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16798
- 精華
- 3
- 威望
- 1282
- 魅力
- 3
- 讚好
- 0
- 性別
- 男
|
32#
發表於 2005-12-5 07:43 PM
| 顯示全部帖子
唐詩漫談
6 \! X, V) ? [4 j' |
; L7 u' T1 K( t9 `$ z8 l7 U- m0 W8 x; o% E3 U3 F! B
莉莉整理4 D" k4 ^1 Q3 @/ r! c' a. t, _9 I
(http://www.epochtimes.com)& G) l' F' x0 z8 l9 h. b
提起唐詩,人們會肅然起敬,都知唐代是中國詩歌的鼎盛時期,唐詩代表著古典詩歌的最高成就。唐帝國建立後.保持了長時期的社會穩定,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文化取得空前繁榮,整個國家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大好形勢,為詩歌寫作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唐代的科舉考試重視詩賦,知識分子要中進士當官,就要會作詩。
) w5 g e) _( A4 `1 c- [2 o# W' N+ h& D+ l
就詩歌本身說,唐代的五、七言古詩和樂府歌行進一步成熟,講求聲調韻律的五、七言律詩和絕句千古吟誦,詩歌也百花齊放。到盛唐時代,眾多的詩人把詩歌創作推向高峰,壯闊的山河,優美的田園,繁華的都市,蒼涼的邊塞,都在詩歌中得到充分表現。
6 |6 a+ d! f# D! b) E x* |! G6 s, l) N" }' {! [/ I; X
特別是李白的充滿豪放詩篇和杜甫寫實主義詩篇,代表了「盛唐詩歌的最高成就。唐代詩歌可說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宗瑰寶。清代康熙年間編輯的《全唐詩》收入2200多位作者的48900多首詩(另外佚失的不知其數)。在唐朝不到三百年的時間中,留下了如此豐富的文化遺產,在世界文學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其中相當多的優秀詩篇,其多姿多彩的藝術魅力令歷代讀者哲服,代代相傳,歷久不衰。唐代詩歌發展大致經歷了初期、盛唐和中晚唐幾個階段,下而分別作些簡介:
% _1 G7 Q+ b7 f' O `% x/ R- h* t
初唐詩歌: S. F0 |7 L( Z }9 T. [
9 V9 A# t3 n8 M! P# v( q 這是唐詩繁榮的醞釀時期,重要詩人有被稱為「初唐四傑」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此外還有陳子昂、沈佺期、宋之問等。唐代建國初期的詩歌仍沿襲南朝詩歌的慣性發展,柔靡婉約。「四傑」的出現轉變了這種風氣,他們才氣橫溢,有嶄新的視野,通過自己的詩作表達了男兒的抱負和壯烈的懷抱,拓寬了詩歌題材。如楊炯的《從軍行》:% @) M o7 p1 O9 h, M; E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8 H6 \2 h1 w# y- ^' u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4 b# O. J& P! o: m" t. k( ?- @
雪暗雕旗畫,風多雜鼓聲。# b7 K4 h4 y) b+ i0 h$ {, X$ `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 S3 A/ q# S6 ^
+ V w& n* J7 b# o2 T7 ?8 z, M1 @$ z 這種豪邁的格調。為唐初詩壇吹進一股新風。詩中想投表現了青年為國為民,棄筆從戎,駐守邊疆、保衛國土的熱忱。寧可做個低級軍官(百夫長),也不想做老下書生。繼「四傑」而起的是陳子昂,他的詩別於南朝以來柔弱的詩風,他的詩中有很多華麗的辭藻,著重於對文字的精雕細琢。他的《登幽州臺歌》為其中著名的一首:
% [5 d7 D7 C: T& A3 ?' v D( o前不見古人,
8 X* t3 F8 ]( J1 J" T$ I" B後不見來者;
% \( @' Z! O3 U0 a( k6 m1 U念天地之悠悠,
5 ^- ~* f2 S& v( c- N5 m% Z獨愴然而涕下。5 ~8 |# X1 r4 t
. O V) D* r5 z9 v) A 蒼涼遼闊,賭物傷情,被認為是懷古詩的絕唱,韓愈曾說陳子昂:「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評價了他在唐詩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沈佺期、宋之問在詩歌格律方面,有一些。他們總結了「永明體」以來詩人們探索的成果,以自己的詩作,促進「近體詩」最後定型。鑑賞唐詩,首先要對詩「近體詩」和「古體詩」的分別有個概要的了解,掌握它們各自的特點,就能更好地領略其妙處。古體詩,它又稱古詩或古風。這個概念和通常說的「古代詩歌」的概念不同,是專用名詞。專指唐代以前流行並在唐代繼續流行的一種詩體,和唐代形成近體詩相對存在。古體詩的特點是:每篇句數不限,每句字數不限,可押韻也可不韻,押韻也可換韻,句與句間沒有'平仄對應和用詞對仗的要求。換一句話,古體詩格律上比較自由,同近體詩在格律上有極嚴格的要求不同。古體詩分兩相大類:五言古詩七言古詩的(或簡稱五古和七古)。此外還有句式長短不齊的古詩,一般歸入七言。有的古體詩句數、字數和律詩相同,但用韻、平仄和對仗都不同於律詩的要求,所以近是古詩。上文講到的《古詩十九首》及陶淵明等人的詩都是古詩。
' k& y% z5 H: C: M
& ?) y# z! k3 @) v4 P4 V 近體詩,它又叫今體詩(「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講求嚴格的格律。近體詩有四項基本要求:一是句數、字數有規定;二是按規定的韻部押韻;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間要求平仄對立和相黏;四是規定某些句子之間用詞要對仗,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近體詩分兩大類:
/ I1 J) b0 t8 V! R: } g; Z(一)律詩,由八句組成,五字句的稱五言律詩,七字句的稱七言律詩。
. |! Q# m5 P% `) `6 ? F6 q(二)絕句,由四句組成,五字句的稱五言絕句,七字句的稱七言絕句。' |: ? C% h' z/ ]3 b
$ J' F. b% Z0 `4 _1 Y6 B! H8 t大家熟悉的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Z5 _7 Z; Y; P8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1 O- d( S6 ^- _6 M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r. U5 B# |7 t4 B7 X% o* q. x; L, K ~, p/ K P
這是五言絕句,它必須是四句二十字。其次它必須依照用韻要選一個韻部的字作韻腳,這首詩的「流」、「樓」兩字就屬「十一尤」韻。再次,它用的字必須合乎規定的平仄格式,這樣讀起來才抑揚間錯,和諧動聽。這首詩的平仄格式是:2 s% w2 j0 j3 A: Q! q- n5 K% Q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g! Z' n7 A) \6 T) {# k9 P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1 ]& z" }/ q3 Y; Z) W
4 Y' h6 L; r7 ]" }5 a( N) x 用標出來的字可平可仄,其餘的字不能變通。平--指的是古代漢語中的平聲字;仄--指的是古代漢語中的上聲、去聲、入聲字。按現代漢語說,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字屬平;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宇屬仄。絕句詩上下句之間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這首絕句全首對仗,後兩句「欲窮」對「更上」,「千里」對「一層」,「目」對「樓」。
7 U* Y* G. X0 {! y m1 c. X/ f6 Z6 ^- b. U7 Y; s( o- o7 G
我們舉《登鸛雀樓》這首詩來說明近體詩最基本的格律要求.此外五言絕句還有三種平仄格式,共四種格式。七言絕旬、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也都各有四種平仄格式。關於近體詩的平仄格式,只舉上列作些提示。不再詳細介紹了。如果不想創作這類詩,只是鑑賞前人作品,那麼關於格律的要求知道得粗略些.也是無妨的。七言絕句,我們舉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來看:
9 m; r& I. H3 ^5 L)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淼茫。" [ n. S) k/ \ p2 Z
日暮孤帆泊何處?天涯一望斷人腸。
7 k% M2 }1 J+ |8 R. K0 @
. N! d" {4 B0 e! @; Y5 M9 r 表達了送別友人遠行時留戀悵惘的感情。四句,二十八個字押的是「七陽」韻,平仄按規則。因絕句允許不對仗,這首詩就沒有對仗。& D$ f) ]" y0 z
% A; _0 y w1 E, ?" f
五言律詩,我們看戴叔倫的《除夜宿石頭驛》:
. F" I9 Y/ L, j; _2 o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 P7 Y6 ?& A6 x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8 c2 ]1 C0 k$ w1 O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I: p$ E( s9 _3 r% J% V7 z+ B
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1 p+ W0 q9 _7 _
2 T/ e3 U( O# ^: [6 N5 F 這是除夕夜晚遠離家鄉親人獨宿逆旅感慨自身遭際的話。八句,四十個字,押「十一真」韻。平仄合規則。律詩的一二句稱「首聯」,三四句稱「頷聯」,五六句稱「頸聯」.七八句稱「尾聯」。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如這首的頷聯「一年」對「萬里」,「將盡」對「未歸」.「夜」對「人」;頸聯「寥落」對「支離」,「悲」對「笑」,「前事」對「此身」。上言律詩,我們看柳宗元的《別舍弟宗一》:8 \" B3 A/ R: M! P8 I; A0 V* B
寥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R/ C# w7 z! F2 ]" O1 Y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1 a3 w) t5 L% B( b
桂嶺瘴來雲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 W8 ?2 u8 x4 k$ {6 Z
欲知此後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2 w! V# E# n7 L; h: M4 r5 I
L7 U U* @$ i7 h) I; M, s2 }" e 這是柳宗元被貶到蠻荒的柳州,送別堂弟柳宗一去江陵時寫的詩,情緒極度感傷悲憤。全詩八句,五十六個字,用的是「一先」韻。平仄合規則,頷聯和頸聯對仗工整。七言律詩第一句多用韻,也可不用韻,這首用韻。律詩中還有一種「排律」,即把律詩延長至十句以上乃至百句,除首、尾兩聯外,中間所有出句與對句全要對仗。排律通常為五言。唐代詩歌的樣式,在初唐時期已經齊備。到盛唐時代就出現了詩歌創作的高峰。5 n/ y! }$ Y% o
( a) P0 M: _) u8 M/ ?
盛唐詩歌
. f. z, t+ T' B! R, x/ _1 s5 Q, v: k7 a6 u6 O0 T
到公元八世紀初,唐王朝出現了所說的「開元盛世」,經濟、文化發展到鼎盛。詩歌創作領域也出現大批優秀詩人,寫下內容非常豐富的詩歌。其中田園山水詩和描寫邊塞戰爭的詩占相當比重,李白、杜甫也出現在這時。下面分別作扼要介紹。
3 g$ Q* v9 O& N& e* s! y( {' M
% C/ `9 X" d8 g4 e& m8 L% [- Y; ?4 f' b+ ]田園山水詩5 J& e& Z% q6 o1 }! s3 l+ J. R
6 @; N5 m& J& ?
這類詩歌最有名的作者首推王維。王維.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習慣上又稱他王右丞。他信佛,不願受官僚生活的壓抑,長期隱居於輞川別業,熱愛自然,親近農村,詩寫得恬靜閒適,具有一種靜態美。如《渭川田家》: . Q! k: u' g. F" O O7 G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 k3 @# O2 M2 |5 R, Q$ k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靡。
. A }! P% z1 e6 W- R+ j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v& ~" W8 @/ F3 G) G% r% b4 ?. e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d$ U& |. T, Q* h
即此茨閒逸,悵然吟《式微》。) c2 o+ R! E7 {3 G4 |3 b; S; n
! M& O; `2 {9 q
夕陽的餘暉映照著村落(墟落),歸收的牛羊湧進村巷中。老人念著去放牧的孫兒,柱著拐杖在柴門外望他歸來。在野雞聲聲鳴叫中。小麥已經秀穗,吃足桑葉的蠶兒開始休眠。豐年在望,荷鋤歸來的農民彼此見面這美好的情景使詩人聯想到官場明爭暗鬥的可厭,覺得隱居在這樣的農村該是多麼安靜舒心;憫悵之餘不禁吟起《言古經》中-「式微,式微,胡不歸?」的詩句(意即:天黑啦,天黑啦,為什麼還不回家呀?),表明他歸隱田園的志願。
% V' L- n$ H' d1 r* n |9 Q4 L' `4 F( i, j2 \
王維精通音樂、繪畫、書法,藝術修養深厚;蘇東坡評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上面這首詩就可以說是一幅田園畫,詩人娓娓動情地聊起家常。 ' Z" T- `4 c( K1 K2 d" l
' ~$ j) V! J3 r9 k" A〞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作老龍鱗〞,是王維晚年穩居輞川別墅,專意山水詩作的生活照。; z P' f9 Z0 N+ s6 d5 G9 I( x6 X
$ b" T0 a ]/ u3 ]% Z
與王維齊名的詩人是孟浩然,原籍襄陽(在今湖北省),常被稱為孟襄陽。據說他普在張九齡官署偶然遇到唐玄宗,玄宗知道他的話名,命他朗誦詩作。他誦讀了《歲暮歸南山》。其中有「不才明主棄」(我缺乏才能,所以聖明的君主不用我)一句,玄宗聽了大不高興,說:「是你不求當官.不是我不讓妳當官,你怎麼能怪我!」後來他考進士沒被錄取,也沒正式做官,長期漫遊和隱居,以山水詩聞名於世。
9 K" }9 l1 x7 k! Q* @0 q) ^7 F+ l/ r# D* g
他的《過故人莊》一詩流傳最廣:1 K* }$ c1 X: W0 w3 T5 I F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J8 Y) J& _+ k3 J% k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2 {; C7 z: N3 C!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 I/ a( ]5 I& M1 D- j5 k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o5 u8 k) t5 |0 @0 }: g5 D$ c" [9 Q$ O, s+ `7 t; T" ~; C+ S% {
老朋友殺雞做飯,請他到村中作客。近看,茂密的綠樹嚴嚴地圍住村莊;遠望。青翠的山巒向遠方延伸開去。打開軒窗,可見到堆著穀物的場院和青青的菜園;端著酒杯興致勃勃地聊起桑麻的長勢和收穫。在道樣天然圖畫中與好友飲醇酒,啖佳餚,縱情談笑,該是多麼快樂和愜意!酒後,朋友間仍戀戀不捨,約定九九重陽節再來歡聚,痛飲美酒,醉賞菊花。儲光羲也是一位失意的隱士,他的《釣魚灣》為了隱居的情趣:! D& U: W1 S7 w: P
垂釣綠灣春,春深杏花亂。: h& M; d3 q; w! }
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
( U* x. T e8 u( q0 b2 t日暮待情人,維舟綠楊岸。* ~6 b9 G, O( L
* O8 ^* J2 Q: T; x5 K4 ] U1 ? 綠蔭蔽天。落花飄地,清潭見底,荷動魚散,漁翁之意不在魚,單是道美好的景致就是最好的享受丁。日暮罷釣繫船,在綠楊芳草中等待好朋友(情人)來相見,這樣無憂無慮的生活,不就等於神仙了嗎?實際上他們的生活也不會沒有困擾和煩惱,然而作詩時要暫時拋開它,抓住某一美好的場景和情緒,盡情發揮和渲染。詩人滿足了創作慾。也給讀者帶來美的享受,這就叫作詩。 ) @0 b' z9 w! o; z! B! h; T
9 ^5 k: C" v: c2 s& B/ ?/ L7 _邊塞戰爭詩% e" s' @: i' @+ }
) ~5 P5 I+ q- @$ t E, B 在唐代的對外戰爭中,許多文人參與進去,對邊塞和軍旅生活有親身體驗,從戎而不投筆,寫詩描繪蒼涼的邊塞風光,讚頌將士們的勇武精神,或描寫戰爭帶來的災難,於是有了邊塞詩派。著名詩人岑參的《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有代表性:# s# U$ Y* U8 S, N
6 K& y/ }9 X) w9 J' l" X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
5 H1 \" u9 x+ G. }7 s8 e% q3 S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
7 m! K: w/ ^7 z' j6 W# G) e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2 ^9 l7 k1 I% U5 U7 h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5 U, u6 W) O0 {' Q$ I2 R
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 n* t, `, L. `# \$ H
夜半行軍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U. t9 U3 E A1 X9 p: n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
+ y; r5 ^4 a# ?* _! S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 i8 S* e+ O. f! B* D7 ~( @3 A
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Y0 s+ x, G; @
# I" v( W3 ]0 a
詩中的「走馬川」、「輪臺」、「金山」、「車師」都是常見的北方或西域地名,這裏用來做地名的代號,並非實指,所以讀詩注重理解詩意詩情,體悟其中意味。這首詩一開始,軌大筆淋漓地描繪出西域狂風瀰天、飛沙走石的惡劣環境。北方強悍的匈奴民族來犯,狼煙四起;將軍帶兵奔赴戰場迎敵。夜行軍兵器互相碰掩,儘管寒風如刀,落官約五花馬背上依然熱汗蒸騰,很快又結成冰凌。在帳幕裏起草討敵的戰書,還未等寫完,硯臺裏的墨水已凍成冰塊。這樣吃苦耐勞勇武向前的軍隊,一定會使敵人閒風喪膽,不敢交戰;那我們就在車師的西門等待勝利凱旋的捷報吧!詩中表現的樂觀豪邁的氣概,正是盛席時期時代精神的體現。李頎的《古從軍行》也很有名:
- x6 y* m& n% I, j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4 M( x- V, u! p$ l9 A4 v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0 q4 ?% Y. S( b. V0 R" _# u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 J. }. R9 ~% Y( j& q7 S9 x0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P' u+ U! W! C7 K- |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i; V+ n1 ]6 G+ s r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0 o- K8 F; o0 F% A: m
& a6 [7 I6 O+ g0 @* Q 軍隊白天要登上山頭瞭望烽火報警的情況,黃昏時又匆匆趕到交河(在新疆吐魯番,此代有水的地方,非實指)去飲戰馬。刁斗是一種銅製的鍋,白天用它燒飯,夜襄做打更的柝[音ㄊㄨㄛˋ)用。軍人們背著刁斗在刮得昏天黑地的風沙中艱難行進,這時聯想到漢代從這條路遠嫁烏孫王的烏孫公主一路上演奏的琵琶曲,-一定是充滿幽怨。在荒無人煙的地野營過夜,飄起瀰漫天地的大雪,和遠處的沙漠連成迷濛一片。秋夜裏南飛大雁的嗚叫聲淒厲又哀傷,交戰對方的胡兵也耐不住這艱苦生活而落下眼淚。, z4 Q( q4 Z) [6 O6 M
1 _" B: i8 K$ k% z' S; d
聽說朝廷已傳下不准後退的命今,只能拚著性命跟隨將軍去死戰。玉門被遮,即不准退人玉門關,用的是《史記.大宛列傳》的典故:貳師將軍李廣利攻大宛失利,退至敦煌,請求朝廷退兵,漢武帝「聞之大怒,使使(派使者)遮玉門,曰:有敢人者輒斬之!」拚命向前的結果,十有八九是戰死,年年有無數人拋骨荒遠的異鄉,唯一的成果是葡萄(蒲桃)從西域傳入中原種植,供富貴者享用。詩中雖流露出哀怨的情緒,基調還是高昂進取的。戰爭是殘酷的。公元714年唐朝軍隊與吐蕃在臨洮的長城堡附近有過一場大戰,殺獲吐蕃數萬人。王昌齡的《塞下曲》。寫到這場戰爭:9 V7 x) ]" C/ k, Q* q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 i) I& B/ s o' v早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 [! v& y) L* d) a0 B/ j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 m, ?/ z% J% \5 T4 }) x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6 u$ V- q5 m5 u6 i+ Y* C
" M0 [. |1 E) a7 a
戰爭過後多年,戰場依然黯淡淒涼,漫漫黃塵中白骨散棄於雜亂的蒿草中,永遠被人遺忘。無論死者是哪一方的。對其本人和家庭來說,都是淒慘的悲劇。$ @3 P/ Q! s( J
, [( W! f' q2 ~% u
陽關、玉門關邊戍關隘,曾頻頻出現在唐代邊塞詩歌中,既有別離的苦戀,又有立功絕域豪情。
# Y+ a) I; U! x" _3 N' F5 f+ j1 F% J2 D. |; y% I
中晚唐詩歌 1 s; N* H! }6 R. Z7 `, z% v
& k# k( x1 @. V5 D1 [6 S8 m
唐代中後期,王朝的鼎盛期已過,但詩歌創作仍末衰歇,先後出現「韓愈、柳宗元、張籍、李賀、「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杜牧、李商隱、溫庭筠、杜荀鶴等等風格不一的傑出詩人。他們的詩從不同角度反映「唐帝國走向哀落過程中的危機和民間苦難.藝術,成就也很高,對後世影響也很大。+ r9 _8 Z: R, a# u( d" r
" l% y; T7 v+ t* G+ ~ 韓愈是散文大家,同時是著名詩人。他最崇拜李、杜,但並未亦步亦趨地去摹擬他們,而是通過自己的探索創出獨特的風格。韓詩的特點是獨特清新,與他的好友孟郊一道被稱為「韓孟詩派」。他的《山石》是其詩歌代表作之一:. l" n5 y) @- B* r0 b1 l
山石犖[音ㄌㄨㄛˋ]确行徑微,5 a! i" a4 b1 M) d( s2 {7 g7 @3 j
黃昏到寺蝙蝠飛。1 m" Y. d3 P4 E% w
升堂坐階新雨足,
1 `; h6 [6 c& B芭蕉葉大梔[音ㄓ]子肥。
( B( M, P+ Y, R6 |& @: K$ ^僧言古壁佛畫好,
5 g8 K3 H" }: E# h$ l1 w以火來照所見稀。
$ _' d& C! |8 u: ]* G鋪床拂席置羹飯,
1 R: z+ J' p, a; a- o) S( L粗糲[音ㄌ一ˋ]亦足飽我飢。
- Y: r3 R8 ^2 x) A4 L# y6 V夜深靜臥百蟲絕,3 l) ^8 @$ ?$ j4 ]
清月出嶺光人扉。/ A5 m7 y1 Z& u9 v3 L7 H3 m |
天明獨去無道路,$ O. y+ m1 e/ m3 J
出入高下窮煙霏。# R& k6 h b) S% \; n/ Y/ E
山紅澗碧紛爛漫。
) S1 I% K5 v/ E+ [- C' F2 y" [時見松壢皆十圍。; l4 z7 P" Z! Z, n+ x
當流赤足踏澗石,
2 P5 w' E7 @3 K1 v4 G6 j. \水聲激激風吹衣。) l" m, V B* h7 J$ T9 L
人生如此自可樂。+ z! L! x8 I2 s- A0 D$ a7 k
豈必局束為人羈。
2 T9 J! _$ @! v' r磋哉吾黨二三子,
8 ~5 F! D( U$ ~* R, _2 I- k" R安得至老不更歸?
) h- T2 k3 y( T8 A- J
: w. @; A- m, S 二十句詩,等於一篇完整的遊記。開頭把讀者的想像從崎嶇的山路上,引到黃昏約寺廟中.恍惚看到迷茫的夜空中翩然來去的蝙蝠。作者很愜意地坐在臺階上休息.看到雨後的梔子生意盎然。這該能引起人們多少有趣的遐想呵。接著寫看壁畫,吃飯,夜宿,直寫到第二天下山。這時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高低上下難以找尋的山路,兩旁山花爛漫,澗水呈碧,佳木蔥籠,再到清澈的澗水裏洗洗腳,涼爽的風吹到身上,該是多麼快慰!最後四句是議論:人生裏這就是快樂,何必去當那個官兒,讓人管束呢?我們一夥的那幾位朋友啊.你們能到老都不辭官歸來嗎?這首詩寫的全是眼前景物,選擇、敘述恰到好處,詔句峭拔,意境清新。 * D- E6 m# r4 e
/ F- k" [( ?7 e/ @9 z& ^
李賀也是一位有名的詩人。他的詩作受韓愈影響,但風格又不同於韓愈。其詩想像豐富.形像奇特.辭語瑰麗,逝世時年僅二十七歲,被稱為「鬼才」。據說他為了寫出好詩,常帶一個小奴騎驢出遊。想出好句就趕緊寫下來投入一個破錦囊中,回家再點染成篇。他的《南園》詩之一,抒發了他作為詩人的幽憤:
9 I4 k1 o8 u: D7 e. x7 Q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 _& F5 d, k7 s0 K/ `( H7 Q
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7 q4 N1 I6 B" g+ ^4 X
; x; L- f: a9 v$ O
漢代揚雄曾把吟詩作賦比作「雕蟲篆刻」,微不足道。此處「雕蟲」指作詩的人。李賀說自己是個專門「尋章摘句」為作詩拚盡心力的人,作詩經常通宵達旦,只有簾外彎彎如弓的曉月陪伴自己。國家重視武功,年年在北方的遼海打仗;寫詩作文的人只好在衰颯的秋風中哀哀哭泣。
5 g1 b! D; z/ v% j2 w; d+ y4 `$ H
* \+ x+ l8 J2 S8 i! W: q 白居易(公元772一846年)字樂天,半生為官,與好友元稹齊名,被稱為「元白」。 中唐時代成就最高的詩人就是白居易。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即詩文要為時代服務,為現實服務。這極明確的理論是相當進步的。他熟悉和同情百姓疾苦,他的政治諷諭詩《新樂府》50首和《秦中吟》1O首,都是為民請命的好作品。我們讀《秦中吟》中的一首《輕肥》:% l# z! v" u1 H$ [: ?7 i* {
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9 `' K, l; Q: K* c, }0 H
借為何為者,人稱是內臣。
2 v' J/ w L S4 K ?朱絨[音ㄈㄨˊ]皆大夫,紫綬悉將軍。0 Q8 I% S& {$ q* c* u0 i! o8 }5 E
誇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
+ v8 e- G2 |, `1 G$ T: A樽罍[音ㄌㄟˊ]溢九醞,水路羅八珍。
# X& G6 E0 R0 n0 X/ z1 `9 w果掰[音ㄅㄞ]洞庭橘,膾切天池鱗。1 W5 S& f! n% H7 t+ M
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 d) F7 m) A7 j# D. f! q; b# y
是歲江南旱,衢[音ㄑㄩˊ]州人食人!
2 J# e5 L) a2 n S' f. |5 i! y" i1 ~- A% }6 n
唐代後期政治腐敗的根源之一,就是太監專權。這首詩就是諷刺宦官的。他們穿紅佩紫,騎著高頭大馬耀武揚威地丟到軍隊裏赴宴,欲罷美酒住釀,吃完山珍海味,得意洋洋,精神亢奮,旁若無人。& x) `. E9 `" m' t
& s, i7 t/ l( }; B- @; Z
詩的最後筆鋒突然一轉:這年江南大旱,位於今浙江省衢縣的衢州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沒有一句議論,思想已鮮明地表達出來:原來這幫國賊吃的是人民的膏血!《秦中吟》、《新樂府》之外,同類的詩作還有很多,如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寫的《代賣新女贈諸妓》:
0 O4 h3 o! v( o" |亂蓬為鬢布為巾,曉踏寒山自負薪。3 C; ?+ j( O0 b7 U# e
一種錢塘江上女。著紅騎馬是何人?' Q+ v# d5 b) y7 l2 V
& S3 \) Y+ ^0 O) s
賣柴婦女亂草一樣的頭髮上紮著粗布頭巾,每天都到寒冷的山中去背柴;同樣是錢塘江畔長大的女人,為什麼另一些人都穿紅戴綠、騎馬坐轎,過著舒坦日子?「著紅騎馬」的是妓女,其實她們過的是另一種辛酸的日子,表面穿戴好,付出的是被人玩弄的代價;真正的剝削者是那些欺壓農民、玩弄妓女的達官貴人。不乎之中還隱藏著不平,詩頗耐人尋味。白居易詩名很大.在日本等國也有很大影響。他的名作還有長篇敘事詩《長恨歌》和《琵琶行》,前者寫唐玄宗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後者寫一名樂妓的辛酸遭遇,都寫得優美和諧,真切動人,傳千古而不衰。晚唐詩人杜荀鶴、聶夷中、皮日休等,也寫過許多反映人民疾苦的好詩。2 q7 h* Z7 V- Z, M! ~2 r3 G$ W
6 X4 i; C* b) [& s
一生同情民眾而又無力改變現實的白居易,晚年退居河南洛陽龍門山東之秀山,築石樓,自號春山居士,在與胡景、劉真等九位老者宴飲仙遊中結殘生。
5 @. M% a9 V F1 w" I; G+ n5 l3 {" d/ w
李商隱和杜牧是晚唐詩人中的佼佼者。杜牧的清新明麗的抒情小詩,廣為人知。李商隱擅長律絕詩,常以歌詠歷史題材來諷諭現實。我們讀他一首《隋宮》:
* h3 Q" X' \# ^( C$ a+ u4 R$ b: I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 v) C$ B8 j- z' _* d1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 ]* l$ [# r- S8 n3 W0 C" c於今腐草無螢火,給古垂楊有暮鴉。: F7 \! e5 R& Z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6 V5 V$ p: l: x& X
e2 o# o0 l2 n7 T8 R 「紫泉」是長安水名(原名紫淵,因避唐高租李淵之諱改為紫泉),代指長安。首聯說隋煬帝楊廣出外遊幸不再回長安,那裏的宮殿只有煙霞籠罩,十分寂寞;因為楊廣要改以繁華的揚州(蕪城)為都城。在頷聯裏,作者設想,如果由秦始皇傳下來的玉璽不是歸於李淵(傳說李淵面相是「口角龍庭」,前額狀如太陽,屬帝王之相),即隋朝不滅亡,那麼隋煬帝以錦為帆的龍船說不定要遊到天涯海角去,他的奢侈荒唐的行為不會停止。頸聯說,今天亂草堆中螢火蟲已經絕跡(古人有「腐草化螢」的說法);只有隋煬帝開鑿的大運河兩岸柳樹上,黃昏時有無數烏鴉翔噪,似在憑弔隋朝滅亡。
f$ S' T7 u9 P6 w* k: y+ p* T% k
陳後主陳叔寶是個荒淫誤國的皇帝,被隋文帝楊堅俘虜後,與當時尚為太子的楊廣有過交往。楊廣當皇帝後,曾在夢中與死去的陳後主相遇,並讓陳後主的寵妃張麗華舞了一番《玉樹後庭花》。尾聯兩句就此議論:隋煬帝死後到九泉下遇到陳後主,就不應再有歌舞《玉樹後庭花》的事了,因為他自己也走了陳後主的老路,該感到慚愧。這首詩是針對唐後期帝王的腐敗而作的。然而作詩只是作詩,沒有哪個帝王會因此醒悟。試看隋亡以後哪個朝代生了陳叔寶、楊廣那樣的人物?正如杜牧在《阿房宮賦》裏說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o1 t4 \0 j j' ]& x& A7 t
) k' i5 k4 K5 K: i' b7 W 唐代詩歌,無論就其作者之眾多、題材之廣泛。還是就其藝術之高超、影響之深遠來說,都是空前的。我們要繼承和研究這份寶貴的遺產,吸收其精華,期望有一天再創造出一個中國詩歌的新高峰。
% }7 _6 a0 R' _; Q! c
, l& \: ?4 Y' s+ m* Z3 p! ?9 h 近體詩用韻根據「平水韻」,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劉淵而得名。平水韻依據唐人用韻情況,把漢字劃分成107個韻部(其書今佚)。清代康熙年間編的《佩文韻府》又把其併為106個韻部:上平聲15部,如一東、二冬、三江、四支…等;下平聲15部,如一先、二蕭、三肴、四豪…等;上聲29部,如一董、二腫、三講、四紙…等;去聲30部,如一送、二宋、三絳、四寘…等;入聲17部。如一屋、二沃、三覺、四質…等。每個韻都包含若干字,作律絕詩用韻。其韻腳的字必須出自同一韻部,不准錯用。( |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