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潮人特搜 » 讓菲林相機活下去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讓菲林相機活下去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站得不夠近。」出自紀實攝影大師Robert Capa的名言,他所描述的是一個專業攝影師在拍攝時的心態,或許「站得不夠近」不只是單純的距離而已,更是與相機的距離。相機並非單純的收藏品,它之所以被創造出來,是為了記錄瞬息萬變的世事。劉振平(Vincent)擁有各式各樣的菲林相機,在數碼相機的主流下,他仍堅持用菲林機拍攝,不僅只是緬懷過去的歷史,更重要的是讓手中的珍寶活出相機的意義與故事。你不能相信的是,有些相機救過人的生命,也用作傳譯一些傳奇故事,更有些見證過大歷史事件。
撰文:邵嘉俊
攝影:林栢鈞                                                                        
                           
                        
                    
                                                                                                                                                                                                                                                                                                                                                                                                                                                                                                                                                                                                                    從事教育工作二十多載,Vincent是一名通識科主管,為多本通識教科書及參考書作者及出版顧問,日常教務繁忙,餘暇的嗜好是拍攝,這是他自年少以來的習慣,他笑道:「我只有一部 Leica數碼相機,幾乎所有照片都是用菲林相機拍下,用菲林相機不是玩甚麼懷舊風,對我來說只是很自然的事,我是那個年代的人,習慣了這套模式。」雖說是習以為常,但菲林相機卻擁有更郁厚的歷史感,讓他緬懷、着迷。                                                                                                        
                           
                        
                    
                                                                                                                                                                                                                                                                                                                                                                                                                                                                                        從相機中看政經歷史                                                                                                                                        「菲林相機其實是歷史的見證者,它拍下的照片就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歷史;世上也甚少有歷史物品能一直被人用下去,譬如菲林相機的手藝和機械理論,至今仍在啟發我們。」相機並不只具拍攝功能,它更參與人的文明進程,Vincent擁有各式各樣的菲林機,在現時落入到Vincent手中之前,已經被不同的人所擁有過,對於Vincent來說,他不能完全地擁有相機,只是暫時保管它們:「我本身對歷史很感興趣,特別是與歷史相關的事物,很多人見到歷史物件,都是藏在博物館中,菲林相機卻不同,無論多少年後,只要仍有菲林,人們就能用上它。」
說起歷史,Vincent能將不少與相機興起的故事娓娓道來,他笑說在大學時修讀國際關係,因此會更留意相機在世界各地興起的原因,原來人類近代史上的兩次世界大戰,對相機的品質均有影響。Vincent以兩部Leica相機為例子:「這兩部分別是1941年和1949年的Leica IIIc,基本上差不多一樣,只是細節上有分別。」機身上刻印的不同,卻反映了德國歷史的轉變,1941年的Leica機身上刻着D.R.P.,是Deutsches Reich Patent的縮寫,即德意志帝國專利,當年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在希特拉為首的德意志帝國,相機上刻着D.R.P.是很正常的事;可是在1949年,為甚麼生產的Leica仍刻着D.R.P.?納粹德國在1945年早已戰敗解體了,應該不會刻着D.R.P.才對。

戰前荔枝皮戰後鯊魚皮                                                                                                                                        這正是相機與歷史變遷的關係,他解釋雖然1945年德國戰敗,但聯邦德國(即西德)在盟軍佔領時期結束後,即1949年才成立,當時Leica已正式復工,可是新的德國專利法律仍未通過,因此相機上仍是刻着D.R.P.。
另一方面,從相機的質量也能感受到社會經濟的分別,Vincent解釋說:「1949年的德國百廢待興,因此相機質素較差,譬如包着相機的皮革是非常粗糙的「鯊魚皮」,較1941年的「荔枝皮」粗糙得多;另外,若以鏡頭上的玻璃論斷,1949年的質量亦較差。」因此,1941年的Leica相機價格遠比1949年的高10倍,可是這對Vincent來說,卻有另一番歷史意義:「在1949年的相機上,我們能看到雖然社會經濟條件較差,但工匠仍非常細心去做好每一部份的零件,在當時的資源限制下,盡力去呈現它的機械美和實用性。」

                                                                                                                                                                                                               黑漆相機為記者而設                                                                                                                                        現在相機的花款多,而且有不同的顏色,可是以前的相機,通常「非黑即銀」,Vincent這次帶來22部菲林相機,黑銀各佔一半。這些相機的總價值大概是港幣20萬元左右,「由於相機的價格非常海鮮,因此我只能用我自己買入時的價錢來估量。現在來說應該穩步升值,這亦是為甚麼有這麼多人視相機為投資品。」至於若要論珍貴程度,不得不提「黑漆」相機。
                                                                                                        
                           
                        
                    
                                                                                                                                                                                                                                                                                                                                                                                                                                                                                        「露銅」證明歷史地位                                                                                                                                        據說每個Leica發燒友都希望擁有一部「黑漆」,Vincent指出Leica首部生產的相機是黑色的,機身是以黃銅製成,然後才塗上黑漆,由於機身上的漆油會磨蝕,在耐用程度上,及不上後來的鉻銀色相機。
有趣的是「黑漆」卻遠比鉻銀相機貴,主因是前者的產量很少,廠方是專為一些有特別需要的人而設的,譬如前線記者和攝影師,Vincent分析:「由於這些前線工作人員需要常常外出拍攝,在陽光下銀色的相機很容易被他人發現,為了行事隱密和低調,因此廠方生產了一批黑漆相機,讓他們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收藏黑漆相機的人還會講究它是否「露銅」(即用得多後手指磨走了部份黑色漆油),理論上露銅越多,表示越多人用過,其價值會相應下降;Vincent卻持相反看法,他指出:「正正因為越多人用過,所以證明了它在歷史的地位,譬如這部1933 Leica II亦露了不少銅,而且在手持相機的位置,從中可見我的上幾手用家都有使用它來拍攝。追求完整黑漆的同時,亦有一班人喜歡露銅,他們甚至將相機送去打磨,以求銅色更明顯。」因此,即使相機的規格一樣,可是露銅的卻比銀色的價格高達十倍之多,足見黑漆相機之稀珍。
擁有黑漆Leica M2等菲林相機的Vincent,是Leica的支持者,他在訪問前多次強調千萬別稱他為「收藏家」,這份堅持令筆者大感興趣,明明擁有着如此多罕有的菲林相機,為何不是「收藏家」?Vincent說:「收藏這個動作有別於拍攝的意味,如果你收藏一件物件,那麼它多數是存放在夾萬內,或在陳列館內,那麼這件藏品在意義上已經死去。」
所謂的「死去」,即是該物件發揮不到其本身的功能和價值,而Vincent所擁有的相機,全部都在使用,部部都能拍攝,他補充:「如果將相機置於陳列館中,你或許只會關注它拍賣的價錢和真偽,而非相片的質素,對於相機而言,它的生命便宣告終結。我現在所做的,是讓相機的生命傳承下去,在80年前和今天,它都能發揮應有的功能。」

多用是最佳保養之道                                                                                                                                        最後,問他平日如何「照顧」它們,他笑說:「其實這些相機非常堅硬和耐用,只要放它們在乾爽暗涼處即可,偶爾幫它們清理塵埃,可是最重要的保養之道,還是在現實生活中使用它。」由於菲林相機本身是機械精品,若將它們置之不理,相機內部便會出現問題,常常用它們拍攝,反而歷久常新,Vincent笑道:「它們隨時還能多用一百幾十年,比我生命還要長,希望日後它們能一直運作下去,見證人間的喜怒哀樂,傳承相機應有的價值。」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big_spender/art/20140516/18721431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潮人特搜 » 讓菲林相機活下去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