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kaixinren雪仔的『軍事版』- 歡迎交流~[+左, BOY]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CHECSS at 2005-12-2 20:24:( Z, F$ N$ K4 f) f2 H9 U( |! \% A
歷史版呢 ????
# o" K0 x' \5 o& F( B

/ z) N) a( r3 Y6 ?, EDD版主唔建议出,因为没客。
愛情就像離境大堂,可喜可悲,帶你到另一個世界......
Originally posted by 1688dickson at 2005-12-2 21:29:# _4 T* N( X" |: z
% l4 q, E, _0 `3 o
k 哥~我想問下真實係咪有aug/m16呢2枝ga???
. [; q6 B# u6 x/ o- g! W
1 M; I1 Z8 H! C) f6 ]
当然有啦,M16更系美军的机动化单兵的基本武器,一个班就有6支。
: w6 n* k/ U( N5 M2 ?5 h以后就叫我雪仔得啦!
* G- q  V# X) X4 v: A4 x, ]' R2 a
[ Last edited by kaixinren on 2005-12-2 at 10:13 PM ]
愛情就像離境大堂,可喜可悲,帶你到另一個世界......
Originally posted by CHECSS at 2005-12-2 21:11:4 f  Z4 B1 W9 ~% M% `1 P

# }4 U4 W$ L9 N5 a6 eme and 151515
. H8 b1 l3 G) a8 k7 l  J# x7 ]. w0 A/ O/ |) O
得你们两个太少了。可能现在没麽人对历史知识感兴趣。
愛情就像離境大堂,可喜可悲,帶你到另一個世界......

M16/M16A1 步枪

在1964年2月8日,空军把装备的AR-15正式命名为“美国5.56mm口径M16步枪”(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5.56mm, M16)。同时,陆军把他们装备的试验型命名为XM16E1。XM16E1与M16的区别在于其枪机增加了枪机辅助闭锁装置(枪机到位助推器),因为M16的拉机柄只有拉动枪机功能,不能助推,一旦因为某种原因使枪机不能复进到位,枪机就无法闭锁。1967年2月23日,美国陆军决定全面换装改进型的XM16E1,并将XM16E1正式命名为M16A1。M16与M16A1在外形上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一个活塞状的枪机到位助推器。柯尔特公司、空军、海军陆战队和尤金·斯通纳都同意在步枪上增加这个使采购单价增加4.5美元的复杂装置,但是陆军赢得这个全面支持是在采用了XM16E1三年之后,1967年2月28日XM16E1正式命名为“美国5.56mm口径M16A1步枪”(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5.56mm, M16A1),在1966年6月16日,柯尔特公司获得一份将近840,000支步枪的价值约91,700,000美元的合同,从而确保了M16的前途。但是在1965年至1967年期间,一些主要的问题就暴露出来。
; k2 O; R! R8 @  u( I& Y* `
0 ~: c/ z: z6 o- o对于AR-15能成为M16,M14可谓“功不可抹”,事情还要从20世纪50年代说起。在北约进行“弹药通用化”即要在北约内统一枪弹口径时,美国认为T65式7.62×51mm枪弹射程远、穿透力强,坚决反对任何降低威力的小口径弹药。于是美国凭盟主地位施加强硬影响,1953年,北约正式决定T65弹为北约制式弹。1957年,美国进行制式步枪的选型试验,参与竞争的步枪包括有已经定为北约制式武器的FN FAL步枪、斯通纳的AR-10和在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基础上设计的T44全自动步枪。
% w9 }5 D# e5 W; u8 ^. y* }* I. E
  其实选型试验的结果早已内定。美军的制式步枪是不会用外国货的,FAL的参与只是做做样子而矣;AR-10试验时出了问题,但不允许修改,而是立即取消资格。于是T44步枪理所当然地取胜,并定型为M14。
" ]8 x  E$ u% _, h
; x( W" U+ e5 j$ J M14刚刚装备部队便立即在越南战场投入使用,在越南的丛林山区中,M14的缺点暴露无遗。M14全长1120mm,带实弹匣时全重4.54kg,由于7.62mm枪弹威力大,在全自动射击时后坐力非常大,射手不容易控制,射击精度很差。最不能忍受的是在越南战场上配发的M14在快慢机上加了锁,钥匙由连长掌握,士兵只能半自动射击,如果要全自动射击则需要向连长申请开锁。在AK47强大火力的压制下,使用M14的美军士兵苦不堪言。此外由于步枪和弹药都太重,通常在巡逻任务中的单兵携带的弹药量不超过100发子弹。因此,在越南战场上的美军迫切地需要一种新的步枪取代M14步枪。1962年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下令M14立即停产,随后M16便匆匆忙忙地赶赴越南战场救火了。
4 `+ j% o9 ^/ E9 y
1 C9 L# |; ?3 a" I  M14从1957年装备部队,1963年全面停产,1967年被全面换装,只装备了10年时间。其实M14也并非是一支一无是处的枪,它只是一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被错误使用的枪而矣。
/ W( U- y- }! p- Y' K0 Q( }4 y+ j* l* }4 i
一般来说,美军装备一支新型步枪总是要经过反复多次,极为慎重的试验与评价的,而M16在试验与评价都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便装备部队,这就使它先天不足,以致以后屡遭弹劾。
' M$ t2 _3 n9 w; A- [4 s- i! i  w1 I5 p" |/ b
  M16全面配发到部队后首次在战斗中登场是在1965年11月越南德浪河谷(Ia Drang)的战斗,而且表现得相当好。哈罗德·G·摩尔(Harold G. Moore)中校(后升为中将)在报告中写道:这次胜利是由“勇敢的士兵和M16带来的”。(题外话:哈罗德·G·摩尔与当时的随军记者约瑟夫·L·盖洛威合写了一本关于德浪河谷战斗的回忆录,书名为《我们曾经是年轻的士兵》,该书在2002年被拍摄成电影《我们曾经是士兵》,由梅尔·吉布森主演。)
6 |1 ]4 v3 b; J$ B& P: N, n6 W2 y$ o5 g
  但是当M16配发的数量增加时,关于战斗失利的报告也是这样写的。从1966年秋天开始,越南战场上频频传出M16出现故障的消息。在1967年5月,一名海军陆战队员所写的家信中就有这样的内容:7 B) m7 y8 L) _, v( f
+ \0 K8 E! p4 ?3 v# B6 B: ~: \
  “我今天上船时刚好收到了你的信。从上个月的21号到今天我们都在实施一次行动。目前敌人伤亡很大,而海军陆战队的伤亡比较轻微所以我才能回到基地看报纸。让我给你一些统计数字看看为什么说伤亡轻微。在我们营里失去了接近1400人,有半数的人能回来。我们连里失去了250人,有107人回来。我们排里失去了72人,有19人回来。我想我的运气到头了,他们(死神)最后也会找上我的。可是,我只是被一块小弹片打中了。我希望我的伙伴们都可以说这样的话。' N$ M% V+ `! E* h9 J- F

) Y3 B; J, M, p5 x( k! A  ……信不信由你,你知道是什么东西杀了我们大部份的人吗?是我们自己的步枪。在我们离开冲绳岛之前,我们全部都配发了这种新式步枪——M16。实际上我们发现几乎每个人的死的时候都在维修他的步枪——因为他的步枪出故障了。有一位跟我们在一起的女记者拍下了这些照相,五角大楼发现后不让她公开这些照片。他们说不希望会影响到美国公众的情绪。这不是很可笑吗?”
1 ]  c. V0 Y! p# }& V: p7 D+ \( i
; A) G/ S! j6 I) `  柯尔特公司立即派出几个专家小组奔赴现场,美国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美国步枪手》杂志等也派人前往调查、采访。当时M16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弹膛污垢严重、卡壳、拉断弹壳、弹匣损坏、枪膛与弹膛锈蚀、缺少擦拭工具,尤其在恶劣条件下,情况更为严重。此时,由凯萨琳·利莱(Catherine Leroy)拍摄的这些照片在巴黎《竞赛》杂志上公开,消息传到国内,一片哗然,批评M16的浪潮此起彼伏,尤其是反对采用小口径的人推波助澜、添油加醋。# l3 f! H7 v8 U: i2 ?( I
% N1 _. q5 a9 P6 E, `
  这些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越南气候潮湿,温度高,若不注意擦拭维护,很容易使枪生锈,但将改用步枪弹发射药是主要原因。M16原本所用的M193枪弹原装杜邦公司的IMR4475单基管状药,这种药燃速快、压力曲线升得快、残渣少。不久,杜邦公司通知陆军说他们无法大量生产IMR4475。1964年1月,陆军决定采用奥林公司的WC846双基球形药,他们认为这种发射药易于生产,成本低,而且燃速慢,降低了峰压,有利于提高枪管寿命,而且原本T65枪弹也是使用这种发射药的。但事与愿违,M193弹采用WC846药后便出现了很多问题:球型发射药燃烧后会在M16的枪管和导气管中留下一些粘粘的残渣,由于枪管没有镀铬,而导气系统又没有相应的维护装置和适合的润滑物,因此很难迅速使步枪恢复正常使用状态;由于球型发射药的弹道特性导致导气孔的压力,加上缓冲装置质量很轻,M16的全自动射速从正常状态下的每分钟750-850发大大提到到每分钟850-1000发;另外由于枪机开锁时剩余膛压高,残渣也增加了膛壁与弹壳之间的磨擦力,因此经常出现卡壳和断壳现象;此外,对M16的生产全过程缺乏一个有效的管理体制导致的质量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除上述原因外,装备M16的部队缺乏必要的训练和指导也导致M16在战斗中出现了很多戏剧性的故障。
7 `! o1 q+ i/ _0 J& K- O
' g9 z1 }; p9 L  针对战斗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一个由国会组成的委员会于1967年5月15日开始着手调查,首席代表是密苏里洲的民主党员理查德·伊萨霍特(Richard Ichord)。他在本宁堡和彭德尔顿营进行测试观察M16的故障,并直接专程前往越南评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在1967年6月下旬提交报告,陈述“看上去所谓问题重重的M16其实是一支非常优秀的步枪,其在应用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均由部队内部管理不善所致。”但抽壳困难和射速的问题是由设计的缺陷引起。为了解决设计中的一些问题,M193弹中容易产生残留物的含钙元素的碳酸盐的含量由原来的1%减少到0.25%,这样就使M16导气管的堵塞现象减少了一半,抽壳困难的现象也得到了解决。柯尔特公司也对M16本身进行了改进,例如弹膛镀铬;重新设计缓冲器(即复进簧导管),使射速降低到正常状态;设计一种维护工具以及新的枪托,使清洁工具能贮存于步枪内;膛线缠距由14英寸改为12英寸;严格控制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最后,还制订了一项“应该如何正确地维护M16”的庞大训练计划,并印制了一份连环漫画式的步枪维护手册发给士兵,这项措施是关于操作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法。在操作性能和生产问题上所作的努力,使得M16/M16A1的运作开始变得相当可靠了。
& V6 d  G7 D1 h! L" [9 }, x& Z$ q/ f7 H* N/ }
在解决了故障频频的问题后,下一个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更多的步枪交到正需要它们的步兵团的手上。1966年,柯尔特公司是M16/M16A1的唯一生产商,月产25,000支。1967年6月30日,美国政府购买了M16的专利与特许生产权,然后就增加了两个承包商,在1968年4月,通用汽车公司的Hydramatic分部(Hydramatic Division of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和哈灵顿·理查森公司(Harrington & Richardson)开始生产M16/M16A1,月产分别为25,000支。1969年柯尔特公司扩建,M16的月产量达到50,000支。1970年5月,三家公司的最高月产量达到89,000支。到1971年,通用公司和哈灵顿公司相继停产M16/M16A1,而柯尔特则仍在为美军提供M16/M16A1步枪,直到1988年。
8 K/ ]& [8 v# k3 c# {$ e+ P
$ m2 ^2 F  F2 h% r# BM16与AK47的首次较量是在越南战场上,在很多对比两支枪性能的报道中都会提到当时很多美军士兵在缴获AK47后,宁愿扔掉M16而使用AK47,使人感觉到M16十分不可靠。但据一些轻兵器专家查证,常常被扔掉的是M14步枪,扔掉M16也是存在的事实,却远不如人们所想像的普通。每一批M16A1在配发到部队前,都会进行可靠性抽试,抽试的结果中表明M16A1平均故障率为0.033%,低于指标要求的0.15%,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为3000发。通过严格控制生产工艺,M16A1还是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的。尽管M16最初在越南战场上表现得故障频频,但问题在六个月内就解决了,M16/M16A1在战斗表现中证明了尤金·斯通纳设计了一把优秀的步枪。
2 x* y+ P9 }3 d% {* z
# f/ r! A( M$ V# `6 f3 B  H* b  当美国深深地陷入越战的泥潭中时,还出现了几个M16的衍生型,包括一种短命的狙击步枪和XM177等。在越南作战的美军普通反映M16、M16A1火力猛、重量轻,比M14易于携带。据在越南作战的美军第一骑兵师的一位指挥官P·W·肯德拉中尉介绍,该师的一个班被三面包围在山上,为了呼叫直升机火力支援发射了信号弹。北越士兵以为他们要撤退,于是加快了进攻速度,结果受到M16A1的猛烈射击,伤亡惨重。. Q! ^) |$ w8 f6 C

% S5 \- N9 Z( k- L/ ~  当时北越士兵经常采用挖地道偷袭的方法令美军吃了大亏,后来美军特种部队就埋伏在探听到的地道出口附近,北越士兵刚出来就被M16密集的火力所射杀,于是他们称M16为“黑枪”(Black Rifle)。他们还经常谈论:“小黑枪与小弹能打大孔”。虽然美军在越南战场失利,但M16却从越南战场起步,仅柯尔特公司在这段时间内就生产了350万支M16。1974财年,美国陆军采购了270万支。M16开始走向世界,并在世界各国军队在掀起的一股小口径步枪热潮。
' Y: b# ~0 B' p. D, X
; L1 F6 }' o$ q0 ^' c" a; w3 O  a, N在1970年3月13日,美国陆军要求其他北约国家仿照美国军队的做法把M16/M16A1定为北约的标准配备。英国人的反应十分强烈。在大约二十年前,英国军队曾强烈地反对美国军械人员把7.62mm T65弹定为北约标准弹,因为英国人认为他们的.280口径子弹更好,而现在美国陆军却竟然要求他们采用一种口径更小的子弹!!!但无论如何,M16/M16A1在越南战争后期的表现非常优秀,北约组织决定选用新的小口径枪弹作为北约的标准配备。1 H. {4 k! r- P" p) I9 E
( o4 k  f& z( u# z# c
  北约组织在1977年4月至1979年春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以决定新的北约制式弹,大部份北约成员国家提交的弹药都是以标准的5.56mm M193 M16弹为基准研制的,但是西德则推出了4.7mm无壳弹。在所有测试完成后,在1980年比利时的SS109弹被选定为第二种北约标准弹。SS109弹的弹头为组合钢弹芯,枪口初速为每秒3000英尺(915m/s)。它的优点是有效射程比美国的M193弹更远,适合轻机枪使用,但是要完全达到这种性能表现必需将膛线缠距改为7英寸,而原来的M16/M16A1的膛线缠距为12英寸。当SS109弹在缠距为12英寸的步枪中发射时,SS109弹的表现只比M193弹好一点点。因此,为在步兵班内使步枪和轻机枪使用同一弹药,M16A1需要进行改进以适应发射SS109弹,美国军方决定尽快改变膛线缠距并改进M16/M16A1的一些不足。同时,美国海军陆战队根据M16A1在部队使用的十几年来的意见也对M16着手改进并试验,到1985年,陆军正式承认其改进的成果,改进后的M16A1E1被正式命名为M16A2。

M14.gif

M14.gif (18 KB)
450 x 83 PIXEL下載

M16A1使用手册中关于清洁附品及新枪托的说明.jpg

M16A1使用手册中关于清洁附品及新枪托的说明.jpg (29.9 KB)
400 x 278 PIXEL下載

3.jpg

3.jpg (29.9 KB)
400 x 278 PIXEL下載

早期的M16A1消焰器与后期的M16A1消焰器.jpg

早期的M16A1消焰器与后期的M16A1消焰器.jpg (17.6 KB)
450 x 425 PIXEL下載

3_27-28-430-709_2003100810130.jpg

3_27-28-430-709_2003100810130.jpg (14.6 KB)
450 x 236 PIXEL下載

3_27-28-434-709_2003100810132.jpg

3_27-28-434-709_2003100810132.jpg (12.9 KB)
450 x 211 PIXEL下載

愛情就像離境大堂,可喜可悲,帶你到另一個世界......

奧地利AUG (Armee Universal Gewehr) 步鎗

AUG (Armee Universal Gewehr:陸軍通用步鎗) 步鎗,是一種由奧地利 Steyr公司所開發完成的突擊步鎗。這種步鎗將鎗托及護木部分用塑膠來製造,像扳機掛鉤甚至連擊鎚部分都改用塑膠來製造。此外,彈匣也改為使用塑膠來製造,使得士兵們從外面就可以看出剩餘的子彈數量,這一點也是AUG的特色之一。
, ~' K9 c' Q. m( n4 n, T0 W% K) t( o: k9 j' X  _+ m
AUG採用後置彈匣 (bullpup) 式設計,即使是將鎗管部分加長,總長度卻仍然很短。鎗機容納部上方配備低倍率1.5倍光學瞄準器,是AUG的標準裝備。在步鎗前方具有獨立式的握把。- k  q8 w4 m+ y1 s
+ H2 B! s8 ?2 Y" [
AUG的鎗管部分可以很容易進行拆換,可以換裝長407mm的卡賓鎗專用鎗管,或者是換裝長35Omm的突擊傘兵型短鎗管,甚至可以換裝附有腳架且長621mm的長型鎗管。一旦進行了鎗管的拆換,AUG便可以立刻轉變成特種部隊用的卡賓鎗型式,或者是作為班支援用的輕型支援武器, 也可以轉變成使用 9mm x 19子彈的衝鋒鎗。% p! p& p" Y6 I' S" U  \7 ]1 l* w$ b

1 @4 g; k  c# vAUG除了為奧地利軍方所採用外,另外像澳洲 (F 88型)、紐西蘭、愛爾蘭、沙地阿拉伯、突尼西亞等國家也都使用這種步鎗來作為制式裝備。 在射擊方面,AUG同時具有半自動射擊與全自動射擊的功能,將扳機扣到一半的話,就是半自動射擊模式,而如果將扳機扣到底的話,便是全自動射擊模式。在射擊上簡單而容易控制。由於AUG是利用扳機來進行半自動射擊與全自動射擊模式的切換,因此多少要有點熟悉之後才能夠駕馭自如。" _! L1 b' Y2 }- s0 A
; Y4 _+ ?+ f" E" ]# F2 \
PS:如果大家对CS内的武器感兴趣,我会尽量找齐全部的资料POST出来,包括刀仔,防弹衣。(如果有兴趣就请留言啦8 y7 f! N  m$ K& \; z
' `" M1 v- S- B9 A
[ Last edited by kaixinren on 2005-12-3 at 12:44 AM ]
愛情就像離境大堂,可喜可悲,帶你到另一個世界......
Originally posted by 151515 at 2005-12-3 00:40:
: ~4 v  n2 t4 v. X1 q" q'! i, c4 K2 y) x8 m) B4 H+ f
, s( ?; x2 M- n, B+ [; g" a
My brother 155220 want too
9 a. j- O/ t; i  l7 u7 ]/ @& X* @4 }
So can u ......
9 ^3 d' T4 B- O' m! _( s8 ?7 e/ v  K" E9 d& A
I want there has 历史
# j) y6 V( @* R# W$ u' L2 Q; D2 v! l$ c% x$ [4 D5 P# u" y& k
都系唔好啦!
' q. ~& d+ I7 K' F你们系吹水版出POST问啦,甘样其他人都会帮你们解答,我见到都会尽量答。
+ [- Y' S% ~& h; r) G7 H9 m0 m8 C
3 S' q. m0 _/ Y3 _+ g6 \[ Last edited by BOYDWAN on 2005-12-3 at 09:33 AM ]
愛情就像離境大堂,可喜可悲,帶你到另一個世界......
Originally posted by 151515 at 2005-12-3 16:02:
1 R$ e: H9 x; e+ u& D0 a! eWhat is 衝車?
8 _) N9 `( A" [/ |% T/ W; \2 r& d  ^' N: l8 n/ d
有2种讲法:
4 a! g! L7 d! `" r一种讲「衝車」是推動雲梯的車輛。它就像起重機一般,由三名兵士轉動車臺上的齒輪,再以繩索吊物,便可輕而易舉地將地上的東西吊至雲梯上。+ k$ b4 q+ c# a* e# b
5 |+ C0 e  v( Z
第2种说法系用来撞门的撞门锤。由底车,一条由大树干做成的撞门锤同两个挡板组成。如果有睇过lord of ring 3应该知道系麽嘢。一开始的冲车没有挡板,由士兵一手拿盾牌防箭,一手推车。到后来改进,在两边做成打斜的挡板,上面铺湿土,防止火箭火攻,士兵全力推车。
愛情就像離境大堂,可喜可悲,帶你到另一個世界......
各位会员,我想找多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帮"军事版"出post,以后正式成立军事版就可以有2个版主管理了。
6 Y7 f$ Z6 v2 G7 f1 O请问边位有兴趣呢?

$ A8 D5 [6 [: T
! l3 {' h' U& I$ ~  a& r- S+ r7 e# K[ Last edited by BOYDWAN on 2005-12-4 at 09:56 PM ]
愛情就像離境大堂,可喜可悲,帶你到另一個世界......
Originally posted by 機密 at 2005-12-4 23:42:
) ]7 ]% a  O$ g3 g! n這是一支鮮爲人知的特殊科研部隊。在...
' V( g: a- W, i2 l; r- S4 z# J
( s0 a( |& A% d, u多谢機密兄!!
愛情就像離境大堂,可喜可悲,帶你到另一個世界......
潛艦之矛魚雷) s; _* t# `) Q( L
) X  U) C! K2 T$ j* o
魚雷至今依然在許多國家的海軍服役,而世界各國也多以改良現役武器來提升魚雷戰力,但在可預見的未來,除非軍事科技發展有重大突破,否則魚雷仍將會是各國海軍最重要的水下作戰利器。5 x  t* U/ [6 l7 \1 ]  I" N# q
, W  s3 y& [" r1 A7 }9 G5 T! x( R
在以往反艦飛彈還沒有發明的年代,魚雷曾是用來擊沉水面航行船艦的有效武器,如德國海軍U艇藉以攻擊盟軍的船團,或是美軍魚雷轟炸機藉以攻擊日本海軍的艦隊;當時在海面上筆直朝向艦艇而來的航跡,相信是許多水兵揮之不去的夢魘。, w! _% p6 p0 L& m- |

& C! d; m" O' r9 R1 u6 S) w( s+ {而在現代的海軍反潛作戰中,魚雷這種具備導向能力,可在水下航行、隱藏蹤跡的慢速武器(相對於飛彈),不論由反潛巡邏機、直升機空投,或是潛艦發射等,仍是最重要的攻擊利器。$ U( l2 Z% G$ ]3 B6 K& O! G

, ]* O) y- K- \$ L3 Y0 h魚雷一般採用發動機或電力馬達推動
8 o& A& b1 C2 T' e) K7 Q) U) l! @4 D8 I- V; z/ n7 w# B
一枚魚雷的組成,由前至後大致可分為尋標器、戰雷頭、導向段及推進段四個部分;一般是採用發動機或電力馬達推進,不過前者的發射形態大多採噴射方式,後者則是以注水游出方式。
+ s" X' r* A7 D+ c$ }5 m( k+ r: B9 \% X
魚雷的戰雷頭引信,有碰炸及磁感應兩種;戰雷頭則多採用錐形裝藥或雙雷頭設計,以求在重量限制下,對艦艇達到最大的破壞效果。而其中的推進系統,則分成能源、動力及推進器三個部分。目前使用過的能源,共有壓縮空氣、燃料及電瓶三種;動力包括往復式發動機、渦輪發動機及電力馬達三種;推進器則有車葉及噴射式兩種。
$ \  T5 j- y& B7 k. b4 D  z) o+ T; i
早期人類發明的魚雷均為直射式,並無法改變追擊的方向,因此常常需要發射多枚魚雷攻擊同一個目標。而隨著水面艦艇及潛艦的機動性能增加,魚雷也發展出來導向方式,主要包括主/被動音響及線導兩種,其中音響導向魚雷可自行追蹤目標改變航向,線導魚雷則由發射載具指揮改變航向。
( e+ W- j1 _# t( Z; f* D( o& i( d2 H2 Q, l& I
現今世界上魚雷的發射方式,主要分成反潛機或直升機空投、水面艦艇發射及水下潛艦發射三種,其中空投型是直接入水或以降落傘減速;艦射型是以魚雷發射器或反潛火箭發射;而潛艦則是以魚雷管中的壓縮空氣、撞擊、渦輪驅動水壓發射,或讓魚雷由管中自行游出。2 G  Q6 M: q- j

7 R8 c. t8 w" G, c8 W' F. H. E, {" |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枚魚雷,是英國人羅伯懷黑德︵Robert Whitehead︶於一八六六年所製造,當時是採用壓縮冷空氣推進,速率只有每小時十三公里,而其後發展的魚雷大致沿用這種推進方式。一九○五年開始出現熱空氣式推進系統,主要是以蒸汽與空氣混合來推動發動機;而美國則利用酒精發展出乾熱式渦輪發動機。一九一四年當時的魚雷,直徑較現代的略小,為四五七公釐;全世界第一枚現代規格的五三三公釐魚雷,則是英國的RGF Mk1型及美國的Mk3型。  t1 M1 g" k" D/ B9 q0 c
# t9 C. d. k6 d) R
一次世界大戰是魚雷發明後,首度大規模運用在實戰中,不過並沒有太大的建樹,主要原因為品質不佳,許多發射出去的魚雷都是未爆彈,同時射程也不足。後來,英國發展出了燃燒循環發動機,使魚雷的射程增加。( k! i* ?9 K* d
- o4 F+ T! A3 C" ^1 N
二次大戰之前生產的魚雷,大都是直射、無導向式,直到一九三九年,德國發展出了全世界第一種電力推進魚雷,至此魚雷也開始擁有導向能力,這種G7型魚雷是採用鉛酸電瓶推動電力馬達。美國在二次大戰初期,曾使用過Mk14型魚雷,而在擄獲德國的G7型魚雷之後,則於一九四二年發展出了Mk18型魚雷。一九四三年德國再發展出T5型魚雷,採用音響被動式導向,航速每小時四十六公里。至於日本在大戰期間使用的九三式六○九公釐魚雷,曾擊中美國海軍Minneapolis號巡洋艦,令美軍大感頭痛。
0 o3 @3 r2 @- n# w3 G; R# G4 N
# z0 f4 a$ q9 k* T3 L3 f英國在二次大戰後期發展成功Mk8型 五三三公釐魚雷,並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英、阿福克蘭戰爭期間,英國海軍的征服者號潛艦即以兩枚Mk8 Mod.41型魚雷,擊沉了阿根廷海軍的貝爾格蘭諾將軍號巡洋艦;Mk8型魚雷直到一九八六年才除役。) E( {3 [+ w$ e) [! }& }* G* D

7 V5 N% W- p1 p, t$ j, e5 S# _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及英國都致力於發展電力推進導向魚雷。後來,英國將Mk20型被動式導向魚雷改良為 Mk23型,成為全世界第一種線導魚雷,一九七○年代末期又衍生出Mk24型虎魚主/被動式導向魚雷。美國則將Mk18型被動式導向魚雷改良為Mk27型,並再衍生成直徑四八五公釐的Mk37型線導魚雷,另外更研發Mk45型核彈頭魚雷,主要用於對付核動力潛艦。
$ h9 J( I8 ?! J) ~
  i* G1 Q0 x9 {/ I2 _新型先進魚雷採封閉循環熱力發動機5 _- B3 }  K) `9 J) c* _& p/ ^
5 m& h# U' k( `, }; k) F! d' a0 q+ f
一九六○年代各國所發展的魚雷,大多採用燃油及高壓空氣產生動力的推進系統,有效射程在六五八公尺至一三一七公尺之間,使用碰炸、音響、磁感引信,戰雷頭為高爆炸藥,如美國的Mk46型魚雷,即採用OTTO燃料發動機的熱力系統推進。美國海軍自一九七四年起配備的Mk48型魚雷,採用往復式發動機;一九七九年換裝為Mk48 Mod4型,最新衍生型則是Mk48 Mod.5型。至於近年來新發展的Mk50型先進輕型魚雷︵ALWT︶,採用了新研發的封閉循環熱力發動機。
9 y, b7 R9 ]: c5 E
- }0 h; J5 e, g" Q& K法國海軍一九七一年起使用自製L4型魚雷,一九七六年發展的鰻魚︵Murene︶魚雷,採用噴射推進系統,航速每小時九十二點八公里,為北約成員國海軍大量使用,不過一九八一年曾採購過美製Mk46型魚雷。英國於一九八二年發展的魟魚︵Stingray︶魚雷,採用海水電瓶推進,戰雷頭為錐形裝藥。此外,義大利發展出了A244S型魚雷,於一九八四年服役,是北約組織使用的魚雷中,戰雷頭最小的一種。
; z& Y- m: v2 F6 r
5 ?$ E1 t- R/ C5 F8 F$ p目前魚雷依體積大小區分為輕、重兩種0 W3 L" {! M6 x6 [; w9 R" F
5 C5 m0 @( ~( T8 U
目前世界各國海軍使用的魚雷當中,依體積大小可分為輕型及重型兩種,其中重型魚雷的重量多在一千公斤以上,直徑五三三公釐,長度約七公尺,配署在潛艦上使用,如前蘇聯的六五型︵Type 65︶、美國的Mk48型,及英國的虎魚魚雷等。至於輕型魚雷的重量約三百公斤,直徑三二四公釐,長度約二點七五公尺,一般配備在水面艦艇及飛機、直升機上,如英國的魟魚,法國的L4型、鰻魚,義大利的A244S、A290型魚雷,以及瑞典的TP42、427型線導魚雷等。
; L, c) R/ K7 G, z- I
5 B) k$ N, O# y5 a$ Y  j  L一直以來,人類在魚雷的發展腳步上始終緩慢,這可以從種類不多的導向方式及推進系統看出。雖然隨著新型潛艦的出現,各國海軍在魚雷的航速、射程、追蹤、鎖定及重複攻擊性能等方面,不斷有新的作戰需求產生,但由於在海水這種特殊的作業環境中,使得魚雷的技術開發,仍舊無法有大幅度的進展。
. F6 d5 u$ f( L6 g7 t1 L7 X% n+ _1 `  H$ V, u* P+ U) |- L# M
因此我們可以明顯的發現,至今魚雷的面貌並沒有很大改變,同時不少已研發多年的魚雷,依然在許多國家的海軍服役,而各國也多以改良現役武器的方式來提升魚雷戰力。不過在可預見的未來,除非軍事科技發展有重大的突破,否則魚雷仍將會是各國海軍最重要的水下作戰利器。

mk44.jpg

mk44.jpg (19.5 KB)
290 x 160 PIXEL下載

torpedo_comp.gif

torpedo_comp.gif (9 KB)
598 x 310 PIXEL下載

愛情就像離境大堂,可喜可悲,帶你到另一個世界......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kaixinren雪仔的『軍事版』- 歡迎交流~[+左, BOY]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