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人生] 人要怎麼活這一生,才會覺得值得呢?[nep+]
托爾斯泰晚年寫了一部很薄、也很感人的小說: 
 
【伊凡˙伊列區之死】探討一個問題: 
 
 
伊凡˙伊列區是個高等法院檢察長,有一個人人羨慕的漂亮太太,交往的都是彼得堡的上流階級和貴族。  
 
 
他從小聰明伶俐,善於察言觀色,也善於應對逢迎。 
 
 
 
因為出身貧苦,所以從小就力爭上游,立志要出人頭地。 
 
 
 
他聰明又用功,很順利地拿到人人稱羨的大學文憑。  
 
 
進入法院以後,他比別人更用心辦案,也擅長交際,所以就比同事更快地獲得各種升遷的機會。 
 
 
 
在人生最高峰的中年時,他和美麗的太太搬進了彼得堡寬敞的豪宅裡,開始用心佈置這個家。  
 
 
就在掛窗簾的時候,他從高高的梯子上摔下來,從此臥病不起。  
 
 
從小到大,他第一次有很多時間去看他身週的人,以及他這一生真正所擁有的。  
 
 
 
雖然他很用心佈置這個房子,極力想要擺脫中產階級的品味, 
 
但是從傢俱到窗簾,沒有一樣東西和他相同社會階級的人有任何的不同。 
 
 
 
就像他的一生, 
 
雖然他一直都不甘心當平凡人, 
 
但是卻也從來不曾追求過任何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因為,他從來都不曾知道自己在追求的是什麼,也從來也不曾認真問過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 
 
整個一生,他只是活在別人的期許和羨慕之中。  
 
 
 
所有他曾追求過的東西,都只是因為別人認為那些東西很體面,值得稱許或羨慕,而沒有一樣是他自己要的。 
 
 
 
就像他的婚姻,不是因為兩人相愛,而是因為大家都認為他們兩人條件相當,未來將是非常體面的一對。  
 
 
 
臥病以後,他那愛慕虛榮的的太太和女兒從來不曾真正關心過他。 
 
 
 
其實,他也從來不曾關心過別人。 
 
 
 
醫生不在乎他的疼痛與憂慮,不把他當作一個有感覺有思想的人, 
 
只是機械化地用專業角度在處理他的身體。 
 
 
 
這就像他在法院一貫的風格, 
 
他只想從專業角度把所有的案件冷漠而優雅地處理掉,冷漠到近乎無情與殘酷。 
 
 
 
即使發現當事人有冤屈或不得已的苦衷,他還是硬著鐵石心腸依法辦事。  
 
 
 
他的同事沒有人同情他,反而整天在打聽他的遺缺可以帶給哪些人升遷的機會, 
 
就如同他以往在類似場合下會有的一貫作風。  
 
 
 
把他和家人聯結在一起的力量不是愛情與親情,而是虛榮心和一家人的面子; 
 
把他和同事連結在一起的,不是同事的情誼或關懷,而是社交的利益和人脈網絡的經營。 
 
 
 
沒有人是真心地活著,大家都只是活在別人的期許和羨慕裡!  
 
當他看透了這一切,突然發現他從來不曾有過真心的喜悅和眼淚, 
 
不曾為自己的心願而生活、奮鬥, 
 
他的一生根本都是虛假的、空洞的、不值得的。  
 
 
他很想從頭來過,嘗試過一種更貼心、更真實的人生。 
 
 
 
但是,他已經是絕症的末期,沒有第二次的機會了! 
 
人生最可怕的,莫過於在人生已經不可能再重頭開始的時刻裡, 
 
卻對自己有過的一生感到後悔、不值得!  
 
那麼,人要怎麼活這一生,才會覺得值得呢?我們曾否認真地想過?  
 
妳願意花多少時間去準備妳的婚禮? 
 
很多人都願意花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去籌備。  
 
 
那麼,妳是否曾經花一整天的時間去想想: 
 
「什麼是妳這一生中最想擁有、最珍貴的東西?」 
 
不曾有過! 
 
太忙了,國中開始忙聯考,聯考後還有聯考,大學畢業後還有研究所,研究所畢業後要進園區。 
 
 
 
進了園區更忙,忙得有家歸不得,有些人連想生小孩都找不到時間。  
 
 
那麼,你會不會是第二個伊凡˙伊列區,臨死的時候才對一生後悔?  
 
「不會吧!想辦法賺錢解決現實的問題比較實際,沒有必要花時間去想『人生觀』這種無意義的問題!」  
 
真的嗎?  
 
 
 
大部分的人從一懂事開始就活在怕被別人比下去的恐懼當中, 
 
所以終其一生,他們只有在現實的恐嚇下拼命地力爭上游, 
 
追求財富與權勢,作為武裝自己和踐踏別人的工具, 
 
卻從來沒有機會停下腳步來好好地想一想: 
 
這樣子做,真的會解決他們的問題嗎? 
 
 
 
可是,假如你會怕鬼,你總覺得鬼在你的身後。 
 
 
 
你愈是跑得快,愈是覺得背後有什麼東西在追你。 
 
 
 
真的要解決這個恐懼,唯一的辦法是停下腳步來,勇敢地往後面看清楚。  
 
 
只有當你敢往後面去看鬼的真相時,鬼才會消失掉。 
 
 
 
一昧地在它的恐嚇下拼命地往前跑,累死了也解決不了問題。 
 
 
面對現實的壓力,道理也是一樣的。  
 
 
只有當我們看透了現實能給我們, 
 
以及不能給我們的是什麼之後,我們才有可能坦然地面對現實。  
 
 
 
假如我們所以追求現實, 
 
為的是自我的肯定和別人的善意、接納,這一定要用名利權位才能達成嗎? 
 
還是說我們可以有更簡潔、更有效的方式來肯定自我,並且獲得別人更真心的善意與接納?  
 
 
 
讓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請你就認識的熟人中, 
 
選出五個你認為最值得尊敬的人,和五個你最討厭的人, 
 
把他們的名字寫在紙上。 
 
 
 
然後你仔細分析看看,你認為最值得尊敬的人當中, 
 
有幾個剛好是學歷最高、或者最富有、或者最有權勢的? 
 
除此之外,你也仔細查查看, 
 
最讓你受不了的人中,有幾個剛好是學歷最高、或者最富有、或者最有權勢的? 
 
 
 
很多人都會發現:在名、利、權、位的追逐上愈成功的人,往往也是最討人嫌的人!  
 
 
 
那麼,這個社會為什麼普遍鼓勵我們去追逐名利與權位? 
 
因為這些東西對陌生人很有效! 
 
譬如,妳到戶政事務所去辦文件,承辦人對前面幾位都大小聲,亂發脾氣。 
 
 
 
輪到妳的時候,他看到妳光鮮亮麗的衣著和妳先生的博士頭銜, 
 
態度突然柔和謙卑起來,這時候會讓妳覺得衣飾和頭銜很好用。 
 
 
 
但是,這些表面上的榮耀與光彩,只對陌生人有用。 
 
 
 
對於那些和我們朝夕相處的人而言, 
 
名利與權位很難影響到他們對我們的善意與肯定。  
 
 
比如說,你最要好的朋友或許會在你獲得博士學位時為你高興一下下, 
 
但是沒多久你和他的關係又回復到以往的狀態。  
 
 
反過來說,假如有人因為你新獲得的名利與權位而急著和你結交, 
 
這種虛情假意的朋友還不如不要!  
 
 
 
絕大部分的人都和伊凡˙伊列區一樣, 
 
花費一生的精力去追求表面上的榮耀, 
 
雖然這會換來許多陌生人的羨慕與激賞,卻換不來身邊人真心的善意與對待。 
 
 
 
一輩子只為了一群不相干的路人而活著,值得嗎?  
 
 
 
很多全球著名的藝人都有酗酒、吸毒的麻煩, 
 
就因為舞台上的風光掩飾不住私生活中的空洞與虛幻。 
 
 
 
我沒有辦法許諾你一生當中所遭遇到的人都接納你、肯定你、對你懷著善意。  
 
 
但是,如果要做到「你常接觸到的人大多數都接納你、肯定你、對你懷著善意」, 
 
這並不會很難,而且它和你所擁有的權勢、名利、地位幾乎毫不相干。  
 
 
其實你要做的,只不過是對別人時時懷著善意。 
 
 
 
金錢換不來人的善意,只有善意可以換來善意。 
 
 
 
假如你希望熟人對你有善意,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能力對別人懷著善意。  
 
 
 
終身在印度救濟貧民的泰瑞莎修女, 
 
她在全球所獲得的肯定、尊敬與善意,遠遠超過比爾蓋茲和英國女皇。  
 
 
 
假如你是一個對生命的真諦有深刻體認的人, 
 
而且對別人懷著善意, 
 
那麼所有認識你的人都會尊敬你、接納你,並且對你懷著善意。  
 
 
 
當然,大部分的陌生人還是看不到你對生命的體認, 
 
因而只能從外表的判斷對你漠視、輕蔑,甚至羞辱你。 
 
 
 
但是, 
 
假如你真的對生命的真諦有深刻體認了, 
 
你還會在意別人只憑外表所做出的輕率判斷嗎? 
 
 
 
所以, 
 
我們所以需要外在的現實武裝來保護自己,真正的原因是: 
 
我們想用它來遮掩我們內在的貧乏(包括智性的與情感的)。 
 
 
 
但是, 
 
一個內在貧乏的人, 
 
不管他在外表尚有多麼足以誇耀的權勢、名利與地位, 
 
他自己會知道自己的貧乏, 
 
他的親人會知道, 
 
而他身週的朋友也都會知道。 
 
 
 
我們可以愚弄馬路上的陌生人, 
 
卻愚弄不了自己,以及身週朝夕相處的人。  
 
 
 
因此, 
 
想要靠權勢、名利與地位去換得身週熟人的肯定與尊敬, 
 
還不如努力去累積自己的人生智慧和對人的善意。 
 
 
 
伊凡˙伊列區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警覺到:  
 
掙取權勢、名利與地位的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心力, 
 
而累積人生智慧和善意的過程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心力, 
 
因此, 
 
贏得權勢、名利與地位的過程必然犧牲了我們可以用來累積人生智慧和善意的資源。 
 
 
 
結果, 
 
一個人在權勢、名利與地位的追逐上愈成功, 
 
往往他在人生智慧和善意的累積上愈貧乏。  
 
 
一個外表亮麗而內在貧乏的人, 
 
註定只能吸引陌生人的羨慕,而無法贏得身週人的心肯定與善意。 
 
 
 
所謂「贏得全世界而失去了自己」, 
 
正是伊凡˙伊列區的寫照。 
 
 
 
但是,它卻也正是整個社會盲目地在追求的人生目標。  
 
 
 
當你仔細看清楚這個真相的時候,會不會一身冷汗?  
 
金錢只能換來虛假的情意,而換不來真心的接納與善意。 
 
[ Last edited by neptune1122 on 2005-7-21 at 08:56 P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