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16852
- 精華
- 3
- 威望
- 3000
- 魅力
- 22
- 讚好
- 0
- 性別
- 女
|
3#
發表於 2007-4-23 12:00 AM
| 顯示全部帖子
首先以時間來斷定。雖然供詞中無法清楚顯示張船主來回碼頭與趙府所費時間,但以趙商人提早一更出門計的話,即所需之時間大約在半更至一更之間。當時天還未亮,照理碼頭應該人不多,已知張船主一直在河邊等候,既然趙商人之屍體是綁上石頭沉入河底的,亦即張船主無不在場證據,而且趙商人已到達,即為四更半至五更。張船主在殺了趙商人後,仍有半更至更半時間處理屍體。假設張船主以半更處理屍體,處理後為五更至五更半。在縣官「披披」提出天亮在五更後半更情況下,張船主到達趙府剛好天亮。由於時間過分吻合,加上船夫並無不在場證據,加上當時人流不多關係,縱使他不是主兇,亦犯了知情不報罪。$ b" P2 a) b7 i6 m) ]9 Z
M9 E0 p6 @* a% z9 D1 V3 _& W, X2 i
再以行為來推斷。已知船夫知道趙商人腰纏銀両,故財迷心竅講法不成立,但令船夫有動機殺人卻成立。第一可疑點,船夫一到達趙府,竟第一時間叫趙孫氏而並非趙商人,在當時男尊女卑情況下簡直荒謬,而且船夫根本不能知悉商人是否已離開趙府,除非他已見過趙商人,足證時間方面吻合之餘,亦令船夫殺人行為方面成立。第二可疑點,在於張船主與趙孫氏的一段對話。對話中除提及張船主的職業操守與等了很久令人成疑外,而最重要的是他心想他可能已經在途中發生了意外,以致不能到達,但偏偏趙商人正是死於「人為意外」,故張船主只可能在目睹或親手殺害趙商人纔會如此吻合。第三可疑點,亦即最關鍵的一個,就是張船主殺人後到達趙府之目的。一般人在等待客人未果時是不會理會及特別注意的,但為何張船主會如此關心趙商人如此非親非故的客人呢?原因除了是為殺人後利用趙孫氏制造不在場證據外,亦為告知趙孫氏揭發案件的關心從而脫離被調查的機會。
3 [# e+ N e' M- ^$ i
* P9 C, K% P% |9 V, q1 }+ e5 T4 A6 ^7 l
6 V1 s: L m" s
種種疑點都在針對著船夫時間與行為上與此案之莫大吻合性,故縣官「披披」能夠斷言船夫為本案兇手。- k" _4 @) v2 R7 o+ c( _
* H; p- N, D2 C: @, p% S1 p[ Last edited by Edgar Davids on 2007-4-23 at 01:01 A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