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1228
- 精華
- 0
- 威望
- 162
- 魅力
- 210
- 讚好
- 0
- 性別
- 男
|
1#
發表於 2006-7-25 01:44 AM
| 顯示全部帖子
比種族歧視更需正視 香港社會崇洋心態
比種族歧視更需正視 香港社會崇洋心態 : ^( A) ]7 e/ |# Z! N" f4 O9 T
9 c2 N; |, |% s5 S! N5 ?# N- b特區政府要立法,應對種族歧視。沒有人會反對法案的精神,但香港是否需要此種法案,是另一個問題。由1842年至1997年,英國治港期間,社會措施或明或暗,歧視華人,白種人受到特殊禮遇。久而久之,本地華人養成奴才心態,覺得受白種人歧視,應理所當然的。即使心中不滿,亦不敢表達出來。& o2 ?6 D! s0 B0 P9 ?9 @4 {
5 X' a p. E/ D2 @ 反過來,這些人歧視內地的同胞,以高等華人自居,內地的同胞則為貧窮者的代名詞,就要看看某些港人對內地來港的新移民的態度,便一目了然。
( e D3 M! L! V/ U; T4 H7 I h
4 Y# I' e5 r8 V" b排外等於自找麻煩8 |- d) B4 D3 q! x- r, L4 s
由於社會的高層及不少高官,對英國文化極為推崇,認為乃是優雅文化的代表,親英的傾向是十分自然;為要建立一個所謂國際性的大都市,需立法反對種族歧視,這是法案的由來。
' `' Q6 H U' R/ H8 U/ t( C6 k8 c9 r% @; \
從某個角度看,白種人歧視華人百多年,1997年香港回歸後,不合理的政策不消說自行消逝,但我們的政府卻立刻要立法,保證外國人,不准歧視外人,妙到毫顛。這裏並不是反對立法,亦絕無意鼓吹排外,香港要維持繁榮安定,必須珍惜其世界性的人際聯繫及網絡,與所有其他國家的人士打交道,一視同仁。若然排外,等於自找麻煩。) d4 ?" M; f4 G: @; R4 e6 @3 G/ D
T. q8 \: {8 p
政府變相明益外人
: h" W3 p% v% m 然而社會的崇洋心態亦需正視,心態不改,弊病甚是:首先,一個民族,發展不可能建基於媚外及踩低大部分同胞的心態,此種心態對於香港之漸次融入母體,有害無益。1 ^6 Q1 _7 |' U: v! H, p% y5 K
% l2 w4 f3 y7 l/ U7 ^1 [ 其次,每樣事物都在東施效顰,不可能有創新,頂多是達到二流的境界,永遠不會超前,無法卓越獨立。
5 u7 r( L3 e! H" ]0 \( ?' L, g1 o9 ~2 T3 S
復次,社會高層,崇洋心態盛必延續不少錯誤,做事方法及措施,例如政府凡事皆聘請顧問公司,提交顧問報告,顧問公司多為國際公司,此等公司派一個二三流的角色,夥同一兩個本地人,很容易便完成報告,其實整份報告可由本地公司負責,但政府往往不信本地公司,變成明益外人。再舉一例,在大學內,崇洋的心態亦極普遍,大學聘請教員,九七回歸之前,洋人往往優先錄用,而且高薪厚職,職級高於本地的人士,系主任及高級教席,很多時就由洋人擔任。其學養及行政經驗是否比本地人高一級,則無法看到。3 I. ~: ]- m7 N1 n' T# c: O2 Y
1 w2 T0 t# P, j$ e3 ` v
香港浸會大學地理系高級講師周全浩博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