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宋後獨尊何文匯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宋後獨尊何文匯

死得喇,香港媒體跟晒何文匯o個套,今日聽到TVB 7點個節目簡介,佈幕把"廚房"讀成"廚防",這種說話方式完全與現代香港口語方式脫軌,是蔑視現代文化的行為
- w' h; i2 x( q0 {: S! a+ U除了"廚防"外,還有否定變讀的例子,如:
4 W/ G( Y. [) x7 ]' h0 ]6 |9 @: ~% c"套現"不讀"套演"
5 H& H: R- [  q3 o"麥片"讀做"麥騙"# A$ v6 z4 T4 Y0 I- U6 P/ O
"澳門"讀做"澳瞞"4 \& X9 S+ u1 X' b! ^& K
甚至見有有anchor把"男人"讀做"男仁",不過應該係慣左見字讀字而錯口讀出來1 b6 ]. q' s) q$ H# d

7 _4 {4 n5 k0 p何文匯之所以有這樣的權柄,原來是巴結教統局得來的
0 A' n4 I  D: p" F3 L原來在1990年教育署出版了一本由十多位大學和專上院校教授老師(羅亢烈、港大單周堯等領銜)合力審音的《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後來教育署給教統局吞併,便完全換了何文匯的教材。' ^" P( G$ b  [% V' T' }) [" Y

* Y: w# Z1 T; K' e7 e! B
切吾所切當作正音9 f3 q8 [7 T4 H' G
  M. C2 g8 {. F1 \  m6 j
作者: 潘國森
/ L$ D# k3 a" ?4 P# v6 x/ X! B( s  D+ f  `7 N1 a/ \" H
原載: 《作家月刊》2007年6月
3 a9 E) x: f# b( ~9 O' x, K
- I- p5 v/ ~6 f, S( t5 P8 g: l+ A0 N
4 i1 d0 D* k; J1 e--------------------------------------------------------------------------------
# }* k' q+ u8 S' T' O* b0 J
, w/ {) @. ?1 r: J* O: f: ]8 h1 C9 [' d小時候讀清代李汝珍的《鏡花緣》,只讀了唐敖、多九公、林之洋遊歷海外諸國異境的故事,因為讀書不多,對傳統文化認識不廣,所以大部份內容其實都看得不大懂。近日代表粵語文化傳播協會處理所謂「正音」問題,已經多次在不同傳媒表達我們的看法。忽然想起唐敖聽到化外教書先生講甚麼「切唔切,以反人之切」,不禁啞然失笑。書上說:
& k5 F& @' X5 U' G/ @
) S) e& P0 T* ^2 \( Z唐敖道:「今日這個虧吃的不小!我只當他學問淵博,所以一切恭敬,凡有問對,自稱晚生。那知卻是這樣不通!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多九公道:「他們讀的『切吾切,以反人之切』,卻是何書?」唐敖道:「小弟才去偷看,誰知他把『幼』字『及』字讀錯,是《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道奇也不奇?」
* `& [9 k7 |9 b
! M! A  a0 N( x8 Q然而類似的奇事,正在香港發生。如果再不撥亂反正,勢必成為中國語言學史上的一大奇聞,開古今中外未有之局面!
7 k$ A" _. k' F
5 B' t9 B* Y, ?3 D5 E4 H由教統局和粵語正音推廣協會合辦的「粵語正音」課程,要許多中小學師生學習,當中的內容對的少、錯的多,有似「切吾切,以反人之切」的笑話。
) j5 ]5 f4 A  @7 m: N! y( z6 m& R& Z1 R+ {
這套正音教材,聲稱以《廣韻》為依據,其實是學術上的一言堂。原來教育署早在一九九○年出版了一本由十多位大學和專上院校教授老師(羅亢烈、單周堯等領銜)合力審音的《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後來教育署這個衙門給教統局吞掉,便不動聲色的否定了這部書,完全換了何文匯教授的教材。/ ]/ r* e2 y8 e: Q8 U. T  I

0 h, S. c' L( p  J' a用宋代的《廣韻》來決定現今粵音之荒唐,其實是漢語語言學的入門常識,即使再加「多查字典」,亦同樣不通。我們可以看看中國當代語言學家王力的一些入門著作:
* _( u7 S, D/ ]# [5 a$ X4 Z' m5 L! o$ ]. s5 q; A2 k: \" b  ]! D
隋代陸法言《切韻》是韻書中影響最大的一部……唐代的《唐韻》,宋代的《廣韻》都是直接和間接以《切韻》為基礎的。…… * ~% Z9 r) p- o9 ]' }7 x( B! [
……
. @+ D% o7 M9 L3 H# N以古音為是非的標準,這是不合理的,也是行不通的…… : g9 w9 F3 e4 ^9 V8 e  A3 J
……
. n2 a. [2 C9 S4 g) M% f. G《切韻》(及其後身的《廣韻》)無疑是中國語言學的寶貴遺產。過去許多人把它當做一時一地的語音實錄來研究,那是不善於利用材料。……這並不是說,中國現代所有的漢語方音都是從「切韻音系」演變而來……
5 P( _) D0 j) h
1 `5 ?0 M; _& o, R王力《中國語言學史》
- P6 E# z% J; I. _2 W' o& r0 S8 q0 d4 n/ T. q: ]
因此,教育當局要中小學師生學用《廣韻》來決定現今的廣府話,雖然暫時行得通,卻不合語言學、音韻學的理。" p$ }2 B1 C7 @: ~9 T

9 b9 Y9 [8 R: C6 J還有好像為今天「粵語正音」這聞所未聞的奇事「度身訂做」的評語:
% Z. d" v% [$ h0 l7 n5 Q5 x5 R" K6 t" m( G
古人已經死去了,古代的語言不再聽得見了,……古代漢語的語音實際情況不能在一般書面語言上反映出來……  
7 ?0 Y; o) i1 ^- Q# P1 {" U3 b0 T……  
; G- a' i5 f/ l# q9 w, b8 J歷代的字書(定典)……把古代的詞義記載下來。……我們不能拘泥於正統觀念,前人看重《廣韻》、《集韻》……那是不對的。……  
0 [& f. }1 a# p. L# O7 ?- v4 F……  " C" a) p) T8 _
……《切韻》以後,雖然有了韻書,但是韻書由於拘守傳統,並不像韻文(特別是俗文學)那樣正確地反映當代的韻母系統。因此,我們有必要研究唐詩,宋詞,元曲的實際押韻,來補充和修正韻書脫離實際的地方。 
6 V" a4 w( w- H  s1 Y$ r* w……  
& Q! ^" R9 c* a姓氏和地名往往保存古音。例如山東的費縣(費音秘),廣東的番禺(番音潘),都保存了重唇音 …… 9 b* W& m) @9 R; ~& e
8 O+ d; m  I+ `% q
王力《漢語史稿》1 e% Z+ P% Z% M, S! T* F# l1 [$ E3 X) P
6 H; i/ d- m9 h( H- @5 ~
現在何教授煞有介事的拿著唐詩、宋詞的平仄來「正」現今粵音,即用脫離實際的材料,那是不對的。改動現在通行的姓氏(說「韋」要讀圍而不讀偉)和地名(「鄱陽」要讀婆陽而不讀播陽),也是不對的。. h& q5 }2 S  f. _  ]6 B4 h

, B. i- k0 \$ h, B  i& q0 y王力教授還說:
7 D& u3 I' [  O! g/ o1 Z' O) ?$ m7 }
有時候,按公式也拚不出正確的讀音來,那是由於古今音不同的緣故。
- W0 ]6 k# c, o* d! [; J8 T" D0 v- P" F% e
王力《漢語音韻》
0 u: z& Y6 B  y" q
: F- z; m0 b  v7 y- Q5 L因此,香港教育當局和何文匯教授推動的「粵語正音」其實也不能真的盡依《廣韻》,他們只能先奉《廣韻》為圭臬,然後獨霸用《廣韻》切現代粵音的解釋權,那個字的廣府話讀音要跟《廣韻》,那個不用跟,完全由何教授說了算。倒好像由北宋時期《廣韻》出版之後,到何教授學成之前,廣府話讀音的研究是一片空白。這不過是罷黜百家,獨尊何氏的「切吾切,以反人之切」而已。7 ]0 D) Q# F: J9 Y7 c, c) X5 S0 H! C
) S5 h0 g$ r4 Q5 z/ m
有分教:「宋後獨尊何文匯,切吾之切當正音。」焉能不成為語言學史上的大笑話?
5 h% O5 G) z$ o1 R9 R3 s' C  d$ f- S/ I
http://www.cantoneseculture.com/ ... 070601HKWriter.aspx; F" U+ k2 x( n
( M8 I  @! e; X* o& n% `9 B
[ Last edited by 阿感 on 2007-6-10 at 02:24 AM ]
Originally posted by magic at  01:28 AM:
7 L' l+ q' f" D+ C2 N8 V* g原來在1990年教育署出版了一本由十多...
5 C: i/ _# q& Y% o  D& H: g7 y, u5 k
何文匯的"正音"以中古音為據,偏廢今音,脫離社會現實,不切實際
. U5 ~1 T: R4 N7 }, L更得不到學術界普遍認同/ ]0 W- R2 T% f1 N% u

5 [( n9 V" \- L& f要找字典做依據,不如根據《廣州話正音字典》好了
" ~' |+ P6 O2 L+ T2 g4 V' t9 ]9 w1 g6 K# f/ _# Y+ l5 z& H
http://web.hku.hk/~cmsi/item2/item2_3/item2_3_3.doc
! x. y( B: t* s, ]) U* whttp://inputclub.foruto.com/cgi- ... P=1&SID=1403516
* `9 t0 R$ g3 O. s/ V0 d4 b) T+ M/ Q6 U, ~+ U# m  \

5 D. t) e  }3 h
% h. U+ b/ c8 [" Q* k% @! S- I3 l
《廣州話正音字典》(2002) (以下簡稱《正音字典》)是以詹伯慧教授為首的粵、港、澳幾十位語言專家學者前後逾十載的共同努力,從粵音的審訂到字典的編撰,在前人基礎之上,後出轉精,集其大成之作。
5 O" Y) j3 K4 V' u0 C* {: h: P
廣州話審音委員會
1 @+ x% n# I/ F! o委員(以姓氏筆劃爲序):7 Y2 j" H7 r2 `6 }6 p
  王健倫 鄧景濱 張日昇 張雙慶 余偉文1 [' _0 `7 A* R7 O$ u+ S
  李如龍 李學銘 李新魁 何國祥 陳海烈
/ H' j, Z) o' y3 g  陳慧英 周無忌 羅偉豪 林受之 單周堯
  ~: D2 N# C5 [2 n* L1 L' a# Q# H( m  饒秉才 胡培周 高華年 唐啓運 常宗豪
5 R" n6 ]- l# B7 N) b7 i4 y  黃家教 曾國忠 詹伯慧 繆錦安
3 ]5 {& F# A9 T* t/ W. O召集人:8 M' A! Y- _: Q: K6 v
  詹伯慧 周無忌 林受之- ]) a* X! R) q" T7 @8 _! Y/ b; d/ G5 v

; v2 G' i9 _: w! Y7 k1 K
0 R1 k* R: v! X+ L4 ]3 b; s

0 B5 i7 F& i7 G( o+ g( F: |& s為何不請何文匯參與呢?5 c$ w. b$ b2 H

& f* e9 x  V7 ^; u% O
0 U5 T! u$ x! m, r
詹伯慧教授在《前言》中說,《正音字典》的取音原則是採用“在尊重科學的前提下以從今從眾的原則”,那就是以歷史音韻學為基礎,並盡量照顧通行的讀音,這是學術性與實用性的結合。如“肘”、“賄”、“拷”、“驢”、“礦”五個字,《粵音韻彙》作為標準音的,《正音字典》只作為又音處理。至於“診”、“澡”、“昆”、“饅”、“倩”五個字,《粵音韻彙》作為標準音的,《正音字典》則加以捨棄,直接以常用音為標準音。於此可見五十多年來粵音演變的端倪。又如“礦”字,《常用字表》以舊音kwong 3為正音,以今音kong 3為又音,《正音字典》則以kong 3為正音,以kwong 3為又音;《常用字表》中,“澆“字只有giu 1一個音,《正音字典》則多列hui 1音作為俗音;此外,如“澡”、“昆”、“饅”、“倩”四個字,《常用字表》都保留舊音作為又音,《正音字典》則捨棄舊音,只錄今音。於此也可體現《正音字典》從今從眾的取音原則。
3 W( {# C; G; D4 o  D2 x
0 v8 M7 Z5 u7 Z8 x* [" b0 w, e何文匯的"正音"很多時都會把聲母K轉做Kw,不讀作Kw的就視作懶音
6 n8 P8 f9 A, m0 \) P5 i網上不少文章都提過這點. @; {( T; ?* P5 g0 k# I  T* W6 w
在何文匯多年大力推廣下,香港很多人都以此作準則,據這準則指責他人說懶音! @  K: V# n' t! o4 {4 H8 e
好像十多二十年前,多數人都是把礦讀抗的,但在某人把標準改變後,"抗"就成了懶音
* w' q4 V: R0 |+ u別外,香港各新聞媒體在把"擴(抗)"字"正"讀時,剛開之時讀做kwok3,近期變了做kok3,1 X' u" K9 n4 ~3 p6 x& q" k
大概她們也留意到這點
) H, g0 A5 k6 c8 Z9 S0 C" U1 J
. O: x( q9 b; Y* r# \; D0 s9 _6 o大概,"郭"字讀做"角"字並非錯誤,只是有人肆意改變讀音標準,以古為正,才令郭氏後人蒙冤0 @" X8 {* q' X' E$ i- ?

4 R" m: C+ g  L8 s) L: ?[ Last edited by 阿感 on 2007-6-13 at 09:12 PM ]
Originally posted by magic at  01:26 AM:
2 r, i0 L3 o! @7 }6 c
4 K7 J" O1 D9 n% d4 q- G8 x新雅中文字典...註:各、國二音..其中註...各..為.俗音(不是反對讀各..是註名世俗的用音如此也)...!!!...4 c( S; {+ e4 T7 u
' s& _1 j  S$ F  D  C
[ Last edited by magic on 2007-6-17 at 01:28 AM ]
: d1 w' m4 Y- w* J/ G$ Y
! v: `; U/ ~* B& \1 {3 s# f; q我o係差不多二十年前查過,中華新字典(多年前版本)都有國,各二音3 N# p. F: f/ x' o+ W
點解我會記得?
6 K" D+ I  I) X2 C因為小時候我阿媽教我讀各,而且個個姓郭o既人都係讀各(鄰居有一家姓郭)
, x: b/ D7 ]. K8 ^: Z) C3 ~3 Z8 o但係學校就教讀國,都唔知邊個o岩,所以就去查字典
/ U# H* ]8 [2 R' r. c就因為咁,所以特別記得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宋後獨尊何文匯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