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1819
- 精華
- 0
- 威望
- 269
- 魅力
- 0
- 讚好
- 0
- 性別
- 男
|
4#
發表於 2006-8-21 03:13 AM
| 顯示全部帖子
Originally posted by BarristerSpring at 2006-8-6 04:03 PM:+ z& H, ]# Q3 q, r4 y* o: d' k
明白明白......very good essay
+ w0 k6 @/ c1 g' G) L$ Tthx man  5 k( j/ X: Q7 L8 p" g/ e4 j「三及第」文體 廣府文人有一種文體,稱為「三及第」,此即文言、白話、方言齊用。有人以為這種文體創於香港,其實不然,四五十年代的廣州報紙,於副刊即見此種文體,尤多用於小說。
8 \ C8 i' h8 e+ j1 N3 ]. d
5 e5 b9 v: D; l6 ~對於「三及第」,爭論頗多,讚之者捧到天花龍鳳,詆之者則簡直痛心疾首。王亭之也寫這種文體,蓋得之於童年時讀報的薰陶,此事當年唯古大呂知其端末,蓋於把盞讀報時,彼此娓娓而談也。難為一些號稱「研究」香港文學的人,只知香港,不知廣州,更不知香港的講稿佬多來自廣州者也。
) I1 v! j" L) y: M& w; ]
* M4 b7 v, @) P- d「三及第」文體其實一點也不俗。朱熹老夫子即用這種文體,當時稱為「語歸」體焉。
' x7 l7 F6 D0 l9 s' @1 b ^4 T
9 ~2 w& Z1 Y$ x1 D9 @, A於宋詞,更見文言白話方言三合,可舉一詞為例──「向尊前酒底,見得些時,似憑地好,能得幾回細看。待不眨眼兒覷著伊,將眨眼底工夫看幾遍。」) Q: X4 [$ H, P; }$ X, d" @$ t' V
( F* F9 B# @4 k9 U$ p& ?$ }! k; C, o
此即是「三及第」的詞。此詞為贈妓之作,文中有白,白中有文,實在比南宋文人堆砌出來的詞更好,尤其是結煞兩句,即是「睇到唔眨眼」而已,他卻鋪排得十分自然流暢。若非兼文兼白,那得有此好句。
{+ b/ v9 x( _: M# C. r5 q7 T: `0 a# p' \
蓋宋詞本來入樂,唱詞即不宜太文,文則只能詠誦,不宜歌唱,昆曲受到淘汰,即因其太文。是故「三及第」文體則必能永久。0 v( L. d7 d) z5 c
% }9 |' \6 w. _1 A7 h! @6 g, A: r" A3 a加拿大多倫多星島日報( \. j, E& }. _, ~, e$ o) D* C+ D: Q
2006年8月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