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3802
- 精華
- 0
- 威望
- 150
- 魅力
- 0
- 讚好
- 0
|
1#
發表於 2005-12-6 06:51 PM
| 只看該作者
【易 筋 經】簡介
將吾師之資料與大家分享。因【易 筋 經】乃內家氣功,要學必須從師。 以下資料僅供參考
6 L6 E! F! L, ^6 [+ ~, |# o- e. Q/ ?/ o, K
9 C: n# h- R' r& J4 i* Y
※【易 筋 經】※
9 N: I6 D4 H9 P/ m( C. O************************************************************************) a2 A/ I7 B! h) p0 ]# |0 c
【序言】:
. C& p. e. p* M. F: w. { 孔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苦其意志,餓其體膚,極盡折磨之能事,然後養其「浩然正氣」,方去做千萬人之事,服千萬人之務。」
7 e1 r# ]" ^, W& C0 K" o 夫筋者,筋絡之筋也,人靠筋絡然後才能頂天立地,傳宗接代。然筋絡終究是血肉之肌,依附為生,何能易之?. x" O8 P& w. `
非也,易筋者,非更換其筋絡之意,而是去其羸弱無用之筋,而練就堅強有用之筋。是則練成之後,儼如變更從前之筋骨無異,故稱「易筋」。( J+ T( _' }% f
夫經者,方法也。以科學邏輯程序之方法,予以鍛鍊而達於至善之境,故稱為「易筋經」。
7 o- N! F$ q$ d+ V0 \' {& o/ y+ M
# K% e7 d( _' A6 z, u6 \【源流】:南北時代(公元502年)震旦初祖天竺廿九代王子高僧達摩祖師,自天竺(印度)來中國弘法,不契於梁武帝,南下嵩出,寄跡少林寺,潛研「易筋、洗髓」二經,擇緣而傳,並祕傳藏珍本。
9 V/ ]& L; V, u 「洗髓經」即仙家伐毛洗髓之意,高深奧妙,超乎一切武功之上,不易領略,且已失傳。而「易筋經」雖未泯滅,但世間版本頗多牽強,莫衷一是。' B& r) l/ f% c* S0 a4 C
本易筋經乃達摩祖師秘傳之第四代傳人( ),現仍在美國與曾師楊守中(楊澄甫之嫡傳兒子,現為楊家太極掌門人)之何秉民素熟,因而獲得真傳招式,再與邵漢生師傅(中國武術擔任大學武術教授之第一人)研習印證,擬訂了十七式,再加本人親身體驗參酌改訂編纂,並與同門研究演式,並拍成彩色圖片,分別寄到美國以資參閱研習。
% |7 Z# X$ \( I
9 V) b! P" z% U5 W( v' o) [! C$ p9 X2 m( \
【功效】:易筋、洗髓二經,同為少林門中之內功,精純秘珍,一經練就成功,不但能將懦夫變為壯漢,病魔遠離,並且能運氣傳力,刀劍不傷,雖未能名登仙境,長生不死,但全身堅硬無比,氣之運起,堅如鐵石,拳打腳踢,劍剌斧劈,亦能不懼,所謂金鐘罩、鐵布衫者,只不過是其皮毛而已,惜萬中無一,不易練就而竟全功。
. E0 d- V# m, f" c+ R
+ ?& @0 [& v4 z/ G2 D【緒言】:泰山雖高,一山還有一山高;強拳鐵臂,強中自有強中手。滄海之深,潭深殊難見底,持其力者,必敗於力;驕其財者,必死於財。是故不論練就任何武功絕技,必須良工深藏,謙遜若虛,君子戚戚,容貌若愚,乃尚意不尚力之意也。
/ o; c' U/ K* i% b 修練易筋經,旨在強身健體,卻病延壽,內防病魔侵凌,外禦毒蛇猛獸,盜賊意外來襲。明心見性,重守不重攻,守則靜,靜則生;攻則動,動則亡。
l; g$ ?3 L6 f$ c 人身一百零八穴,死者卅六,麻者七十二,形練之成拳,氣練之得道。人為萬生之靈,氣乃人生之主,運氣充體,如築壁壘,侵凌偷襲者,久攻無功,必知難而退,練就超凡卓絕之資,精求出神入化之技,順應呼吸,緊記徐納緩吐,切忌急燥,前後參差,亦非所宜,七七四十九,擇時覓地,晨間最宜。
/ B+ r" Z. j7 M+ q0 A / i) G' W1 x/ |
3 D; G# o7 f) t" T7 Y9 k
**********************************7 H- `5 v% D' \7 N- t
易筋經十七式:達摩祖師傳授,何秉民師傅抄訂。$ `, v: M# M8 d
每式動作七次,最佳為七七四十九次,徐納緩吐,鬆散自然。" U, q# ?5 X0 G0 B c0 y$ C% t
1 _* g7 }8 h' X- V
【易筋經十七式】如下:—& q- ?& p; f4 N+ A
一、垂手握拳蹺姆指 十一、右弓仰天視右拳( Q* m; [" B, p4 E! D O
二、垂手指尖左右向 十二、左弓仰天視左拳
7 ?/ w z. q# W1 l; m2 q0 h三、提手平肩掌前伸 十三、右弓正身上下撐
% ?% P5 C0 {; @3 f四、雙掌左右向平托 十四、左弓換手上下撐4 J8 l7 M" z1 @
五、立正拜佛開合掌 十五、和尚拜懺固腎腰% m# e/ l: s n H
六、雙掌左右平推去 十六、叉腰起落練坐功
' y+ E1 C9 X5 J5 [* v8 f七、雙掌朝天向上撐 十七、貓功起伏十三式
7 H; a8 N# q) v八、雙臂投地對腳尖( Q6 N' T6 Z3 }
九、左弓扭腰視右錚 徐樹中識! z& G9 N0 U) t
十、右弓扭腰視左錚 辛亥年潤端午於兵港
- K$ u2 h: j" Z: b, ]. J% k. @: S
# s! x! O- x! G) |( q } 選空氣清新之處為佳,如能向東者尤好,早起睡前各練一次,對精神心境都有良好幫助。晴天早晨面向東立,使日光的紫外線射到身體,以增健康。應避風寒,正所謂避風如避箭也。
, [) C; M% I3 L7 m. H6 N
5 W- A/ w( b! o: H【預備式】:—5 A+ m3 N8 h8 f( D! N% l7 B. v- t9 h
選好位置,雙目微合養神,舌捲頂上顎,齒微咬,左足向左橫開,使兩足與肩平等闊度,悠長深深吐納三次,雙目平視。
5 N; `$ E0 k+ Q! m9 R7 {, U 心作念:眼觀鼻,鼻觀心,心注丹田,心神合一,萬念全消,一心想念氣沉丹田,動作重意不重力,用意(氣)則活,用力則滯等。全身鬆散自然,渾然無我。沉肩墜肘,做動作時手肘切勿高於雙肩,否則真氣便會外洩,正所謂含胸拔背,虛領頂勁,尾閭中正是也。
9 n& s, c7 N: u4 j
) t, }0 `7 a$ ^, g- B 【提手式】:—- ~3 ^" H1 d4 V2 `: Q
意念體內有一股強大的「真氣」隨著手之上提而徐徐上升,再隨著手之下按而氣聚丹田。
% {8 [; ~& [7 J2 |/ ]
v: k3 r. Q4 h, I O( c* b【第一式】:—. ?5 s8 Z9 U8 l" O* w: x u
雙掌翹平放大腿側,雙目平視,徐徐吸氣,徐徐深呼,呼氣時把兩掌心向下推,十指向上翹,用意不用力。(這是先吸後呼,方做動作。用意不用力是自然一按一翹之意,切勿作打拳式用勁。)河
' l- @1 @1 K! n8 Y, f# u 初練由每式三個呼吸,增至七個呼吸。再練第二式至第十七式。每式以一週時間練熟,十七週學齊。由三個呼吸增至七個呼吸,再遞增至七七四十九個呼吸,方竟全功。每次做齊動作呼吸,應逾二小時。如心境清閒,演式時能放棄雜念,身體姿勢正確,必有成就。
! F$ i1 O6 x0 c* b$ F& |8 o/ a 練前勿先喝水或飽食,(最好空肚而不喝水)練後即見口渴,即是未得捲舌生津的好處,亦是心境煩燥的證明。
8 k% m9 Z: d) h) a 初學者應該要待一節鍊熟後,才加練第二節。初練式時,筋骨百骸必感酸累異常,可演完一式後略作鬆弛休息,再續演下去。只要持之以恆,慢慢便可連貫地演完全部動作。$ |" c6 n4 Y6 @" Q1 k
總而言之,練功要有恆心,每日行功,不能間斷,最好早晚各練一次,日久功深,自然便得妙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