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吹水版 » 【每日一篇好文區】 » 王竹語作品集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人才要成材才能發揮才能

[王竹語職場36計之12] - 人才要成材才能發揮才能

‧英雄並非都要天翻地覆。

‧對自己懷抱的信念充滿熱情當然很好,但也要有開放與接受批評的心態,來確定你的熱情是否有依據。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好得過份一點才能比較好。

你的專業再強,也要認識同領域裡面第一流人才。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需要求他們幫你。《戰國策.齊策三》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淳于髡在一天內連續介紹七個人給齊宣王。齊宣王叫道:「賢卿請過來!寡人聽說:『在千里之內如果有一個賢士出現,就好像賢士排排站那樣多;在百世之間如果有一個聖人出現,就好像聖人一個接一個來那樣多。』現在您一天內就介紹了七個人,豈不是顯得賢士太多了嗎?」

「大王的話不對。」淳于髡說:「俗語說:物以類聚。羽毛相同的飛鳥才停在一起,腳爪相同的野獸才走在一塊。在低窪地找柴葫和桔梗這種藥材,一輩子也找不到,到睪黍山或梁父山的北面,就多到需要用車來載。我既然是屬於賢人的一類,君王向我求賢士,奸像到河裡打水、用火石打火那樣簡單。我還要陸續引見,又何止七位呢!」
~齊策三.淳于髡一日而見七人於宣王

* * *

淳于髡的話顯示兩點:第一,他對自己很有自信,自以為第一流人才。第二,他算是很了解「物以類聚」深意的人。

但淳于髡忘了說一點:不是賢人聚在一起,力量就相加相乘,說不定還會互相嫉妒、猜疑、勾心鬥角,弄到最後,人才相聚,力量反而相減削弱,不如不聚。

齊宣王認為沒有那麼多人才。這樣的態度也不對,雖然人才相聚可能有利有弊,但整體而言,人才當然是越多越好,這點無須懷疑。中國歷代領導者,很多都有此認知。韓嬰的《韓詩外傳》記載齊宣王和魏惠王在郊外一起打獵。魏王問齊王:「你也有珍寶嗎?」齊王說:「沒有。」魏王說:「像我這樣一個小小的國家,尚有直徑一寸那麼大的寶珠,其光輝能夠前後照亮十二乘車的就有十顆,像你們那樣擁有萬乘兵車的大國怎麼會沒有珍寶呢?」

齊王說:「我所看重的珍寶跟你不同。我有個臣子叫檀子,派他出守南城,楚國人就不敢來騷擾;泗水一帶所分封的十二個諸侯國都來朝見;我有個臣子叫盼子,派他出守高唐,趙國人就不敢在河東邊捕魚;我有個臣子叫黔夫,派他出守徐州,燕國人從北門來歸順以及趙國人從西門來歸順的就有一萬多家;我有個臣子叫種首,派他防備盜賊,就路不拾遺。我因有他們而能照千里之外,又何止十二乘啊!」魏王聽了很是慚愧,不高興地走了。

齊王可說是真懂職場「適才適所」的基本鐵則了。至於淳于髡,他對自己很有自信,這點為何特別值得一提?不要因為自己一時不被重用就有懷才不遇的不平衡。人才,一定會被用到,要有自信。舉兩個故事:宋太祖平定蜀國之後,將蜀國的宮妃們帶回自己的宮中。太祖見其中一人攜一面鏡子,鏡背刻有「乾德四年鑄」的字樣,便向宰相竇儀詢問。竇儀答道:「這面鏡子肯定是蜀國的物品。蜀國皇帝王衍曾用過這個字號。」太祖聽後十分高興,說:「還是得用讀書人當宰相。」

另一個故事是明太祖的。明太祖即位初期想發行紙幣,但籌備過程中屢次遭遇困難,有一天夜晚夢見有人告訴他說:「此事若想成功,必須取秀才心肝。」

太祖醒後,想到夢中人話,不由說道:「難道是要我殺書生取心肝嗎?」

一旁的馬皇后提醒太祖說:「依臣妾的想法,所謂心肝,就是秀才們所寫的文章。」

太祖聽了大為讚賞,立即命有關官員呈上學者對發行紙幣的研究心血,終使紙幣得以順利發行。

這兩個故事對於現代職場最大的啟示和意義是:不怕別人不用你,怕的是你沒東西給人用;沒人用時充實自己,有人需要用時才能拿得出東西給人用。

如果自認是人才,有兩點認知很重要:第一,人才間的互相競爭更激烈;第二,人才成材後,要有「人才再怎麼多也不為過」的遠見,和包容一切日後明爭暗鬥的胸襟。
=============================================
文章來源 http://www.morningstar.com.tw/bookcomment-2.aspx?BOKNO=1002051
很不錯的電子書
下載作者其他作品: https://goo.gl/r9PGkx

如何推銷自己的才華,讓別人印象深刻?

[王竹語職場36計之13] - 如何推銷自己的才華,讓別人印象深刻?

希特勒的宣傳「理論」特別強調「集中」與「重覆」這兩個觀念。他說:「廣大群眾的感受性極為有限,他們的才智極微,但又極為健忘。因此,有效的宣傳都必須集中在特別重要的某兩三點上,而且要將這兩三點反反覆覆表現在標語口號之中,務使廣大群眾中的最後一人也能瞭解你在標語口號中所要傳達的訊息。如果你不用簡單明瞭的標語口號而要求面面俱到,宣傳效果就無法達成,因為群眾既不能消化亦不能記憶你所提供的資訊。如果用這種方法去宣傳,效果必趨減弱,最後是一事無成。」

你有沒有看廣告看到會「背」出廣告詞?你從來沒有刻意去記,卻不知何時,不知不覺中,記住了廣告詞和畫面。一直重複出現,你不想記也不行。職場上,你如何讓別人對你印象深刻?《戰國策.魏策二》提供了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魏臣龐蔥陪太子到趙都邯鄲做人質,臨行時對魏惠王說:「假使有一個人說街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嗎?」

「不信。」惠王說。

「如果又有第二個人來說街上有老虎,那麼大王會相信嗎?」

「寡人將半信半疑了。」

「再有第三個人來說街上有老虎,大王覺得呢?」

「那寡人就相信了。」

「街上沒有老虎,人所共知。但一個人、二個人、三個人來說,沒老虎也變成有老虎了。」龐蔥接著說:「如今邯鄲距離大梁比王宮到市街還遠得多,而批評我的人又何只三個哪!願大王明察。」

「放心吧!寡人會記得的。」惠王向他保證。

於是龐蔥就向魏王告辭上路;可是還沒到達邯鄲,誹謗他的話已經傳進惠王的耳朵。後來太子不當人質回國,魏惠王就沒再召見過龐蔥。
~魏策二.龐蔥與太子質於邯鄲

* * *

龐蔥若不是聰明過人,就是樹敵太多,竟然預知自己會被誹謗。但是,他所做的預防工作還是白做,因為訊息一直重複出現,會讓人加深印象,信以為真。

一人對你說謊十次,和十人向你說同樣的謊,你比較容易信哪一個?
重複出現訊息,加深對方印象。連老虎都深諳行銷學最基本的概念,我們難到不如老虎?如果從這個角度去想職場:如何讓別人對自己有好印象?

你沒有第二次機會給人第一印象。但是,最重要的行動,通常是不能立刻看到結果的。職場上一鳴驚人,短期之內屢出代表之作,技驚全場,那是少之又少。通常一個人必須適時地重複表現,這次未受矚目,下次繼續,持平前進,切忌急躁。這樣不斷讓人加深印象,一定會受到矚目與肯定。

有了這樣的認知,還要革新一下心中傳統的概念。傳統認為「深藏不露」似乎是值得稱許的美德,但事實上,職場是最不宜「深藏不露」的地方。「深藏不露」好像是一句讚美的話,但時代變了,有些作法可能也要調整一下。

第一,不要深藏。不要深藏的原因是如果你藏得太深,別人看不出來。如果又遇到眼力差的,這樣自己少了很多機會

第二,不要不露。如果沒人嫉妒你,表示你還不夠好。該露則露,當露不讓,不必客氣。保守過頭,壓抑太過,白白錯過好機會。
不要深藏不露,那麼,應該如何?

第一,「淺藏」即可。淺藏是為了將來的大鳴大放作準備。淺藏其實包含一份謙虛;淺藏的淺應該是「淺而易見」的「淺」,供識千里馬的伯樂辨認。

第二,要「待露」。不要不露,而是待露。待不是呆呆等待的意思,呆呆等待,等一百年機會也不會來。「待」是充實自己的意思,實力有了,機會才會來。

職場裡,大多數人們都是力爭上流的,如果他們有機會的話。人通常是可以舉起比自己更重的東西。具有才華是不夠的,你得徹底發揮才行。生活不會給你太多機會提昇自己,即便你是最優秀的。

你沒有第二次機會給人第一印象。為了錦鏽前程,趕快打起精神!
=============================================
文章來源 http://www.morningstar.com.tw/bookcomment-2.aspx?BOKNO=1002051
很不錯的電子書
下載作者其他作品: https://goo.gl/r9PGkx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吹水版 » 【每日一篇好文區】 » 王竹語作品集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