作用的產生,如果需要很大的劑量才能抑制溶血時,可考慮接受脾臟切除或骨髓移植。
+ D- ]: t$ d& R: g
- U% [# m' w1 h5 u$ J
自我診斷
8 u1 O/ p, k u5 m- s: a; h
◎皮膚 臉色蒼白,皮膚表面乾燥、泛黃、失去光澤。
8 y! k4 ~' E- o7 O$ x4 D; @
◎眼晴結膜 用手指翻開下眼瞼若全部呈白色,則是貧血。
* `* {6 D) V( y7 k, K. |* c& E4 ?+ k
◎舌頭 舌面光滑、舌炎或舌痛。
F! c* P8 d |2 U) A" y1 Y
◎指甲 指甲失去光澤、泛白且變薄、斷裂;指甲前端向外彎曲。
* n2 l3 g. l* d0 z N* E7 f
◎心臟 心悸、氣喘、心慌或心跳加快。
+ D' d+ E/ C2 J! D0 e4 {+ ]9 d
◎頭髮 頭髮乾燥、脫落。
5 U' \, ]' |. d" J o: F
◎腦部 頭暈、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
9 c2 S+ l+ Z4 P; _9 u
6 l4 X8 I" t+ N! J
貧血的高危險群
. y; l5 D( m) y
l 素食者
4 X$ T1 A' T0 |) t1 x% r2 n( y
吃素的人容易罹患缺乏維生素Bl2或葉酸所致的惡性貧血,因為富含維生素Bl2和葉酸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肉類、蛋、牛奶等,都是素食者忌口的。
: h; D, `% o4 I
l 速食主義者
/ l6 }% ]* W. r9 C% ^4 f1 V
嗜吃速食的人容易罹患貧血,因為速食為了保鮮,在加工過程中常加進一種不為人體吸收的聚合磷酸鹽。這種食品添加物很容易與鐵結合,導致鐵質也不被人體吸收,久而久之會形成缺鐵性貧血。
7 `, J$ X% h E; T
l 濫用藥物者
+ n* i* @& R6 y9 k% i
國人因用藥態度過於隨便,有許多病例顯示,不當使用藥物會破壞造血組織,引起再生不良性貧血。
% x) h ~ e4 @. `. j- L6 M- ]
l 腎功能衰退者
' u5 n$ A+ n7 U" ]
腎臟會分泌一種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的激素,一旦腎臟功能衰退,這種內分泌會減少而影響紅血球的生產,因而導致再生不良性貧血。
0 [$ j- M; l. o, i
l 腸胃潰瘍者
: ~7 d8 V& x* `& o
腸胃道潰瘍時,往往伴有小量出血的現象,這種出血很容易被忽視,可是長時間之後,也會造成慢性失血性貧血,所以有慢性腸胃道潰瘍的人,必須儘早預防貧血的產生。
; U! F; m3 O2 `1 o
l 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者
& I( H: F) n' m5 c6 d
甲狀腺分泌異常,也會影響造血的功能,其表現出來的臨床症狀,也和貧血一樣。
歡迎光臨 娛樂滿紛 26FUN (http://www.26fun.com/bbs7/)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