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閒情逸誌 » [圖文]尼斯[+]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旅遊區] [圖文]尼斯[+]

尼斯簡介:
地區: 4294 平方公里
人口: 342000
時區: GMT/UTC +1(Apr-Oct +2) (中歐)
電話區號: 04
如果你怕熱,最好不要在7月至8月來尼斯,那時亦正夕旅遊旺季,交通十分擠逼。5月和6月是最適宜,9月和10月也不錯。喜歡熱鬧的遊客可以在2月來尼斯享受每年一度的狂歡節。
尼斯每年的日照時間超過2,500個小時,氣候極其溫和。全年總平均氣溫約為攝氏15度,7至8月時可高達到攝氏40度,而11月至2月的冬天時最低為攝氏5度。夏天海水的溫度大概保持在攝氏20-25度之間。

歷史背景

在40萬年前己有人類在尼斯居住,在阿瑪他地(Terra Amata)曾發掘出史前人類的遺址。約在西元前5至4世紀,來自小亞細亞霍札(Phocaea)的希臘人在今天的Le Chteau山腳下建立了一個名Nikaia(勝利的意思)的貿易點。接著,羅馬人在西元前1世紀末也來到了這裡,在Nikaia附近建立了Cemenelum (今天的西米埃),並把它作該地區的首府。西元3到10世紀,日爾曼部族和穆斯林信徒(又名撒拉遜人,即阿拉伯人的舊稱)先後入侵當地,把大量居民趕到Le Chteau山沿海一帶,因此Nikaia的地位漸漸超越了Cemenelum。
西元974年普羅旺斯伯爵威廉把撒拉遜人驅逐出東普羅旺斯地區,並統一了該區。普羅旺斯於1032年加入神聖羅馬帝國,此後她的林業、漁業、葡萄栽培和海上貿易得以繁榮起來。到了12世紀這地區被一分二,圖盧茲(Toulouse)伯爵佔領了北部,而巴塞隆那的卡塔蘭伯爵(Catalan count)控制了南部。1229年,尼斯被貝朗熱五世伯爵(Raymond Brenger V)(1209年至1245年)列入普羅旺斯郡,藉以更有效控制東普羅旺斯地區和阿爾卑斯山以南地區。伯爵死後,該區由House of Anjou(法國西部舊州名)接手管理,得以繁榮發展。1388年普羅旺斯女伯爵珍尼(Jean de Provence)的逝世引起奪權戰爭,最終尼斯落入意大利的薩伏王室(House of Savoy)手中,成為Comt de Nice(即大約是現在的海濱阿爾卑斯一帶)。
在接下來的4百年間,法國只對尼斯地區進行過,兩次短暫的統治,分別是1706年至1713年路易十四(Louis XIV)統治和1792年至1814年新法蘭西共和國(French Republic)的統治。拿破侖在戰敗後割讓Comt de Nice 給薩丁尼亞(Sardinia)國王伊曼紐一世(Victor Emmanuel I),統治直到1860年才結束。當年拿破侖三世(Napoleon III)與薩伏王室達成協定,法國幫助意大利把奧地利勢力趕出意大利北部,以取回薩伏伊和尼斯作為報酬。
尼斯在19 世紀發展成為一個海灘旅遊聖地,成了歐洲第一個單以旅遊經濟支柱的城市。英國貴族對尼斯海灘情有獨鍾,相繼模仿維多利亞女王前來氣候溫和的尼斯避寒。由1860年至1911年間,尼斯是歐洲發展得最快的城市,新修的鐵路和公路網使尼斯通往整個歐洲大陸。城市面貌迅速轉變,從澳洲引進栽種了大量的棕櫚樹、金合歡樹和桉樹,還有富想像力的美麗代風格的建築,如尼斯歌劇院(Nice Opera House)和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司法大樓(Justice Palace)。塞尚(Czanne)、梵高和馬蒂斯等藝術大師先後來到尼斯,愛上這裡的明媚風光和風和日麗。1887年,一位詩人(同時也是律師)給尼斯寫了第一本旅遊指南。這本指南名《蔚藍海岸》(Cte d'Azur)。

雖然一戰並未央及法國南部,但尼斯很多士兵都被徵召入伍,戰死沙場。1920年代,尼斯又成為藝術家、作家的聖地(表表者有海明威、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赫胥黎(Aldous Huxley)和湯瑪斯曼(Thomas Mann)等)。1922年,豪華列車「藍色快車號」(Train Bleu)通車,從法國北部港口加來(Calais)經巴黎開往尼斯。1927年,尼斯首個賭場在椰林大道開業,即地中海宮殿。爵士樂傳入尼斯,當地的夜生活隨即成為新潮時尚玩意而聞名於世。二戰初期尼斯被納入了「自由」維希法蘭西版圖,幸而免受到戰火的催毀。1942年9月,納粹德軍佔維希政府,尼斯被意大利軍隊佔領。1944年8月盟軍部隊登陸「蔚藍海岸」,尼斯得以解放。戰後的尼斯經濟迅速恢復,1962年阿爾及利亞與法國就獨立問題進行談判時,大量北非難民湧入尼斯,令當地人口迅速膨脹。
80年代至90年代初尼斯政界醜聞不斷,右翼派市長梅德桑(Jacques Mdcin)在1955年至1990年的24年上任期間,曾兩次涉嫌逃稅。在尼斯鄰近的耶爾(Hyres),法國國會議員皮亞(Yann Piat)被黑手黨謀殺。

政界頻頻爆出醜聞,加上經濟衰退及失業率上升使民族陣線(FN)的勢力迅速上升,贏得了大量支持者,但只限在「蔚藍海岸」,在法國其他城市則沒有如此多支持者。現任市長佩拉特(Jacques Peyrat)1995年當選,2001年競選連任,他過去是民族陣線党的成員,後來卻加盟社會主義黨(RPR)。

[ Last edited by william303 on 2005-7-22 at 07:16 PM ]

baros.jpg

baros.jpg (4.3 KB)
200 x 150 PIXEL下載

cisse-h.jpg

cisse-h.jpg (5.8 KB)
200 x 150 PIXEL下載

dudek-h.jpg

dudek-h.jpg (8.9 KB)
200 x 150 PIXEL下載

gerrard-h.jpg

gerrard-h.jpg (6.2 KB)
200 x 150 PIXEL下載

我是車仔迷
陳皮好殘忍,
見死不夠
觀光娛樂
如果在尼斯只能度過一個節日,那一定是世界聞名在每年2月下旬舉行的狂歡節。狂歡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當時的狂歡節形式、日期和慶祝主題都各有不同。狂歡節活動曾一度停辦,直至1873年才恢復,還舉行了第一次帆船比賽和大頭巨人巡遊。從那時起,狂歡節一年比一年隆重,有更多的街頭聚會,更多戴著高紙帽的大頭巨人巡遊,更多的鮮花和糖果。Mardi Gras為狂歡節活動的高潮,有狂歡之王的火葬儀式和放煙花。3月在西米埃的修道院的花園通常會舉行
Festin des Cougourdons
,把風乾後的南瓜切割成奇形怪狀,甚至拿來作敲擊樂器。慶祝活動包括集會、舞蹈表演、民歌演唱及賣物會。尼斯在6月慶祝自己的守護神聖彼得(Saint Peter)(漁民守護神)和聖約翰(Saint John),在10月慶祝Sainte Rparate,屆時會有更多集會、列隊、音樂及舞蹈表演。從1948年起,尼斯每年7月都舉辦爵士樂節(Jazz Festival),世界頂級的藝術家都前來表演。尼斯的夏天有接連不斷的音樂盛會。6月有一個音樂節和一個宗教音樂節 ,7月有Voucalia地中海音樂節。尼斯音樂夜在7月至8月舉行。

海濱阿爾卑斯的風景明媚,配上一系列的戶外活動,簡直是天衣無縫。遊客可以遠足、騎爬山單車和到附近的Mercantour國家公園(Parc National du Mercantour)騎馬。如果想玩落山滑雪,最近的地方是 Grolires (高1400至1800米),距尼斯約60公里。在Castel Des Deux Rois有一個消閒公園(leisure park),小孩子一定會喜愛。尼斯有7.5公里長的海灘專門舖了卵石給小孩子玩樂。水上運動設施非常完備,有滑水,水上電單車、滑浪風帆和潛水等。有船遊到les de Lrins、摩枘哥和意大利的聖雷莫(San Remo)。在椰林大道當然少不了滾軸溜冰,在附近的火車站可以租到溜冰鞋。

夏卡爾聖經使命美術館(Muse National Message Biblique Marc-Chagall)
座建於1972的美術館,是擁有最多俄國畫家夏卡爾(Marc Chagall) (1887年-1985年)作品的收藏館,收藏了他的「聖經使命」系列共17幅巨型油畫,全部以《舊約》聖的內容為題材。夏卡爾的畫總是不可思議,山羊、小提琴色鮮豔,人可以懸浮在半空中。

夏卡爾聖經使命美術館收藏了俄國藝術大師夏卡爾(1887-1985)的作品。他從1950年起住在Saint-Paul-de-Vence附近直到去世。藝術館建於1972年,主要收藏「聖經使命」系列共17幅巨型油畫,全部以《舊約》聖經的內容為題材。館中的作品都充分展示了夏卡爾神秘色彩的畫風,例如是色鮮豔的山羊和小提琴,人懸浮在半空等作品,亦有他的手稿速寫。。

尼斯老城(Vieux Nice)
在尼斯老城有很多曲折的街道和熱鬧的廣場,還有那些熱那亞、普羅旺斯、中世紀和巴洛克風格的建築處處都是。不計其數的咖啡店、餐廳在入夜後客似雲來。Chteau公園(Parc du Chteau )位於山頂上(92米高),可以俯瞰整個老城。

如果你喜歡巴洛克風格的教堂,那就千萬別錯過聖馬田和聖奧斯丁教堂(Saint-Martin-Saint-Augustin) (尼斯最古老的教堂)、聖保羅法朗西斯堂(Saint-Franois-de-Paule)(巴洛克風格和古典風格)、Saint-Giuame教堂((又名聖雅克教堂)以及優雅的憐憫小教堂(Chapelle de la Misricorde)。Sainte Rparate天主教堂(建於1650年-1680年)位於老城的羅塞蒂中央廣場(Rossetti),是了紀念城市的保護神而修建,另外尖塔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

Palais Lascaris是熱那亞巴洛克風格的代表建築,在18世紀時是一位藥劑師的家,現在是當地的歷史資料館。出了博物館向海方向走,來到喧鬧的Saleya庭園(cours Saleya),是一個鮮花蔬菜市場,Paillon花園老城和新城分隔,而庭園的附近正是美麗時代歌劇院(belle poque Opra)。

椰林大道(Promenade des Anglais)
自60年代起,尼斯的建築藝術一直是法國和美國藝術界的先鋒。在在4座用大理石外舖的塔之間,有草皮行人道貫穿。塔頂是一個空中花園。美術館還有一個放映院,定期放映藝術電影。

美術館擺放了很多新寫實主義的作品,例如羅馬利亞藝術家史波利(Daniel Spoerri)和阿曼(Arman)的作品。館中專門設立專區介紹尼斯畫家克萊因(Yves Klein) (1928-62)的作品。美術館的一樓和二樓主要用作短期展覽。想轉轉口味,吸口清新空氣,不妨到旁邊的Marchal Juin公園(Jardin Marchal Juin)逛逛。


西米埃區(Cimiez)

西米埃區在市中心以北,是個豪華住宅區,有很多古羅馬時代的歷史遺。在考古博物館和周圍可以看到Cemenelum古城(古羅馬在濱海阿爾卑斯首府)的遺址,其中包括一個圓形劇場和一個公共浴室。遺址後面的一片橄欖林不禁令人想起每年7月舉行的爵士樂節。附近是一座16世紀的修道院,站在那裡望向海灣,美景盡收眼底,而修道院裡亦收藏了一些珍貴的藝術品。著名野獸派畫家馬蒂斯和杜菲就是葬在附近的墓地。鄰近的一個博物館收藏了許多有關聖芳濟會修道士的歷史資料。


馬蒂斯美術館(Muse Matisse)馬蒂斯晚年時住在尼斯,因為那裡天氣宜人、風景優美,而且和他的朋友住處相近(畢加索、雷諾瓦和波納爾都是住在附近的小鎮),直到1954年在西米埃去世。馬蒂斯美術館收藏了馬蒂斯的藍紙剪貼畫《藍色裸女4號》(Blue Nude IV)和《拿著陶罐的女人》(Woman with Amphora)。

馬蒂斯美術館是西米埃區最重要的旅遊點。馬蒂斯晚年時住在尼斯,因為那裡天氣宜人、風景優美,而且和他的朋友住處相近(畢加索、雷諾瓦和波納爾都是住在附近的小鎮),在1916年定居下來,直到1954年在西米埃去世。美術館收藏了他一生不同創作階段的作品,包括素描、浮雕、油畫和剪貼帆布畫。美術館以17世紀熱那亞式別墅建造,裝潢以紅色和黃色混合為主。別墅外是一片古老的橄欖樹林和Arnes公園(Parc des Arnes)。未來派的地下室用來舉行短期展覽。


俄國東正教大教堂Cathdrale Orthodoxe Russe St-Nicolas

俄國東正教大教堂由6個洋蔥形圓頂,加上紅磚、灰色大理石及色彩斑斕的陶磚鋪砌而成,極具異域風情。教堂位於於火車站以北,衣著得體才可進入教堂,比如不可穿短褲、無袖的衣服或超短裙等。

教堂由沙王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和他母后命令修建,於1912年峻工。教堂的建築風格模彷莫斯科的聖巴西勒大教堂(Saint-Basile)。最大特點是由6個洋蔥形狀圓頂和紅磚、灰色大理石及色彩斑斕的陶磚鋪砌而成。教堂裡有壁畫、雕像和鑲飾,充分展現出了沙俄帝國的奢華和強大。教堂位於火車站以北,衣著得體才可進入教堂,比如不可穿短褲、無袖的衣服或超短裙等。

國際素人藝術美術館(Muse International d'Art Naif Anatole-Jakovsky)

美術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由18世紀至今的多個樸素藝術作品。作品由羅馬尼亞藉藝術批評家Anatole Jakovsky捐贈。藝術館位於Ste-Hlne堡(Chteau Ste-Hlne)裡面,堡壘由蒙第卡洛賭場(Monte Carlo casino)的創始人勃郎(Franois Blanc)投資興建。全幢建築物都是粉紅色的,你沒可能會錯過。

美術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由18世紀至今的多個樸素藝術作品。作品由羅馬尼亞藉藝術批評家Anatole Jakovsky捐贈。藝術館位於Ste-Hlne堡(Chteau Ste-Hlne)裡面,堡壘由蒙第卡洛賭場(Monte Carlo casino)的創始人勃郎(Franois Blanc)於19世紀投資興建。全幢建築物都是粉紅色的,你沒可能會錯過。由市中心坐巴士到Fabron郊區便可以來到這裡,全程1.5公里長。


尼斯的鄉村小鎮

在尼斯靠近內陸的山區,有一個個小村莊盤踞在山頂上。沿路迂迴曲折,坐車前往記緊扣好你的安全帶。Paillon河流經這些山區村落,而村民就是靠住處的土地務農維生。在尼斯市場裡隨處可見的橄欖、橄欖油、羊奶芝士及各類蔬菜,很多都是來自這裡。小鎮的風景宜人,還有幾個不錯的景點,例如是位於Peillon的中世紀村落的小教堂,裡面是15世紀壁畫,Peille的浪漫主義教堂和廣場,在L'Escarne和de l'glise風光也很迷人。


聖保羅.德.旺斯(Saint-Paul-de-Vence)

聖保羅.德.旺斯不僅是名字特別,地方本身也很特別,自從藝術收藏家瑪艾特(Aim Maeght)在1950年代以自己名字建立了基金會後,這裡便成為現代藝術的中心。基金會展出夏卡爾、米羅(Mir), 波納爾、康汀斯基(Kandinsky)、雷格(Lger)和馬蒂斯等大師的作品。展覽廳由西班牙建築大師Jos Luis Sert設計建造。整個設計把博物館與展覽廳融一體,創造了一種流動的藝術空間。即使分為數層,仍是光猛通風。外面的花園也是展覽場之一,應用了當代的鑲嵌、雕刻及其它多種藝術形式。

鎮上有很多畫廊和手工藝品展覽,如果你是藝術發燒友,看看文藝復興時期的要塞和中世紀教堂(12、13世紀)定能給你退燒。小鎮距尼斯城西大約1小時的巴士車程。

藝術博物館(Muse des Beaux-Arts)

這座藝術館前身是烏克蘭公主的寢宮,現在是尼斯的美術館。館裡展出的作品跨橫17、18和19三個世紀,其中包括肖像大師梵魯(Van Loo)、法拉戈納(Fragonard)的油畫,還有印象派大師莫奈、雷諾瓦和波納爾的傑作。在這麼宏偉的建築物裡展示這些舉世之作,可說是互相輝映。

這座藝術館前身是烏克蘭公主的寢宮,現在是尼斯的美術館。館裡展出的作品跨橫跨17、18和19三個世紀,其中包括肖像大師梵魯(Van Loo)、法拉戈納(Fragonard)的油畫。如果你印象派作品情有獨鍾,那千萬不能錯過布丹(Boudin)、西斯里(Sisley)、莫奈、 雷諾瓦和波納爾作品。這麼宏偉的建築物裡展示著這些舉世之作,可說是互相輝映。藝術館位於城市的西部,在蜿蜒的Baumettes大街上(Ave des Baumettes)。

charity20shield202s.jpg

charity20shield202s.jpg (7 KB)
200 x 150 PIXEL下載

Image13s.jpg

Image13s.jpg (8.5 KB)
200 x 150 PIXEL下載

Imgp0852s.jpg

Imgp0852s.jpg (7.2 KB)
200 x 150 PIXEL下載

Imgp0854s.jpg

Imgp0854s.jpg (6.9 KB)
200 x 150 PIXEL下載

Imgp0888s.jpg

Imgp0888s.jpg (6.4 KB)
200 x 150 PIXEL下載

Imgp0903s.jpg

Imgp0903s.jpg (8 KB)
200 x 150 PIXEL下載

我是車仔迷
陳皮好殘忍,
見死不夠
文化特色
很多藝評人認為19世紀雕塑家的羅丹(Auguste Rodin)是藝術史上最優秀的人物雕塑家。他的作品大多是雕琢精細的銅像和大理石像。
詩人雨果(Victor Hugo)是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的泰斗。19世紀中葉,浪漫主義影響至小說和詩歌,法國文學史上出現了三位中堅位子: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詩人波德萊爾(Charles Baudelaire)和富有爭議的革新主義作家左拉(Emile Zola)。詩人蘭波(Arthur Rimbaud),憑著他大起大跌的經歷和周遊列國的體驗,雖然只得37年的壽命,亦留下兩篇不朽名作﹕《靈光集》(Illuminations)和《地獄一季》(Une Saison en Enfer)。
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叱吒20世紀初的法國文壇,他推出了共七冊的極具震撼力的小說《追憶似水年華》(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詩人布雷東(Andr Breton)是激進的超現實主義者,他追求夢想、預言以及一切不可思議的事物。二戰後,法國文壇出現了大批存在主義作家,比如哲學家薩特(Jean-Paul Sartre)、西蒙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和卡繆(Albert Camus),他們都強調作家的政治使命。小說家波伏娃(De Beauvoir)推出的驚世之作《第二性》(The Second Sex)成為了女權主義思想的主導。1950年代末,年青一輩的作家嘗試新的小說構架,比如小說家薩洛特(Nathalie Sarraute)的作品完全擺脫了鮮明人物和情節的傳統。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也採取了類似的抽象手法,透過渲染情緒交代人物背景。1984年,她因小說作品《情人》(L'Amant)廣受讚賞而成名(作品後來改編成電影,由香港影星梁家輝領銜主演)。
巴爾特(Roland Barthes)、福柯(Michel Foucault)和克里斯蒂瓦(Julia Kristeva)等哲學家以文學創作和心理分析的理論寫作著名,是世界公認的「權威」作家。然而,最著名的法國文學是備受歡迎的民族文學《美麗新世界》(Astrix.),法語連環畫集。
法國文學中冒起的暢銷作家還有艾諾(Annie Ernaux)和城市犯罪小說家本納(Daniel Pennac)。
詩人雨果(Victor Hugo)是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的泰斗。19世紀中葉,浪漫主義影響至小說和詩歌,法國文學史上出現了三位中堅位子: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詩人波德萊爾(Charles Baudelaire)和富有爭議的革新主義作家左拉(Emile Zola)。詩人蘭波(Arthur Rimbaud),憑著他大起大跌的經歷和周遊列國的體驗,雖然只得37年的壽命,亦留下兩篇不朽名作﹕《靈光集》(Illuminations)和《地獄一季》(Une Saison en Enfer)。
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叱吒20世紀初的法國文壇,他推出了共七冊的極具震撼力的小說《追憶似水年華》(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詩人布雷東(Andr Breton)是激進的超現實主義者,他追求夢想、預言以及一切不可思議的事物。二戰後,法國文壇出現了大批存在主義作家,比如哲學家薩特(Jean-Paul Sartre)、西蒙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和卡繆(Albert Camus),他們都強調作家的政治使命。小說家波伏娃(De Beauvoir)推出的驚世之作《第二性》(The Second Sex)成為了女權主義思想的主導。1950年代末,年青一輩的作家嘗試新的小說構架,比如小說家薩洛特(Nathalie Sarraute)的作品完全擺脫了鮮明人物和情節的傳統。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也採取了類似的抽象手法,透過渲染情緒交代人物背景。1984年,她因小說作品《情人》(L'Amant)廣受讚賞而成名(作品後來改編成電影,由香港影星梁家輝領銜主演)。
巴爾特(Roland Barthes)、福柯(Michel Foucault)和克里斯蒂瓦(Julia Kristeva)等哲學家以文學創作和心理分析的理論寫作著名,是世界公認的「權威」作家。然而,最著名的法國文學是備受歡迎的民族文學《美麗新世界》(Astrix.),法語連環畫集。
法國文學中冒起的暢銷作家還有艾諾(Annie Ernaux)和城市犯罪小說家本納(Daniel Pennac)。
法國的美食帶來無盡的享受。最美食家熟悉的有法式鵝肝、塊菌、洛克夫芝士(Roquefort cheese)、體型標準的甲殼動物,從葡萄藤上摘下來肥美多汁蝸牛,還有味道濃厚的水果批。這一切都令你不禁對法國人對烹飪的熱誠五體投地。然而,光是食用蝸牛和餐酒還不致令人垂涎欲滴,法國的北非人和亞洲人給這裡的菜式帶來了豐富香料和顏色。
這裡最典型的早餐是喝一杯caf au lait(法式牛奶咖啡),吃一塊牛角包和一小片塗了牛油和果醬的方包。午餐和晚餐區別不大,頭盤通常是fromage de tte pt (豬頭果凍) 或 bouillabaisse (馬賽魚湯)。接下來是主菜 blanquette de veau (白汁牛贖肉),然後是飯後甜品盤裝芝士 (cheese platter)或蘋果批。餐前通常先來一杯引開胃酒如白葡萄酒(kir)。正餐結束後則會喝餐後酒(幹邑白蘭地或阿馬邑白蘭地)。其他有助消化和又能誘發談話氣氛的飲料包括濃縮咖啡(espresso)、啤酒、利口酒(liqueurs)如茴香酒(pastis)(一種酒精含糧達90,混有濃烈茴香味的苦艾酒),以及一些世界名酒。
1950至60年代是法國電影的重要革新階段,這段時間湧現出了許多新派導演,比如高達(Jean-Luc Godard)、杜魯福(Franois Truffaut)和馬勒(Louis Malle)。富有個性的新派電影到了70年代末開始走下坡,漸漸失去了優勢,令法國電影變成了學者和社會精英階層(即沉悶無味)的作品。80至90年代的導演推出了原創的、富有視覺效覺、情節離奇、角色獨特的電影。其中著名的有貝內(Jean-Jacques Beineix)的《歌劇紅伶》(Diva)和《巴黎野玫瑰》(Betty Blue)。2001年發行的《天使愛美麗》(Amlie)更取得了法國電影史上最高的票房收入。
法國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風格對整個歐洲大陸影響深遠,從歐洲湧現出了那麼多傑出的音樂大師便可證實。音樂家德彪西(Claude Debussy)、拉威爾(Maurice Ravel)和白遼士(Berlioz)都是現代管弦樂、歌劇和交響樂的奠基人,三人的創作啟發了音樂的文藝復興運動,是古典音樂的重要人物。

4188_m400.jpg

4188_m400.jpg (6.4 KB)
120 x 160 PIXEL下載

00036504.jpg

00036504.jpg (7.9 KB)
200 x 150 PIXEL下載

0010235471.jpg

0010235471.jpg (9.3 KB)
200 x 148 PIXEL下載

20050706t074405z_01_nootr_rtrjonp_2_chinat1416401pic0.jpg

20050706t074405z_01_nootr_rtrjonp_2_chinat1416401pic0.jpg (10.6 KB)
200 x 163 PIXEL下載

chelsea0506.jpg

chelsea0506.jpg (18.1 KB)
200 x 282 PIXEL下載

china-72819-1_picture-45955.jpg

china-72819-1_picture-45955.jpg (18.3 KB)
200 x 277 PIXEL下載

我是車仔迷
陳皮好殘忍,
見死不夠
多謝分享及支持!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閒情逸誌 » [圖文]尼斯[+]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